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穿因果的把戏,勇于承担。
2006/10/28
如何在面对挫折时,仍保有最初那颗热忱的心,继续利益众生?是佛学重点。
2006/10/27
助人过程的障碍,大部份来自内心的不淳熟,或有所希冀而为之。
2006/10/26
真正的慈悲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见到苦难而引发。
2006/10/25
将生活佛法化,而非佛法生活化。
2006/10/24
「不偷盗」的戒律精神,在于知足、不贪心;以不偷之功德,当愿众生所求皆得圆满。
2006/10/23
唯有对境显现,正视自己的缺失过错毫无隐瞒,方能超越提升。
2006/10/22
所谓闲暇,是让心安住于无忧之处。
2006/10/21
没有上师如水晶明镜的照射,怎知自我习气的可憎?
2006/10/20
佛说:「凡是愿意服侍我的人,就应乐意服侍其他的比丘法侣!」
2006/10/19
富贵如浮云,更是令人执着的业障。
2006/10/18
染污是欲盖弥彰的。
2006/10/17
道场是非,乃修行的对境资粮。
2006/10/16
法器者,离骄慢、堕落、瞋怒、自私与怀怨。
2006/10/15
入佛殿,应带着忏悔不贰过之心,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懂得沈思。
2006/10/14
当自己心灵获得平安,你的爱就是一股力量。
2006/10/13
愿将成住坏空化为不朽,让镜花水月的道场传世,填补世人的空虚与创伤。
2006/10/12
人太相信心给我们的讯息,却不懂得如何去「用」心。
2006/10/11
逆境现前,应感恩恶业成熟,将获得清净。
2006/10/10
修持佛法,就是要学习有勇气和智慧,面对恶果显现的一刻。
2006/10/09
闻法真有所感觉和体悟,才是属于自己的智慧。
2006/10/08
别太早下断言,听听他怎么说,你会发现事情其实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
2006/10/07
求助于别人,别骗自己,因为别人只会相信你一次。
2006/10/06
诸般痛苦,如梦幻泡影,并非真实;
许多痛苦早已消失,而你仍陷于苦的迷惑,
是因为内心的投射与执着。
禅修,就是要让我们体悟心的本质、认清诸法实相非实有。
2006/10/05
不用怕做错。
就怕做错了,自己不想去改,
还要刻意解释、隐藏过错。
身为佛门子弟,这是相当不可取的。
2006/10/04
家庭和乐,是学习佛法很重要的一课。
不能摒弃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
如果连家人都不能利益,
如何行菩萨道呢?
然情感执着,却是堕落轮回的最大诱因;
如何在爱欲泛滥的情海中把持自我,
唯一常观无常,警觉执着不令生起。
2006/10/03
地位高的人以「宽容」对待别人,但不表示只有他能。
「宽容」是一份人人具有的力量,只不过你未曾善加利用它。
2006/10/02
一般人对别人的要求,都是尽善尽美,
且每每随着自己的改变而修正。
学佛之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欲望作祟,
此时,眼中所有的人,都是菩萨的化身。
2006/10/01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这就是障碍。
人往往不懂得珍惜手边的拥有,
而一直想着未曾拥有的。
相信我的弟子之中,没有这种傻瓜,
但聪明人却常做傻事。
2006/09/30
尊重别人,坦诚自己。
2006/09/29
众生面前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2006/09/28
老实是生活的指标,也是修行的究竟。
2006/09/27
伤害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所深爱的人,不懂惜缘珍褔,正是自己造成的。
相信自己,忠实另一半。
2006/09/26
真的「不知道」并不可耻,有不知道才会知道。因为不知道是求知的动力。
2006/09/25
佛法的精髓---在文字语言里找不到。
2006/09/24
诸经心行,不在口念。
2006/09/23
心自疑,念经难解义。
2006/09/22
宇宙是幻有的真实,也是一种物的现象。
2006/09/21
藏密本土化,
并非为了让藏传佛教与民间信仰结合,
而是希望普遍利益国人。
2006/09/20
上师的本质,即是无可取代的自性。
2006/09/19
让哭泣成为欢笑,流泪其实是一种自慰。
2006/09/18
未曾哭泣者是懦夫,因为你不敢表露真情。
2006/09/17
不要假装什么都懂,「万事通」只会让你失败,因为成功者只精通一门。
修行亦是如此,一法通万法懂。
2006/09/16
揭开生死大事,把握当下,了知这一生免不了会死,学习死亡之道。
唯有信仰三宝,始能免于恐惧,尊定安祥的心灵世界。
2006/09/15
喜悦充满人生的舞台,梦幻人生就看自己如何欣赏。
2006/09/14
失败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因为你战胜自己。
2006/09/13
无菩提慈悲缚,有菩提慈悲解;
无慈悲菩提缚,有慈悲菩提生。
2006/09/12
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
2006/09/11
金刚经以空慧为体,示「一切无法我」之理为用。
真有来往是人妄想。
2006/09/10
因果不昧,莫造恶。现果前因造,当下做者是。
2006/09/09
法无自性,非自因生、他因生、共因生、无因生。
2006/09/08
失去慈悲心,修诸善法,皆为魔道。
2006/09/07
诸法若言空,则是无知断见;
譬如初生犊,吸公牛蹄无奶。
诸法若言有,则是愚痴常见;
譬如洗衣妇,雨天溪边洗衣。
俗义二分法,非有即非无等,
皆无究竟义,如火球旋转轮。
当知立停思,见妄断妄斩水。
复寻斩者谁,到底有谁斩谁?
