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者的信念▪P9

  ..續本文上一頁在佛經裏說過: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種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生活,不會犯罪;第二種人是犯罪之後能忏悔。一個人有缺點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沒有悔過之心,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一定要誠心忏悔,痛改前非,這樣在修學佛法上才能有成就。

  我們平常的人,都知道把我們生活的環境衛生,打掃幹淨。但沒有注意去打掃,清洗自己不良的行爲,沒有想到去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汙垢。由于無始以來,我們有很多的煩惱,造下了很多的罪業,我們的人格被貪嗔癡汙染得一塌糊塗;如果我們不用“忏悔”,去打掃清洗自己被罪業汙染的人格,那我們的人格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觀的時裝,這件衣服本來是很幹淨的,如果穿髒了也不洗,過幾天拿出來再穿,時間長了,已經髒得不能再髒、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後就這樣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這件衣服會是一個什麼樣呢?我們的人格也像一件新衣服一樣,本來是很幹淨的,因爲有了貪嗔癡的原因,我們犯下了許多的罪業。這些罪業,把我們的人格染汙了。因此,我們現在學習了普賢菩薩的第四個大願“忏悔業障”,使我們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門,去清除自己心靈上的汙垢,使我們的人格恢複到本來的面目,這樣我們才能夠成佛!

  由貪嗔癡造諸罪業

  “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普賢菩薩想著自己(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內)在過去無窮無盡的劫數,一直到現在,由于貪嗔癡煩惱,造下了身口意業。諸,是包括所有的一切惡業,不可以用數目來計算的。佛教裏把貪嗔癡叫叁種不善,因爲人類的一切不良行爲,世界上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罪業,大到整個世界的戰爭,以及殺人放火、偷盜搶劫、謀財害命;小至撒謊騙人、相互勾心鬥角、面和心不和、相互利用、賣東西以假亂真、短斤少兩……,這一切醜惡現象的存在,都是由于人的貪嗔癡叁種不善造成的。

  貪心會使我們殺生,見錢眼開,自己沒錢花,見人家很有錢,日子過得比你好,出手比你闊氣大方,覺得自己活得不風光,趕不上他人,于是圖財害命,起心殺人,造下殺業。另一種人十分富有,錢財用不完,今天吃雞,明天吃鴨,後天吃蛇,蛇以後會被他吃成受保護的動物。這種人吃來吃去,不知吃什麼才合他的口味。結果許多無辜衆生的性命,不幸倒在他在嘴下。這種人貪著一時的口福,傷害了許多無辜衆生的性命,到頭來得了肥胖症、動脈血管硬化、高血壓等等症,錢沒有用完,折福短命!因此,我奉勸諸君,嘴下留情,以免自害害他。

  貪心還表現在另一種人身上,如某個男性貪著美色,見那個女的長得漂亮可愛,就去追求人家、想去占有她,如果遭到女方的拒絕,或者這人已經有男朋友了,于是就去強奸、或是毀容,毀了別人的身子或是容貌,社會上這種例子很普遍。所以貪心既害自己也害別人。貪心也是罪惡的根源,如像社會上一些黨政領導幹部,利用手中的職權玩弄女人、貪汙金錢、結果貪心把烏紗帽給丟了,貪心把自己送上斷頭臺。所以,我們在坐的每一個人,如果貪心不除,那我們學佛就沒有多大的意義。

  嗔心對于我們學佛的人來講,也是十分有害的。嗔心會使人失去理智,如爲了一件小事,雙方爭執起來,互不相讓,以至于矛盾激化而大打出手,打著打著,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嗔恨心重,使人犯下殺人罪業,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男的,剛剛發到工資,幾個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喝灑,本來大家玩得很開心,突然有人提議打麻將,但這個人起先站在一邊看,沒有參加打。後來看見有個人接連摸了幾把,一下就贏了幾百塊,見那人得意高興的樣子,由于嫉妒心的慫恿,自己心裏不服氣,這人打麻將的技術不如自己能贏錢,我上去打幾把給他瞧瞧。結果手氣不好,一個月的工資,不一會兒就鑽進別人的口袋裏邊去了。帶著一把無名火回到家裏,在妻子面前交不了差,正在妻子唠叨、吵得心煩的時候,家裏的一條小狗見男主人回來,本來是上前親近他、表示歡迎主人的到來。沒想到主人拿它出氣,用力一腳把這條小狗給踢死了。嗔心使我們去亂殺無辜,嗔恨心會産生妄語、邪淫、偷盜……,這裏就不一一講了。

  總而言之,如果人類的貪嗔癡存在一天,人類一天就得不到安甯。有的人說,現在國家很窮啊,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呀,所以有很多人去犯法,如果哪一天富起來了,犯罪現象就會減少了。其實不然,富起來也會有人犯罪,因爲人有貪嗔癡,即使社會進步了,國家富強了,犯罪現象也還是不能免。像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歐洲那些國家的人都很富,但他們國家犯罪的人也不少,所以不在錢多錢少的問題上,而是在世界上的人,他有沒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和一種健康的心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因爲有了貪嗔癡,造下的罪業到底有多少呢?下面說出來,要注意,不要把你們在坐的人嚇得暈過去,那就麻煩了。“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無始以來造下的罪業無量無邊,好在所犯下的罪業沒有實質和形相,如果有的話,整個虛空和宇宙都容納不下我們的罪業。

