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日:再谈“临终不能往生”的话题
庄严性功德成就,我们今天换个角度提醒提醒。“性功德”对学佛人来说真是十分重要,因为往往我们都在运用习性与秉性,但对本性,或说佛性的认知是十分稀少的。
我们一般都是承接自己过去带来的东西,比如说这个人“秉性难移”,就是说我们带来的一种宿缘、宿习。第二个是习性(本质都是无自性性,表现在某个作为中,我们就给它加个名字),我们称为现行,是这一生衍习的东西。第三,佛性,我们说本性也好、本质也好、觉性也好、法性也好,都可以。
我们都知道这个“性”是无自性性,即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用在佛、菩萨、声闻缘觉,它有正定之聚的功德;用在三善道,有不定的作为;用在三恶道,有苦难的表达。所以,此“性”,是无自性的不定性、正定聚。
往生彼国的庄严性功德成就。若往生彼国,我们无始以来的宿债——习性与秉性的东西都回到佛性上来了,这是一个必归的事实。也就是说通过往生极乐世界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我们对习性、秉性的执著直接回归到佛性上来,让佛性起作用。如昙鸾法师所说——往生彼国,皆入正定之聚,一切不定聚、邪定聚的作为必然会散坏,而转化成佛缘。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机制,因为它是无自性性的,有这样一种回归、往生的展示,它必然就会形成一个佛性的作用。但我们已经习惯了秉性与习性,尤其是现行的习性。
今天中午有个出家师父,说到“临终不能往生”的问题,实际这是现行习气的一种自我认知,这个认知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一)临终不能往生
因为“临终不能往生”的教育已经到极致了,基本上若用我们自己的意识,我们就会挖这个坑、培养这个坑,找充分的理由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临终不能往生、他人临终不能往生,十分不可思议!
这是为什么呢?——其现行的作用,又称为“种子”的作用,或说现行的抉择。他不断地抉择,就会相续抉择临终不生这个事实。我经常会碰到出家师父和居士说,某某某念了几十年佛了,他临终根本就没法说是往生了,又痛苦又挣扎又喊又叫的。这类人一生就在培养“不能往生”这个习气种子,或者说他就掘这个坑。
你说“谁愿意培养这个种子呢?”不,他一张嘴一定是说不能往生,他没有第二个概念,所以就会增加这个东西。实际这就是种子与意识的作用,他自己的意识不断在培养,肯定是妄想在掘这个坑,用妄想不断地加深妄想。
他第一个种子种下的是“不能往生”,那他就收集所有不能往生的证据,培养、收集……。虽然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临终不能往生”的种子在起作用,说哎呀你看,我心又烦了,我习气这么重,这个戒我不能持,这个好事我不能做,我晚上还做恶梦……,他就会不断在念佛中、生活中收集“不能往生”,就如挖坑自埋一样,什么坑?就是“不能往生”!
这样的人太多了!在经典中世尊说:如此恶知识,一盲导众盲,令无量众生入地狱深渊!为什么呢?一个人种下这样一个种子,或提出这样一个万丈深渊的导向,很多人就必然导向这个地方,因为没有其他去处。因为种子在起作用!每次课上讲了,下去5分钟后,就又会有人提:临终怎么办?我昨天又做了恶梦,我习气这么深,我功夫成不了片……,所有收集的东西都是培养“临终不能往生”,导向也是这一个东西。这就是一个妄想的积累,但这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念佛人,基本上是现在念佛人的主流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提出这样一个见解的人是一个“导师”,现在无量人都跟着,从“不能往生”这个悬崖往下跳,这是无底的深渊,多少人都填不满!永远填不满!无量无边的众生跳下去都填不满!
以前我感到这不需要谈,就是现前的一个妄想,对自己的业习的一种执著与不放舍罢了,现在想想觉得不得了,很多出家人和居士很用功夫的,但他最核心的种子是“不能往生”。
诸位菩萨,这不是个小事啊。一出这个门,很多人还是说“我不能往生”,为什么?我的心还是这么乱,我还有这么多习气,我晚上还不当家……,他总在收集,收集的很准确,因为种子在那儿!就是说“不能往生”的根扎下了,所有的营养都是为了培养这个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菩萨啊,在此处多少人拿出自己无始以来的法身慧命、善缘去赌啊,都跳到这个悬崖下去了。以前我为这个掉过泪,后来不掉了,没泪了,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要掘坑,他要接受这种导引,他要收集、要培养、要成就这种东西,你只能静静心,说这是个妄想。但是妄想有结果,因果啊,这也是个因果。
诸位菩萨,这真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个“不能往生”是一个妄想,是个无底深渊!
