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功德,那麼就會【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疠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這幾條所說的主要是世間的安樂利益,爲什麼說世間的利益呢?因爲上面是【若人求福】,人們所求的是世間利益,那麼佛恒順衆生就說世間的利益。最後一句:【一切所願,任意滿足】是總說,不論什麼願都可以滿足。這幾句簡單來說就是,升官等榮耀的事情,不需要求也會自然來到;壽命富饒不需要祈求也會增加;怨家盜賊不需要討伐也會自然退卻;【怨念咒詛,不厭歸本】如果有人對你有怨念咒詛的事情,你不需要厭煩這些,他是不能得便的,並且會回到他自己身上。這一句很像《普門品》上的:【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很多人疑惑,佛菩薩慈悲,爲什麼還要歸到他本人的身上呢?蘇東坡就改過《普門品》上的這幾句,他把“還著于本人”改成了“兩家俱莫事”,就是兩家都沒有事了,但他這種做法就遭到了古大德的呵斥,經文沒有錯,人怎能隨便改經文呢?此經與《普門品》都是正確的,他要害人種惡因,自然自己得報嘛,這也是《四十二章經》說的:“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就是你送禮給別人,別人不要,那個禮物還是你的嘛。其實,還歸他本人也很好,這樣他就知道害人就是害自己了,以後就不敢再作惡了。【疫疠邪氣,不拔自避】,這些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和種種的邪氣等,不需要拔除自然就能避免。【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五倫關系中夫婦的關系很重要,在這裏可以看到,禮拜供養寶塔能感召很善良的夫婦,“善夫”是對女人來說,“良婦”是對男子說的,有很好的夫婦,就會“家和萬事興”。並且不需要祈禱,也能生賢良美麗的兒女。人的子女有四種原因而來:報恩、抱怨、討債、還債。若生不好的子女,則一生都會很痛苦;只要禮拜供養寶塔,自然能感召賢善的子女,自然能孝養父母,光耀門楣等。【一切所願,任意滿足】,上面只是舉例來說,每個人的願望都不同,但都能滿足,包括出世間成佛的願!
【若有烏雀、鸱枭、鸠鴿、鸺鹠、狗狼、野幹、蚊虻、蟻蝼之類,暫來塔影及踏場草,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忽入佛家,恣領法財。】
這段是講對于畜生道衆生的利益之事。若有【烏雀、鸱枭、鸠鴿、鸺鹠】這幾種是天上飛的鳥類。“烏雀”,有的經本上是“鳥雀”,“鸱枭”,是類似貓頭鷹的鳥類。“鸠鴿”,鸠鴿科的鳥類,和家養的鴿子差不多。“鸺鹠”,是一種小型鸮類。【狗狼、野幹】前面講過“野幹”了,這幾種是地上的走獸之類;【蚊虻、蟻蝼】是指蚊子螞蟻之類的小動物。【之類】前面幾種只是舉例,其實還有很多,都包括在內,這些動物只要【暫來塔影及踏場草】,很短暫的時間來到塔的影子或者蹋到塔所在地的草,真是接觸到塔都能解脫,下面是它們得到的利益:【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忽入佛家,恣領法財】“惑障”與“無明”前面也提到了些,這些都是生死輪回的根本,這些動物接觸到塔,就可以摧破這些障礙,得到覺悟,能夠很快的生到“佛家”,就是佛的淨土,任意的領受法財,它們可以見佛聞法,好好修行,快速成佛。所以,有寶箧印塔的地方,不僅是人,很多的衆生都能得到利益。所以,我們要隨分隨力的建塔,這樣就能廣利衆生了!
【況有衆人,或見塔形,或聞铎聲,或聞其名,或當其影,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
這一句是承接上面來說的,動物們只是接觸塔影還有蹋場地的草,都能有這樣的功德利益,更何況是人,或者見到塔的形象,或者聽到塔上鈴铎的聲音,或者聽到塔的名字,或者當著塔的影子,那麼他的罪障都會消滅,所求的事情都能如意,現世就會身心安穩,命終以後的將來就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看到【或聞其名】這一句,知道念【南無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咒塔梭哈】是有經文依據的,這樣也可以【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在《普度實錄》上我們也看到念經題的感應很殊勝,確實如經典所說。在這裏又提到“極樂”,可見佛處處爲我們指歸西方極樂淨土啊!通過這裏我們看到,建造寶箧印塔是利益一切衆生的極大善巧方便,我們除了誦經、念佛、講經外,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廣利衆生!
