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准提咒!在這裏我們也看到,此塔及寶箧印陀羅尼的威德,也能滅貧窮的果報,出生大富貴。
“若複有人悭貪業故,生貧窮家”,一切都是因果啊,我們要經常的慷慨布施,才會感得富有的果報;若悭貪甚至偷盜,只會更加的貧窮下*,乃至墮落到惡道。下面“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禾*尤)/裏]瘦衰蔽,人所惡*”是形容極貧窮的樣子,衣服不能遮體,飲食也不足以延續自己的生命,所以是很瘦弱很髒的樣子,人家看到他都會厭惡,都看不起他,這都是果報啊。“是人慚愧”,這個人就感到慚愧了,這一點很難得,有慚愧羞恥之心,才能有機會來改變自己;若是無慚無愧之人,恐怕就很難改變了。【入山折采無主搹華,若磨朽木,持以號香】“無主”就是沒有主人,若是有主人的花,他不經同意就采走了,那是偷盜啊,偷盜的果報還是貧窮。並且用偷來的東西供養叁寶,那是“不淨財”。我們供養叁寶的東西最好要用淨財供養,用合法得來的錢財等供養才好。“搹華”是一把花,滿把花,搹,是把握。也有連同下句的“朽木”把“搹華”解釋爲一把不起眼甚至有些枯萎的花,也可以。“若磨朽木,持以號香”把腐朽爛木打磨成像香的樣子。這幾句是說此人沒有什麼供養的好東西,只能用這些不起眼的東西來供養,其實最重要的是心啊,“福田*心耕”。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對非常貧窮的夫婦,他們的生活很困難,只有一個小破房子住,兩個人只有一條褲子,沒有飯吃,只好天天去乞討。他們是輪流穿這條褲子去要飯,沒有衣服的就在小破房子裏呆著。一天,有一位比丘,這位比丘已經證得辟支佛的果位,他用神通觀察,知道這對夫婦得度的因緣成熟了,于是站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要向他們化緣。這時他們說:“我們也沒有什麼東西,只有這一條褲子,今世貧窮,就是因爲前世悭貪不肯布施的緣故,把這條褲子就供養給比丘吧,我們也修一修福,我們生活的這麼苦,還不如死了算了。”比丘接受這條褲子後,就到佛那裏去,輾轉供養釋迦牟尼佛,比丘說:“這是我在一個窮苦人家化來的一條褲子,這條褲子是他全家的財産,可是他都布施給我了。”佛接受這條褲子後就對人說:“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裏就這麼一條褲子,都能布施出來供養這比丘,尤其供養的是個辟支佛,所以能得福無量,將來是有很大的福”。當時這國家的國王也在聽釋迦牟尼佛講法,國王心想:“我國家裏居然有這麼窮得人,而我卻在皇宮裏吃穿都那麼好,真對不住老百姓!”于是國王生了大慚愧心,就派人到這窮苦的家庭去送了很多的吃穿用品,這兩夫婦即刻就得到果報了,才布施一條褲子,現在什麼都有了。他們以後也去見佛,聽佛說法後,兩人即刻就證到初果。
這樣的公案很多,此處這個人也是如此,沒有什麼供養的,只能用搹華、朽木等,但他有【慚愧心】,又有很【殊勝的對境】,“往至塔前禮拜供養”,寶箧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諸佛,是無上的福田,此人“旋繞七匝,流淚悔過”,就是右繞寶塔七圈,下面一句【流淚悔過】很重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了,悔過能到流淚的地步,可見是真誠心,有了這樣的心才能消除罪業,若泛泛悠悠,則很難有多大的效果。下面說【由神咒力及塔威德,滅貧窮報,富貴忽至,七寶如雨,無所缺乏】由于寶箧印陀羅尼和寶塔的威德力加持,就滅掉了貧窮的果報,並且很快得到富貴,富貴的程度是“七寶如雨,無所缺乏”,這是比喻很多的意思!
我們要問,我這樣求也能得到富貴嗎?當然能得到,佛語是真實不虛的!但要清楚,此法很殊勝,但我們也要做到才能求到!我們能不能像這裏的貧苦人一樣?其實很多人做不到!此處的人,他什麼都沒有,但能盡自己的力量供養;而我們在供養時,只是自己很少的一部分,甚至叁寶的份量在我們心中,連一頓飯也比不上。爲什麼這樣講呢?有很多人,和朋友吃一頓飯都花幾百幾千,他不心疼。但供養叁寶時,拿了一百元錢就覺得很多了,而且還有很多的條件在後面,這樣的人太多了,都還覺得自己很不錯呢。還有,你能做到“流淚悔過”嗎?也很少有人做到啊!其實你差的太遠了,經典上的你根本做不到,還說經典不靈,這不是顛倒嗎?當然,你只要每天發大心來持誦密咒、禮拜寶塔,你的福報一定是不斷的增加的!
