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演义▪P3

  ..续本文上一页情形,我並没有亲临现场,怎知其真实义呢?」正感嘆之余,老和尚来至茅舍。

  和尚说:「汝可安住於此,方能受持本经,老衲从今天起,为你讲述般若心要。」无生兴奋的向老和尚顶礼。

  「每部佛经一开始皆冠『如是我闻』,你可知其义否?」老和尚看著他而说。「弟子蒙昧无知,恳请师父慈悲!为徒儿开启般若妙智。」无生虔诚的答。

  和尚再说:「经本无经,因眾生而说;法本无法,因心起而有。本宗唯论见性,不谈余法,直入心源,至究竟佛地啊!」无生再拜。

  「如者,真如本性。是者,当下即是。汝心即是佛心,心外无別佛;求佛不如求自心!明了本心,即见佛也。」和尚接著问:「谁是佛?」无生答:「说者是!」再问:「是什么?」无生答:「什么都不是!」和尚微笑点头。

  和尚说:「我者,假名。本来无我,隨世间假名为我;非否认我,而是不执五蕴和合之身心,方能解脱自在。此我,性空也。无障无碍,无染无著,故能大师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是此义。」

  和尚说:「闻者,自性能闻。虽有六根,若无此性,何能见闻觉知;只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染万境。你要好好体悟此四字呀!」无生闻后,法喜万分。

  

万事不离因缘法

  「佛所说之法,皆不离因缘法则;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皆不可违此原理,而单独存在。人不离天地,若无天地何能生存;人不离父母,若无双亲何能诞生;人不离万物,若无万物何能生活;人不离群眾,若无眾生何能成事;人不离红尘,若无世间何能成就;人不离自性,若无佛性何能成佛。」和尚说完,便问无生知否?

  无生不改读书人的口吻,而说:「如世间的一切皆不离,人、事、时、地、物,种种条件的组合,难怪古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若三者皆能配合,一定事半功倍;若只得其一,则事倍功半。以三国为例,曹操挟天子令诸候,得天时;孙权居东吴之形势,得地利;刘备有孔明、关、张之士,得人和。因各得其利,故三分天下。谁能具足三者条件,必可统一天下。」说完后,不好意思的问老和尚:「我举世间法来说明,不知恰当?」

  和尚微笑的说:「佛法不坏世间法。更何况!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是一,怎有障碍之疑呢?古人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欲以人力而逐天时,此是谋事,乃未必能成事。昔孔明欲亡仲达於葫芦谷,因大雨而未能成功,虽有人力之用、地利之势,仍受制於天候。此为三者,最佳的证明啊!」听老和尚这样的说,无生有点得意。孰不知,才刚要开始而已。

  和尚先念一段经文,再加以解释:「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一时』者,说此经的时机,已经因缘成熟了。说法者,对象不同,故讲法有差;程度不同,故深浅有別;喜好不一,故说法不定。其他事项也是如此,饭未煮熟,锅盖不可先掀;客人未至,麵条不可先下。

  『佛』者,觉也。外觉,观诸法空;內觉,知心空寂。观世间所有,诸法缘起性空,身、心、世界,何者不是如此!故外不见人非,只见己过;內不著五欲,不染六尘。若如实修行,便有成佛之日。

  『在舍卫国』,在波斯匿王所在之国。『祇树给孤独园』,为祇陀太子及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陀,以作说法之讲堂,精进用功之精舍。出家应以说法为本,在家要以护持为重。

  『与大比丘眾』,去恶修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为大比丘。佛说:“诸恶莫作,眾善奉行。”是最起码的修行,故行者当从此下手。但依究竟来观,自性非善非恶,故还要俱遣善恶,才可“自净其意”,不落两边。

  佛其常隨眾的弟子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罗汉,同『俱』此法会中。」

  

隨缘修行在生活

  和尚说:「『修』者,改变自己。去恶向善,破除毛病习气,莫起分別对待,於一切事物勿有染著,內心不生妄想,而如实面对人生中的因缘。『行』者,行而能悟。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由朝至暮,从醒到寐,不论吃喝拉撒,行住坐臥,动静语默,於每个当下用心去体察。」

  无生答:「难怪阳明先生会说:『知行合一』。且汉文帝时的博士,申公亦言:『为治者不在多语,顾力行何如耳。』能大师也告诫弟子:『迷人口说,智者心行。』亦说:『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这些都要我们身体力行。不知是否如此?」

