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者的信念▪P11

  ..续本文上一页佛陀说:“我也要修福报的,我能成佛,就是无始以来我非常重视福报的积累。虽然我已成佛了,但还得继续修福报”。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的好坏,福份的大小,是靠自己无始以来,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佛陀这样的圣人都要修福,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之人,更应该向佛学习,勤种福报的善根!

  社会上有的人福报很大,有许多的人很有钱,只懂得吃喝玩乐,享受福报。有的人只懂得拼死地去挣钱、拼命的去享福。不懂得做好事,也不知道一个人的福是有限的。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你只知道往外面取,不知往里面存,时间长了,再多的钱也会被你取光的,福报的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惜福。要懂得修福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福报享完以后,他就会提前死。佛教讲人的死有三种:一是福尽死,寿命没到,但你的福报享完了。二是寿尽死,寿命到尽头他就死了。三是横死,就是意外的车祸伤亡。我们讲诸佛从最初发心开始修福报和智慧,甚至为了修福报,诸佛不惜献出他们自己的生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佛陀的成就不是一生修来的,也不是几十年就能修成佛的。佛陀的成佛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佛刹,前面已经讲过,这个道理很难理解,现在,再讲一下。佛刹就是佛的世界,佛的国土。我们把佛的国土剖析成微尘,这个微尘就像一个一个非常小的元素,然后每一个元素比作一劫。在每一个劫里边,佛舍弃了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头目手足。

  佛陀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一次,他在山上看见一只母老虎守在三只小老虎身边。天正下著大雪,已经下了好几天的大雪,山林里的动物都躲进自己的洞里,老虎找不到东西吃,母老虎没有奶水喂小老虎,眼看这几只小老虎快饿死了。佛陀为了救活这几只老虎,就把自己身上的肉用刀割下来,拿去喂虎。

  有一生,佛陀做国王的时候,天人为了考验他行菩萨道的道心,故意变做一只老鹰,追捕著一只小鸟。那只小鸟飞到王宫里,就躲进国王的袖子里边去了。老鹰抓不到小鸟,开口说话:“请您把小鸟还给我,因为我肚子饿,小鸟是我的食物,还是把它还给我吧”?佛陀说:“它跑到我这里来是为了避开你的追杀,我只能尽力去保护它,我不能把它给你”。老鹰说:“你既然这样慈悲它,你也应该慈悲慈悲我呀。你救了它的命,就意味著夺去我的一顿美餐”!。佛陀对它说:“那你想怎样呢?”老鹰说:“既然我吃不成它,就在你身上割一块相当于小鸟重量的肉还给我吃,这样才可以。”佛陀毫不犹豫,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满足了老鹰的要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是这样行菩萨道的。

  还有一生,佛陀作为仙人在雪山上修行。有位天人现罗刹相,来到仙人面前,宣称他曾经听过佛陀说法。仙人就向他求教佛法,罗刹说:“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佛法,我当然可以告诉你。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答应我,否则,我就不会告诉你。”仙人说:“你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吧?”罗刹说:“你必须用你的身命来供养我,我要吃你的肉。”佛陀马上答应了天人的要求,后来天人就把佛法告诉了他。佛陀为了求佛法在因地时,不惜自己的头、手、足,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佛陀的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舍身为法”。为了追求佛法,得到真理,舍去自己的身体和性命。

  舍身为法,对于一般修道的来讲,简直难以想像和做到。但作为释迦牟尼来说,他是怎样看等这个问题呢?他说:我无始以来,生命的时间对于我来说,那简直是太长太长了。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浪费了多少生命。现在为了寻求真理,得到真理,为自己、为众生的解脱利益,虽然死得痛苦一些,但是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孔夫子也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能听到真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为了寻求真理,面对涉及到自己生命安全的时候,是很难取舍的,“为法忘身”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别人没有钱,你可以或多或少的拿一些钱给他。假如他要电视,你让他搬去就是了。这些东西对你的身体,性命不会构成伤害和威胁。但如果有人,需要换心脏,才能保住生命,要你把心挖给他,那你舍得把心挖出来吗?我看一般的人是难以做到的。因为电视机搬走了,还可以再买一个,反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但是一个人只有唯一的一颗心,如果把心拿给你,他就没法活。那你肯定会这样说,有钱的什么东西都能够买得到,但唯独用钱买不到心脏。你的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这个就难以做到对吗?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学佛,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就要向佛学习!佛能舍身为法,佛能做到,我们也应该去学习。