【但當此時,彌飾佛法,施與貧乏,若有吝惜,財寶忽滅。】這是佛在引導衆生趨于佛道的修行!你得到了富貴之後,一定要供養莊嚴叁寶,布施給貧乏的衆生,如果悭吝可惜,不舍得供養布施,你的財寶就會很快滅失。,【彌飾佛法】是上求佛道;【施與貧乏】是下化衆生,這是要我們學菩薩行啊!【若有吝惜,財寶忽滅】今世貧窮下*,都是因爲過去悭貪的緣故;今世得到財富,理應好好修福,若還是吝惜,必定還要貧窮。通過這一段,我們也要清楚,求福的目的是利益衆生!若在求之前想,我得到福報後可以好好享受了,如果是自私自利的發心話,佛菩薩是不會成就我們的,此法殊勝你也求不到這樣的富貴,因爲你不是法器啊,就如同甘露要用幹淨的瓶子裝一樣,帶毒藥的瓶子是不能裝清淨甘露的!
【若複有人爲種善根,隨分造塔,或泥或磚,隨力所辦,大如庵羅,高四指許,書寫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華,禮拜供養,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雲,香氣雲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廣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說;取要言之,無願不滿。】
從這一段以後就是此經的“流通分”,從以下的經文,我們可以看出是佛在勸勉我們要盡力造塔、至心持咒來利益衆生,所以是“流通分“,或者從【爾時,佛告金剛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經典付囑汝等,尊重護持,流布世間,不令衆生傳受斷絕。”】這一段判爲“流通分”也可以。
這一段是說:如果有人爲了種植善根,而隨分隨力的造塔,或者是泥或者是磚,只要隨力來做就好。乃至塔就像庵摩羅果(印度的一種果實,不是特別大)那樣大,有四指的高度,只要書寫寶箧印神咒,安置在塔中,持用香華來禮拜供養寶塔。【以其咒力及信心故】,咒力不可思議,信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議,若心對咒、塔生起極大的信心,就能出生廣大無邊的的功德,就像下面說的【自小塔中出大香雲】,從這個小塔當中出很大的香雲,“大香雲”就是信心與咒力所産生的,“大”到什麼程度呢?【香氣雲光周遍法界】,大到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禮拜供養塔時也要發度化盡虛空遍法界衆生的廣大菩提心啊,下面是“大香雲”的妙用【薰馥晃曜,廣作佛事】,這兩句很像《無量壽經》上的經文:【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薰馥”是指的“香氣”,“晃曜”是指的“雲光”,它們的作用是“廣作佛事”,佛事就是佛做的事,就是利益一切衆生的事,度一切衆生成佛的事,因爲信心與咒的功德,此小塔就能有這樣無邊的力用,我們雖然看不到,但這是佛眼所見的真實境界,我們只要這樣做就好,一定會利益到一切衆生的。再看下面【所得功德,如上所說;取要言之,無願不滿。】我們所得到的功德,就像佛在上面的經文所說一樣,總而言之,取功德的要點來說,是能滿一切願,世間的願,出世間成佛的願,度衆生成佛的願都能滿足。由這段經文看來,我們一定要隨分隨力的造塔!
【若有末世四輩弟子、善男善女,爲無上道,盡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說不可盡。】
“末世”是指佛入滅以後,主要是指末法的時候;“四輩弟子”就是四衆弟子,也就是佛的一切弟子。“善男善女”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要廣解釋就很多了,在這裏主要是指有善根的男女。這一句是說,如果後世有佛弟子及善男善女,爲了無上的佛道,盡自己的力量來造塔,並且在塔中安置寶箧印神咒,那麼所得到得出功德,是說不盡的。【爲無上道】這是佛教我們要發大心,是爲了成就佛道而造塔的,這樣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身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更何況又是造殊勝的寶塔呢,這個功德自然是“說不可盡”的。【盡力造塔】佛總是說“隨分造塔”,“盡力造塔”“或土或木”等,沒有勉強我們,只要盡力就好,這是佛的慈悲啊。佛爲什麼總是勸我們要盡力造塔呢?佛以慈悲度衆生爲懷,因爲此塔對衆生的利益非常大,所以勸我們造塔,安置神咒,這樣對于造塔的人,對于看到寶塔的人等都有很大的利益。我們知道曆史上也有很多發大心造塔的人,如阿育王等,還有公元960年左右,吳越忠懿王仰慕阿育王造塔的事迹,騁請印度高僧和能工巧匠,以精鋼造八萬四千塔,方形塔身,高35厘米,塔中就藏有《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大約十年的時間完工,于是廣泛的散布流通供養。但時間長了以後,傳播流通供養寶塔的事就慢慢淡化了。在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傾塌,裏面就出現了寶箧印陀羅尼經。可見此經在曆史上也得到很大的重視,也曾經很好的傳播過。最近幾年,又有很多發大心的菩薩們,建立寶塔,廣泛弘揚此經,真是正法興起之象啊,我們看到這些,非常贊歎,隨喜他們的功德!
再看下面:
【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疠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這是說寶塔對于衆生的利益之事。【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如果有人求福報到了寶箧印塔的地方,能夠用一花一香供養寶塔,禮拜寶塔,然後右繞寶塔。這幾句就是求福的方法,是以殊勝的寶塔爲對境來求福。一花一香的供養,右繞寶塔,這些做法也很容易,但利益卻很大,下面是
【由是功德】,就是因爲這樣的功德,“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的…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