  和尚说:「如是!如是!接下来的经文便是世尊教导我们“修行不离生活”。『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用斋时辰已到,著衣持钵,心无旁騖,入舍卫大城乞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该吃就吃,应睡去睡。赵州禪师,便是一位生活的禪者;有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禪师说:“喫粥也未?”僧答:“吃粥了。”禪师说:“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该拿起就拿起,该放下就放下;拿起是缘起,放下是缘灭。一切隨顺因缘,隨缘自在呀!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於入城中,世尊心无分別,次第托钵;乞已之后,还至本处。世人吃饭,嫌东嫌西,而不知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个中滋味皆是禪味;每人的福德不同,故有贫有富,有贵有贱,但佛性岂有贫富贵贱之分呢?该乞食即出,乞已当还本处。不可只知出去,而不知返回,岂不是成为迷途羔羊吗?该工作则作,该休息则息,才不至於隨缘变攀隨,而尘劳缠身。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用饭已毕,收衣洗钵,清洁足底,敷座禪定。一时如此,一天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一生如此,念念如此;如是简单生活,如是隨缘度日,如是动静自如,如是了知一切,何愁不开悟呀!」

  

求法之心当至诚

  和尚说:「佛法不离生活,生活尽是佛法。无生啊!你瞭解否?」「弟子已知!难怪六祖大师才会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现前的一切,想要求无上菩提,实在了不可得呀!」无生感触的说。

  和尚说:「既然明白此理,就要以恭敬的心来学习,以恳切的態度来求法。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为法忘躯,连世尊也不例外。在《涅槃经》里,佛曾自述,往昔他为求半偈的法,而愿捨此身的事。

  世尊!在过去未成佛前,因无缘听闻佛法,故常独处於深山苦行,唯食诸果充飢;食已,繫心思惟坐禪,用功精进不懈。此举,惊动了天帝。

  天帝为考验他,於是化成一个罗剎鬼,要来试验。来到他修行的地方,便说:『离怖畏如来曾经说过: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说完了此话,就停止了。他听到此半偈,顿时心中法喜无比。

  即从座起,到处找寻说此偈的人,原来一个罗剎鬼。他便说:『善哉大士!您在何处听到此偈?』罗剎鬼说:『过去佛中,有一位离佈畏如来,这是佛说的偈颂,我只说出半偈。』

  他就说:『离佈畏如来说的偈颂非常好,“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上两句,还有下两句,可否请大士说给我听?』

  罗剎鬼说:『可以是可以,不过我现在没有气力,饿了很多天,都没有吃东西,说不出来那半偈。』『您要吃什么东西?』他问。

  罗剎鬼说:『我要吃热的人肉,除此之外,我是不吃的。』他则说:『您若愿说此半偈,我当以身体奉施供养。』

  罗剎鬼为了慎重起见,就说:『谁可以相信你说的话?只为此半偈,愿弃所爱之身。』他坚定的说:『我可以请十方诸佛来证明,我绝对不骗您!您先说此半偈,然后我就將此身躯给您。』罗剎鬼看到他这样的诚心,便说:『好!你要仔细的听!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他听完全偈,便泯然忘我,深思此义。

  罗剎鬼等到不耐烦,则喊著说:『我说完了,现在就要吃你囉!』他说:『请您等一等。』罗剎鬼说:『怎么了?你想反悔吗!』

  他说:『不会的,我会答应对您的承诺!但请您等一等。我现在想把此偈写在树上,让佛法留在世上,后人见此,可依法修行。』罗剎鬼点头。

  写完之后,罗剎鬼说:『这回我可以吃你了吗?』他又说:『你且慢,还要等一下。我写在树上,风吹雨打,不易保存,等我把它刻到石头上,才可永远留传。』罗剎鬼听后,又再度答应他。

  直到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他就说:『您可以吃了,我现在將整个身体来供养您。』把眼睛一闭上,正等著罗剎鬼来吃他身体的时候,这罗剎鬼踊身虚空,化为帝释,讚叹说:『善哉!善哉!你真是修道人呀!不惜生命,勤求佛道,你將来必定成佛!』」无生听后,又惭愧又感动……

  无生想起:佛已在无量劫中行菩萨道,只为求半偈而捨身,试问自己可以做到吗?禪宗二祖慧可大师,为求达摩祖师开示,毅然断臂求法,久佇立於雪中,此精神自己有吗?

  

般若思想空之义

  无生接著唸:「时长老须菩提,在大眾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和尚说:「『时,长老须菩提。』德高望重,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见机缘成熟,代大眾来向世尊启请。无生啊!你知道般若经的根本思想吗?」「空」无生说。

  和尚说:「没有错!一切存在的万物,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为『空』。亦指事物虚幻不实,或理体空寂明净之意。你知否?」

  无生说:「空並非没有,而是其性本空。因有空,所以一切事相才可以变化;有其空,因此才可以来去自如无所障碍。天有空,则能容日月相推;地有空,方能载万物往来;人有空,才能藏万卷经书。空体不变,事相…

《金刚经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一念之间(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