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大菩萨、法身大士入这个境界,在娑婆世界证得法身的人很少,希有!大部分的众生,还是不断在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佛菩萨是可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循规蹈矩,好像样样都还很执著。释迦牟尼佛穿衣整整齐齐,表现穿衣的样子;托钵,钵托得端端正正,不是随便拿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表现这个样子?这叫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做一个样子。你们没有到这个境界要守规矩,守规矩对你们有好处;断恶修善,虽不出三界,不堕三恶道,这是佛的大慈大悲,这一点我们要深深去体会。我们样样都守规矩、样样守法,严持戒律,是做给众生看的,给别人做个好样子,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学佛,说实在话,自己还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戒律一定要严持,自己没有到解脱境界,解脱之后还严持戒律,那就是教化众生,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完全是利他而不是自利,现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这样做自利利他;悟了以后,圆融之后,完全是利他,那没有自利,自利圆满了,完全是利他了。
【但恐人存有照觉之智,其下者甚至向名言中觅般若 。】
这是错误的。世尊说这段经文,也是防止后来的佛弟子,听了佛这一段开示之后,没有能够了解真正的意思,把佛的意思错会了,这个错会是有的,不是没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朋友当中常常谈话,都引起对方的误会;他听了之后,把意思听错了,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他把意思弄错了。佛讲话大家听,也常常出这个毛病,愿解如来真实义很重要,可以说许许多多人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那就很糟了。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但他得不到,还要造罪业,谤佛、谤法、谤僧,这就是错解佛的意思。如果存著有觉照之智,就是前面讲:我有觉,我觉得我觉悟了,我觉得我明了了,这个都错了。错得更大的,般若 在哪里?般若 在《金刚经》里头、在《大般若 经》里头,那更糟糕,更错误了。经里头没有,言说、文字里面都没有。般若 在什么地方?般若 是你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那就没错了。哪里在外头!
【故特於奉持之所以时,曰般若 则非般若 。】
这是防止,怕你以为般若 智慧是在般若 经里面的,所以佛说般若 则非般若 。这句话是防止这个误会,告诉你般若 不是在般若 经里面,但说老实话,也不能离开般若 经。
【如此一说,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迹相。真是快刀斩乱麻手段。即此便是金刚般若 。】
这个金刚般若 就显示出来了。可见得金刚般若 也不在文字里头,是释迦牟尼佛用的手段;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认识清楚。我刚才用最浅显的比喻,诸位要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让它来提醒自己,就会生智慧。佛前供的这一杯水,学佛的人要懂得这一杯水的意义;不是佛前面我们看到的水,也要作如是观。不能说它不是佛前水,大概就不表法,那就错了;一切地方见到水就表这个法。佛前供的花,提醒我们要修六波罗蜜;任何地方看到花,都是提醒我们修六波罗蜜,这才对。甚至於人家穿的衣服,衣服上印的花,我们看到,也是提醒我们要修六波罗蜜,这才行。看到油灯、蜡烛,一见到,燃烧自己,要照耀别人,佛前面我们会想到,任何地方见到都提醒自己,这才叫修行人,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只是在佛堂、佛像面前,离开就没有了,那你修个什么?完全把佛的意思错解、曲解了。
经,经也当作镜子讲,它的意思很多,《华严》讲十种意思。我们每天照镜子,就想到《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照镜子是脸上有肮脏擦干净,马上就想到金刚般若 波罗蜜这一面镜子是照心的,我们心对於法相、非法相,对於空、有,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著;若有分别执著就是肮脏东西,要把它洗干净。每天早晚照镜子,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不这样修行,不这样用功,你怎么会得受用?由此可知,佛经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不是般若 ?哪一法不是金刚?法法皆是。在一切法里面我们都有警觉心,在一切法里面我们都回头,这一回头,心就清净,清净心里面就放智慧光明。这两句话很好,「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迹相」,这就是金刚般若 。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没有离开一切法。过去我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还是过的这个日子;过去我做的是什么工作,现在还是干这个工作,没有变样子,这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那跟从前不一样。从前生活做工著相,现在明白了,生活做工不著相,这就是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多。生活工作不著有,心地清净不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两边都不著,岂不就是佛所讲的,「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我们每天生活工作,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应无所住,这两句圆圆满满的做到了。什么时候做到圆融,你就见性,要在这里头去练,练到圆融,练到性相是一不是二;什么时候发现是一不是二,那就恭喜你,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如果你见到一切法还有二、三,决定没见性,要继续不断努力,向哪个方向努力?空有两边不著上努力。没有别的办法,就在空有两边不著;换句话说,就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上用功夫。这个而行布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大家千万不能够搞错,而行布施就是我们整个的生活。这叫离一切相。
