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戒体啊。
受了三皈依后,要懂得恭敬三宝!现在有很多的在家居士学佛,看不起出家人,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开口就是谈自性三宝觉、正、净。我们要清楚,如果连事相上简单的都做不到,谈自性三宝只是空谈而已!一定要在事相上也做到!
如何恭敬“佛宝”呢?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所有的佛像,不论是画像也好,木雕铜制的也好,都要当成真佛一样来恭敬。在《皈敬仪》当中就提到,金木土石虽然是无情之物,因为用在塑造佛像的缘故,所以恭敬的人就会获得无穷的福报,毁谤的人就会得到无量的罪过。佛入灭以后,佛像也是度化众生的殊胜对境。佛降生七日,母亲摩耶夫人命终升到忉利天。佛成道后,想要报答母亲的恩德,所以上升忉利天,一夏九旬,为母亲说法。在《造像经》上说:当时优填王想念佛陀,让目犍连带领三十二个工匠,上升忉利天,以旃檀香木各刻如来一相,往返三次才圆满。佛讲法完,从忉利天下来,优填王带着佛像来见佛。佛像自行七步,前往迎佛。佛即为摩顶授记云:“汝于来世,广做佛事。”并告诫诸比丘说:“我灭度后,造立形象应一一如真佛,使见者得法身仪则,乃至幡花供养,皆于来世得念佛三昧,具诸相好,如是造立是佛像体。”在《法华经》上也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由此可知,恭敬供养佛像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像大迦叶尊者,在过去生曾做打金匠。因为看到佛像的金身有一点脱落,就发心集钱修补,以此功德,九十一劫升到天上享天福。天福受尽,下生人间,有庄严金黄色身,见佛闻法,证得圣果。阿那律尊者,在过去迦叶佛时,曾做贼到寺院偷东西。因为佛前的灯太暗,所以用剑挑一挑,灯亮起来。他看到佛的相好时,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由于这一念欢喜种下善根。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见佛闻法证得阿罗汉果,天眼第一。还有南朝的梁武帝,前世曾是砍柴的樵夫,因为下雨到寺院避雨,看到屋顶漏雨滴在佛像上,于是用斗笠为佛像遮雨,所以感得皇帝的果报,并且也能听闻佛法。这样的公案有很多!
作为三宝弟子,不知道恭敬佛像是不对的。有佛像的地方,不可嬉笑玩耍,或躺卧踞坐,要小心谨慎,恪守威仪;不可以裸身及穿短裤在佛前行走;不可以拿着溺器(尿桶)在佛前经过;不可以对着佛像抽烟喝酒杀生吃肉等。家中佛堂一定要庄严整洁,不可以乱七八糟。如果有多余的房间,最好有专门一间作为佛堂;若没有,一定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不方便时,最好有干净的布帘遮盖佛像,若是纸像最好装裱相框。每天早上,刷牙洗脸洗手后,上香供佛,香一支、三支都可以。拜佛时要恭恭敬敬,不要图快图多;若供水,每天早上要换一次;若供灯,尽量不要让它熄灭;供佛的花如果枯萎了要及时更换;供佛的水果一定要先洗干净先供佛,现在有很多人,水果供佛时不洗,供后自己吃时才洗,这不恭敬。供品随份随力就好,如果条件不允许,少供一些也可以的。要用新净之物,人用过的最好不要拿来供佛。供佛的东西水果饭菜都可以,但菜里不要加五辛(蒜、葱、兴渠、韭、薤等);不要用酒、肉、烟供佛;供佛的瓜果、饭菜,应该在日中(日影正中)前供养,因为佛制有“过午不食“,现在一般十一点前供养是不会超过日中的,下午晚上不要供瓜果、饭菜,否则不如法,香下午晚上可以上;打扫佛像的毛巾、盆等最好是专用的。其实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如佛的受用物、供佛物怎样处理等,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的说说,大家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要懂得戒律。很多人连这些基本的行法都不懂,还口口声声谈自性觉正净,藐视出家人,真是愚痴狂妄!
下面谈恭敬“法宝”,“法”是三世诸佛之母,一切的诸佛都是从法而出生,所以一切诸佛都恭敬法宝,更何况是我们一般人呢,所以我们对于法宝一定要竭诚尽敬!
