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技术封锁、军事封锁、战略性的封锁……,干什么呢?——我可以用,你不可以用。阿弥陀佛不是这样的,他所有的修德、所有的技术平等地回施众生,只要你去要,他就给你。
所以,“性功德”彻底展现了平满、真实、广大、无所对待的这种性空、无自性性的本质面貌,一个究竟的状态。我们现在做人做事情,心智想达到一个究竟的解放,若不依着阿弥陀佛的心量与作为,可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做事情都有所保留,有保留就不究竟,就掩盖了自性的真实与舒展,造就了某些委屈与遮盖,相互地阻隔。
所以极乐世界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法界——“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我们往生彼国,就入正定聚。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被称为“杂居世界”,或说凡圣同居,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就是在人群中也表现出心智的极大差异。而极乐世界皆是正定之聚。十法界中,菩萨、声闻、缘觉、佛,一般我们把这四类有情划为正定聚,三恶道是邪定聚,三善道为不定聚,尤其人类的徘徊是最大的,但又因为人类不定的广大空间,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觉悟的机会,就因为不定,给我们带来了机会,说“人身难得”恰恰就难在这个“不定”了。所以世尊示现在人道成佛,就因为人类的空间大、不定性强,觉悟的机会多。
一对比,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的“性功德成就”,是为了揭示一切众生对本性的认知,入正定聚。怎么入呢?往生即是入,安心于此即是入彼世界。
你说:“我明明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生老病死,这么现实,我怎么能安心于彼国呢?”那么我们就要对彼国做一做观察。彼国适合我们安心、归心,那我们就安心、归心于此。就象买一套房子,三年以后交工,你已经交了定金,那就等着到时候拿房子就好了。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比这要安稳得多,因为他那儿已经建好了。
我们入正定聚,就是脱离杂居世间的困扰,我们这个世间的困扰太大,人类面对着太多的不平,六道轮回本来就不平等啊,杂居世界就是这样的,你想出离不定聚与邪定聚这样一个杂染的世界,那彼国最可靠,极乐世界最可依。我们选择极乐世界,安心于此,归向于此。我们审观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与殊胜,面对六道的迷失与不可择取性,那极乐世界是唯一的可归依处,是清晰的可归依处,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归依处,是一个顺性广大庄严的归依处。我们确认了这样一个归依、这样一个安心,那娑婆世界就成了我们客居的地方了。
客居娑婆,等于是说客居在杂染的作用状态下,你的业习也不过是个客居,你所居住的世界是客居,你拥有的财产也是客居下得到的,失去了也没有关系。在客居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固执,得失的固执、善恶的固执,也就慢慢淡化了,变得轻松、开放,这样我们的作为也就从容起来。
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相互挤压的世界中,你若没有一个安心处,真是不安稳呐,尤其是生老病死的变异,会使你真正的不安稳,这个事情不管你考虑不考虑,它都那么现实!这个杂居世界是不安稳的,你想在这个世界安心是安不了的,除非你是个觉悟者,是个客居者,那它再怎么变化都不怕。
极乐世界最可归,即可以令我们安心,我们这样来观察极乐世界、来透视其性德,使我们生起出世的善根。此“出世”,就是入正定聚,远离邪定聚与不定聚。
我们观察彼国,实际是让我们最初要厌离此娑婆世界。此厌离心,是最初的对比而产生的,是你必须要有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我们确认客居娑婆、真正抉择的一个好的办法。
面对这个世界现在的灾难,实际“末日”说,是人对业力的无奈的一种渴望罢了。人怎么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压力呢?——就用末日、上帝的审判来解决它。干什么呢?总算有一个结束了。实际这是对现状不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但他又解决不了怎么办?就祈请上帝制造“末日”,这样就把一个没有头没有尾的问题,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实际这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即心里对现实不满、对环境不满的极端意识罢了。那么我们客居在这个娑婆世界,它是末日也刚好啊,我们慢慢地把这最后的日子过好就是了。
“客居”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我们了解娑婆世界这个不定聚与邪定聚的杂居世间是我们的客居,那我们就要有一个新的归宿。所以,观察极乐世界,无外乎是去了解我们的归宿——它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作为?满意不满意?不满意不要轻易搬家。对极乐世界这个性德的国土,我们要慢慢地了解它,虽是本家本国,但你走得太久了,可能都不熟悉了。观察彼国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是我们来告别娑婆世界的一个极大方便,一个对比的方法。
不舍安养你来这个娑婆世界多好啊,你有个清静安稳的家园所归,你再在这个娑婆世界生存,多好啊。所以无益之苦当远离,你说“我就勇敢,我就不去极乐世界,就待在娑婆世界”,我们没必要受无益之苦啊,印光法师呵斥此类人是“不狂即愚”!
观察彼国,是了解世与出世的方便,往生彼国即是正道之出世方便,我们观察彼国,是出离轮回、出离五浊恶世、出离沉沦的一个殊胜方便。通过清静庄严功德成就、量功德庄严成就、性功德庄严成就,来激活我们的善根,使我们真正来运用自己本有的善根,做出世善巧,不再沉沦于五浊恶世的迷茫,不再沉沦于这个虚幻的世界,不可自制的世界。不再沉沦,故是客居于此。
彻悟禅师那两句话,大家平时可以多念一念——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在这个世界百年,不过是暂时寄住的地方罢了,极乐世界毕竟是我们归依的地方。这两句话十分准确!让人感到很欣慰,看的很清楚,也做的很实在。我们把百年如寄的事情做的恰当、安乐,来引导更多的有情不要沉沦于此,即作弥陀使者。这样来观察极乐世界的庄严,对我们就有一个直面的、主题性的提醒与加持。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了,为什么呢?我们通过对比、认知,知道极乐世界是正定之聚,娑婆世界是杂居世间,不可自制,多有迷失,多有沉沦,多是邪定聚与不定聚。极乐世界唯是正定之聚,一切诸佛所赞叹,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众生,释迦文佛乃至十方诸佛皆推荐自己的人民往生彼国,得以成就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成佛之捷径!
我们通过清净功德的观察、量功德的观察、性功德的观察,我们有一个主题性的认知——原来是为了成熟我们的出世善根。
(岁次辛卯五月初四 2011年6月5)
《安居第十九日(三):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