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二十日:再談“臨終不能往生”的話題▪P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列舉這些事情,實際是種種善知識在給我們示現種種角度,以使我們的心裏清晰起來,清晰知道我們這一念在做決定

  

《普賢行願品》中講普賢菩薩可以將叁世爲一念、一念爲叁世,這是真實說,即我們這個念在起著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你現下這一念運用正念或不正念。不正念就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表面現象好了你就高興,不好了你就憂傷。智慧的人,好也好,不好也好,它是不可得的,在如夢如幻的作業中,若逆若順,不過是表面不同罷了,皆是不可得之夢幻遊戲,所以人能超越這種夢幻而得以自在。所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但你若是去堅固這個“不能往生”的種子,你去收集、培養,你去導向、染著這樣一個種子,那它在你的生命臨終一定會起作用,雖然如夢如幻,雖然不可得,種種引導、種種執著還在起著種種的作用,造就了種種虛妄法界。

  

十法界中皆依不實業而産生,爲什麼這樣說呢?

  

佛在經典中講,有人問世尊——一切世間如夢如幻,一切有爲如夢如幻,那一切聲聞呢?一切獨覺菩薩呢?一切菩薩呢?一切諸佛如來呢?一切法身、報身、化身呢?

  

世尊說——一切如幻!

  

世尊爲什麼有這樣大威德的透視力呢?他這一念充滿了叁世,觀察了一切世間的作爲,于無自性性之認知十分清晰抉擇,所以“決定正見,而得成就”,任何幻相、表面現象的染著在他這兒蕩然無存!所以一時超越,六道超越了,聖道超越了。

  

達摩祖師在他的《悟性論》中講,上上根性人,知本性本自圓滿,所以從自性中得到真實安住。上根性之人,依法性而行;中智之人,依智慧而行;下智之人,依培養福德而行。而愚癡有情迷失于現前業緣,不去覺悟它。

  

“臨終不能往生”說起來其實是一個很幼稚的話題,但現在它成了中國念佛人的主流,這真是不可思議!很多人就在這個主流中就一個個進了萬丈深淵,這些人無量劫的痛苦誰來替代呢?只有那些導引他們的人去享受這個果報。其他人該往生還是往生,該成佛還是成佛,該遊化十方則遊化十方,該知道法性無所得則無所得,在無所得中自在安立。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往生”,隨順佛性,一切衆生本來往生;隨順佛願,人人必然往生;隨順自己的意樂,各自去審核,若是究竟意樂,人還是願意往生的。方便業相上的東西千差萬別,但隨順佛性、隨順佛願,這才是大的主流,這才是念佛真正的主流。

  

現在人對念佛主流的認知不夠,所以就這麼一個可笑的話題——臨終問題反而成了念佛人的主流了,實際在佛教的知見中這個話題是十分幼稚的!有一點正念的人根本都不談這個事情,《往生論》上沒有一句“臨終”的話,看到的都是“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沒有一個說臨終不臨終。但這個十分幼稚的話題現在爲什麼會成爲導引念佛人的主流呢?如世尊所講,一盲導衆盲,相續入火坑,這就是所謂主流的形成,因爲沒有教眼呐!

  

這麼幼稚的說法在教內,在社會這麼普傳,的確是一個笑話,又是一個十分震驚人的事,也是我們學法佛法的一個很好的正機。但這樣的人特別的堅固,因爲他一定會把所有收集來的不能往生的因緣蓋在你身上,說“你行嗎?你行嗎?”,這麼多強勢的東西,你要是稍微有一點沒有正見、沒有抵抗能力,也就入這個主流了,被吞噬了。這個主流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慢慢成個大山了!誰說“我能往生”,一下就給你壓死了。因爲是主流!這真是十分震撼人的。這十幾年來,這樣事、這樣的“善知識”層出不窮!這種理由的收集與積累的雪球已經大的足以來主導現在念佛的主流了,形成極大的勢力,不可思議,真是不可思議。

  

就這麼淺的一個知見,法無自性,這樣一個本不可得的心念,就會這麼滾起來,滾成一個事實一樣的東西,讓人去接受,你不接受,它把你滾進去。有一次到河北,有四五夥居士說他們都是念佛人,請我講講阿彌陀佛,我就講了叁節課,百分之九十的人說的都是“不能往生”的話題。在最後一節課,我就說,我們其他什麼問題都不談了,就說說“如果不能往生,你念佛幹什麼?”,有的人說爲了修功夫,有的要神通,有的要官運,有的要兒女健康,有的要自己的冤家倒黴……狐狸尾巴都露出來了。我說,你看,沒有一個願意往生的,並不是不能往生!是你從來沒考慮過你願意往生!原來大家就沒想過能往生,那怎麼念佛呢?一看發心,原來是這些需要,這都是比較直接的心理需要,原來就沒有往生的種子,那怎能往生呢?所以念一輩子佛,就沒把中心點找到——沒有安心于極樂,結果出現這個笑話。

  

別人說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他說對對,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就象組合的一樣,你組合我,我組合你。爲什麼呢?心裏有這個種子,你念佛不能往生,他念佛也不能往生,大家一群在一起都不能往生,到一起臭氣相投!雪球滾出來了,大家到一起還挺安樂的。原來他心裏的種子是升官啊、功夫啊、更大的力量、更大的作爲啊,沒有一個離開世俗的東西!

