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广赞经、塔、咒的功德,就是要我们深信而已!经、塔、咒的殊胜功德,全体是佛果地境界!佛为我们说,我们只能了知一些,要彻底明白,必须成佛才可以!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一样,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完全明了,因为净土法门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但只要深信佛语就可以了。深信佛语,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依佛的教导去做,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此经亦复如是!我们要深信佛语,经中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受”佛语,就能得真实利益!信了之后,我们要去“修持”啊。怎样“修持”呢?我们要依据佛在此经的教导去“修持”!既然“宝箧印经”那么殊胜,我们就要依据此经的佛的教导,发大心认真努力的读诵、书写、流通、装佛像宝塔当中,自利利他!既然“宝箧印陀罗尼”殊胜,我们就要至心的持咒,帮助有缘众生往生净土,广利一切众生!既然“宝箧印塔”殊胜,我们就应当礼拜宝塔、随份随力造塔,让一切众生有灭罪生福的殊胜对境,流通宝塔利益众生!这些“修持”的方法是佛在此经当中亲口所说,我们要依教奉行啊!
所以此经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
下面是“论用”,就是讲依照这一部经修持,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作用!比如《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以佛在阿弥陀经上的教导去做,信愿持名,利益作用就是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藕益大师讲“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作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一切众生都成佛!但往往我们还是求世间福报,佛菩萨慈悲也满我们的愿,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很多大乘经典当中也提到,你读这个经能得什么样的利益,有很多讲的都是世间福报!比如《地藏经》《普门品》《药师经》当中,就有很多都是提到的世间福。我们要清楚,这是佛随众生的根机所说的善巧方便,最终是引导我们出世成佛的!此经当中有很多提到世间福的经文。我们看几段:“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疠瘦衰蔽,人所恶*。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这一段可以看出佛引导众生布施学佛)“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出世间的愿呢?就是有出离心,有成佛的愿!经文还有很多,再看几段: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几段经文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佛讲此经时,与会的大众根机不同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证不同的圣果。其中“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这就是指究竟圆满的成佛啊!所以此经是究竟一佛乘的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无二无别的!确确实实能满一切愿!
所以,“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最后是“判教”,此经是大藏经密教部的经典!若依天台宗来说有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也称小乘教;通教,通于大小乘;别教,大乘经中所说教法不通小乘,专说大乘;四者圆教,法界自在,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圆教,圆满具足一切的经典!“判教”我们就简单讲到这里!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下一讲我们来介绍翻译者和正式学习经文,今天就到这里!
第三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对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讲解。在学习经文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此经的翻译者,“特进试鸿卢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不空法师,在这里是“三藏沙门”,“三藏”是律藏、经藏、论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律藏所诠释的是戒学;经藏所诠释的是定学;论藏所诠释的是慧学。历代能称“三藏”法师的并不多!我们知道,讲经的称为“法师”,如净空法师等;精通、弘扬戒律的称为“律师”,如近代的弘一律师等;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世亲论师、月称论师等。这些大德一生的成就很高,但也不敢称“三藏法师”!不空法师称“三藏沙门”,是说他老人家遍通经、律、论三藏,在佛法上的成就是非常的高!“沙门”在印度是所有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沙门”就成了佛门修行人的专称。沙门翻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古德也有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由此可知,“沙门”是很不容易称得起的。如果不能修戒定慧三学,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识心的本源,明悟心性,都很惭愧称“沙门”!“沙门”又分为四种:一、圣道沙门,是指修行证得圣果的人;二、说道沙门,是指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人;三、活道沙门,是指持戒修行以道自活的人;四、污道沙门,是指不持戒律,不好好修行败坏佛门的人。不空法师当然是前三种“沙门”!我们把有关于不空法师的一些资料供养大家!
“不空(公元705-774年),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的著名译师,开无三大士之一。他是北印度人(有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属于婆罗门种性。幼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舅父来到中国。因为他家住北印,所以是从陆路来的。十三岁的时候,礼在中国传密法的金刚智为师。年十五。正式落发出家。初学悉昙章,不空只用了十天就学会了。他的师父感到惊奇知道也将弘大法,就为他授菩萨戒。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其后即专门从事学习。他在学习过程中,其理解和记忆力,均超过常人。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中说他“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不空要求学瑜伽五部三密法,金刚智愿传给他。三年之后,不空准备回印度去学。这时金刚智他求法心切,才向他传授五部灌顶及《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在东京洛阳病逝,不空痛失所依、就遵照其师的遗命,拟去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法。他率领了一个三十七人的学法团,其中有著名人物含光、慧譬等。先到南海(今广州),再乘船到达诃陵国(今瓜哇中部)。第二年(公元742年)就到了狮子国。当时的狮子国,大乘佛法流行,尤其是密法,盛极一时。不空到达之后,从普贤阿阇黎学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法坛。不空在狮子国,广求密典及诸大乘经五百余部,住了三年。后又游历五印度,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回到中国。在长安净影寺组织译场译经,并设坛灌顶传授密法。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受唐玄宗诏令去河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武威,十五年(公元756年)回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在他之前,有些著名的译师从印度或西域带到中国的梵文经典,都分散存于各寺院。不空经唐肃宗李亨的许可,将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志、宝胜等入生前存放于各处的梵本,都集中到大兴善寺。他原意是想集中整理。但是不久,遇到唐武宗灭法的会昌法难,大兴善寺被毁,集中在那里的珍贵梵本,亦同遭厄运。不空晚年,曾派弟子含光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和玉华寺。他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终年七十岁。唐代宗封官号“司空”溢名“大辨正”。
不空虽为印度人,但他幼年时就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精通梵汉语文。他被尊为密宗大师,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在他的译经条件,远比印度;或西域来华的译人优越。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不空的译经有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显教类、杂密类、金刚界类、大乐类和杂撰类。兹抄录部分经名如下: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被若理趣经》一卷、《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瑜伽念珠经》一卷、《奇特佛项经》三卷、《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金刚项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普贤行愿赞》一卷、《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出生无边门》一卷、《大吉祥天女经》一经、《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请雨经》二卷、《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佛顶尊胜庄严经》一卷、《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佛项尊胜念…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