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术通”,也不是真正的神通。
【鬼通、妖通、魔通】就是鬼妖魔附体的通,他本人没有通,而是*这些附体的东西才有通。鬼也有五通;妖就是像黄鼠狼、狐狸、蛇、刺猬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东西修行后也有通,附人体给人看病等,黄大仙是比较多;魔,像《楞严经》上所说的五十种阴魔,个个看起来都是大神通啊。现在有神通的人很多都是附体的。大家往往还比较相信他们,听说找他们问事情的人都排队,大家都迷惑颠倒啊!鬼神纵然是有神通,能看出你一点事情来,但它并不能让你长寿、富贵等,你自己得要修因才能结果啊。你经常与鬼神打交道,对你自己绝对不好,它们都是世间的鬼神,脾气贪心有些都很大,有些需要血肉供养,你造业啊;甚至它们也为了贪你的供养,经常作怪等。学佛的人绝对不要去找他们问什么事,否则三皈依你都失去了,学佛要相信因果,断恶修善才是正路。
要知道神通抵不过业力: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琉璃王带兵攻打迦毗罗卫城,还没有开始打仗以前,佛曾经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怨恨没有消除,佛知道定业难转,所以就不再阻拦。后来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内,将居民乱杀。这个时候,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钵装五百人,投上天上,以为这五百人可以避过灾难。等到琉璃王战争停止后,目犍连尊者就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卫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由这个公案可以看出,神通再大也抵不过业力,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但由于业报的缘故,是被裸形外道用石头打死的。所以我们要想将来好,就要好好的行善修行才好,“种善因,得善果”;要想没有灾难,一定要断一切恶;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好好的信愿念佛。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学佛的人要深信因果,要老老实实从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上断恶修善;在念佛诵经时能够了了分明,不打妄想;心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慈悲,越来越有智慧;这就是最好的境界。绝对不要贪求神通感应,纵然念佛修行有境界,也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不执著才好,千万千万要注意!
再看下面:【时金刚手见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异,但闻此事,尚获如是殊胜功德,况闻深理,至心起信,得几功德?”】
当金刚手菩萨看到这些奇特稀有的事情后,就问佛:“世尊!太奇妙奇异了,只是听到您说的这些事情,都获得了殊胜的功德,更何况是听闻更深的法理,然后还能至诚的生起信心,能得到多大的功德呀?【奇特希有之事】就是指上面与会大众所得到的利益,确实“奇特”,可见在佛一代时教当中也不多见,所以称“希有”,由此可知,此法是超越通途的特别法门。【“但闻此事”是因,“获如是殊胜功德”是果;】【“闻深理,至心起信”是因,“得几功德?”是请问果报。】这两段是比类发明,只是听到就如此不可思议,更何况听深理至诚生信心呢?“殊胜功德”,大众所得的都是“功德”,“功德”与“福德”不一样。像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盖了很多的寺院,度了很多人出家,他以为自己功德很大,就问达摩祖师:“朕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回答:“毫无功德!”“功德”简单说,就是离相修善,比如布施时,我们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功德”,“功德”中就有“福德”;而在布施时,以为自己很好,在做善行,这是“我相”,当然也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就是“福德”。梁武帝还是执著的,“朕有多少功德
”这是没有离相啊,所以就是福德,毫无功德。功德是自己的功夫,没有办法分给别人,像《楞严经》上阿难以为自己不用修行,“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福德则可以与人分享,比如自己有钱可以帮助大家。这是简单讲“功德”与“福德”的差别。另外,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没有离相,念佛是功德还是福德呢?当然是功德!在《佛说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在因地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功德宝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是佛已经成就的无上功德,密咒也是。佛号密咒都不是从我们众生这里来说的,是佛已经成就的,佛成就的当然是“功德”了!这个我们要清楚!
