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句话,是《起信论》上的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我们把随顺这个意思也搞错了。我们这个随顺变成什么?随便!那个不行,那不是随顺。你看看,人家说的这个随顺的标准,什么叫随顺?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从来没有随顺过。虽说,无有能说可说,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有能说、有所说的,没有这个念头;虽念,也没有分别有一个能念、所念,没动这个念头。虽念,譬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确实没有停过,一句接著一句念,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的」,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这叫随顺。诸位要晓得,能够这样随顺,你的念佛功夫那叫理念。理念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了不起的功夫!这是讲在念佛上。如果用在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虽念,无有能念可念」;可念就是所念,无有能念、无有所念,这个修行的功夫就得力。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在这里面成就了。这种成就比念佛难,为什么难?念佛,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确实我是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我一天念几千声佛号,一天念一万声佛号,确实有能、有所;有能、有所搞其他的法门,不行!你还是凡夫,你不能见性,你不能超越三界。我们念佛有能念、有所念,照样往生,叫带业往生。诸位要知道,能所不断能成就,只有净土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你找不到第二门。这一门真是把我们救了,我们离开这一门,说老实话,没救!离开这一门,你一定要做到能所双忘,你才有希望,只要有能、有所,你就没希望,这一生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若离於念,名为得入。」由此可知,随顺实在讲就是离念,离念才随顺,有念随什么顺?这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把随顺两个字的定义给我们说出来。由此可知,他这个境界实在是高。
【心虽无法】
这是真的,真心确实无法,一法不立。我们佛门里也常常有这么一句话:「佛氏门中,一法不立」,就是清净心中一法不立。
【而法从心生】
十法界森罗万象是从心生的。心是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从体起相,相从心生。相虽然无量无边,体是一个。
【因诸法一如,故不可说。】
一就不可说。
【因真心无念,故不可念。】
有念就是妄念,必须念无能所,那就是无念;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个话就很难懂了。刚才讲性跟相是一不是二,你懂不懂?如果再不懂的话,金跟器是一不是二,那我懂了,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知道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性相就不二。无念是性,念是相,无念跟有念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比较深一点,要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了,受用无穷,我们才真正得自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受用。也就是说,经论上讲的随顺、随喜我们懂了,我们可以做到,做到了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佛菩萨的日子。你要是不懂、不明了,我们过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的日子,这个日子不好过,佛菩萨的日子得大自在。知道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就是真理,这就是自性,宗门所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么样的境界、是怎么回事情?很少人听说,也很少人给你讲,我们这个机会不错,在这个地方看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明心见性的样子,说一个总结的话,「万法一如」。所有一切相对的,到他这里都圆融,所以说都会归到自性。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为什么?真是体,妄是相;真是理,妄是事;体相不二,理事不二,真妄就不二。从理事不二里面又出现了一个事实真相,事事都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的现象。从事事无碍上我们明了了,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不二也可以叫一如,是非一如,邪正一如,那看得更微细、更透彻了。诸位要晓得,心里头决定没有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才一如,才不二;稍稍有一点执著、有一点分别,善决定不是恶,恶决定不是善;邪决定不是正,正决定不是邪。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二,不一,万法不一;心到清净平等,万法不二。你不二就是一,你懂不懂?你能在这上透过,就有受用,如果不会,老实念阿弥陀佛吧!
