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01/28
没有保留的布施。
2007/01/27
计画明天不比把握当下充实。
2007/01/26
在生活中无论你在做那一件事,都应当快乐的去享受它,「它」就像荟供一样,自已融入在享受之中,他人才会得到享受。
2007/01/25
佛陀说:吾传道之时,弟子敷座供花是行布施波罗蜜,
以信心谛听是行持戒波罗蜜,心不生冷热是行忍辱波罗蜜,
以渴望所求是行精进波罗蜜,心不散漫是行禅定波罗蜜,
以法灭诸惑是得智慧波罗蜜。吾子当背诵于心,不令忘失。
2007/01/24
不幸染患疾病,应如是想:这个尊贵的身体不过是暂时借给一些病菌住而已,我应与之和平相处。
2007/01/23
在经济低靡、人心空虚的时代,上师竟被视为占卜求财、消灾解厄的高手;这意味台湾人不解藏传佛教的珍贵,致使怪力乱神者流有所开发市场。
2007/01/22
「上师」不应是人在苦难中才想起的名词,而应是与自己生命不可分离的存在。
2007/01/21
无我时又如何利生?既然无我就不会造业,众生皆蒙其利,受益无尽。
2007/01/20
心常如变形虫,无时都在变化,亦如跳蚤不停跳动。
2007/01/19
不管你曾经做错什么,遭到任何指责,请你务必相信,这只是教导的方式;一种否定「自我」的训勉,不是否定「存在」的真实。
2007/01/18
千万不要认为折磨是一件好事,而乐此不疲,那是生活上最危险的因子,终将导致你步上自我毁灭之路。
2007/01/17
热爱你的生活,生存才会充满生命,不要活得像死人。
2007/01/16
在生活中不要充满折磨自已的念头,要将那些念头丢弃。
2007/01/15
做人要懂得自责才会谦卑;改过是最好的责备。
2007/01/14
愚人自知愚昧,胜过愚人自思是贤者。
2007/01/13
制造无尽的念头,只会增加疑惑与忿怒;停止你的分别,将心安住在自然体性之上。
2007/01/12
空性不是拿来说的;唯透过禅修与上师指导,方可了达。
2007/01/11
烦恼当以空性对治。
2007/01/10
因真实修行故,烦恼更盛;所以要面对烦恼,接受它、解决它、放下自己。
2007/01/09
神是人类心理的幻觉,佛性是至善的展现。
2007/01/08
灯火要往黑暗处照,菩萨道要往难处行。
2007/01/07
佛陀不会惩罚人类,功过善恶自心所造。
2007/01/06
令念不生即为涅槃。
2007/01/05
皈依意谓着成为追随佛法、臣服上师,努力修行的人。除此之外,任何形式的皈依都不具意义。
2007/01/04
对佛法的了解体验越深入,对上师三宝自然深信不疑。
2007/01/03
环境常会令人感到痛苦,离开是减轻痛苦的方法;去做痛苦的事,是消灭痛苦的实现。
2007/01/02
修行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但过程中可以享受超越世俗的美,那是金钱、物质、感官所无法体验的。
2007/01/01
斋戒禁语是一种静穆的绝对之美。
2006/12/31
要减少世俗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它。
2006/12/30
获得与失去皆为我师,唯存菩提佛性才是最真最美。
2006/12/29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2006/12/28
不论人前、人后、上师面前、上师背后,时时刻刻保持一贯,自己要求自己,调伏自己的心,而不是被心所调伏。
2006/12/27
不可过度依赖上师,以为上师会帮忙,上师给予的是教导,做不做是在于自己。
2006/12/26
不说人短,不说己之长,时时赞叹三宝。
2006/12/25
佛法是唯一可以改变贫穷的妙药;贫穷究竟非金钱可以改变。
2006/12/24
上师给弟子麻烦,并不是要测试弟子,而是要去除你的分别。
2006/12/23
当一位金刚乘的弟子首要就是认识金刚乘的戒律。
2006/12/22
佛法是一种科学,因为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宇宙观。
2006/12/21
如何登彼岸?戒律是导航,没有戒律就会迷失方向。
2006/12/20
我们当人,每天朝向死亡前进,已经这么苦了,应该要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唯一是修行。
2006/12/19
当你能够脱离念头的掌握,就如同小鸟脱离鸟笼一样,只要展开你的双翼,便能够翱翔。
2006/12/18
