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无过的境界。这虽然不容易做到,肯去做必然能够改进!
何谓「过」?「恶不该为而为,善该为而不为。」犯此便是「过」矣!故当日日反问于己,时时提起观照,自省下列之问题:
我有服务别人吗?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我是否天天为人服务呢?还是希望被人服务、招待、侍奉呢?或是要计较谁做的比较多呢?若是做的比较多,真的是吃亏吗?想想看,「能为人服务,总比被服务好。」因为那是代表我们心态正确,身体健康,才有机会为人服务,所以请常讲:「需要我服务吗?」
我有帮助别人吗?
人类以互助为本质。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是否能适时伸出援手呢?人生总有不如意,不论是身的病苦或心的创伤,总需要有人给与经济、物质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鼓励呀!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主动去帮助别人,而且要维护其尊严,故请常讲:「我可以帮忙吗?」
我有得罪别人吗?
人常无意中得罪别人,而不自知。如应对的态度、说话的口气、肢体语言、眼神或利益上的分配等;若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佳,就应当警觉到!所以要注意自我的言行,时时「谨言慎行」才是。
我有伤害别人吗?
对人不善,就是伤害。不论道人是非、批判别人、加罪别人、排斥别人、嫉妒别人、贬低别人…等言行或恶念,皆是伤害别人!人性光辉是善良的象征,所以我们要赞叹别人、肯定别人、欣赏别人,把别人的成就,当成自己的成就一样呀!
我有善尽职责吗?
知道自己的定位后,才了解职责所在,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每个人扮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能力,贡献于国家、社会、团体、公司、家庭…等地方,唯有这样,才能善尽职责。
我有生起烦恼吗?
生气是无能的表现,烦恼是无知的表露。人常生起消极的念头、负面的情绪,使自己跌入万丈的深渊,走进生命的幽谷,由于妄想、执着之作祟,所以烦恼不断、忧虑不减。我们当思惟:「念念生灭无常。」,故不要让不实的念头,变成内在的情绪。而要时时察觉,抛开一切的烦恼。
人是健忘的,平常所学的知识、学问、方法、技巧,当遇到境界时,总是不管用,不是被境转,就是陷入其中,而未能察觉,所以我们要念念觉知,有无生起不善的念头;时时观照,有无做错事的时候;日日反省,有无彻底洗涤心垢。
若能如此必能改过迁善,令恶不生,使善增长,内在自然心安理得,一切痛苦烦恼随之而去,所有快乐幸福便由此而起。
《言必慎乎》
人无意间,常伤人矣!不论有意中伤,或无意道出,皆已坏其彼此情谊。故言必谨慎,切勿无的放矢,伤人亦伤己。
父母常出言不当,伤害儿女自尊;子女常出言不讳,刺痛双亲心坎;晚辈凭个人之见,随意批评师长;长辈倚老卖老,任意教训一番;同侪间正面冲突,或者背后挑拨,皆已两败俱伤。
话人人会说,会讲的却是很少;能不为己讲、不为私讲、不为好恶讲、不为名利讲者,则更希有。
不论要修身养性,或谈伦理道德,甚至明心见性,若不从「言修」,则难成矣!
《幸福人生》
人常想要让日子过得更好,却不知过好每个日子。幸福的人生,就是要自我觉醒;其方法为「改变观念」,改变对人生、生活、生命的看法。
不论我们对一切的事物,或者任何的境界,都要有正确的观念及心态。例如以下的概念:
一、家庭并非包袱
父母不是要孩子的钱,而要孩子的关心、孝顺。
配偶不是要您的抱怨,而要对方的尊重、鼓励。
孩子不是要您的要求,而要父母的肯定、支持。
家人不是要您的成就,而要您过得平安、快乐。
二、事业并非压力
老板不是要剥削员工,而是要员工尽心尽力。
主管不是要压抑部属,而是要部属用心做事。
部属不是要推卸责任,而是要主管真心对待。
同事不是要排斥我们,而是要我们将心比心。
客户不是要占尽便宜,而是要公司诚心处理。
三、人际并非复杂
亲情不是包袱,而是一种责任。
爱情不是烦恼,而是一种付出。
友情不是牵绊,而是一种关怀。
道情不是依赖,而是一种鼓励。
同情不是口头,而是一种行动。
人要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不是每天活在抱怨、紧张、恐惧、压力、竞争…等烦恼中,而要快乐、宁静、祥和、心安,把心静下来,好好想清楚,什么才是您要的人生呀!
