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26

  ..续本文上一页世间法无不了解。无上士:最高觉悟的人。调御丈夫:调御众生使入正道。天人师:人天的老师。佛:觉行圆满的圣者。世尊:觉行圆满,为世所尊。

  以上对佛十号略解释几字,此处“如来、应、等正觉”即是“如来,应供,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的别称。由于读诵此经,一切诸佛,【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这是说加持的相状,从空间形象上说,侧塞无隙,就像胡麻子一样,重重叠叠的到来,真是“百重千重,团团围绕”;从时间上说“昼夜”,没有间断。“现身”,佛有三身,法身无相可见,这里指的是报化身,主要是说化身。我们或许要疑惑,既然佛现身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这都是我们凡夫业障的缘故,佛现身我们也看不到。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千江有水千江映,如果水是浑浊的,就现不出来了。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的诵经,念到心清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佛在加持我们,就像智者大师读《法华经》入定见到灵山法会一样。确实有些人诵经很精进,在静坐或者做梦的时候,都看到过这个景象。其实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部分,是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实际的情况就是经典上所说的景象。我们要相信,这是佛眼亲见的境界,即使看不到,诸佛也在加持我们。另外,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正见,经典密咒就是诸佛的一种化现,麦彭仁波说:“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其实经典也是。所以读经时,能够字字分明,就是见诸佛!

  【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

  这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如同无数的恒河沙一样。“恒沙”就是印度恒河的沙子。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此河阔四十里,沙子很多,就像细面一样,佛在其它很多经典上都用恒河沙做比喻来形容数量的多。下面是佛眼看到的加持之相“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前面集聚的无量诸佛还没有离去,后面就有无量诸佛群集到来,在极短的时间,相继推迁,回转又来加持,“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就像细沙在水流中急速的旋转不能停止一样,回去又来了。看到这里,我们应当生起欢喜心与信心,努力的读诵经典!

  【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这一段是讲“供养”此经的利益!一方面,我们能够依照经典的教导去修行就是对经典最好的供养;另一方面,经典虽是纸墨,但所说的是佛法,若对经典能够恭敬供养,则能获得无穷的福报!所以古大德,在读经写经时都特别的恭敬,甚至有以香华散在经典周围来顶礼的,这些也都是供养啊。【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香华、涂香、华鬘、衣服”这是列举供养之具,“微妙严具”是总说,不仅上面所说供具,只要是微妙庄严的供养之具都可以来供养此经。供养功德的大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供养的对境,如果对境是殊胜的福田,那么所得到的福就广大无边。好比我们种的种子一样,若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则果实一定很多。二是供养的供具,若供养的供具微妙美好,则获福大;三是供养的发心,若心恭敬,心量广大则所得的福就广大无边,存心尤为重要,所谓“福田*心耕”“福由心生”。我们看这一段经文,“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从这些供具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供养的存心是很恭敬的。香华,就是有香味的鲜花;涂香,就是香水一类可以涂在身上散发香气的东西;华鬘,就是戴在颈上或身上的花环;衣服,就是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很多人到寺院也给佛菩萨做衣服披在身上。其实佛菩萨不需要这些东西,经典也不需要。我们能以像这些一样的“微妙严具”,比如还有装经典的精美盒子,盖经典的精美的布等,来供养经典,表明对此经的恭敬心是很大的。【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不是具体, 的数字,而是说无量无边。此经有诸佛果地的功德,所以供养此经,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供具也就相当于是天上的香华、衣服等微妙的庄严之具,这些供具也就相当于是“七宝”所成。七宝,在《佛说阿弥陀经》上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其它不同的经典,所列的七宝都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很珍贵的。并且这些供具的数量也就相当于是“积如须弥”。须弥,就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绕须弥山腰而行,四大天王天也在须弥山腰四面,须弥山顶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东胜神州、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庐洲,我们地球是南瞻部洲。关于佛教的宇宙观,大家可以多看看《长阿含经》,阿含经的十八卷到二十二卷都是《世记经》。

