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無量義啊,這就是湧泉的意思。所以我們以後學習經典,一定要看祖師大德的注解,不要自己從字面上去理解,這樣看的很淺,並且非常可能錯解佛經,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
“經”還有繩墨的意思。繩墨是木工打直線的工具,將沾了墨水的細繩的兩頭固定並拉直,在用手輕輕一彈就有一條很直的墨迹了。這是比喻經是修行的規矩,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我們一定要依照經典的教導去做,才能真正的成就!
“經”還有結鬘的意思。結:是綁在一起;鬘:是花鬘。意思是貫串一切諸法,系于一處。
“經”有貫、攝、常、法四義。“貫”,是將所有的道理前後連貫起來,使它不致斷章脫節。就像作文章一樣,要有開、承、轉、結。經文就像用一條線把意義貫串起來似的。“攝”,是攝持所化之機,即所化的一切衆生;無論你適合哪一種法門,在經裏面都包含著。另外,佛教經典有很大的攝受力,不像世間的書籍看幾遍可能味道就淡了很多,而佛經是越看越深入,意味無窮,越看越法喜充滿,這是攝的意思。“常”是古今不變。佛經不可擅改一字,所謂“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很有可能一字之差,經文的意思就有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印經時一定要嚴格校對,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讀經也很有可能有些字讀錯讀漏,我們也不要害怕不去讀經了,作爲凡夫的我們,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盡量讀准確,萬一不小心錯了,末後加個補缺真言(嗡,嘟噜嘟噜,渣呀穆克,梭哈)就很圓滿了。無心的,忏悔一下就很容易清淨了;若是有意的就很不好!像有些做經忏法會的,別人給你錢,需要你誦一部《妙法蓮華經》,由于時間緊,你故意念一遍《妙法蓮華經》裏面的《普門品》就算完了,那結果就很不好。一定要注意!另外,經典的意思也恒常如此,不會改變,這是講“常”的意思!“法”是遠近同遵。經中的諸多方便法門,是佛金口所說。不論是以前的衆生,現在的衆生,還是將來的衆生都要循著這些方法去學,所以稱作“法”!
經題就介紹到這裏,下面是“辨體”,認識這一部經的理體,也就是說這部經的理論依據。“大乘經皆以實相爲正體”!一切的大乘經典都是根據實相的原理原則來說的。我們這一部經,是大乘了義的經典,是無上的經典,所以此經也不例外!
什麼是實相呢?實相的道理若要廣說,一切的法門修行最後都是要歸到實相的,在這裏我們只是簡單的來講一下!若要真正的明白實相,必須大徹大悟後才可以,否則總是門外漢!
實相很難講,所謂“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指月的標而已,我們應當依這些語言文字去看,不能總在文字上去分別思考!這就如同我們用手指指月亮,你應當順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才能見到月亮;如果你只看手指,這樣就永遠見不到月亮了,甚至錯認手指就是月亮,豈不大錯!
我們知道有叁種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文字般若”,我們應當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最後所證的就是“實相般若”。不能只是研究文字,以爲我懂了,也會給別人講了,這就是“實相”。實際上你錯了,你的研究思考總是落在分別意識當中,你沒有見到“實相”,需要好好用功,大悟以後才真正的見到“實相”!
“實相者,真實之相;實相無相,無所不相;相而無相,名爲實相”!實相,就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佛菩薩、大徹大悟之人才能真實明了,我們凡夫總是妄想分別執著,所見都是虛妄之相!實相有很多名稱,“第一義”,“如來藏”,“大圓勝慧”,“一真法界”,“真如”等等,其實都是一回事!“實相無相”,無相,不是頑空斷滅,不是龜毛兔角什麼都沒有。而是離開一切虛妄之相,《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最初用功的時候,不論是念佛持咒參禅等等,都要收攝身心!眼睛不要攀緣外面的色相,耳朵不要攀緣聲塵,要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攝住,所謂“都攝六根”。比如念佛或持咒,要字字聽的清楚,這樣妄想就攝住了,有一字不清楚就是打妄想了。這樣用功,功純力極之時,忽然身體、思想都沒有了,世界也沒有了,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這時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了了分明,就見到了我們的佛性,就見到了“實相”,翻過身來,“實相無所不相”,一切相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種種的色相,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空就是我們的本性,也就是說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本性,即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法性。”像虛雲老和尚,五十七歲閉禅七送水,一次手拿著杯子接開水,沒想到水澆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聲響,虛老開悟了。當時寫了兩個偈子,其中一個: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指人我皆空,思慮全消)春來花香處處香,山河大地是如來。”“山河大地”就是指一切相,“如來”即是我們的自性,這就是“無所不相”!
我們對“實相”就簡單介紹到此!至于本經的體性爲什麼是“實相”呢?在此經當中有:“時薄伽梵告金剛手,此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後世若有信男信女,及複我等四部弟子,發心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爲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佛言:“谛聽!思念莫忘!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箧印陀羅尼中。是諸如來所有叁身,亦在是中。”
“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就是指的“實相”,都在此經當中;佛所說一切經典皆是從“實相”中流出,所以“發心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爲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諸佛如來的本體就是“實相”,所以“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箧印陀羅尼中。是諸如來所有叁身,亦在是中。” 由此可知,此經確實以實相爲本體!
由于《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以實相爲本體,所以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由本經出生,我們一切衆生也是如此。只是我們無量劫的輪轉六道,把本有的家忘記了,本有的體也忘記了,所以對這部經就陌生起來。現在大家發心聽這部經,讀誦修持,可以說是找到了回家的路,找到了成佛的路!
下面是“明宗”,宗是宗旨,修行的綱領。我們要明白這一部經的綱領,簡單說,就是要知道這一部經的主題內容,主要講的什麼!像我們平時念的《佛說阿彌陀經》,一部經的宗旨就是信願持名!藕益大師講“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宗要。”“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佛說阿彌陀經》中,在經文的前段先說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來勸發大衆的信心。經中所說的黃金爲地、七寶行樹、樓閣羅網等都是依報莊嚴;阿彌陀佛光明、壽命無量,諸大菩薩聲聞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具足種種功德,是正報莊嚴。在經文當中佛勸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樣的勸願有叁次;然後告訴我們應當“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就是整部《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的宗旨是什麼呢?後學認爲,是以“信受修持爲一經宗要”!爲什麼這樣講呢?經文當中,佛處處贊歎經、塔、咒的功德力用!這樣的經文太多了,我們略取幾段來看!
贊歎經的有:“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即過于彼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諸一切如來,加持護念,猶如愛眼,亦如慈母,愛護幼子。”“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爲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萬俱胝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側塞無隙,猶如胡麻,重疊赴來,晝夜現身,加持其人。”“若有人以香華、塗香、華鬘、衣服、微妙嚴具供養此經,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以天妙華、妙香、衣服、嚴具,七寶所成,積如須彌,而爲供養,種植善根,亦複如是。”“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經,其像即爲七寶所成,靈驗應心,無願不滿。”
贊歎塔的有:“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塔及形像所在之處,一切如來神力所護。”“若人暫見是塔,能除一切災難。其處即爲一切如來護念加持”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疠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贊歎咒的有:“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箧印陀羅尼中。是諸如來所有叁身,亦在是中。”“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銅熱鐵忽然變爲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複有衆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若我滅後,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濟苦界故,供養香華,至心發願,誦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觸叁途,苦具皆辟,衆生脫苦,佛種芽萌,隨意往生十方淨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誦咒,眼根所及,遠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鱗甲一切生類,碎破惑障,覺悟無明,顯現本有叁種佛性,畢竟安處大涅槃中…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