(二)将信将疑
这也是比较普遍的,一会儿信了,一会儿疑了,就在出家人的队伍中,这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他有机遇来学习、修证,拿着经典有对应的东西了,好,这段时间就信了,说可能能往生了,佛这么大的愿力嘛,我的习气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习气一深厚、一表现的时候,哦,习气这么厉害啊,这可能不能往生。
这一类,同样还是种子,是犹豫的、徘徊的种子,
(三)决定往生
为什么说决定往生呢?我们随顺法性,本来往生;随顺佛愿,必然往生;随顺我们的究竟意乐,我们愿生。那你把握着这个种子,用这个种子使你的现行进趣,现下就安心!随顺法性故,无需造作,无得无失,本来就清净安乐。随顺佛愿故,虽造无量业,不能蒙蔽这个法性,佛来印证我们,来补充我们一切的畏惧,使我们得大安,就是“必生”。我们自己再看看,六道轮回实在是不可择取,实在是苦不堪言,若细致者,若有智慧者,若善良者,若对自己负责者,一定选择往生!所以,从这三方面看,那是决定往生。
(四)不连系
他跟这个不相干,不连系。所以经典中写阿弥陀佛摄取念佛众生,慈悲不舍。他是不连系,昙鸾法师在文章这么写——犹如顽石,大雨不润。佛的慈悲就如大雨一样哗哗在下,但他是顽石一块,水里再怎么泡,雨一退,他还是干巴巴的。他没连系,形同无情。
(五)诽谤者
但这不过都是一个现行的种子,即现行的一个心念罢了,它没有实质内容,但你只要坚持,它就会产生事实。
第一种(临终不能往生)的培养,是中国念佛修行人的主流。释迦佛问人的生命有多长呢?有比丘说生死在呼吸之间。释迦佛说善哉。有人不这么认为,他就认为放在停尸房里那是生死,而呼吸之间不是生死,意识转换不是生死,这真是奇谈怪论!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知见。若不是佛教徒,这么认为是正常,愚痴固执迷失故;但是佛教徒也会那样坚守认为停在停尸房里是死了,现在是活着,这真是不可思议!
世尊明明在讲生死在呼吸之间,要我讲,就是你的意识随便一个变化,你意识的变化在决定着,寿终之生死不过是一个特定的变化罢了,即我们直接感受到的一个大的变化了,这一生的状态、最后的一个交代,不过是大一点儿的变化。那平常你举心动念的变化都代表着你的生死趣向,没有不代表的。
如果我们等着最后那个生死,你又设计、收集你不能往生,掘这个坑,很多人就拿着“我成不了片、我证不了三昧、我没有一心不乱,我就不能往生”这样的一个收集,一个培养,一个引导。最怕是引导周边人!然后大家就一起往深渊里跳。因为你只要一培养,大家拉到一起,没有一个能往生的,一个妄想的种子就象传染病一样,这伙人全部死了,没法走出来!因为妄想这个东西啊,你若浸泡在这里面,它成熟的也很快。
实际就是你的意识选择!能生,是你的意识选择;不能生,还是你的意识选择。是你的意识在选择,而不是真有一个能生或不能生的事实!有人说能生的事实就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不能往生的事实就是你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说,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这个无形的东西,这个名言背后就是万丈深渊!他也不知道一心不乱是什么,他也讲不清楚什么是功夫成片,但就用这个东西把人全部推下悬崖了!因为这个理由太深了,大部分人都不能功夫成片,不能一心不乱,那大部分人只能到深渊里去——不能往生!那净土法门就被“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这样一个伟大的口号全部推到深渊里去了!
所以很多人说怎么念一辈子佛,最后什么都不是了呢…
《安居第二十日:再谈“临终不能往生”的话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