参!
2006/09/06
圣人知因果,恒顺众生,不坏缘起,己无挂碍。
2006/09/05
大菩萨,上求佛果,下渡众生,未执空有。
自了汉,急于此生受尽不再生有。
2006/09/04
过去如梦无痕、现在不住如电、未来忽至如雷。
2006/09/03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人行菩萨道,忍辱护慧命。
2006/09/02
闻法若以耳闻,终将难体悟。
2006/09/01
此生故彼生,此灭彼亦灭。见此有异,生生死死轮回不绝。
2006/08/31
佛法之精髓——难在文字语言中寻。
2006/08/30
见道唯心,心空即开悟;
娑婆世界,琉璃大千即无有异。
若见有异,死而复生,无有终止。
2006/08/29
生命的意义是由你自己给予的。
2006/08/28
无生智
转烦恼为道用,因知烦恼体性空;
转妄念为道用,因妄念是自觉;
转自觉为般若,般若超越觉知,能证舍觉。
离生住灭相,无生亦无灭,是般若无生智。
2006/08/27
参禅学道,随声逐色,
纵使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亦是平常事。
2006/08/26
道人见色,知心幻化;
心若不执,受业明白;
人在江湖,身行中庸。
2006/08/25
凡人见色,以识为意,其心不净,受业惑感,人在江湖身不自已,迷权势重财富,其身终枯死而后生。
2006/08/24
一切戏论,与证道无涉,当应舍之。
2006/08/23
我是谁?谁是我?如浪波,
波是海,海是波,浪不离海。
念亦不离心,念时三世不可得,
无一念真实有。
体察万念体性,因无而知空,
知空而念生,云何生?
2006/08/22
人生如浮云遮月,越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云彩则越浓厚。一旦,无常来临时,云散了,但是月亮仍在,以月亮譬佛性,我们皆是未来佛。
2006/08/21
我愿以身代受其罪,以心担当其苦;我心不住苦,亦不住不苦。如是者,无上加持也。如是见,俱信弟子也。
2006/08/20
浪漫者常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过于重视他人的话,
又常会造成自己的困扰。
最好走在中间。
2006/08/19
靠着回忆过日子,就像游泳一样,终需上岸。
2006/08/18
寂天菩萨云:
心无悭圆满布施;
心无恶圆满持戒;
心无瞋圆满忍辱;
心无怠圆满精进;
心无涣圆满禅定;
心无边圆满般若。
吾云:心住自性,不舍慈悲,是圆满六度。
2006/08/17
等待、静默、用心祈祷
是修行的第一课。
利用时间,先了解如何成为一位如法的密乘弟子。
恪守十四条根本戒律,
是弟子的修行第二课。
2006/08/16
云何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俗称观世音,以天耳天眼寻声救苦而证悟,所修法门称为观音菩萨修行法门,
所证自在圆通,故名观自在。
观者长住也,自在自我体性安然。
所以说观自在即是安住法界中,悲光遍照一切情器。
2006/08/15
需要坚定的意念,才能拒绝错误的文化。
唯有认清生命,活出自己,
才能创造文化。
2006/08/14
生命的可贵,不仅在这一生只能活一次;
最可贵的是,此生可修行。
2006/08/13
不了解生命,将会失去生存,
结果,我们相遇在失去了的世界里。
2006/08/12
思考是一…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