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戒體啊。

  受了叁皈依後,要懂得恭敬叁寶!現在有很多的在家居士學佛,看不起出家人,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他們開口就是談自性叁寶覺、正、淨。我們要清楚,如果連事相上簡單的都做不到,談自性叁寶只是空談而已!一定要在事相上也做到!

  如何恭敬“佛寶”呢?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後,所有的佛像,不論是畫像也好,木雕銅製的也好,都要當成真佛一樣來恭敬。在《皈敬儀》當中就提到,金木土石雖然是無情之物,因爲用在塑造佛像的緣故,所以恭敬的人就會獲得無窮的福報,毀謗的人就會得到無量的罪過。佛入滅以後,佛像也是度化衆生的殊勝對境。佛降生七日,母親摩耶夫人命終升到忉利天。佛成道後,想要報答母親的恩德,所以上升忉利天,一夏九旬,爲母親說法。在《造像經》上說:當時優填王想念佛陀,讓目犍連帶領叁十二個工匠,上升忉利天,以旃檀香木各刻如來一相,往返叁次才圓滿。佛講法完,從忉利天下來,優填王帶著佛像來見佛。佛像自行七步,前往迎佛。佛即爲摩頂授記雲:“汝于來世,廣做佛事。”並告誡諸比丘說:“我滅度後,造立形象應一一如真佛,使見者得法身儀則,乃至幡花供養,皆于來世得念佛叁昧,具諸相好,如是造立是佛像體。”在《法華經》上也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或複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由此可知,恭敬供養佛像的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像大迦葉尊者,在過去生曾做打金匠。因爲看到佛像的金身有一點脫落,就發心集錢修補,以此功德,九十一劫升到天上享天福。天福受盡,下生人間,有莊嚴金黃色身,見佛聞法,證得聖果。阿那律尊者,在過去迦葉佛時,曾做賊到寺院偷東西。因爲佛前的燈太暗,所以用劍挑一挑,燈亮起來。他看到佛的相好時,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由于這一念歡喜種下善根。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他見佛聞法證得阿羅漢果,天眼第一。還有南朝的梁武帝,前世曾是砍柴的樵夫,因爲下雨到寺院避雨,看到屋頂漏雨滴在佛像上,于是用鬥笠爲佛像遮雨,所以感得皇帝的果報,並且也能聽聞佛法。這樣的公案有很多!

  作爲叁寶弟子,不知道恭敬佛像是不對的。有佛像的地方,不可嬉笑玩耍,或躺臥踞坐,要小心謹慎,恪守威儀;不可以裸身及穿短褲在佛前行走;不可以拿著溺器(尿桶)在佛前經過;不可以對著佛像抽煙喝酒殺生吃肉等。家中佛堂一定要莊嚴整潔,不可以亂七八糟。如果有多余的房間,最好有專門一間作爲佛堂;若沒有,一定要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不方便時,最好有幹淨的布簾遮蓋佛像,若是紙像最好裝裱相框。每天早上,刷牙洗臉洗手後,上香供佛,香一支、叁支都可以。拜佛時要恭恭敬敬,不要圖快圖多;若供水,每天早上要換一次;若供燈,盡量不要讓它熄滅;供佛的花如果枯萎了要及時更換;供佛的水果一定要先洗幹淨先供佛,現在有很多人,水果供佛時不洗,供後自己吃時才洗,這不恭敬。供品隨份隨力就好,如果條件不允許,少供一些也可以的。要用新淨之物,人用過的最好不要拿來供佛。供佛的東西水果飯菜都可以,但菜裏不要加五辛(蒜、蔥、興渠、韭、薤等);不要用酒、肉、煙供佛;供佛的瓜果、飯菜,應該在日中(日影正中)前供養,因爲佛製有“過午不食“,現在一般十一點前供養是不會超過日中的,下午晚上不要供瓜果、飯菜,否則不如法,香下午晚上可以上;打掃佛像的毛巾、盆等最好是專用的。其實還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如佛的受用物、供佛物怎樣處理等,在這裏我們只能簡單的說說,大家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書,要懂得戒律。很多人連這些基本的行法都不懂,還口口聲聲談自性覺正淨,藐視出家人,真是愚癡狂妄!

  下面談恭敬“法寶”,“法”是叁世諸佛之母,一切的諸佛都是從法而出生,所以一切諸佛都恭敬法寶,更何況是我們一般人呢,所以我們對于法寶一定要竭誠盡敬!

  讀經看經書時,必須洗手漱口幹淨,衣服整齊,端坐,威儀嚴肅才可以,藕益大師說:展卷如對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萬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獲讀經之實益也。捧經不可以用一只手,應該雙手拿經書;經書不要放在低于下身處,隨身攜帶的小本經書要正放在上衣口袋裏;不能手拿經書甩來甩去;拿經書不能向人頂禮,雙手捧經書舉與眉齊就可以;經書要保持整潔幹淨,不可以折角,不要亂塗亂畫,經書上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寫在紙上;人離開時經書必須和攏;大小便後,要洗手才能拿經書;小乘經典不能放在大乘經上,世俗書籍和一些物件不可以放在經書上;經書上有灰,不可以用嘴吹,要用專用的幹淨毛巾或者紙巾搽幹淨。現在流通的光碟、錄音法寶有很多,也要恭敬!要端坐專心聽法,不可躺在床上看光碟聽錄音;不可以邊嗑瓜子邊看光碟;有隨身攜帶的影像設備聽經也要保持恭敬心等等。

