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去了。
其问题就出在闻思的抉择上,没有闻思的决定。很多人真是多生多劫积攒那么一点儿善根,这么跳下去了,要再有这个善缘就不知道又到哪年哪月去了!这样的菩萨一般都这么说:“也知道,就是管不住。”也就是说知道这个道理,自己闻思过,所谓“管不住”,就是没有抉择,生命的主题还是没有业习大,到时候业习成熟了,啪的就摔下来了。这样的人想再有这样的善缘,太难了!因为第一,护法不许。以为可以到处糊弄,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二,你自己的意识记忆绝对不会原谅自己,只要是你没有忏悔。再一个,你的现行业报不真实、不踏实,你的眼神、作为、气质都在告诉别人——这个人不要信他。菩萨们,你对自己不真实,那还能对谁真实呢?所以我们的作为,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任,这个“抉择”之主题,不过是自尊与责任罢了!不要用指责别人的方法去推卸自己生命的责任与果报,你对自己不负责任就会推卸、指责,怪这个怪那个怪国土怪政策怪师长怪朋友,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这里希望诸位一定要在主题的抉择——自尊与责任上,我们对自己的作为、意识要负起责任!说句实话,看到一个个地跳崖,心理真是很沉重,因为现在道场太缺人了,缺主持一个教法的人,利益一方的人,无私的人,无畏的人,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就能对别人负责,你对自己不负责任,就不可能对别人负责任,不要说对道场、对三宝、对社会负责任,你会有畏惧,遇到事情就会胆战心惊,因为你对自己都不尊重,你的心灵是脆弱的。诸位菩萨,虽然话有些重了,希望大家引起思维。
抉择一个殊胜缘起——不念自他共业,唯佛是念
我们的意识、愿望、作为往往就被控在自、他、共业的范围中了,我们的愿望怎么来超越它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比如前面说“跳崖”的事,也是共业使然,共业的交织性、攀比性很强。过去南传有长老团,就象藏地的铁棒喇嘛,汉地以前也有持锡杖巡游天下的头陀,他们会来护持一方的道业、戒法、或者说一方人的法身慧命,有违法者必纠。现在因为交织的业,没有团体管了,没有约束力了,谁也管不了谁了。过去人要是触犯了僧法、戒法,僧团来帮着处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是求之不得的!就象大夫来给自己看病了,那是感激得不得了啊。现在我遇到的大多是逃之夭夭了。
所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不在这个范围中来念佛”,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是一个新的应该观察的角度。我们要逾越自他共业的范围,可能是这个时代念佛的一个特质,即殊胜缘起。诸位菩萨,希望你们不要泛泛地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小。
实际念佛就是个殊胜缘起,超越了自业他业共业的范围,即不依自业他业共业作为我生命、修行的缘起了,而是依念佛,所谓果地觉因地心作为缘起,此殊胜缘起取代了自他共业的迷失!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若不重视,兜圈子不得利益的人很多,因为在自他共业的交织中,我们再去折腾也没有人能折腾出名堂了。去年我处理了两个寺院的事,我感到现在可能真是一个“唯佛是念”的时代了,最基本的人格、如实的交往没有了,“信为立人之本”全然没有了。为什么鼓励大家安个居、学学戒,能稳定下来,就是少点儿热恼,少点儿飘浮,少制造一点随心所欲的作为,只是“少一点”。当然,我们要是用这种念佛功德的殊胜缘起,来取代对自他共业的系念,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解放、大解脱的方法!即所谓平等解脱,平等是从根本上解脱。
现在人没有“信”,人对自己的说法想法做法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结果是什么,他对你怎么能负责任呢?他只是想着怎么有名利,怎么从别人那儿换取更多的关怀,这样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提出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唯佛是念”这一个殊胜因缘,就摆平它了,自他共业全不管了,用现代话说——打包归零。但这一点怎么能做的到呢?是我们应该考究,应该审视观察的地方。因为我们责怪这个时代没有用,责怪他人没有用,责怪自己也没有用,你对着墙角说“生不逢时”发发气,但没有用,这个社会状态、人群就这个样子,你说怎么办?你不面对也得面对。
你只要把自己的业、他人的业、共有的业往脚底下一放,说这就是山河大地,你马上就站起来了!
