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二十日:再谈“临终不能往生”的话题▪P3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列举这些事情,实际是种种善知识在给我们示现种种角度,以使我们的心里清晰起来,清晰知道我们这一念在做决定

  

《普贤行愿品》中讲普贤菩萨可以将三世为一念、一念为三世,这是真实说,即我们这个念在起着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你现下这一念运用正念或不正念。不正念就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面现象好了你就高兴,不好了你就忧伤。智慧的人,好也好,不好也好,它是不可得的,在如梦如幻的作业中,若逆若顺,不过是表面不同罢了,皆是不可得之梦幻游戏,所以人能超越这种梦幻而得以自在。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但你若是去坚固这个“不能往生”的种子,你去收集、培养,你去导向、染著这样一个种子,那它在你的生命临终一定会起作用,虽然如梦如幻,虽然不可得,种种引导、种种执著还在起着种种的作用,造就了种种虚妄法界。

  

十法界中皆依不实业而产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佛在经典中讲,有人问世尊——一切世间如梦如幻,一切有为如梦如幻,那一切声闻呢?一切独觉菩萨呢?一切菩萨呢?一切诸佛如来呢?一切法身、报身、化身呢?

  

世尊说——一切如幻!

  

世尊为什么有这样大威德的透视力呢?他这一念充满了三世,观察了一切世间的作为,于无自性性之认知十分清晰抉择,所以“决定正见,而得成就”,任何幻相、表面现象的染著在他这儿荡然无存!所以一时超越,六道超越了,圣道超越了。

  

达摩祖师在他的《悟性论》中讲,上上根性人,知本性本自圆满,所以从自性中得到真实安住。上根性之人,依法性而行;中智之人,依智慧而行;下智之人,依培养福德而行。而愚痴有情迷失于现前业缘,不去觉悟它。

  

“临终不能往生”说起来其实是一个很幼稚的话题,但现在它成了中国念佛人的主流,这真是不可思议!很多人就在这个主流中就一个个进了万丈深渊,这些人无量劫的痛苦谁来替代呢?只有那些导引他们的人去享受这个果报。其他人该往生还是往生,该成佛还是成佛,该游化十方则游化十方,该知道法性无所得则无所得,在无所得中自在安立。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往生”,随顺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往生;随顺佛愿,人人必然往生;随顺自己的意乐,各自去审核,若是究竟意乐,人还是愿意往生的。方便业相上的东西千差万别,但随顺佛性、随顺佛愿,这才是大的主流,这才是念佛真正的主流。

  

现在人对念佛主流的认知不够,所以就这么一个可笑的话题——临终问题反而成了念佛人的主流了,实际在佛教的知见中这个话题是十分幼稚的!有一点正念的人根本都不谈这个事情,《往生论》上没有一句“临终”的话,看到的都是“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没有一个说临终不临终。但这个十分幼稚的话题现在为什么会成为导引念佛人的主流呢?如世尊所讲,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坑,这就是所谓主流的形成,因为没有教眼呐!

  

这么幼稚的说法在教内,在社会这么普传,的确是一个笑话,又是一个十分震惊人的事,也是我们学法佛法的一个很好的正机。但这样的人特别的坚固,因为他一定会把所有收集来的不能往生的因缘盖在你身上,说“你行吗?你行吗?”,这么多强势的东西,你要是稍微有一点没有正见、没有抵抗能力,也就入这个主流了,被吞噬了。这个主流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慢慢成个大山了!谁说“我能往生”,一下就给你压死了。因为是主流!这真是十分震撼人的。这十几年来,这样事、这样的“善知识”层出不穷!这种理由的收集与积累的雪球已经大的足以来主导现在念佛的主流了,形成极大的势力,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

  

就这么浅的一个知见,法无自性,这样一个本不可得的心念,就会这么滚起来,滚成一个事实一样的东西,让人去接受,你不接受,它把你滚进去。有一次到河北,有四五伙居士说他们都是念佛人,请我讲讲阿弥陀佛,我就讲了三节课,百分之九十的人说的都是“不能往生”的话题。在最后一节课,我就说,我们其他什么问题都不谈了,就说说“如果不能往生,你念佛干什么?”,有的人说为了修功夫,有的要神通,有的要官运,有的要儿女健康,有的要自己的冤家倒霉……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我说,你看,没有一个愿意往生的,并不是不能往生!是你从来没考虑过你愿意往生!原来大家就没想过能往生,那怎么念佛呢?一看发心,原来是这些需要,这都是比较直接的心理需要,原来就没有往生的种子,那怎能往生呢?所以念一辈子佛,就没把中心点找到——没有安心于极乐,结果出现这个笑话。

  

别人说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他说对对,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就象组合的一样,你组合我,我组合你。为什么呢?心里有这个种子,你念佛不能往生,他念佛也不能往生,大家一群在一起都不能往生,到一起臭气相投!雪球滚出来了,大家到一起还挺安乐的。原来他心里的种子是升官啊、功夫啊、更大的力量、更大的作为啊,没有一个离开世俗的东西!

