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25

  ..续本文上一页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体写经者,光绝不赞成。所以宽慧师发心在扬州写《华严经》。已写六十余卷,其笔法潦草,知好歹者,便不肯观。光极力呵斥,令其一笔一画,必恭必敬。又令作《讼过记》以讼己过,告诫阅者。彼请光代作,故芜钞中录之。方欲以此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以游戏为之乎?当今之世,谈玄说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处检点,则便寥寥矣”。】【“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书经。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鲜。”】我们要依照祖师的开示而行!至于“书写”,以前印刷术不发达的时候,大家都是抄写经典;我们今天科技发达,经典基本都是印刷的,那我们发心印这部经,能得到利益吗?当然可以!这部经典字数不是特别多,印刷起来成本也不是特别高,只要有心都可随份随力的助印流通。但尽量印刷的精美些,若经典印刷质量不好,看上去不庄严,这样众生就不容易生起尊重恭敬之心,我们要注意!另外,书写经典与印经还是有点不同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你书写的时候,对于经典恭敬,一字一句的书写,你也知道经文,这样心里就有经典;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经典,别人要印此经你去随喜,但心里什么都不知道,虽然功德不可思议,但毕竟与书写的还是有不同,我们要清楚啊。若你平时都读诵这部经,觉得此经很好,要印刷流通,那又与完全不知道这部经的情况不一样了。

  【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这是说书写经典所得的利益,“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形容无量无边的意思。书写此一部经,就等于书写了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由此可知,此经圆含一切经典,圆含一切法门。我们看上去这部经也没有多少文字啊,但怎么能圆具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呢?我们要清楚,这一部经典是佛从真如自性中,圆满流露出来的,一切经典到最后都要会归自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书写这一部经,就等于书写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典。但只有圆满的经典,才能具足一切经典,我们不能说,我书写了《阿含经》就等于书写了一切经典,小乘经典不能包括大乘经,乃至于有些大乘经只是佛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一部分,如同初六初七的月牙一样,也不能包括一切的经典。而这一部经是佛彻底圆满的流露,成佛都可以做到,所以书写此经就等于书写诸佛所说一切经典。这是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经文,很多祖师大德,在解释经典的时候都是如此,比如你念《无量寿经》就等于念了一切经等。其实啊,这部经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我们的解释只是帮助大家理解经文,也不能说是十分全面的,只有到成佛才能彻底明了。对于经我们“信受修持”就好,“信”即是以佛见为己见,“修持”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善根”简单说就是善本、德本,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又善法为得善果的根本,所以善法也可称为善根。就像我们种的种子一样,种子是根本,有种子才能长出果实。我们在佛法中念一句佛,将来就会因为念一句佛而得道成就,这念一句佛就是你种的善根;你去行种种的善法,比如放生,将来就会得长寿健康的果报,你的健康长寿是由于放生得来的,所以放生这样的善行也可以称是善根。这是简单讲“善根”。这句是说,书写此经,就相当于过去在一切诸佛如来面前,长时间的种植善根一样。换句话说,你书写这部经的善根,与过去在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面前长时间修的善根一样。有些人解释这一句:“你过去在九十九百千万一切佛面前种植善根,才能遇到这部经”,这样的解释就不贯串经义。这一句是说你书写经典所得的利益,而不是说你怎样才能遇到这部经!由这一句经文可以看到,此经不仅圆而且顿,只要书写、修持很快就可以满足无量佛所久值的善根!

  【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

  即身成佛义曰:“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加持”简单讲,就是佛以他的能力功德加于众生,摄持众生。能“加”的是一切诸佛,我们书写此经就是“持”。这句是说,书写此经,就可以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守护忆念。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念佛能得一切诸佛的护念,书写此经也可以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下面“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是形容极爱护之意。诸佛对写经人的加持护念,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就像慈母爱护自己的幼子一样。大家都知道,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佛加持我们也是一样啊,就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的:“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书写此经的利益!

  再看下面的经文:【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

  这一段是讲“读诵”此经所的到的利益。我们修行此经的方法,不仅可以书写,也可以读诵,这也是佛在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啊!【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从时间上说三世,实际上十方也包括在里面了,因为十方诸佛不是过去的佛,就是现在的佛,所以“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包括在内。我们能够读诵背诵此经,就等于读诵背诵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对着经本叫“读”,离开经本叫“诵”,确实有很多人对于此经有极大的信心,每天都度很多遍,早已经能背诵了,我们看到很欢喜,随喜功德。读诵经典有读诵经典的方法。读经前要洗手漱口,清净三业。我们读经时,不要分别经文是什么意思,只管字句分明,老实念下去,这就是在修行,修清净心,修戒定慧!读经时,要端身正坐、口念经文、心专注在经文中,如此身口意三业自然不造作恶业,经是佛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如此即是众善奉行,这就是戒;专注经文,不打妄想就是定;读经时字字句句了了分明,这就是慧,所以读经就是修行戒定慧。如果一路分别,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是什么意思,戒定慧三学就没有了,心也不能清净了,我们要懂得正确的读经方法。至于想了解经文的意思,要在读经之外,找时间看祖师大德对经文的注解。“经”有“涌泉”的意思,就是说经典的义理太深了,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不是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若不看注解,我们理解的就很浅,甚至错解经文,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就是这个意思。像我们常读的《佛说阿弥陀经》,大家以为很浅,就是讲极乐世界怎么好,当我们看了藕益大师的要解以后,才知道字字句句都是很深的啊,远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把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读经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印光大师说:【“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註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我们要依祖师的教导如理如法的恭敬诵经,就能得到无边的利益!

  【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

  这是讲,由于读诵此经的缘故,一切的诸佛如来都来加持我们。“如来、应、正等觉”这是佛十号中的简称,佛的十种名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这十号是诸佛的通号,若要广说,义理很深,我们略提一下,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应供:为世间福田,应受世间供养。正遍知: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明行足:三明、五行悉皆满足,即福慧具足。善逝:妙往,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世间解:世出…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