真正让自己改变的,并非上师一句话,而是听闻法语之后的思惟。
2006/12/17
了解「心是什么?」的方法,称为禅修;其结果称为禅定。
2006/12/16
慈悲心是不会带来痛苦的。
2006/12/15
地位、职衔并非特权,而是责任。
2006/12/14
试图成长时,懒惰总是抢第一。
2006/12/13
知非便舍。
2006/12/12
灭烦恼证自觉。
2006/12/11
舍苦是修行。
2006/12/10
欣赏更胜拥有。
2006/12/09
感恩是法喜之源。
2006/12/08
不依法修持,纵然相会亦等于没见面。
2006/12/07
依法修行,心念持净,虽远离亦与我同在。
2006/12/06
应当要依忆念正法及警觉,来修我们的心。
2006/12/05
修行的基础,就是要能够不被世俗的心所迷惑。
2006/12/04
没有解决不了的烦恼事,只有没有具足的智慧可以对治烦恼。
2006/12/03
唯有怀着超越苦乐的心,才能从痛苦之中解脱。
2006/12/02
当一位上师愿意去教导他的弟子,第一课就是把弟子的自我辗碎。
2006/12/01
自我就是怀疑的根源。
2006/11/30
追随上师,就应该臣服在上师的教导之下,而不是在信仰、敬畏中带着怀疑。
2006/11/29
信心的建立并不是一时的景仰或情愫的作用,应当要思惟所言、观察其行,而后生出信心。
2006/11/28
世俗永远没有圆满的一天,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他想完成的工作。
2006/11/27
空谈是学佛者的悲哀,谈得再好、再精辟,那都不是你的东西。
2006/11/26
只要不悖离二谛、四法印,所说皆可视为佛法。
2006/11/25
精进是禅修最好的资粮。
2006/11/24
禅修口诀-「依止如法的上师,获得如法的教授,然后用功、用功、再用功。」
2006/11/23
人要说好话但要是真话。
2006/11/22
贪的本质是苦不是乐。
2006/11/21
修行不是点心是正餐,如何调配对身心有帮助的正餐,是极为重要的。
2006/11/20
随喜是从内心产生欢喜心来赞叹,他做的功德你一样可以得到。
2006/11/19
完整的生命应该是献身于三宝,为三宝来承担一切对众生的爱。
2006/11/18
藏传佛教的修行是否能够成就?关键在于你的心是不是完全相信上师。
2006/11/17
办法会的目的,就是让你有机会看到自己的重要性!
2006/11/16
名闻利养就像手铐脚链将人牢牢绑住,令身心失去自由而陷入痛苦烦恼。
2006/11/15
知足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2006/11/14
藏传佛教拥有小乘的戒律、大乘的经典,以及大乘佛教所没有的密续,所以藏传佛教是完整、圆满的佛教。
2006/11/13
如果是平常的心,心是善也是恶;如果是究竟的心,心是非善亦非恶。
2006/11/12
菩萨的眼里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可怜的人。
2006/11/11
学佛如果见地、动机不正确的话,学习途径就会有所偏差,最后将偏离正法。
2006/11/10
生气只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燃烧自已,然后是燃烧别人。
2006/11/09
佛说苦谛是要认识生命中的苦,而不是要你活得很苦。
2006/11/08
固化的生活无法激起生命中的浪花,要让生命在生活中流动,而不是活在生活之中。
2006/11/07
人要有对命运挑战的意志力,这就是佛教的精神。
2006/11/06
因果的存在、轮回的真实性,是告诉我们业力的存在,而不是要去相信命运。
2006/11/05
内心充满着柔软,充满着温暖,充满着爱心,这才自在。
2006/11/04
真正的自在指的是内心没有挂碍,对于顺逆境都能够不受影响。
2006/11/03
加持是来自于信心,信心即是加持。
2006/11/02
不要把别人的痛苦带到自己的内心,而要以自己的快乐冲淡别人的痛苦。
2006/11/01
不要以为明天会跟今天一样,明天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预测。
2006/10/31
祈求上师赐予智慧,让心的力量增强,战胜困难、超越魔障!
2006/10/30
不咄咄逼人、不得理不饶人、不做帮凶者、要知是非对错。
2006/10/29
真正的行者,面临苦难时,能看…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