【或人隨力,以一丸泥塗塔壞壁,運一拳石扶塔礩傾,由此功德,增福延壽,命終之後成轉輪王。】
或者有人隨力的,以一丸般大小的泥來塗抹寶塔毀壞的牆壁,或者運一塊如拳頭般大小的石塊來扶正塔基質傾斜的地方,那麼因爲這樣的功德,就會增加福報和壽命,命終以後就會成爲轉輪聖王。轉輪王就是轉輪聖王,也是在人道。此王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所以叫轉輪王;又飛行空中,所以也叫飛行皇帝。轉輪王擁有七寶(輪、象、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以正法禦世,其國土豐饒,人民和樂。在增劫,人壽至二萬歲以上則出世;在減劫,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時出世。轉輪聖王有四種,八萬歲以上的是金輪王,掌管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其余叁種出世的時間不一定,但也有說兩萬歲出世的是鐵輪王,四萬歲的是銅輪王,六萬歲的是銀輪王;銀輪王掌管東西南之叁洲;銅輪王掌管東南之二洲;鐵輪王掌管南瞻部洲。我們只能略微提一提,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看看《大樓炭經轉輪王品》《中阿含經》王相應品等經。轉輪聖王有叁十二相,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就是現的叁十二相,但佛菩薩的叁十二相有七事勝轉輪聖王:一淨好,二分明,叁不失處,四具足,五深入,六隨智慧行不隨世間,七隨遠離。其實,叁十二相只是佛隨順衆生的應化身相而已,佛的報身那是有無量的相好,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複八萬四千光明】。總之,轉輪聖王的福報非常大,我們對寶塔能做一點點的修補等,都能感得轉輪聖王的果報,可見寶箧印塔實在是修福的殊勝對境!【命終之後成轉輪王】,或許有人要問,我們現在也修補塔了,那麼死了以後就會成轉輪王了,現在造點惡沒事。你這種想法大錯!要知道我們命終後到哪裏去,有兩種力量,一個是心力,一個是業力。心力很重要,若命終時生起極大的善心或惡心,隨著這一念心,就會去轉生了。比如阿祈達王一生修福,臨終之時,因爲有人不小心把扇子掉在他的面上,他生起嗔心,隨著這一念心就墮落惡道;還有一位在家修行的男居士,臨終因爲聽到妻子的哭聲,心生貪戀,隨著這一念貪心投生爲妻子鼻孔裏面的小蟲。當然這兩位的修行還是功不唐捐,後來也是遇到高僧爲其超度而得解脫。還有母女二人過河,但河水很急,兩人都被河水沖走,母女彼此互相生起善心,母親想:“若我孩子能夠得救,我死了也沒事”,女兒想:“若母親能得救我死了也行”,由于彼此都在善心中命終,所以都升到天上。通過這些,可見心力的重要。另外是業力,我們這一生既造了善業,也造了惡業,命終往哪裏去,要看哪個業強,若善業強則往善道去,若惡業強則往惡道去。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後,就應該發殷重心修持善業,修持佛法,好好念佛,則我們心重業強,臨終決定得生淨土。在這裏說“命終後成轉輪王”絕對真實不虛,你修補塔絕對有這樣的功德,乃至將來還會因此得度成佛,這都是善法的功德,但我們也不要有恃無恐,明白心力業力的重要,豈有投機取巧不好好修行的道理?
【若我滅後,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濟苦界故,供養香華,至心發願,誦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觸叁途,苦具皆辟,衆生脫苦,佛種芽萌,隨意往生十方淨土。】
如果我滅度後,有四衆弟子,在寶箧印塔前爲了拔濟苦界衆生的緣故,供養香華,至心的發願,誦念寶箧印陀羅尼,那麼就會文文句句放出大的光明來照觸叁途,衆苦具都會辟除,衆生脫離苦趣,佛種芽苗萌發,隨意的往生到十方淨土去。
這裏【苦界】主要指【叁途】,也就是火途、血途、刀途,也就是叁惡道;我們再看這一段,【于是塔前濟苦界故,供養香華】這是恭敬供養寶塔,以寶塔爲拔濟苦界的對境;【至心發願,誦念神咒】這是以誦念寶箧印陀羅尼爲拔濟苦界的方法;“濟苦界故”“至心發願”,這是佛教導我們要發救濟惡道衆生的大願!
“至心發願”這句很重要,什麼叫“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心】,善導大師解釋的非常好:【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衆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僞,*詐百斷,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叁業,名爲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由善導大師的開示,我們要清楚,我們要真實的發願利益惡道衆生,絕對不能有虛假的心,否則就得不到下面所說那麼大的效果。
“發願”就是發利益衆生的大願!發願很重要,前面提過,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講:“修行要務,立願居先。願力則衆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在這裏,我們要再說一些關于發願的問題,因爲很多人學佛還是不太明理的,甚至是顛倒,所以要多說些!我們即使是行善法也不能發惡願,在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的《極樂願文大疏》中說:【若有微乎其微的有漏善根,則發惡願也很容易實現:往昔,一個叫能空的年青人被許多軍兵殺害,臨死時他發了惡願,以他曾供養舍利子尊者齋食的善業力,惡願成熟,他轉成了一個牧區的黑夜*;邬金蓮師、靜命堪布、國王赤松德贊昔日修道時,建造夏絨卡繡佛塔過程中一頭運土的牦牛因發惡願而轉爲朗達瑪國王;另有一位軟弱的老僧…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