读经看经书时,必须洗手漱口干净,衣服整齐,端坐,威仪严肃才可以,藕益大师说: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捧经不可以用一只手,应该双手拿经书;经书不要放在低于下身处,随身携带的小本经书要正放在上衣口袋里;不能手拿经书甩来甩去;拿经书不能向人顶礼,双手捧经书举与眉齐就可以;经书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可以折角,不要乱涂乱画,经书上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写在纸上;人离开时经书必须和拢;大小便后,要洗手才能拿经书;小乘经典不能放在大乘经上,世俗书籍和一些物件不可以放在经书上;经书上有灰,不可以用嘴吹,要用专用的干净毛巾或者纸巾搽干净。现在流通的光碟、录音法宝有很多,也要恭敬!要端坐专心听法,不可躺在床上看光碟听录音;不可以边嗑瓜子边看光碟;有随身携带的影像设备听经也要保持恭敬心等等。
经书若有破损,应尽量修补好,不可以随便焚化,《戒本疏》云:“有人无识,烧毁破经,言我今火净,认为得福,此全无根据。”按戒律说,破损经典应该放在残经塔或者干净处供养,因为佛在过去生曾为半偈舍身:释迦牟尼成佛前曾在雪山苦行修菩萨道,名为雪山大士。大士一直坚持着苦修。佛教的护法神帝释天见状,就变成了罗刹,样子非常可怕,去试探大士的道心。罗刹来到雪山,在距离大士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用非常清雅的声音宣说过去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听了这半偈后,非常欢喜。他一点也不惧怕罗刹的狰狞长相,来到罗刹面前说:“这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的无上大道啊,你是从哪里听说的,你如果能为我说完这首偈子,我愿意终身作你的弟子!”罗刹回答说:“你这仅仅只是考虑到你自己。你难道没有看到,我如今快饿得不行了,实在不能给你说了。”大士问:“你要吃些什么东西啊?”罗刹说:“我只喜欢吃新鲜的人肉,喝人的热血。”大士说:“你只要说完半偈,我愿意用此身供养您。”罗刹再次问:“你真的能为了半偈而牺牲人人贪爱的肉身?”大士坚定地说:“牺牲脆弱的肉身,换取坚固的法身,我决心已定!”罗刹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我就为你宣说其余的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士听闻此偈,深思其中的深义,在岩石、墙璧等上,到处书写此偈。然后爬上高树,从上面跳下来供养罗刹。罗刹暗自赞叹,当即恢复了帝释天的形相,在半空中接住了大士,这时帝释天、大梵天王等,都纷纷向大士顶礼。佛说:“善男子,如我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十二劫,在弥勒之前成佛。善男子,我得无量功德,都是由于供养如来正法故。”佛曾为半偈舍身,所以我们是不能随便烧掉破损的经书的。弘一法师也讲:“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印光大师说:“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诺那祖师也说:“不能用之经咒即行焚烧,再将灰送到河中,普度水族众生。”由此可知,经书破损,一定要尽量修补好;实在不能修好的,应恭敬焚化,但要注意,最好有一个专门的盆或器具盛灰,不能让灰四处飞扬。但现在有些人,经书佛像破损一点,还能修补好的,他不修补就随便焚化了,实在是罪过,在《四分律》说是逆罪,等同杀父母,我们要注意啊!
我们还要对讲法的法师恭敬。因为佛在世时,有佛讲法;佛灭度后,有讲经的法师替补佛处。所以对法师也要恭敬。听法时不要瞌睡杂话,左右顾视,应当正心端坐,仔细聆听佛法。在正式的讲法仪轨中,有请法师,礼拜法师,送法师等,这都是恭敬心啊。敬法还有很多呢,我们就简单讲这些。
恭敬“僧宝”,前面已经讲过“僧”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主要讲的就是恭敬出家人。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僧团当中有些不太好的现象,但是皈依的在家居士,也不可以自以为是,看不起出家人。你若没有恭敬心,三皈依都不清净。不仅如此,佛也讲过:“任何众生,若对身著袈裟的比丘生恶心,就是对三世诸佛、缘觉、阿罗汉生恶心。于三世圣者生恶心,必将成熟无量的罪业和果报。”所以,我们对于有德行的出家人要恭敬,没有修行的也要恭敬,《行事钞》云:“若见僧中有非法事,不得讥嫌呵责;若出言呵责,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看到好的有德行的出家众可以多亲近,对自己的道业很有帮助;见到了不好的,远离就好,要善护口业,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因此影响自己。凡剃发披袈裟者,都是佛的弟子。在家人看到,都应当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即使是一个不太如法的出家人,由于他的形象是三宝形象,你恭敬都能获得无边福报。在《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就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安慧狮子,遍体金色、光洁闪亮,它经常以水果、树叶为食,从不损害任何众生,对出家人尤为恭敬。有一猎人妄图杀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献与国王后能免除自身贫穷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着袈裟,伪装成僧人,手持弓箭来到狮子面前,并最终趁它熟睡时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狮子惊醒后本欲追赶猎人,但见他身着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着三世诸佛胜幢袈裟,若将其损害,则如已对三世诸佛生起恶心。于是它便放弃了追杀猎人之意。毒箭毒性随后发作,当狮子生命垂危之际,它口中自然发出:“呀啦啦瓦夏萨梭哈”之音。时大地震动犹如翻天覆地一般,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目睹猎人杀害狮子相菩萨后,均降下天人花雨供养狮子尸体。而猎人则将安慧金色皮肤剥下,到国王面前试图索取奖励。国王则想到:古代论典中皆言,任何旁生若皮为金色,则都为大菩萨。既如此,我为何还要奖励眼前这位屠夫?对他奖赏,与对大菩萨生杀心…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