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经开讲(下)▪P10

  ..续本文上一页诸佛」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修,就能够成佛。

  

  经文讲「三世」,说的是时间,理当涵盖「十方」,说的是空间。换句话说,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那一个时空,如果要成为大觉悟者,都要依「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修。

  

  「佛」是「觉者」,祂原本是印度释迦族的圣人,他是一个愿意用全部的生命去观照、去体悟宇宙人生的大智慧者。

  

  「觉」又有三种层次:「自觉」、「觉他」、「觉满」。

  

  「自觉」者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外能觉悟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六尘皆幻,内能觉悟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佛性。这是阿罗汉的境界。

  

  「觉他」是指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知道众生的根器,他才有能力因材施教、方便度化,去帮助世界上所有的人。这是菩萨的境界。

  

  「觉满」是「佛」的境界,佛已大彻大悟,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无一事不知、无一法不明,是个福慧圆满的人。

  

  假定修行的过程就像三层的阶梯,你若愿意好好走,走上第一层的就叫「二乘人」,走上第二层的就是「菩萨」,走上第三层的就叫「佛」。

  

  众生皆有佛性、是未来佛,但是一般人都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业障深重、没有智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修福」、「修慧」。其实只要你愿意,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这就是「悟」,就是「自觉」,这是「修慧」。好好的成就自己之后,你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这就是身教、可以「觉他」。如果你的格局再放大、再提升自己的「悟境」,你当有能力了解别人的程度,能以别人的语言、思惟模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修福」。

  

  为什么要修慧、修福呢?例如开车,知道往那里开、是智慧,至于车子的性能好不好、会不会抛锚、会不会爆胎、有没有油…?这就是福报的问题。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时时刻刻「修慧」、「修福」,储备成佛的资粮,这才是修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阿」就是「无」,「耨多罗」就是「上」,「三」是「正」,「藐」是「等」,「菩提」就是「觉」,合起来是「无上正等正觉」。

  

  凡夫被「无明」遮盖住了本性,迷惑得很深,所以不「觉」。

  

  「三菩提」就是「正觉」,「正者不邪、觉者不迷」,就是透过「正确的知见」的修行而觉悟的,这就是「阿罗汉」。

  

  「阿罗汉」虽然稍有觉悟,但还是偏在「空」的一边,再往上提升到「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这叫做「菩萨」。菩萨看待众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清净。

  

  「菩萨」虽然得到「正等正觉」,但是「无明」还没有破尽,所以不能称为「无上」。唯有「佛」完全断绝迷惑、妄想,俱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能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十方「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修行,才能够超生死、入涅槃、度众生、成正觉。

  

  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以求学的角度来比喻,大学毕业叫学士,得到这学位就叫做「罗汉」;研究所毕业叫硕士,得到这学位就叫做「菩萨」;博士班毕业的博士就叫做「佛」。

  

  所以,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你都应该好好学习、完成学位。你不要被迷惑、跑错方向了,只要你找对了方向,好好去学,不要半途而废,不要自暴自弃,你一定能毕业的。修行的过程,也是如此,你要不断的去突破,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段 流通分

  

  「流通分」就是「结论」。「流通分」就是希望这么好的东西,大家能够依教奉行,让佛法薪火相传,流传在世上。

  

  「礼赞般若」组织表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 \

   所礼\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功德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 般若礼赞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 \ 礼赞 - 能礼/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这是赞叹「般若波罗蜜多」,赞叹「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是不可思议,非语言、文以字、数量…可以表达,只能另外以四种咒名加赞叹,说它好像「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一样,功德殊胜。

  

  「大神咒」是指「神有妙力」,能令受持者,驱除烦恼魔、解脱生死苦。与经文「心无罣碍、无有恐怖」功德无异。这是「用」的部分。

  

  「大明咒」是指「明有照了」,能令受持者,破除痴暗、照见无明。与经文「远离颠倒梦想」功德无异。这是彰显「智慧」。

  

  「无上咒」是指「无上超胜」,能令受持者,直趋无上菩提。与经文「究竟涅槃」功德无异。这是赞叹「在一切法中的地位」。

  

  「无等等咒」是指「最高」,能令受持者,成就无上菩提,亲证般若实相。这是把《心经》赞叹至极致。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众生的苦皆由颠倒梦想而来,若能依「般若智慧」修持,就能破迷除妄,斩断无明、了脱生死,彻彻底底「除一切苦」。

  

  观自在菩萨唯恐愚痴的众生狐疑不信,一再的恳切叮咛,赞叹「般若」功德是「真真实实、没有半点虚伪」的,众生要深信不疑啊!

  

  

  

  「般若护持」组织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咒名\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  般若护持

     ----真言/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观自在菩萨已为众生显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根器好的众生,依此「般若智慧」修行,能除一切苦。但是有的众生没有办法契入,因此应病与药,再给另一帖药方,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这是咒名。

  

   「咒」梵语「陀罗尼」,也称做「总持」,谓「总一切功德,持无量义理」。又称「真言」,是由「诸佛真心宣说出来」。又称「密语」,因是「诸佛秘密不可思议之语」。

  

   总之,「咒」有神妙不测的功用,虽不翻译、不解释,但只要一心虔诚持诵,不起思惟、分辨,久而久之,自能心咒相契、获得感应。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咒」的作用在于声音,不须理解,但众生还是想要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勉强照字义略微解释。

  

  「揭谛」是指能「度」众生「去」。「揭谛 揭谛」是指「自度又能度人」。

  「波罗揭谛」是指依般若修持,能「度」众生「去」「到彼岸」。

  「波罗僧揭谛」是指「大众」一同「度」到「彼岸」「去」。

  「菩提萨婆诃」是说「快快的」来「成就无上佛果」啊!

  

     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标名为「心」,分明开示众生依般若来证悟「真心」。先说种种「空理」,来显说般若,为的是破心执;后说「真言」,来密说般若,为的是除心障。

  

   「经」或「咒」原是一体,「显」或「密」本无二致,「经」是显咒,「咒」是密经,借着「经」的义理来开启智慧,借着「咒」的加持而摄入禅定,能够「显」「密」双修、「定」「慧」等持,这是观自在菩萨的智慧与慈悲,为了救度众生而宣说的无上大法啊!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等各自珍重,莫辜负众生的「法身慧命」!

  

  

《心经开讲(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