【复能离一切相,行一切法。】
离一切相是应无所住,行一切法是而行布施。
【果能如是奉持,方於世出世法,究竟达其本末边际,谓之波罗蜜。】
本是讲的体,性体;末是讲的现相;边际是讲的作用。《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表体、相、用,本就是体,末就是相,边际是作用。究竟通达,究竟圆满的通达,没有一丝毫的障碍,这是圆满的见性,圆教如来果地上境界。「波罗蜜」是功夫到家,达到极处、达到圆满,波罗蜜有圆满的意思。怎样才能达到?果能如是奉持。这段经文上所说的,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境界相,境界相是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不著身相,这是佛教给我们的。还得而行布施,这个才行。单单不著,没有行布施,就落空、就著空,那也错了。
【般若 无言无说,境智一如,非实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 之意,以明诸法一如。】
这个意思愈讲愈深、愈讲愈透彻,我们要从这里面去体会,然后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就得真实的受用。世尊在无言说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虽说出来,要知道说而无说,那你真正般若 智慧现前了。释迦牟尼佛讲般若 经,把你自性里面的般若 引发出来;如其不然,释迦牟尼佛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的心还是闭塞的,本有的智慧德能还是被业障障住,不能现前,不起作用,这是真正可惜。「境智一如」,境是色法,智是心法,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境是色,智是空,它是一不是二。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心境是一桩事情。智是阿赖耶的见分,境界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跟相分都是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见相同源,它是一不是二,确实是一如。「非实有一法」,一法叫单一,绝对没有东西是单一之法,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决定没有一个单一之法。一切法都是从一个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法法皆般若 之意;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像我们刚才举的比喻,我们看水,水里头是的;花,花里头是的;果,果里头是的,没有一法不是的。只要你通达这个意思,统统都是;你不通达这个意思,你就样样都不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摆在你面前也不是。这样子说明诸法一如,诸法一如就证圆满的佛果。本经佛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你要证得诸法一如,你就是如来,你就成了如来。
【若悟得细而微尘,大而世界。】
这是境界相里面的大相跟小相。
【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皆是假名。】
这样你才能把境界相它的真相看出来。真相是什么?小是缘生的,大也是缘生的。缘生无自性,正因为它无自性,所以小可以入大,大可以入小,事事无碍。我们现在现前,为什么大入不了小?这个障碍从哪里生的?从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我们以为它是真的,以为它是实有,不晓得它是幻有,幻有没有障碍;误以为是实有,所以障碍生在这个地方。我们这里有一道墙,就没有办法穿过。为什么没有法子穿过?你认为它是真的有,就坏了,你就过不去。如果你分别执著的念头没有了,这个墙你就走过去了,没妨碍,这是真的事,不是假的事。圆瑛法师距离我们不远,我们底下客堂里还有老法师写的一幅对联在。圆瑛法师在《楞严经》序文里面,就说了他自己一桩事情,证明事事无碍。他在寮房里面打坐,心很清净,大概突然有一桩事情找他,他就下了座,出了寮房;出寮房之后,他忽然想起来,我门没有开,怎么就走出来了?回头一看,门果然关在里面。他为什么能出来?他那时候没有想到这个门,没有想到障碍,他就出来了,再一起这个念头,门他就再进不去了。这是老法师自己亲自的经验,他写在序文里头。我们今天墙壁为什么过不去?有个墙怎么能过得去,这就过不去了;如果把它忘掉,你一走就过去,就走过去,就这么回事情。
可见得事事真的是没有障碍,障碍起的分别执著,这个没有法子。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不想自自然然它就生起来。过去我在求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有时候你作梦,有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梦是假的。他说那个墙壁,你走走看,看能不能走得过去?一走果然走出去了。为什么?知道那是梦,不是真的,墙壁居然就走出去了。所以教给我们可以从梦中来证明。如果你有执著,你在梦里头被人家关起来,还是出不去。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的话,我现在作梦,梦是假的,我为什么走不出去,那一走就出去了,就…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