  菩萨道的修行的具体内容:是六波罗密。波罗密不是指那种香甜,好吃的水果凤梨。佛教中所讲的波罗密,是指修行的六度法门。波罗密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六度,是能使我们度过生死的痛苦,然后到达成佛的彼岸。六度法门的具体修行的内容是:一是布施,二是持戒,三是忍辱,四是精进,五是禅定,六是般若智慧。

  因为菩萨在因地的修行过程,坚持不懈地修六度法门,所以“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菩萨地,是把菩萨修行的过程分为十地。这十地的名称依次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十地在佛法的修行中,它的果位非常高,这些都要通过修六度后才能得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最高的觉悟,就是成佛了。成佛以后,说法度化众生,化缘已毕,然后就。后“分布舍利”。诸佛圆寂后都是火化的。舍利、是佛的身骨形状,像珍珠那样圆的,质地有些像水晶,很透明,很坚固,颜色有红绿黄白几种颜色。我们北京的佛牙塔,就是牙齿的舍利。佛灭度后把舍利分散给弟子们永远供养。

  舍利是一种宝贝,本师释迦牟尼佛后,弟子阿难等把他的身体火化后,发现许多许多,明亮坚固的五色珠,这种珠,就叫舍利。佛的许多弟子,大家修造了一座塔,藏放佛的舍利,永远供养。他们把佛的舍利分布到各个国家,分布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去。这种舍利,分散在各处寺院去供养,功德非常大的。

  供养舍利的意义是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不一定清楚。佛因为已经了,世界上的众生,都见不到佛了,所以特地把佛身体的骨头舍利,留在世界上,后世的佛子们,见了佛的舍利,就像见到佛一样。供养佛的舍利,就像供养佛一样。“所有善根,我皆随喜”。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综上所述的种种功德,对佛所修的一切善法,我都会表示由衷地称赞和欢喜,并以佛陀为榜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果。

  为他人的利益而高兴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一切众生的生命现象在佛教里归纳为:六趣四生。六趣,是六道轮回。六道,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四生,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胎生的动物:如人、马、羊、猫、狗等等,从娘胎肚里边生出来的。卵生的动物:如鸡、鸭、鹅、各种鸟类,它们的生命是从卵浮化出来的。湿生的众生:如像、蚊子、苍蝇、水里边的沙虫等之类的动物,它们是靠湿气产生。化生:是无中生有,不假物质条件而出生的有情生命。我们随喜的物件不仅仅是诸佛,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对他们一丝一毫的善举也要表示随喜。我们不仅对诸佛菩萨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随喜,对一切众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欢喜。

  随喜功德的修习,就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见某人把几万元钱,拿去为那些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盖上一所学校,给那些贫穷人家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解决特困生学杂费问题。虽然,你没有这笔钱去帮助他们,你一分钱也没有拿出去,但你如果能对他人行为感到由衷地欢喜,赞叹,那你所得的功德也跟他人一样大。又如当你走在街上,看见某人把地上的西瓜皮捡起来,扔到果皮箱里。虽然你没有动手,但你能为他人,生怕别人滑倒,所做的行为表示高兴。那么,你的功德也跟他一样大。

  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随喜功德呢?原因是嫉妒心、自私心理在作怪。为他人的利益往往高兴不起来,主要是我们的心胸太狭窄了。普贤菩萨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就是对治嫉妒、自私、狭窄心量的最好方法。菩萨道为什么说难行呢?因为菩萨道的特点是完全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去成就别人。

  见贤思齐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声闻,是听闻了佛陀说四谛法门之后,闻法悟道者。声闻成就四种果位。初果须陀洹,他从人间到天上还来七次,然后才能进入了脱生死;二果斯陀含,他要往来人间一次,最后他才能证得。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就不再来了。四果阿罗汉,彻底断除烦恼,证得。这是佛教里讲的四果圣人。四果圣人又分为有学、无学。有学,是说功德没有圆满,还应该继续向上修的意思。无学,是说所有应修的功德已经修学圆满,没有什么再应该修学的了。

  独觉,是自己看到花开花落,春去冬来,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突然领悟到世界无常,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称为独觉。这种人慧根深厚,领悟力强,他在没有听闻佛法的情况下,自己能够觉悟宇宙人生真实,解脱烦恼。所以,佛陀的出世与不出世,客观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你具备独觉的这种慧根,你自己也能觉悟。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以上所说佛陀在做菩萨的时候,立志发愿度众生,行菩萨道,证得成佛那广大圆满的功德,菩萨所修极难极苦的功德和行为…

《学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