  我們是什麼人呢?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罪業很多,所以基督教有“原罪說”。那有的人會說:我這一生,自懂事以來,對人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幹過什麼壞事,包括一些學佛的人,也有這樣說的。可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他會發現自己經常都在造罪。《地藏經》中說:“閻浮提的衆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我們一天到晚有多少不好的念頭,你們有誰統計過嗎?有人說:只要心好就行了。可是,什麼叫心好?好的標准是什麼?一個人的心一天到晚,有多長時間是好的?你能搞得清楚嗎?其實,我們一天到晚有意無意中不知傷害過多少人,不知不覺犯下許多罪業了。

  如何忏悔

  我們無始以來造下的無數罪業,下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該如何忏悔業障。“我今悉以清淨叁業,遍于法界極微塵數,諸佛菩薩衆前,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恒住淨界,一切功德”。從前我所造成的惡業,周遍法界,現在我用清淨的叁業,在十方諸佛菩薩面前,誠心忏悔自己犯下的罪業,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永遠守住在清淨戒律的一切功德上。那麼,無始所積累的罪業,都可以消除了。

  不過,忏悔的效果有好有壞,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很對不起別人的事,隨便說兩句道歉的話,嘴巴在向別人道歉,心裏沒有自責、改過、痛恨自己的願望,那麼這種忏悔的效果就很差,你的罪過也許就消除不了。相反,如果你在忏悔時,有一顆十分虔誠的心,你對這件事感到非常的後悔,埋怨自己當初不應該那樣去做,心裏感到難受。忏悔時甚至能夠痛哭流涕,這樣去忏悔,效果就好,你的罪過才能消除。真正的忏悔就是表現在身口意叁業上,就是說忏悔時我的思想、語言、行爲叁者高度集中起來,包括渾身的每一個毛孔都有悔罪的表現,這才是清淨的叁業忏悔。

  佛教的忏悔方法大體有叁種:

  第一種是作法忏:僧團每半個月做一次布薩,這是僧伽自新的會議。在會上,把你半月以來,做了哪些不應該做的事,一一說出來,作自我批評,求得大家的原諒,達到消除業力的效果。僧團的這種忏悔,有一套很嚴格的規定,根據你犯罪的大小,多少來看,看你犯的是哪一種罪,你必須對著多少人的面前講,如有的要對十個人忏悔,有的要對二十個人,甚至更多的人面前去忏悔。僧團每隔半個月,僧人要作一次這樣的忏悔,這種忏悔叫作法忏。

  第二種叫取相忏:通過拜忏,如拜水忏、拜梁皇忏,通過拜忏之後,你的心才能清淨、安樂、輕松,不然,你心裏老是一個負擔,罪業的包袱沒有放下,心情就會沈重。現在社會上有的人,把古代祖師製定流傳下來的那些忏悔法,拿去替別人忏悔,利用這種方法賺錢,要是古代祖師看見一定要痛哭流涕的。其實,忏悔本身是爲自己,而不是爲別人忏悔。我也念那些叁昧水忏,經常把這種忏悔作爲自己的功課去誦,每次念的時候,還是有些感動的,覺得自己無始以來真是造下不少的罪業,忏悔之後,感覺特別的好。

  第叁種叫實相忏:觀罪業本空,罪業也是因緣所生,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罪;但是你們不要以爲觀罪業本空,我造罪業多少也無所謂,反正罪是空的,我可以繼續造罪,但是果報是空還是不空呢?你肚子餓了,你還是要吃飯,肚子痛了,難受的是你,而不是別人。實相忏是以觀空著手,是一種很高的修忏悔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如能體會罪業的實相本空,我也本空,罪也是空,你造下的罪業也就消失了。但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達不到,所以還是從作法忏、取相忏下手。所以“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是誠心忏悔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業,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

  “恒住淨戒一切功德”。要永遠持戒,守住在清淨戒律的一切功德上。佛教對一般歸依弟子持戒要求是五戒十善。具足戒的條件和要求就更高,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348條。五戒十善作爲我們佛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修學佛法首先要從持戒下手,通過持戒,我們知道哪些事情我們該去做,哪一些事情我們不應該做。通過持戒分清善惡,去惡從善,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使我們的人格趨向完善。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忏乃盡。而虛空界、乃至衆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忏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段話告訴我們,忏悔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要不斷的忏悔,盡未來的忏悔。衆生的業,煩惱不會窮盡,所以我的忏悔,也不會窮盡。忏悔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永遠沒有間斷。用身口意清淨的叁業,不知疲倦,厭煩。至誠懇切的修忏悔。

  …

《學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