《个性与人性》
一者、了解个性,可以修正。
所谓个性,是每个人的特性。知道自己的个性,就能去寻找适合您的工作,选择适当的对象,做您兴趣的事情,过您想过的生活,但是这范围太狭隘了,因为只活在自我的框框里,所以要改掉不好的部份,才能突破此屏障,使自己的人生海阔天空。
人的个性不是单一,而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应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个性,是属于哪几型的综合体,以便自我修正。
小心型。迷糊型。慢条型。急躁型。观察型。思考型。犹豫型。行动型。果决型。完美型。固执型。善变型。配合型。老大型。坚强型。软弱型。精明型。能干型。憨厚型。爱现型。内敛型。冲动型。冷静型。热情型。冷漠型。好胜型。辩论型。胆小型。投机型。逃避型。乐观型。悲观型。积极型。轻浮型。稳重型。强悍型。好动型。自卑型。自傲型。别扭型。
二者、明白人性,可以共处。
所谓人性,是人类共同的特性。不论是内在的意念,或是外在的行为,皆有此倾向。知道人性,才好相处;知道物性,才好应用。所以要用心来观察人性,若能深入了解,您就可领悟到处世的智慧。
1、人性喜欢:
被人肯定,被人尊重,被人关心,被人爱护,被人提拔,被人赞美,被人鼓励,被人重视。
2、人性讨厌:
被人否定,被人轻视,被人侮辱,被人冷落,被人误会,被人陷害,被人毁谤,被人命令,被人说服,被人反对,被人排斥,被人指责,被人漏气,被人拆穿,被人超越,被人安排,被人愚弄,被人嘲笑,被人怀疑,被人挑选。
《易经》谈阴阳,其哲理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便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人类中同的是「人性」,不同的是「个性」,故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便是此道理。
《体谅人性》
谈到人性,每个人对此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人性是丑陋的,又有人认为人性是可怕的,还有人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只有少数人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光明的。
综观以上所谈,简略来分,人性是有善、有恶的。故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则说「人性本恶」。以孟子论点来说:人不论如何丧尽天良,终有良心发现的时候,故曾子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以人性光明面来说的。
再以荀子观点来看:人有根深柢固的毛病、习气、贪婪、自私…等劣根性,所以唯有透过教导加以指正、约束,才可使人改过迁善,这是以人性黑暗面来说的。
我们平心而论,人性是「善变」的。有时善,有时恶;好人也有坏的时候,坏人亦有好的时候。人常因情绪而失去了理智,因无明而失去了智慧,因贪婪而失去了良心,因自保而失去了道义。从古至今,由中到外,皆是如此,因此我们折衷来说,人性是「时善时恶」的。
自古圣贤,总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唯独小人,才会赶尽杀绝置人于死地。所以人应效法圣贤:「要知道人性,但不要拆穿人性;要体谅人性、但不要对人性失望。」因为大部分的人,皆是无知的小孩,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了解欲望》
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此「求」为欲求也。人要经过不断的学习、观察、觉知,才能不被欲望所困,且能自在的生活,悠闲的度日。
一、欲望的种类:
1、生理欲望-食欲、性欲、睡欲、触欲、视欲、听欲、嗅欲…。
2、心理欲望-顺境、操控…。
3、物质欲望-金钱、物质、财产…。
4、精神欲望-地位、声名、权势、尊重…。
二、欲望的生起:
1、由外的刺激-闻香而生起食欲。
2、由内的想象-幻想而生起性欲。
3、自然的生起-时间到生起睡欲。
三、欲望的作用:
1、使人向上-奋斗的原动力。
2、使人堕落-迷失的致命力。
3、使人快乐-暂时的满足感。
4、使人痛苦-长期的失落感。
5、使人心乱-盲目的去追寻。
四、欲望的处理:
1、由邪转正-将恶念转为善念。
2、由多渐少-清楚自己要什么。
3、由迷变悟-知一切无常生灭。
4、不取不舍-适度来处理需求。
《瓜熟蒂落》
成功是最后的结果,其过程要不停的努力;成道是最终的目的,其过程要不断的精进。除此之外,别无例外;离此法则,别无他法。
世人常问,何时成就?行者常想,何时开悟?若欲问此答案,便是妄想!水果成熟,自然落地。无须问,何时收成?无须想,何时能好?若要强求,则因缘未熟,条件未成,一切皆不具备,故俗言:「强摘的水果,不会甜。」当因缘条件具足,该成功的就成功,应开悟的就开悟,非是强求可得。
凡事要一门深入,专心一致。坐禅之人,只管打坐,不起二心;念佛之人,只管念佛,不生二念,从散乱,坐到禅定,因定发慧,明心见性;由散心念到一心,理事无碍,心开悟解。老实修行,方能具足因缘;精进不退,方可条件成熟。
人生没有侥幸,修行没有捷径。有什么,就什么!该开花,就开花;当结果,就结果;应落地时,不用怀疑,不用担心,直下便落地。
《内心世界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又如何解决呢?每个人都有疑惑,但又如何解答呢?是我们的心生起烦恼,是我们的心生起疑惑,所以只要从心下手,必然可以找到您要的答案!