你不要把过去的包袱,自己的、他人的包袱全部都背到身上,那你是以业力为我,以他人业力为我,以共业为我,那不累死了吗?那叫业力我了。而我们选择用念佛这个殊胜因缘超越自他共业,使其归零,这样不失为这个时代念佛的好的缘起。我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观察,这样起码你不负重了!
我建议大家把这个殊胜缘起作为自己现下、当下的一个缘起,这样我们开始轻装上阵,就不再负过去的重、他人的重、共业的重,不再负重了,那我们就在这个殊胜缘起中忆佛念佛了。
因为这个时代我们责怪不得他人、共业、以及自己了,没有用,从各个角度审视都没有意义。我们怎么能如实地做一个念佛人?——用阿弥陀佛回施的功德来作为当下殊胜缘起,摒弃自业、他业、共业的负重!
这真是我这些年特别深刻的一个体会。因为这种业对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接触了几个菩萨就在家庭、环境的压力下崩溃了,(举例:一个东北孩子被父母、周边人、社会不断加压,说他是精神病,他自己也当成了事实,很可怜。一切业本来是无我的,师父对他说“我认为你不是精神病”,让他每天来看看师父,后来调整过来了。)自业、他业、共业,现在没有多少好的加持啊,基本上是负面的!希望大家真是关注这一点啊,菩萨们,我们修行没有在真空里!你认识了自他共业的状态,你才能走出来、超越它。若认识不清楚,你超越不了!
不念自业他业共业,负重的东西就少,怎么摒弃这些业呢?就是我们生起了自尊心,念佛。念佛是你最好的选择——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高明话,你可以观察,你念自他共业,是你最愚痴、卑劣、痛苦、负重的选择了。你念佛是轻快的,你可以把握,可以主动,可以不得失,可以安乐,可以笑的很灿烂。所以,我们轻装上阵,把念佛作为殊胜缘起,是一个智慧者、自尊者、慈悲善良者的选择!
一开始我们会不习惯这个选择的,虽然你会说——念佛是智慧人做的事,很轻松,自他共有的业都不念了,因为它们无自性、无我,这样一下都超越了,真正顺着法性把无始以来的生死烦恼解决于当下……。这一念生起来很痛快!下面就是习气又来了——我要这样要那样,要颠倒要妄想,然后盯着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是那个非,然后看社会这个那个,又开始烦恼了。为什么呢?这不过是我们的习惯、习气。
习气没问题,若真正地抉择了,习气就变成小小的问题了。关键是你抉择不抉择。抉择以后你慢慢地去实践,自他共业对你的侵害、负重、压迫就越来越小。但是你必须得去实践!这堂课不是我来给大家选择这个“愿”的,是我们分析来分析去,分析了你就要抉择的,这不是我能替你抉择的。
我们“把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一时消融于当下,唯有念佛,随顺不可得的法性来做一个清净缘起,念佛。”——这样一个愿望,能解放自己,也能解放别人,使自他共业能够得到解脱,起码是现下认知上的解脱。这很重要,菩萨,认知都没有,你怎么解脱呢?要在认知上从大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若不然我们想起步修行,真是难啊。
其实讲这么多,就是给大家提示一个用心的方法,希望我们善于解放自己的心灵,从自他共业中解放出来,顺性解放它。因为一切法无有自性故,一切法无我故、无常故,一切性空故,本不可得故,我们不过是从弥陀教法中通过念佛这个焦点,解决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与迷失,终止我们的迷失,终止我们的执着!超越自他共业的沉沦、迷失、诤斗、徘徊——这个深渊太大了,尤其是共业,我为什么写“幸闻弥陀具足名”啊,要不然我们就只能念自他共业,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范围内、习惯中。所以很多人刚开始是很不习惯忆佛念佛的。
忆佛念佛是方便。我们通过忆佛念佛逾越了自他共业的纠缠习惯。——因为你不念迷失了,这里“习惯”就是迷失,就是执着,就是痛苦,这一点希望大家反复审视。通过忆佛念佛,逾越了自他共业的纠缠习惯,使我们觉悟,使我们能真正顺性起修,使我们真正得到果地觉因地心的圆满的状态、发心、认知。
要知道这只是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决定我们修行的成败。很多人说,这次有方法了,我可以造业了。我告诉你,造业还是因果难逃!因为念佛也是造业啊,忆佛也是造业,忆佛念佛使我们得到超越轮回的业,使我们得到清净安乐的相续。因为佛法不讲断灭。说什么“有个阿弥陀佛救渡了,我可以为所欲为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心极不清净,极为污染,极为颠倒。佛救你,你自己不救自己,所以污染心中怎么能有佛法的利益?唯有伤害自己!