  由于供养此经,那么供具也变得很殊胜;供养的也是一切诸佛;并且供养的是恭敬心,三个方面都很殊胜,由此所生的福无量无边,“种植善根,亦复如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公案,以一朵小花或者什么东西供养三宝,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像前面讲的迦叶尊者给佛装金身,还有阿那律供养辟支佛等,这样的公案太多了。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供养此经就相当于供养一切的佛,阿那律供养一位辟支佛的功德都不可思议了,更何况佛是最圆满殊胜的福田,并且供养的不只是一尊佛,而是无量无边的佛,供具也变得那么殊胜。由此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议啊,很快就能圆满福慧资粮。我们若能再发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把诵经、书写经典、供养经典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那么我们必定能快速的成就佛道!

  再看下面:【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是说已,各怀希奇,互相谓言:“奇哉威德!是朽土聚,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

  此时,与会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佛说法后,都感到非常的稀有奇特,他们互相说:“这样的威德太奇妙了,这个朽坏的土堆,因为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所以才有这样的神妙变化!“各怀希奇”每个大众都觉得稀奇。佛每次的讲法,都有无量无边的龙天护法护持,这次他们都觉得稀奇,可见像这样殊胜的法要在以前佛也不是经常宣讲,此法是佛一代时教中特别殊胜的法门!“奇哉威德”是天龙八部的赞叹之词;“是朽土聚”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见的境界;“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的想法。实际上,塔就是代表的十方诸佛,自然有这样的奇妙威德,不是说佛加持才有,不加持就没有。龙天护法等这样的言说,或许是有疑惑,或许就是为了解除我们的疑惑,为了代我们请法,才方便示现这样说的!

  【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七宝塔现为土聚?”】金刚手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原因,这个七宝塔现在变为土堆了呢?”“是七宝塔”为金刚手菩萨所见真实境界;“现为土聚”这是一般大众所见之相。金刚手菩萨没有任何疑惑,为解除大众心中疑惑,而向佛请法。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

  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实际上是在告诉与会的大众与我们,“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这是佛眼所看到的真实之相,不是土堆。同样的境界,由于众生的业报不同,所看到的也不同。比如水,我们人看到的是水;有些鬼道众生看到的就是脓血;鱼看到的就像我们看到的空气一样;而天人看到的是琉璃。还有,在佛住世时,有人见佛就是一个平常的比丘模样;有人见佛是丈六金身;有人看到佛是无量的相好。到底哪个正确呢?这只是众生业报有差别,所以见的境界就不同。而佛是断除了一切的烦恼,所见的就是诸法的实相。这里也是,我们看到的是土堆,那只是我们见的妄相而已;佛看到的是真实之相,是殊胜微妙的大宝塔。

  【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不是宝塔的形象呢?也就是上面金刚手菩萨问的“何因缘故”?就是因为我们众生业果陋劣的缘故,所以塔就隐蔽看不到了。“业果”就是行业果报。我们行的恶法,造的恶业越来越多,总与十恶相应,果报自自然然就很不好。能感的是我们的心,所感的是境界。我们众生恶业多,所以即使是宝塔,我们也看不到,塔就“隐蔽不现”了。就像现在很多的佛教圣地,实际上有很多的佛菩萨,朝山的人有很多都看不到;而诚心诚意的往往能看到,就是这个道理啊!

  【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虽然塔已经隐蔽看不到了,但如来的全身没有毁坏,岂有如来的金刚藏身坏的道理?“如来全身”是指佛的法、报、化三身,我们知道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所谓“何其自性本不生灭”;报身是有始无终的,也不会坏灭;而化身却是会坏灭的。为什么这里说“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呢?其实,佛的应化身也没有坏灭,只是众生的机缘感召而现的生灭相,也就是上面说的“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其实在佛看来一切法本不生灭,像“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的意思,“一切事”就是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生灭的啊,为什么说不生灭呢?这都是佛境界,如同《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就是说一切万法,山河大地等,“住法位”就是说都是我们佛性所显现的,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所以万法也就不生不灭,化身也不生灭,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还很难体会,我们要好好修行,等到大彻大悟后,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来金刚藏身”,金刚…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