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佛经里说过: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种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生活,不会犯罪;第二种人是犯罪之后能忏悔。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痛改前非,这样在修学佛法上才能有成就。
我们平常的人,都知道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但没有注意去打扫,清洗自己不良的行为,没有想到去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由于无始以来,我们有很多的烦恼,造下了很多的罪业,我们的人格被贪嗔痴污染得一塌糊涂;如果我们不用“忏悔”,去打扫清洗自己被罪业污染的人格,那我们的人格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观的时装,这件衣服本来是很干净的,如果穿脏了也不洗,过几天拿出来再穿,时间长了,已经脏得不能再脏、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后就这样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这件衣服会是一个什么样呢?我们的人格也像一件新衣服一样,本来是很干净的,因为有了贪嗔痴的原因,我们犯下了许多的罪业。这些罪业,把我们的人格染污了。因此,我们现在学习了普贤菩萨的第四个大愿“忏悔业障”,使我们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门,去清除自己心灵上的污垢,使我们的人格恢复到本来的面目,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佛!
由贪嗔痴造诸罪业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普贤菩萨想著自己(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在过去无穷无尽的劫数,一直到现在,由于贪嗔痴烦恼,造下了身口意业。诸,是包括所有的一切恶业,不可以用数目来计算的。佛教里把贪嗔痴叫三种不善,因为人类的一切不良行为,世界上充满著各种各样的罪业,大到整个世界的战争,以及杀人放火、偷盗抢劫、谋财害命;小至撒谎骗人、相互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相互利用、卖东西以假乱真、短斤少两……,这一切丑恶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于人的贪嗔痴三种不善造成的。
贪心会使我们杀生,见钱眼开,自己没钱花,见人家很有钱,日子过得比你好,出手比你阔气大方,觉得自己活得不风光,赶不上他人,于是图财害命,起心杀人,造下杀业。另一种人十分富有,钱财用不完,今天吃鸡,明天吃鸭,后天吃蛇,蛇以后会被他吃成受保护的动物。这种人吃来吃去,不知吃什么才合他的口味。结果许多无辜众生的性命,不幸倒在他在嘴下。这种人贪著一时的口福,伤害了许多无辜众生的性命,到头来得了肥胖症、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等症,钱没有用完,折福短命!因此,我奉劝诸君,嘴下留情,以免自害害他。
贪心还表现在另一种人身上,如某个男性贪著美色,见那个女的长得漂亮可爱,就去追求人家、想去占有她,如果遭到女方的拒绝,或者这人已经有男朋友了,于是就去强奸、或是毁容,毁了别人的身子或是容貌,社会上这种例子很普遍。所以贪心既害自己也害别人。贪心也是罪恶的根源,如像社会上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玩弄女人、贪污金钱、结果贪心把乌纱帽给丢了,贪心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所以,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如果贪心不除,那我们学佛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嗔心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也是十分有害的。嗔心会使人失去理智,如为了一件小事,双方争执起来,互不相让,以至于矛盾激化而大打出手,打著打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嗔恨心重,使人犯下杀人罪业,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男的,刚刚发到工资,几个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喝洒,本来大家玩得很开心,突然有人提议打麻将,但这个人起先站在一边看,没有参加打。后来看见有个人接连摸了几把,一下就赢了几百块,见那人得意高兴的样子,由于嫉妒心的怂恿,自己心里不服气,这人打麻将的技术不如自己能赢钱,我上去打几把给他瞧瞧。结果手气不好,一个月的工资,不一会儿就钻进别人的口袋里边去了。带著一把无名火回到家里,在妻子面前交不了差,正在妻子唠叨、吵得心烦的时候,家里的一条小狗见男主人回来,本来是上前亲近他、表示欢迎主人的到来。没想到主人拿它出气,用力一脚把这条小狗给踢死了。嗔心使我们去乱杀无辜,嗔恨心会产生妄语、邪淫、偷盗……,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总而言之,如果人类的贪嗔痴存在一天,人类一天就得不到安宁。有的人说,现在国家很穷啊,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呀,所以有很多人去犯法,如果哪一天富起来了,犯罪现象就会减少了。其实不然,富起来也会有人犯罪,因为人有贪嗔痴,即使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犯罪现象也还是不能免。像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欧洲那些国家的人都很富,但他们国家犯罪的人也不少,所以不在钱多钱少的问题上,而是在世界上的人,他有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和一种健康的心态,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因为有了贪嗔痴,造下的罪业到底有多少呢?下面说出来,要注意,不要把你们在坐的人吓得晕过去,那就麻烦了。“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们无始以来造下的罪业无量无边,好在所犯下的罪业没有实质和形相,如果有的话,整个虚空和宇宙都容纳不下我们的罪业。