【念是业识,性体并无是事。】
这个念就是起心动念,不管你动什么念头,只要有念,就是业识。业识是什么?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第一个无明业相。这个念,法相宗里面所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念就是不觉、就是无明,所以是阿赖耶识里面的无明业相。性体里面确实没有,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念,没有起心动念。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跟真心本性没有关系。就好像阴天,云彩很多很浓厚把太阳遮住,我们看不到太阳,这个很厚的云层就像业识,太阳上确实没有云层、没有云彩遮住,这个云彩跟太阳不相干,就是这么个道理。
【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
这就说明白,业识不管它怎么起、不管它怎么动,就是无论它怎么样的活动,与真心、与本性都没有关系。
【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说出他的见地,他真的见到了,清净心本性里面,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就没有染污的。五祖忍和尚同意了他这句话,对,没错!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过;就像太阳一样,从来没有云彩遮住过。我们今天心性不能现前,被无明烦恼障碍住,这是我们现在的现象。无明烦恼是个什么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就是一个妄念,它不是真的。可是这个妄念如果继续不断,它就起作用。什么作用?障碍本性,本性的作用不能现前,它起这个作用。我们看看,无明妄想、无明业识,或者讲一念无明,它是什么东西?这一桩事,世尊在《楞严经》上也讲得很透彻,但是《楞严经》的文字深,这个地方浅。它这一段写得是真好!我们没有办法不佩服。《楞严》那一段看不懂,看这个看懂了。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
这就讲了,一念无明是什么?一念无明的真相就是这个。《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实在讲是极短暂的时间,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无法思惟。这个经上世尊做比喻,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个大概,没有办法比得恰好。比喻里面所说的,我们就无法想像。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平常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这是无明,这叫妄想。所以那个妄想不要想错了,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叫妄想,哪里是这个,佛讲的不是这个,这种妄想太粗了,佛讲的这个妄想,是一刹那里面九百生灭,是这个,你根本就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现象!当处生、当处灭,刹那不停,这是它的现象、是它的样子。
【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
麻烦就在这里,十法界六道轮回是这么变现出来的。他那个妄念不停,「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前面念灭尽,后面它又起来,刹那九百生灭。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不相同?十法界是讲大的;细说每一个众生都不相同,每一个现象都不相同,这就是那个念头在变。它要是不变,不都相同了吗?生跟灭都相同。它会变,这一变就不相同,这就是世尊在大经上讲的无量因缘。因为无量因缘,现无量的现相,这现相不相同。我们讲堂坐这么多人,没有看到两个人的面貌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念不相同。念要是相同,你两个人的面貌一定相同,相就相同。什么人的面貌相同?佛的面貌相同,因为佛没有念,所以现出的相都一样。菩萨的相很接近,但是还是不相同,为什么?菩萨还有一念生相无明没断,那一念生相彼此也有差别,所以菩萨的相大同小异。罗汉的相就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罗汉无明没破,只断见思,无明没破,所以他那个念差别很大,罗汉的相貌各个不相同。何况凡夫?道理在此地。
「念念相续」,实实在在讲,要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或者叫连续相。我们眼前摆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认为真有,你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怎样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受持,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心缘相,心里头干干净净,一法不著,这叫受持;我自己受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那叫演;别人来问,我跟他说明,叫说;这叫受持演说。那就是真正修般若 了,真正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真修了。诸位要听清楚,教你不执著名字相,不是没有名字;教你不执著言说相,不是没有言说;教你不执著心缘相,不是没有森罗万象;必须在境界里面明了不二,经上常讲的懂得会归自性,这才叫真正修般若 行,这叫大乘。我们不明了这个真相,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怀疑,不知道佛为什么要教我们这样做。譬如刚才我举念佛这个例子,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不断,手上掐珠不断,心里头决定没有能念、所念这个念头,能所两边都离。我们阿弥陀佛句句不停,不著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相,不著空相;心里头又若无其事,能念、所念都没有,不著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正在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空有两边不住,这叫真会念佛,刚才讲这叫理念,往生的时候生实报庄严土。著相念,有能念、有所念,愿心恳切,信心坚固,愿心恳切,生凡圣同居土,都能往生。这个后面会讲到。
【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
实在讲不仅是讲理,理里面有事,就是眼前的现象。说得亲切一点,我们的身相,我们日常生活周边环境的现象,环境不外乎人事的环境,跟我们往来的人,物质环境,我们衣食住行的受用,是什么?就是「念念相续…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