实际忆佛念佛,最主要是把我们对善恶吉凶的纠缠超越了,从对待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了。因为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都是圆明的、清净的、慈悲的、无染的、无我的,都是饶益世间,所以大自在、大神变、大方便、大快乐。
现在对大家没有太高的要求,一天能做一次,即一个念头就行了。你若一天做不到这一次,自他共业还会把你淹没掉,尤其是骄慢和自卑比较强的人,自我的业力淹没是最快的!虚伪的人一下子就被吞噬了!但这都不是你的事,你只要忆佛念佛,所有这些对你都没有侵害。但我要告诉你:骄慢与自卑最容易侵害自己,虚伪最容易埋没自己,会把你埋在无底深渊!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跟我们都没有真正的关系,你只要不去强执它,念一句佛,就都找不到了。但有的人就认为“这就是我”,为什么呢?他习惯了。所以,烦恼最深重的人就是以习惯为自我,这样是很可悲的。
希望大家反复审视。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个什么,你会改变的,一天最少做一次两次——不念自他共业,念一念佛,忆一忆佛,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对比对比。然后去清清晰晰地去念念自己的业、别人的业、念念共业,又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对比越清晰越好,你的意乐就会放弃对自他共业的纠缠。人的分别心是很强的,你让自己的潜意识去对比对比,你的思想意识就会做出抉择,没有人真正害自己的。
虽然没有“我”,佛法本无生灭,往生即是无生国,我们在法性随顺的刹那,无生即生,真实安乐国。取相求生,得生。为什么得?有佛愿力故,有佛愿力产生的事实。因为佛愿也是顺性之有为,即无为而为之的一个法则。在他的作为角度上是没有任何染著的,但在利生事业上是有作为的,是无为而治的法则。因为我们凡夫有情习惯于得失了,即习惯于有为法了,所以对比一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即:
用一念、两念去忆念,不念自他共业了,这时候忆忆佛念念佛,把自己的身心世界在忆佛念佛上得到一点点的安住与思维观察。
然后再去翻腾翻腾自己的业、别人的业、共业,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心理?沉淀沉淀,记录下来。
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一个念佛的加持,这样会加持你真正做一个念佛人。我们要实践。实践十分重要。作业十分重要。学佛一定要跟自己的闻思修结合起来,闻思修是并行的。交流不过是个闻思的过程,我们下去在日常生活中、逆顺境界中、习惯中怎么去作为,这是你自身才能做到的,其他人不可取代我们,佛陀也取代不了我们。闻思,大家可以交流,而行为是必须自己去实践的,这里面没有取代。
(举例:《楞严经》中阿难遇摩登伽女,被大梵天咒迷惑的故事。)阿难有闻有思,就是没有“行”,他以为自己是佛的兄弟,有思有闻就行了,不用修了。“行”,没有任何人能替代我们。你自己得去做啊,得去实践啊。要不然出大事情了!
很多人就在这个地方总是有侥幸心,认为我不修,反正有阿弥陀佛。算了吧!自己骗自己。阿弥陀佛,你不和他相应也不行,你和业习相应,和他人的过失、和共业相应,一样沉沦啊!此处真得警觉,不警觉我们就走阿难的老路了。提婆达多也能讲三藏,佛陀因地的儿子善星比丘也能讲经,“啪”掉地狱去了,为什么呢?行地上跟不上,嘴上跟别人讲法,就是不给自己讲,行为上就背离。
诸位善知识啊,阿弥陀佛十劫就呼唤我们,十方诸佛加持着我们,从来没有舍离过我们,但是我们不依法而行,你自己还是在受自做自为之果报,所以行为不可替代,觉受不可替代,作用力不可替代。我们若随顺阿弥陀佛了,他消融你过去未来的业没问题,灭你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灭你无量罪。但你若是不去随顺这个法则,那是不可替代。所以“唯佛是念”这个作业题,希望大家去对比、审视,不要泛泛放过!
作业:您怎么认识唯佛是念?
(岁次辛卯四月二十八2011年5月30日)
《安居第十三日:“愿望”的抉择与实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