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诵法》一春、《受菩提心戒仪》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大乘雄生论》一卷、《仁王经》二卷、《密严经》三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顶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珐念诵仪轨》一卷、《大乐金刚萨捶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大才广如来藏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祷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等。

  从以上经名即可看出,不空虽不排除显教经论,但他毕竞以密典为主。他在唐朝五十多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他们的国师。据说不空讲求戒律,曾有二千余人从他受比丘戒,被尊为说一切有部戒师之一。从他学密法的人很多,但真正继他后能传五部密法的只有六人,被称为六哲,他们是:金阁寺含新罗(今朝鲜)人惠超、青龙寺慧果、嵩福寺蕙朗、保寿寺元皎与觉超。其中惠果后来密法传给日本的空海,成为日本的一宗派,至今以高野助中心胜传不衰,此外,不空还有一名弟子名慧琳,疏勒人,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请看第一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一段是此经序分当中的通序,也叫证信序!这段经文当中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确实是佛所说。

  一部经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就是序说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序分又可以分为通序、别序。

  所谓通序,就是通于诸经,任何经典都有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实可信!或许我们会疑惑,《心经》没有六种成就啊。其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去掉首尾中间的一段,因为首尾的份量太大,为了重点突出所以删除未译!

  别序,又叫发起序,就是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每一部经典的发起因缘都不同,所以叫别序!从“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到“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是此经的别序。当然,对于此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有不同的分法,其实都可以。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有些注解中把它判为正宗分,而藕益大师的《要解》中把它判为别序,这只是分判的不同,都可以的。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标信顺;“我闻”是闻成就,标师承。“如是”是指法之词,在这里就是指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这一句最简单的解释是:“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释迦牟尼佛将要如涅槃之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一,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二,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三,佛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对待恶性比丘?四,佛住世时,所说言教容易让人生信,佛入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让人相信?佛分别回答到:一,要依戒为师;二,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三,对恶性比丘要默摈,就是不要与他争辩,不要理睬他;四,结集经典时,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这样就容易让人生信心!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得佛陀的相好!因此大众生起三种疑惑,第一种疑惑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涅槃,又来为大家讲经说法;第二种以为是这或许是他方的佛来为大众讲法;第三是以为阿难尊者已经成佛了,否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相好与讲法呢?阿难尊者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大众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

  “如是”深一点解释,“如”就是真如自性,藕益大师讲“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称“是”!虽然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就像月亮一样,初五初六的的月亮只是月牙而已,十五的才是满月!这就比喻,有些大乘经典虽是称性而说但未尽极谈;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称性极谈的大乘经典,是十五的满月!我们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彻底大慈悲的流露,能令众生究竟成佛,经文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就是指的圆满成佛,所以此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一样都是十五的满月!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吧。他随佛到了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女人,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三十岁成道的那天他出生。佛成道的第二十二年,大众推选阿难为佛做侍者,阿难随侍佛陀二十七年,当然阿难出家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说二十五岁才出家的!那么阿难出家前,佛所说的经典他没有听过,那他是怎样结集经藏的呢?阿难出家后,请佛把以前所说的经典再说一遍,佛运用神力又为阿难说了一遍!阿难尊者的记性特别好,佛说的法,他听过后一字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涅槃》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佛住世时,他示现证得的只是初果。佛入涅槃后,要结集经藏,因为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阿迦叶尊者不允许他参加!于是阿难精进修行,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头上休息的那刻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五百阿罗汉在一起结集经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典。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会不会记错佛所说的法?绝对不会错的,因为有五百阿罗汉在场,其中若有一人说这句经文我没听佛说过,这一句都不会被收录下来,所以结集的经典绝对是正确的!

  法华会上佛说,我和阿难他们都同时在空王佛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欢多闻,“我常勤精进”,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难就要护持我的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阿难的任务之一是“教化成就菩萨众”。阿难还没有成佛,但可以充当菩萨的老师,由此可知,阿难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来护持佛的教法!

  阿难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结经藏。若没有阿难尊者,我们恐怕读不到经典了,我们应当感恩阿难尊者!二传佛心印,他是禅宗二祖!禅宗初祖是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到中国来是禅宗初祖。三密典中称阿难为集法金刚(金刚位同如来)。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出生以后,是从阿难那儿领受了释迦牟尼佛预嘱传授之法。所以阿难护持佛法是他的本愿。还有,佛的本意不想让女众出家,是阿难的帮助才有出家女众弟子!大家如果想多了解阿难尊者的事迹,可以看看《佛陀十大弟子传》当中对阿难的介绍!

  《金刚经》上:“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由此可知,不仅仅是阿罗汉,就连初果须陀洹圣人也已经离开了四相。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称“我”呢?我们这种想法堕在了偏空当中。《金刚经》处处不坏假名,例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才不堕凡夫的有、二乘的无,从容中道,才契合第一义谛。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为“我”!

  “一时”是时成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是佛与弟子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佛观察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堪受大法,从大慈悲心中流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弟子们听受得大利益,说听完毕,所以叫“一时”!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对于经文一字一句都能记住不忘,时间也应该能记住啊,那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年月呢?那是因为印度当时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的国家,佛在不同的国家教化众生,每个国家的历法不一样,所以用“一时”!

  另外,我们要知道,如果记录下来了时间,那么这部经典、法会就成为过去的了,我们没有份参加!而用“一时”,时间就是活活泼泼的。佛法确实如此,时间是我们众生的妄想产生的。我们诵经、持咒,念佛等等,如果能做到“一”,一就是一心不乱,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佛还在讲法!就像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次诵《妙法莲华经》,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入定,亲眼看灵山法会还在,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这就是“一时”!如果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能像智者大师这样,那么佛还在讲此经!

  “佛”是主成就,在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槃。大家如果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传》!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就是“佛”!自觉,有别于我们凡夫的不觉,我们一切凡夫总是迷惑颠倒,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著,二乘圣人是自觉了;觉他,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自觉,二乘圣人自己是觉悟了,但不能像菩萨一样去觉悟一切众生,菩萨不但自…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