  

所以,我們種下的這個種子,即發心,太重要太重要!要不然我們都在弄虛作假,進入這個十分幼稚但又十分成熟的現實的一個主流。這十分可笑,但它會産生巨大的事實,因爲大家悄悄地在其中習慣了,就在這種意識、這種執著、貪圖世俗的習慣中。我們世俗的需要、世俗的作爲,這都沒有問題,但最主要是你主導的思想應該清楚吧?即你生活的主題意識、生活的大方向應該有吧?

  

所以我們爲什麼觀察彼世界呢?來成熟我們往生彼國的清晰認識。要不然我們很多過去世俗的沈澱輕輕地就把我們埋沒了,我們根本都不知道、悄悄地就被埋沒了。我們聽聞時感覺很好,但因爲跟自己沒有太多的世俗的聯系,一到世俗的習慣中,一翻出來這個種子來,就開始把世俗當真了,把學佛又忘盡了,佛的思想、作爲、善巧全部都遺失了。

  

如果主題意識清晰了,我們小小的業習沒問題,小小的作爲沒問題。你若看不到主流,那業力就成爲主流,那業力的力量就比天都大。但你若是依正見,依往生,依釋迦佛的教誨、阿彌陀佛的誓願、法性的真實爲主流,那業力就如洪爐片雪,你那點業力不足以阻擋你,不足以傷害你,不足以造成一個事實!我們若認知不清楚,業習稍微一來,擋不住的,你無始以來的善根就在世俗那一點點小小的業習上翻車了、迷失了、散壞了。

  

所以,往生是大方向。你把往生的問題解決了,再回來完成你世俗的願望。龍樹菩薩、昙鸾法師這一支提出來特別清晰的教化就是——用返向、往向這兩種往生心理來觀察這個世間。返向往生,就是說我以往生後的心再看這個世界的業力,他人的業力、共有的業力、我自己的業力。返向往生,即第五門回向門,就是說以佛陀的心、佛陀的眼來看這個世間,“慈心相向,佛眼相見”。用返向往生的修持來觀察這個世間,即不違安養,以往生之後來觀察娑婆,觀察自業他業共業,也就是先把自己的整個生命、作爲、得失寄放在阿彌陀佛世界,然後來審看娑婆世界,審看自己、他人過去、現在的作爲。

  

返向往生是十分重要的!實際它是決定大方向的一種方式,雖然還在娑婆世界,但是你以返向的方便來審觀衆生業力。這樣人就很輕松。而我們沈浸在自己的現緣、他人的現緣、共有的現緣中,是沒辦法的,一沈進去就自我保護,就造假,就蒙蔽,但你依返向這個大的動力,以往生後的心來審觀,就如普賢十大願王一樣,是成佛後的教法,它是依成佛之後的最圓滿的心智來設立的願,佛後之願,即無我之願,其中只提到一個“我”——忏悔業障,不管是我法、我業、我行,都是忏悔業障,其他的都是禮敬諸佛、供養諸佛、稱贊諸佛、祈請諸佛住世、請佛轉*輪、隨喜功德、回向衆生,唯一那個“我”就是忏悔,不管是業我、法我、善根我、成就我,全部都是忏悔的!

  

這裏,返向往生,是一個大方向的解決。我先把大問題解決了——就是往生彼國,再來看娑婆世界。我這個人沒有動本位,也沒有來沒有去,但我的心念可以這樣設置,心念廣大無邊際,心念無對待,心念無佛無衆生,那麼心念願生即生,心念不願生那心念就在娑婆世界。

  

這個修持不過是一個返向的方便罷了。通過返向地審觀自他共業,使你得到一個處理現緣的輕快。你若是就在這個泥坑裏陷著,你想解決自己的東西,你怎麼看自己都是髒的,怎麼都是這一把泥,因爲你在這個沼澤地裏陷著。你從沼澤地裏爬出來了,洗幹淨了,讓你跳進去你都不跳進去了!我們沒有用返向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們沒看到娑婆世界這麼苦,不了解這麼苦,因爲生在其中,當事者迷,迷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自以爲是,認爲我是對的。佛教說一切如幻,他就說我是對的。就這個“對”,他越認真就越固執,越固執就入邪定聚,那麼現前心理就受熬煎,臨終…

《安居第二十日:再談“臨終不能往生”的話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