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36

  ..续本文上一页准提咒!在这里我们也看到,此塔及宝箧印陀罗尼的威德,也能灭贫穷的果报,出生大富贵。

  “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一切都是因果啊,我们要经常的慷慨布施,才会感得富有的果报;若悭贪甚至偷盗,只会更加的贫穷下*,乃至堕落到恶道。下面“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是形容极贫穷的样子,衣服不能遮体,饮食也不足以延续自己的生命,所以是很瘦弱很脏的样子,人家看到他都会厌恶,都看不起他,这都是果报啊。“是人惭愧”,这个人就感到惭愧了,这一点很难得,有惭愧羞耻之心,才能有机会来改变自己;若是无惭无愧之人,恐怕就很难改变了。【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无主”就是没有主人,若是有主人的花,他不经同意就采走了,那是偷盗啊,偷盗的果报还是贫穷。并且用偷来的东西供养三宝,那是“不净财”。我们供养三宝的东西最好要用净财供养,用合法得来的钱财等供养才好。“搹华”是一把花,满把花,搹,是把握。也有连同下句的“朽木”把“搹华”解释为一把不起眼甚至有些枯萎的花,也可以。“若磨朽木,持以号香”把腐朽烂木打磨成像香的样子。这几句是说此人没有什么供养的好东西,只能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来供养,其实最重要的是心啊,“福田*心耕”。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妇,他们的生活很困难,只有一个小破房子住,两个人只有一条裤子,没有饭吃,只好天天去乞讨。他们是轮流穿这条裤子去要饭,没有衣服的就在小破房子里呆着。一天,有一位比丘,这位比丘已经证得辟支佛的果位,他用神通观察,知道这对夫妇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于是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要向他们化缘。这时他们说:“我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有这一条裤子,今世贫穷,就是因为前世悭贪不肯布施的缘故,把这条裤子就供养给比丘吧,我们也修一修福,我们生活的这么苦,还不如死了算了。”比丘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佛那里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比丘说:“这是我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佛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当时这国家的国王也在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国王心想:“我国家里居然有这么穷得人,而我却在皇宫里吃穿都那么好,真对不住老百姓!”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了很多的吃穿用品,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听佛说法后,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这样的公案很多,此处这个人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供养的,只能用搹华、朽木等,但他有【惭愧心】,又有很【殊胜的对境】,“往至塔前礼拜供养”,宝箧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诸佛,是无上的福田,此人“旋绕七匝,流泪悔过”,就是右绕宝塔七圈,下面一句【流泪悔过】很重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了,悔过能到流泪的地步,可见是真诚心,有了这样的心才能消除罪业,若泛泛悠悠,则很难有多大的效果。下面说【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由于宝箧印陀罗尼和宝塔的威德力加持,就灭掉了贫穷的果报,并且很快得到富贵,富贵的程度是“七宝如雨,无所缺乏”,这是比喻很多的意思!

  我们要问,我这样求也能得到富贵吗?当然能得到,佛语是真实不虚的!但要清楚,此法很殊胜,但我们也要做到才能求到!我们能不能像这里的贫苦人一样?其实很多人做不到!此处的人,他什么都没有,但能尽自己的力量供养;而我们在供养时,只是自己很少的一部分,甚至三宝的份量在我们心中,连一顿饭也比不上。为什么这样讲呢?有很多人,和朋友吃一顿饭都花几百几千,他不心疼。但供养三宝时,拿了一百元钱就觉得很多了,而且还有很多的条件在后面,这样的人太多了,都还觉得自己很不错呢。还有,你能做到“流泪悔过”吗?也很少有人做到啊!其实你差的太远了,经典上的你根本做不到,还说经典不灵,这不是颠倒吗?当然,你只要每天发大心来持诵密咒、礼拜宝塔,你的福报一定是不断的增加的!

  【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这是佛在引导众生趋于佛道的修行!你得到了富贵之后,一定要供养庄严三宝,布施给贫乏的众生,如果悭吝可惜,不舍得供养布施,你的财宝就会很快灭失。,【弥饰佛法】是上求佛道;【施与贫乏】是下化众生,这是要我们学菩萨行啊!【若有吝惜,财宝忽灭】今世贫穷下*,都是因为过去悭贪的缘故;今世得到财富,理应好好修福,若还是吝惜,必定还要贫穷。通过这一段,我们也要清楚,求福的目的是利益众生!若在求之前想,我得到福报后可以好好享受了,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话,佛菩萨是不会成就我们的,此法殊胜你也求不到这样的富贵,因为你不是法器啊,就如同甘露要用干净的瓶子装一样,带毒药的瓶子是不能装清净甘露的!