  

所以,我们种下的这个种子,即发心,太重要太重要!要不然我们都在弄虚作假,进入这个十分幼稚但又十分成熟的现实的一个主流。这十分可笑,但它会产生巨大的事实,因为大家悄悄地在其中习惯了,就在这种意识、这种执著、贪图世俗的习惯中。我们世俗的需要、世俗的作为,这都没有问题,但最主要是你主导的思想应该清楚吧?即你生活的主题意识、生活的大方向应该有吧?

  

所以我们为什么观察彼世界呢?来成熟我们往生彼国的清晰认识。要不然我们很多过去世俗的沉淀轻轻地就把我们埋没了,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悄悄地就被埋没了。我们听闻时感觉很好,但因为跟自己没有太多的世俗的联系,一到世俗的习惯中,一翻出来这个种子来,就开始把世俗当真了,把学佛又忘尽了,佛的思想、作为、善巧全部都遗失了。

  

如果主题意识清晰了,我们小小的业习没问题,小小的作为没问题。你若看不到主流,那业力就成为主流,那业力的力量就比天都大。但你若是依正见,依往生,依释迦佛的教诲、阿弥陀佛的誓愿、法性的真实为主流,那业力就如洪炉片雪,你那点业力不足以阻挡你,不足以伤害你,不足以造成一个事实!我们若认知不清楚,业习稍微一来,挡不住的,你无始以来的善根就在世俗那一点点小小的业习上翻车了、迷失了、散坏了。

  

所以,往生是大方向。你把往生的问题解决了,再回来完成你世俗的愿望。龙树菩萨、昙鸾法师这一支提出来特别清晰的教化就是——用返向、往向这两种往生心理来观察这个世间。返向往生,就是说我以往生后的心再看这个世界的业力,他人的业力、共有的业力、我自己的业力。返向往生,即第五门回向门,就是说以佛陀的心、佛陀的眼来看这个世间,“慈心相向,佛眼相见”。用返向往生的修持来观察这个世间,即不违安养,以往生之后来观察娑婆,观察自业他业共业,也就是先把自己的整个生命、作为、得失寄放在阿弥陀佛世界,然后来审看娑婆世界,审看自己、他人过去、现在的作为。

  

返向往生是十分重要的!实际它是决定大方向的一种方式,虽然还在娑婆世界,但是你以返向的方便来审观众生业力。这样人就很轻松。而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现缘、他人的现缘、共有的现缘中,是没办法的,一沉进去就自我保护,就造假,就蒙蔽,但你依返向这个大的动力,以往生后的心来审观,就如普贤十大愿王一样,是成佛后的教法,它是依成佛之后的最圆满的心智来设立的愿,佛后之愿,即无我之愿,其中只提到一个“我”——忏悔业障,不管是我法、我业、我行,都是忏悔业障,其他的都是礼敬诸佛、供养诸佛、称赞诸佛、祈请诸佛住世、请佛转*轮、随喜功德、回向众生,唯一那个“我”就是忏悔,不管是业我、法我、善根我、成就我,全部都是忏悔的!

  

这里,返向往生,是一个大方向的解决。我先把大问题解决了——就是往生彼国,再来看娑婆世界。我这个人没有动本位,也没有来没有去,但我的心念可以这样设置,心念广大无边际,心念无对待,心念无佛无众生,那么心念愿生即生,心念不愿生那心念就在娑婆世界。

  

这个修持不过是一个返向的方便罢了。通过返向地审观自他共业,使你得到一个处理现缘的轻快。你若是就在这个泥坑里陷着,你想解决自己的东西,你怎么看自己都是脏的,怎么都是这一把泥,因为你在这个沼泽地里陷着。你从沼泽地里爬出来了,洗干净了,让你跳进去你都不跳进去了!我们没有用返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没看到娑婆世界这么苦,不了解这么苦,因为生在其中,当事者迷,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自以为是,认为我是对的。佛教说一切如幻,他就说我是对的。就这个“对”,他越认真就越固执,越固执就入邪定聚,那么现前心理就受熬煎,临终…

《安居第二十日:再谈“临终不能往生”的话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