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有无量义啊,这就是涌泉的意思。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经典,一定要看祖师大德的注解,不要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这样看的很浅,并且非常可能错解佛经,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经”还有绳墨的意思。绳墨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在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这是比喻经是修行的规矩,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导去做,才能真正的成就!

  “经”还有结鬘的意思。结:是绑在一起;鬘:是花鬘。意思是贯串一切诸法,系于一处。

  “经”有贯、摄、常、法四义。“贯”,是将所有的道理前后连贯起来,使它不致断章脱节。就像作文章一样,要有开、承、转、结。经文就像用一条线把意义贯串起来似的。“摄”,是摄持所化之机,即所化的一切众生;无论你适合哪一种法门,在经里面都包含著。另外,佛教经典有很大的摄受力,不像世间的书籍看几遍可能味道就淡了很多,而佛经是越看越深入,意味无穷,越看越法喜充满,这是摄的意思。“常”是古今不变。佛经不可擅改一字,所谓“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很有可能一字之差,经文的意思就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印经时一定要严格校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读经也很有可能有些字读错读漏,我们也不要害怕不去读经了,作为凡夫的我们,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读准确,万一不小心错了,末后加个补缺真言(嗡,嘟噜嘟噜,渣呀穆克,梭哈)就很圆满了。无心的,忏悔一下就很容易清净了;若是有意的就很不好!像有些做经忏法会的,别人给你钱,需要你诵一部《妙法莲华经》,由于时间紧,你故意念一遍《妙法莲华经》里面的《普门品》就算完了,那结果就很不好。一定要注意!另外,经典的意思也恒常如此,不会改变,这是讲“常”的意思!“法”是远近同遵。经中的诸多方便法门,是佛金口所说。不论是以前的众生,现在的众生,还是将来的众生都要循着这些方法去学,所以称作“法”!

  经题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是“辨体”,认识这一部经的理体,也就是说这部经的理论依据。“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一切的大乘经典都是根据实相的原理原则来说的。我们这一部经,是大乘了义的经典,是无上的经典,所以此经也不例外!

  什么是实相呢?实相的道理若要广说,一切的法门修行最后都是要归到实相的,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来讲一下!若要真正的明白实相,必须大彻大悟后才可以,否则总是门外汉!

  实相很难讲,所谓“凡有言说,皆无实义”。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指月的标而已,我们应当依这些语言文字去看,不能总在文字上去分别思考!这就如同我们用手指指月亮,你应当顺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才能见到月亮;如果你只看手指,这样就永远见不到月亮了,甚至错认手指就是月亮,岂不大错!

  我们知道有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文字般若”,我们应当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最后所证的就是“实相般若”。不能只是研究文字,以为我懂了,也会给别人讲了,这就是“实相”。实际上你错了,你的研究思考总是落在分别意识当中,你没有见到“实相”,需要好好用功,大悟以后才真正的见到“实相”!

  “实相者,真实之相;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佛菩萨、大彻大悟之人才能真实明了,我们凡夫总是妄想分别执著,所见都是虚妄之相!实相有很多名称,“第一义”,“如来藏”,“大圆胜慧”,“一真法界”,“真如”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实相无相”,无相,不是顽空断灭,不是龟毛兔角什么都没有。而是离开一切虚妄之相,《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最初用功的时候,不论是念佛持咒参禅等等,都要收摄身心!眼睛不要攀缘外面的色相,耳朵不要攀缘声尘,要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住,所谓“都摄六根”。比如念佛或持咒,要字字听的清楚,这样妄想就摄住了,有一字不清楚就是打妄想了。这样用功,功纯力极之时,忽然身体、思想都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了了分明,就见到了我们的佛性,就见到了“实相”,翻过身来,“实相无所不相”,一切相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种种的色相,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空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色相就是我们的本性,即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性。”像虚云老和尚,五十七岁闭禅七送水,一次手拿着杯子接开水,没想到水浇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虚老开悟了。当时写了两个偈子,其中一个: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指人我皆空,思虑全消)春来花香处处香,山河大地是如来。”“山河大地”就是指一切相,“如来”即是我们的自性,这就是“无所不相”!

  我们对“实相”就简单介绍到此!至于本经的体性为什么是“实相”呢?在此经当中有:“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就是指的“实相”,都在此经当中;佛所说一切经典皆是从“实相”中流出,所以“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诸佛如来的本体就是“实相”,所以“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由此可知,此经确实以实相为本体!

  由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以实相为本体,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由本经出生,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只是我们无量劫的轮转六道,把本有的家忘记了,本有的体也忘记了,所以对这部经就陌生起来。现在大家发心听这部经,读诵修持,可以说是找到了回家的路,找到了成佛的路!

  下面是“明宗”,宗是宗旨,修行的纲领。我们要明白这一部经的纲领,简单说,就是要知道这一部经的主题内容,主要讲的什么!像我们平时念的《佛说阿弥陀经》,一部经的宗旨就是信愿持名!藕益大师讲“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佛说阿弥陀经》中,在经文的前段先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都是依报庄严;阿弥陀佛光明、寿命无量,诸大菩萨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是正报庄严。在经文当中佛劝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样的劝愿有三次;然后告诉我们应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就是整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宗旨!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宗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为什么这样讲呢?经文当中,佛处处赞叹经、塔、咒的功德力用!这样的经文太多了,我们略取几段来看!

  赞叹经的有:“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妙华、妙香、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而为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

  赞叹塔的有:“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赞叹咒的有:“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