我们是什么人呢?我们都是罪人。我们的罪业很多,所以基督教有“原罪说”。那有的人会说:我这一生,自懂事以来,对人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坏事,包括一些学佛的人,也有这样说的。可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他会发现自己经常都在造罪。《地藏经》中说:“阎浮提的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我们一天到晚有多少不好的念头,你们有谁统计过吗?有人说:只要心好就行了。可是,什么叫心好?好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人的心一天到晚,有多长时间是好的?你能搞得清楚吗?其实,我们一天到晚有意无意中不知伤害过多少人,不知不觉犯下许多罪业了。
如何忏悔
我们无始以来造下的无数罪业,下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该如何忏悔业障。“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数,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界,一切功德”。从前我所造成的恶业,周遍法界,现在我用清净的三业,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诚心忏悔自己犯下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恶业,永远守住在清净戒律的一切功德上。那么,无始所积累的罪业,都可以消除了。
不过,忏悔的效果有好有坏,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很对不起别人的事,随便说两句道歉的话,嘴巴在向别人道歉,心里没有自责、改过、痛恨自己的愿望,那么这种忏悔的效果就很差,你的罪过也许就消除不了。相反,如果你在忏悔时,有一颗十分虔诚的心,你对这件事感到非常的后悔,埋怨自己当初不应该那样去做,心里感到难受。忏悔时甚至能够痛哭流涕,这样去忏悔,效果就好,你的罪过才能消除。真正的忏悔就是表现在身口意三业上,就是说忏悔时我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高度集中起来,包括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有悔罪的表现,这才是清净的三业忏悔。
佛教的忏悔方法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是作法忏: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次布萨,这是僧伽自新的会议。在会上,把你半月以来,做了哪些不应该做的事,一一说出来,作自我批评,求得大家的原谅,达到消除业力的效果。僧团的这种忏悔,有一套很严格的规定,根据你犯罪的大小,多少来看,看你犯的是哪一种罪,你必须对著多少人的面前讲,如有的要对十个人忏悔,有的要对二十个人,甚至更多的人面前去忏悔。僧团每隔半个月,僧人要作一次这样的忏悔,这种忏悔叫作法忏。
第二种叫取相忏:通过拜忏,如拜水忏、拜梁皇忏,通过拜忏之后,你的心才能清净、安乐、轻松,不然,你心里老是一个负担,罪业的包袱没有放下,心情就会沉重。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把古代祖师制定流传下来的那些忏悔法,拿去替别人忏悔,利用这种方法赚钱,要是古代祖师看见一定要痛哭流涕的。其实,忏悔本身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忏悔。我也念那些三昧水忏,经常把这种忏悔作为自己的功课去诵,每次念的时候,还是有些感动的,觉得自己无始以来真是造下不少的罪业,忏悔之后,感觉特别的好。
第三种叫实相忏:观罪业本空,罪业也是因缘所生,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罪;但是你们不要以为观罪业本空,我造罪业多少也无所谓,反正罪是空的,我可以继续造罪,但是果报是空还是不空呢?你肚子饿了,你还是要吃饭,肚子痛了,难受的是你,而不是别人。实相忏是以观空著手,是一种很高的修忏悔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能体会罪业的实相本空,我也本空,罪也是空,你造下的罪业也就消失了。但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达不到,所以还是从作法忏、取相忏下手。所以“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是诚心忏悔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恶业。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要永远持戒,守住在清净戒律的一切功德上。佛教对一般归依弟子持戒要求是五戒十善。具足戒的条件和要求就更高,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五戒十善作为我们佛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修学佛法首先要从持戒下手,通过持戒,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我们该去做,哪一些事情我们不应该做。通过持戒分清善恶,去恶从善,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我们的人格趋向完善。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段话告诉我们,忏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不断的忏悔,尽未来的忏悔。众生的业,烦恼不会穷尽,所以我的忏悔,也不会穷尽。忏悔的念头一个接著一个,永远没有间断。用身口意清净的三业,不知疲倦,厌烦。至诚恳切的修忏悔。
…
《学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