“况闻深理”是相对“但闻此事”来说的,是更深的法理,这一句也是金刚手菩萨代我们请法!“至心起信”是相对“但闻”来说的,“但闻”就不可思议了,更何况是“至心起信”!“至心”就是至诚心,就是诚心诚意到极点的心,有了这个心对法,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谓至诚感通!在阿弥陀佛摄生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中都有“至心”,十八愿是“至心信乐”;十九愿是“至心发愿”;二十愿是“至心回向”;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提到:“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也提到“至诚心”;在下面的经文中也多次提到“至心发愿,至心诵咒”!可见至诚心的重要!我们对于佛法一定要有至诚心,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的利益!“起信”就是对法有信心,信心很重要,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的本源,是功德之母,从信才能出生一切功德。
以前在西藏,有位对佛教很虔诚的老太太,她儿子戒傲常去印度做生意。老太太想到佛是印度人,于是,她要儿子下次回来带点佛祖身上的东西好供养。戒傲满口答应母亲的要求,可回来时,把母亲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之后,戒傲做生意时,老太太一次又一次的嘱托,可是戒傲却一次又一次的忘记。最后老太太便对儿子说:“你下次要是再忘记我说的事情,我就死给你看。”戒傲又去印度做生意,在回来时,结果又忘记了母亲的嘱托。他想怎么办呢?突然看到路边有一条死狗,于是他把死狗的牙齿取了下来,清理干净,再包上漂亮的绸缎,拿回到家里对母亲说:“你看我给你带回了一颗佛祖的牙齿”。老太太非常激动,把牙齿放在佛台上,每天非常虔诚的顶礼。几年后,结果狗牙忽然长出了很多舍利,老太太修行也获得了成就!老太太这样的心就是至诚的信心,我们要学习啊,有了这样的心修宝箧印法,功德更不可思议!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八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我们来看经文:【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这一段经文是说“书写”此经的功德与利益,也是在劝请我们书写此经。佛言“谛听”:就是仔细听,说明下面所开示的内容就非常重要。“汝金刚手”,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此处佛称金刚手菩萨,也是希望金刚手菩萨能够留意,能够流通此法!“后世”就是指从佛说法以后起至将来,偏指佛入灭以后的将来时代,我们都属于此处说的后世众生。不仅后世众生书写此经能得利益;就是佛世时的众生,书写此经也能得如此经所说的利益,所以“后世”两个字也是说佛对于此经的授记,可以利益将来的众生,劝请后世的众生要书写流通此经!“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是说能书写之人,“信男信女”就是说对佛法对此经有信心的男女。“佛法大海,信乃能入”,“佛法如宝山,信为手”,佛法的利益功德广大无边,如同大海、宝山一样,然唯有信心才能入于佛法中修行获益,所以说“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我”是佛,“等”是指法和僧,所以“我等”就是指的佛法僧三宝。前面所列是对于佛法有信心的“信男信女”,这里是说皈依三宝的佛门弟子,“四部弟子”就是四众弟子,指出家的男女二众与在家的男女二众。佛法有时也说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也好,七众也好,只是分法不同而已,都是指佛的一切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我们要“发心书写”,发什么心呢?首先,对于此经要有信心,《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此经为佛亲口所说,经典中所说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要深信不疑;其次,要生恭敬心,“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还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书写”此经时要特别恭敬,不能马马虎虎。我们看以前的祖师大德抄写经典时,对于经典都非常恭敬,沐浴、换净衣,于净室中恭敬书写,甚至一字一拜,也有很多的祖师大德刺血写经,这些都是极尊重经典的典范,所以他们的感应都非常大,成就也非常高。当然,关于刺血写经一事,我们能做,值得赞叹恭敬;不能做,随分就好。印光大师曾对弘一大师开示:“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刺血写经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大家可以看印光大师文钞中的开示。我们书写经典,一定要如法,比如沐浴,穿著干净的衣服,在净案上书写,端身正念,心存恭敬等,至于写经的字体和要注意的地方,印光大师曾对弘一大师开示:【“又写经不同写…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