  經書若有破損,應盡量修補好,不可以隨便焚化,《戒本疏》雲:“有人無識,燒毀破經,言我今火淨,認爲得福,此全無根據。”按戒律說,破損經典應該放在殘經塔或者幹淨處供養,因爲佛在過去生曾爲半偈舍身:釋迦牟尼成佛前曾在雪山苦行修菩薩道,名爲雪山大士。大士一直堅持著苦修。佛教的護法神帝釋天見狀,就變成了羅刹,樣子非常可怕,去試探大士的道心。羅刹來到雪山,在距離大士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用非常清雅的聲音宣說過去佛所說的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大士聽了這半偈後,非常歡喜。他一點也不懼怕羅刹的猙獰長相,來到羅刹面前說:“這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的無上大道啊,你是從哪裏聽說的,你如果能爲我說完這首偈子,我願意終身作你的弟子!”羅刹回答說:“你這僅僅只是考慮到你自己。你難道沒有看到,我如今快餓得不行了,實在不能給你說了。”大士問:“你要吃些什麼東西啊?”羅刹說:“我只喜歡吃新鮮的人肉,喝人的熱血。”大士說:“你只要說完半偈,我願意用此身供養您。”羅刹再次問:“你真的能爲了半偈而犧牲人人貪愛的肉身?”大士堅定地說:“犧牲脆弱的肉身,換取堅固的法身,我決心已定!”羅刹點了點頭:“既然這樣,我就爲你宣說其余的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大士聽聞此偈,深思其中的深義,在岩石、牆璧等上,到處書寫此偈。然後爬上高樹,從上面跳下來供養羅刹。羅刹暗自贊歎,當即恢複了帝釋天的形相,在半空中接住了大士,這時帝釋天、大梵天王等,都紛紛向大士頂禮。佛說:“善男子,如我昔爲半偈故,舍棄此身。以是因緣,便得超越十二劫,在彌勒之前成佛。善男子,我得無量功德,都是由于供養如來正法故。”佛曾爲半偈舍身,所以我們是不能隨便燒掉破損的經書的。弘一法師也講:“若經典殘缺者,亦不可燒”。印光大師說:“殘經無可修補,燒則無過;如可看可補者,則不宜燒。有不知變通,一向不敢燒,此經畢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經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過贻于後人也,豈可不知權變乎哉?”諾那祖師也說:“不能用之經咒即行焚燒,再將灰送到河中,普度水族衆生。”由此可知,經書破損,一定要盡量修補好;實在不能修好的,應恭敬焚化,但要注意,最好有一個專門的盆或器具盛灰,不能讓灰四處飛揚。但現在有些人,經書佛像破損一點,還能修補好的,他不修補就隨便焚化了,實在是罪過,在《四分律》說是逆罪,等同殺父母,我們要注意啊!

  我們還要對講法的法師恭敬。因爲佛在世時,有佛講法;佛滅度後,有講經的法師替補佛處。所以對法師也要恭敬。聽法時不要瞌睡雜話,左右顧視,應當正心端坐,仔細聆聽佛法。在正式的講法儀軌中,有請法師,禮拜法師,送法師等,這都是恭敬心啊。敬法還有很多呢,我們就簡單講這些。

  恭敬“僧寶”,前面已經講過“僧”的意思。在這裏我們主要講的就是恭敬出家人。雖然現在是末法時期,僧團當中有些不太好的現象,但是皈依的在家居士,也不可以自以爲是,看不起出家人。你若沒有恭敬心,叁皈依都不清淨。不僅如此,佛也講過:“任何衆生,若對身著袈裟的比丘生惡心,就是對叁世諸佛、緣覺、阿羅漢生惡心。于叁世聖者生惡心,必將成熟無量的罪業和果報。”所以,我們對于有德行的出家人要恭敬,沒有修行的也要恭敬,《行事鈔》雲:“若見僧中有非法事,不得譏嫌呵責;若出言呵責,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看到好的有德行的出家衆可以多親近,對自己的道業很有幫助;見到了不好的,遠離就好,要善護口業,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要因此影響自己。凡剃發披袈裟者,都是佛的弟子。在家人看到,都應當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別持戒破戒。即使是一個不太如法的出家人,由于他的形象是叁寶形象,你恭敬都能獲得無邊福報。在《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中就有一個公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安慧獅子,遍體金色、光潔閃亮,它經常以水果、樹葉爲食,從不損害任何衆生,對出家人尤爲恭敬。有一獵人妄圖殺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獻與國王後能免除自身貧窮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著袈裟,僞裝成僧人,手持弓箭來到獅子面前,並最終趁它熟睡時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獅子驚醒後本欲追趕獵人,但見他身著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著叁世諸佛勝幢袈裟,若將其損害,則如已對叁世諸佛生起惡心。于是它便放棄了追殺獵人之意。毒箭毒性隨後發作,當獅子生命垂危之際,它口中自然發出:“呀啦啦瓦夏薩梭哈”之音。時大地震動猶如翻天覆地一般,無雲天空亦降下雨水。諸天人目睹獵人殺害獅子相菩薩後,均降下天人花雨供養獅子屍體。而獵人則將安慧金色皮膚剝下,到國王面前試圖索取獎勵。國王則想到:古代論典中皆言,任何旁生若皮爲金色,則都爲大菩薩。既如此,我爲何還要獎勵眼前這位屠夫?對他獎賞,與對大菩薩生殺心…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