心中最主要的障碍,莫过于贪瞋痴。「想要」是贪欲在作祟,「不要」是瞋恨所引发,「无知」是愚痴的表现,要想去除此问题,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虽种种勤苦修行,不除心垢,无解脱之理。」所以我们要从自心下手,彻底洗涤心中的污垢,走出内心的陷阱,从此过着自在的人生!
当您看到这份资料时,可以列印出来;自我检视其内心世界,有多少项是潜意识里面的念头,若是有的话,请于□中打勾,以便自我省思或是去参访善知识。
一、每个人都不知,内心的真实状态。
□不知自己要什么 □不知自己求什么
□不知自己为什么 □不知自己有什么
□不知自己无什么 □不知自己想什么
□不知自己做什么 □不知自己说什么
□不知自己会什么 □不知自己能什么
□不知自己是什么 □不知自己………
二、每个人都想要,其心中所贪爱的。
□想要别人的尊重 □想要别人的注意
□想要别人的关心 □想要别人的帮忙
□想要别人的重视 □想要别人的认同
□想要别人的服从 □想要别人的配合
□想要别人的肯定 □想要别人的支持
□想要别人的疼爱 □想要别人的鼓励
□想要别人的开导 □想要别人的照顾
□想要别人的掌声 □想要别人的喝采
□想要别人的赞美 □想要别人的提拔
□想要别人的资源 □想要别人的关系
□想要别人的财富 □想要别人的地位
□想要别人的权势 □想要别人的才干
□想要别人的所爱 □想要别人的智慧
□想要别人的美貌 □想要别人的口才
□想要别人的能力 □想要别人的优点
□想要别人的专长 □想要别人的倾听
□想要别人的保护 □想要别人的主动
□想要别人的服务 □想要别人的成全
□想要自己的地方 □想要自己的舞台
□想要自己的团体 □想要自己的所爱
□想要自己的时间 □想要自己的空间
□想要自己的生活 □想要自己的……
三、每个人都不要,其心中所厌恶的。
□不要别人的干涉 □不要别人的啰唆
□不要别人的打扰 □不要别人的使唤
□不要别人的谩骂 □不要别人的约束
□不要别人的说服 □不要别人的叛逆
□不要别人的背叛 □不要别人的破坏
□不要别人的压榨 □不要别人的包袱
□不要别人的毁谤 □不要别人的伤害
□不要别人的侮辱 □不要别人的虚伪
□不要别人的无理 □不要别人的自大
□不要别人的依赖 □不要别人的无知
□不要别人的鲁莽 □不要别人的批评
□不要别人的猜忌 □不要别人的胁迫
□不要别人的敏感 □不要别人的主观
□不要别人的推卸 □不要别人的挑拨
□不要别人的冷漠 □不要别人的唠叨
□不要别人的误会 □不要别人的排斥
□不要别人的轻视 □不要别人的否定
□不要别人的被动 □不要别人的占有
□不要别人的欺骗 □不要别人的抱怨
□不要别人的垃圾 □不要别人的强迫
□不要自己有烦恼 □不要自己有病苦
□不要自己有障碍 □不要自己有负担
□不要自己有压力 □不要自己有负债
□不要自己有问题 □不要自己有恐惧
□不要自己有紧张 □不要自己有不安
□不要自己有情绪 □不要自己有束缚
□不要自己有危机 □不要自己有挫折
□不要自己有失败 □不要自己有困惑
□不要自己有得失 □不要自己有过失
□不要自己有愚昧 □不要自己有……
《随缘自在 第一章 心灵良方》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