  【若复有人为种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庵罗,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

  从这一段以后就是此经的“流通分”,从以下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是佛在劝勉我们要尽力造塔、至心持咒来利益众生,所以是“流通分“,或者从【尔时,佛告金刚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经典付嘱汝等,尊重护持,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受断绝。”】这一段判为“流通分”也可以。

  这一段是说:如果有人为了种植善根,而随分随力的造塔,或者是泥或者是砖,只要随力来做就好。乃至塔就像庵摩罗果(印度的一种果实,不是特别大)那样大,有四指的高度,只要书写宝箧印神咒,安置在塔中,持用香华来礼拜供养宝塔。【以其咒力及信心故】,咒力不可思议,信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议,若心对咒、塔生起极大的信心,就能出生广大无边的的功德,就像下面说的【自小塔中出大香云】,从这个小塔当中出很大的香云,“大香云”就是信心与咒力所产生的,“大”到什么程度呢?【香气云光周遍法界】,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礼拜供养塔时也要发度化尽虚空遍法界众生的广大菩提心啊,下面是“大香云”的妙用【薰馥晃曜,广作佛事】,这两句很像《无量寿经》上的经文:【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薰馥”是指的“香气”,“晃曜”是指的“云光”,它们的作用是“广作佛事”,佛事就是佛做的事,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事,因为信心与咒的功德,此小塔就能有这样无边的力用,我们虽然看不到,但这是佛眼所见的真实境界,我们只要这样做就好,一定会利益到一切众生的。再看下面【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就像佛在上面的经文所说一样,总而言之,取功德的要点来说,是能满一切愿,世间的愿,出世间成佛的愿,度众生成佛的愿都能满足。由这段经文看来,我们一定要随分随力的造塔!

  【若有末世四辈弟子、善男善女,为无上道,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说不可尽。】

  “末世”是指佛入灭以后,主要是指末法的时候;“四辈弟子”就是四众弟子,也就是佛的一切弟子。“善男善女”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要广解释就很多了,在这里主要是指有善根的男女。这一句是说,如果后世有佛弟子及善男善女,为了无上的佛道,尽自己的力量来造塔,并且在塔中安置宝箧印神咒,那么所得到得出功德,是说不尽的。【为无上道】这是佛教我们要发大心,是为了成就佛道而造塔的,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身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更何况又是造殊胜的宝塔呢,这个功德自然是“说不可尽”的。【尽力造塔】佛总是说“随分造塔”,“尽力造塔”“或土或木”等,没有勉强我们,只要尽力就好,这是佛的慈悲啊。佛为什么总是劝我们要尽力造塔呢?佛以慈悲度众生为怀,因为此塔对众生的利益非常大,所以劝我们造塔,安置神咒,这样对于造塔的人,对于看到宝塔的人等都有很大的利益。我们知道历史上也有很多发大心造塔的人,如阿育王等,还有公元960年左右,吴越忠懿王仰慕阿育王造塔的事迹,骋请印度高僧和能工巧匠,以精钢造八万四千塔,方形塔身,高35厘米,塔中就藏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大约十年的时间完工,于是广泛的散布流通供养。但时间长了以后,传播流通供养宝塔的事就慢慢淡化了。在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倾塌,里面就出现了宝箧印陀罗尼经。可见此经在历史上也得到很大的重视,也曾经很好的传播过。最近几年,又有很多发大心的菩萨们,建立宝塔,广泛弘扬此经,真是正法兴起之象啊,我们看到这些,非常赞叹,随喜他们的功德!

  再看下面:

  【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这是说宝塔对于众生的利益之事。【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如果有人求福报到了宝箧印塔的地方,能够用一花一香供养宝塔,礼拜宝塔,然后右绕宝塔。这几句就是求福的方法,是以殊胜的宝塔为对境来求福。一花一香的供养,右绕宝塔,这些做法也很容易,但利益却很大,下面是

  【由是功德】,就是因为这样的功德,“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的…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