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均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也。又《法华经》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深显众生善根,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言诸佛者,通指十方如来。「圣力」。力者力用。又据《梵语名义大集》及《宗镜录》四十八,有五种力:(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故云圣力不可思议。现约今经,法藏大士住真实慧,于无量劫庄严佛土,德如普贤。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令一切众生皆得真实之利。以如是大愿大行无量真实功德,故成就圣力与国土皆不可思议。昙鸾师于十七种国土庄严功德成就下,一一注曰「焉(或安)可思议」。如「光为佛事,焉可思议。」「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最殊胜者,则为诸住生者,「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又《金刚顶经》曰:「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前已明证极乐世界即是密严华藏。)如是胜妙国土,皆非微尘所成,本非世间物质,不赖万有引力而维系,故不需有须弥也。且以国土乃金刚自性清净之所成,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其国」指极乐世界。诸往生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种种正行、助行、定善、散善,求生净土。持万德圆具之名,入一乘大愿之海。如是殊胜功德,无量无边,故其力用,实难思议。修善所得之力用,称为「善力」。《净影疏》曰:「依法正修,名为善力。」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又「住行业地」者,《会疏》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极乐众生因有无量功德善力,乃能安住于弥陀如来愿行大业成就之地,故云「住行业地」。如第二卷第四十七愿征引《论注》,谓见弥陀身相,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遇光知法得平等意业。是即住于弥陀之行业地也。由于极乐众生功德善力,安住弥陀行业地之力,及彼佛无上威神之力,是故极乐国土,不赖须弥,自然安住。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至此,始陈明发问之动机,盖鉴于当来众生,情执深重,于此疑惑,故代启问。今世此界众生,往往颠倒,谬执此界之现象与规律,以管测诸佛境界。甚至执一隅之见,以疑佛说。闻佛说极乐无须弥,便疑彼国诸天,依何而住。佛破其惑,故反问之。盖以此界夜摩等天,亦不依须弥。焉能据忉利以下之事相,以疑极乐。阿难大权示现,为众生而问。故不云「住空」。而答「不可思议」。于是引出世尊殊胜开示。道出全经要旨。盖本经通身是一部「不可思议」也。
上述众生情见,不但不明佛法,实亦违反现代科学。因我人所处之世界是三维空间,故人脑之思维分别,在妄念不断之情况下,不能超出此空间之局限性。更焉能依三维空间之规律,以妄测更多维空间之实际?现多维空间之理论已为科学界所承认。佛世界常寂光土之维数应为无量维。
又彼土实超人天,因顺余方,始名人天。所云忉利、四天王天等等,亦皆是顺方适俗之谈。经云彼国圣众,「有在地受经听经者」。又「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又彼土圣众,宫殿随身。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故以夜摩(空居)忉利(地居)等天为喻耳。经中《超世希有品》曰:「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故知天人与天皆是顺俗之说。
光明遍照第十二
前《国界严净品》显依报庄严。今第十二,与十三两品,显正报庄严。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寿命无量,是竖穷三际。本品赞扬弥陀光明,首赞弥陀光明之独胜。次显光明之因胜。三显十二光之胜名。四显光明妙用之殊胜。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此品乃弥陀第十三「光明无量愿」,与第十四「触光安乐愿」之成就。第十三愿曰:「光明无量」,「绝胜诸佛」。此愿成就,故「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至于佛果平等,光明何异?望西师答曰:「常同常别。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此正经中「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之意。「恒沙」指印度恒河之沙。「四维」东西南北四方。「顶上圆光」佛有顶光与身光,此指顶光。「由旬」乃印度表示距离之单位。古帝王一日行军之里数,为一由旬。或云四十里,或三十里。又《维摩经》肇公注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上差异,盖由中印两国从古至今,度量衡单位常有变化。且行军一日之里程本非恒量。故不必定执一数也。从一由旬至「百千佛刹」,表诸佛光明所照之远近,以为对比。「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显弥陀光明之独胜。以证弥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为本品内容之首。
次正显弥陀独胜之因。上品云「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今品又曰「十方诸佛所不能及」。下复云「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于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别者,盖由于前世求道之本愿不同也。弥陀第十三大愿曰:「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是以「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盖谓至成佛时,每如其本愿而现光明,皆自然成就,不因计画与安排。因果如一,是故「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此段是本品之三,显光明之十二胜名。此十二光明,称十二光佛,均为无量寿佛之异名。亦正是法藏成佛之果觉。《首楞严经》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今经之十二光佛。即彼往昔恒沙劫前之十二如来也。又密部《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大圆镜智宝像,其名为一切三达无量光佛。。。。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正与本经相合。又《唐译》为十五光,《宋译》为十三光,乃开合不同耳。
「无量光佛」,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曰:「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光。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大师此赞,深契圣心。直指光明即是智慧,智光不二。「是故稽首真实明」,以此光明即是真实,故应稽首礼敬也。因此大经,唯一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今偈云「真实明」,可见极乐依正因果纯一真实。又宋大慧禅师曰:「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是法。」「是法」指真实法,即真实际也。不离是光说是法,智慧光明不二也。此光即真实慧也。只以此光宣妙法,乃惠以真实之利,亦即光中之妙用。是故《赞佛偈》云「有量诸相蒙光晓」也。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实明,能开晓诸有中一切之相,亦指开晓一切诸有中之众生。故云「有量诸相蒙光晓」,一切众生蒙此光益而晓了真实之慧也。《论注》曰:「若遇阿弥陀如来光照。。。。是等众生,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是即「蒙光晓」之义,亦即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也。
「无边光佛」。《赞阿弥陀佛偈》云:「解脱光轮无限齐,故佛又号无边光。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昙师此赞,远胜余师。义寂解「无边」曰「无边际故」。净影曰:「广也」。皆不如昙师之圆妙。昙师以解脱光注无边光。解脱者,涅槃三德之一。复名之为「轮」。轮者,圆具之义。表解脱之德圆满具足。「无限齐」者,离一切局限与齐同。「离有无」者,离有无之二边。离一切边,从容中道。边中俱离,究竟解脱,是「无边」义也。亦即《论注》中「毕竟平等意业」也。末后直云「平等觉」(「平等觉」亦弥陀圣号)。顿显第一义谛,毕竟平等,万法一如。昙师此赞,剖显无边光佛号之深义。此真能赞佛者也。
「无碍光佛」。「无碍」者,憬兴、义寂曰「无障碍」。净影曰「自在」。昙师赞曰:「光云无碍如虚空,故佛又号无碍光。一切有碍蒙光泽,是故顶礼难思议」。其意为,光如虚空,故无障碍。本体常寂,妙用无穷。自在无碍,光明遍照,一切有碍(有情),皆蒙光益。故云「难思议」也。
「无等光佛」见唐宋译。《魏译》为「无对光佛」。净影曰:「他光不敌,名无对光。」憬兴曰:「非诸菩萨之所及,故无对。」昙师赞曰:「清净光明无有对,故佛又号无对光。」无对与无等之义同,无有等对,即是绝待。《首楞严经》曰:「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此显无等无对绝待之义。若是文殊,则二文殊,便有等对矣。故知「无对光佛」号,其义甚深。
「智慧光」。净影曰:「于法善照,名智慧光。」憬兴曰:「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又昙师赞云:「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后两者,均以破除无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荡除我等无明心垢,专予我等真实之利,是故弥陀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常照光」。见《宋译》。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魏译》为「不断光」。净影曰:「常照不绝,名不断光。」憬兴曰:「佛之…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