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二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执著名字就错了。近代南洋的同修,都知道弘一法师。本林还有弘一大师题的字,在客厅挂著一副对联。弘一大师常常写字送给人,他后面题的名字不一定,随时想个什么名字,就题个什么名字,所以后人把他所写的字,题的名字统统收集起来,大概有七、八十种名字。这七、八十种名字都是他,他为什么用这么多名字?就跟此地一样,不要执著名字相,知道是这个人就行了,他叫什么名字都可以,何必要执著?执著就错了,破执著。佛对於一桩事情用许许多多法相名词,就是教我们破执著的,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要懂他的意思,要体会他的意思,那就对了。这是说法的善巧,这是他高妙之处。我们要懂,说性也不能执著性,说真心也不能执著真心,说真如也不必执著真如;总而言之,晓得他所说的是一切万法的体性,现在哲学名词所说的一切万法的本体,是讲这个东西。所有一切万法都是从它变现出来,说的是这个东西。为什么讲个实相?因为佛既然说相,「意谓性不同相之虚妄」,相是虚妄的,相是刹那不住的,所以它是虚妄的;但是性跟相不一样,性是真实的,它不是虚妄的。性是能变,相是所变。能变的只有一个,它本身不会变,变出来的虚妄相,千变万化、刹那不住。说实相的意思,就是区别跟一切幻相不一样,生灭的幻相不相同,所以叫它做实相。我们看到实相这个名称,就晓得它是从体性那一边说的,不是从现相说的。

  【须知佛经中,一言一名,无不善巧,能使人藉此名言,可以从此面达彼面,不致取著一面。】

  会读经的人,会听经的人,他所体会的的确不一样。从前李老师常常教我们,学佛的人头脑,他比喻,要像水晶琉璃球,透明的、圆圆的,学佛才管用!那个四四方方的木头头脑没有用处,转都转不动的,学佛一定是学呆了。学佛要活泼、要灵巧,看经闻法才能体会到里头的妙义,那的确叫意在言外。佛句句话,每用一个名词,都可以说是启发我们的悟性。我们为什么不悟?就是李老师讲的,我们用四方木头脑子来学佛,那就不能悟了。这个比喻就是分别执著,我们亏吃在这个地方。分别执著具体显现的,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成见。他先有个成见,这个东西麻烦了;换句话说,他已经有个标准,已经有个框框在那个地方,你不合适的,他不接受,这个就没有法子。所以为什么叫你听经?听经是如此,看经也是如此。不但听经、看经是如此,你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一切活动里面,都要懂得这个道理,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是决定没有成见,心地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来接受,这才能够触动悟门,让你真的开解领悟。一有成见就不行,特别是大乘佛法,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万万不可以有成见。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你就得受用。所以说可以从这一面体会到那一面,这就不著相、透彻了。

  中国的文字,过去我在此地也曾经讲过几次,是充满了智慧的符号,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他们用的文字都比不上中国文字,这个符号里含著很深的意思。譬如我们前面所讲的,上一次给你讲的,「想」,一想,心里头就有相;你看我们那个想字,心上有个相,一想就有相。「思」,思就有界限,就有分别;一有分别,你心里就划界限。所以文字里面充满智慧,你看到这个符号会觉悟。早年我在台北讲经,有一个同修常常到我的讲堂来,听了不少年。以后他的工作转到台中,在台中遇到一个女孩子,他有意思结婚,写一封信给我,问我好不好?我回他一个字,我写了一个明信片寄给他,就写了一个「婚」字,你们想想那个「婚」字是什么意思?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我写了一个大字寄给他,他以后就不结婚,一直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我并不是叫他不结婚,我也不是叫他结婚,也不是叫他不结婚,叫他了解这个字的意思,了解这桩事情的意思。结而不昏,那就行!所以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婚礼一定太阳落山之后举行,没有在光天化日之下结婚的,没有这个道理。你们去读古礼,去读《礼记》,是在夜晚,举行婚礼是在夜晚,点著灯的时候,不可以在太阳底下。中国许许多多东西非常之美,你读起来真有味道,但是现在都不讲求,像现在礼没有了,礼没有了就天下大乱。中国过去是道德仁义礼,最高的是道,道没有了讲德;德没有了讲仁;仁没有了讲义;义也没有了,那只有用礼来维系;礼没有了,那就乱了,就乱世。所以中国文字充满了智慧。

  【性本非相】

  性确确实实不是相,性能现相。

  【而能现起一切相】

  性体是空,它作用不空。

  【空而不空,此性之所以为真实也。】

  体一定现相,一定有作用,但是它现的相,相是动的,相是有变化的。所以相是虚妄的,性是真实的。这个动静也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动的幅度,现在人讲振动。近代的科学家,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实在是很聪明。早一代的科学家认为真的有物质存在,他们用分析的方法,就是佛常常在小乘经里面讲的析空观,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质分析到空,才明了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过去科学家也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质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粒子,一直往下分,总以为有一个基本的物质存在。现代的科学家进步了,他们的观察证明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的现象是什么?波动的现象,光波、电波,叫波动的现象。从这里面产生的幻觉,绝非实有。这跟佛经所讲的愈来愈接近,这是用科学仪器发现的。佛给我们讲的,实实在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相宗所说的无明不觉,无明就是波动;所谓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一念不觉就是波动,所以心动了。动就会现相,不动就没有相,动就会现相;三细相那个动得很微细,到六粗的时候那个幅度就大了。由此可知,佛为我们说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现前身心这种相,动的幅度比三细相不晓得超过多少倍,没法子计算。所以我们感官的世界,感觉得好像都是真实的,都不是假的,其实全是虚幻不实的。我们看到大乘经上,《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无量寿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换句话说,也是一个连续相,连续的相,但是他那个相比我们这个相,就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生灭这个现象太快,振动的幅度太大;他那个幅度很微细,所以你看到的相永远常住,好像永远不会变,他那个幅度小,动的幅度小,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譬如,我们人跟天比,跟忉利天比,忉利天振动的幅度就比我们小,所以他的寿命就长,他们那边人就不容易衰老。忉利天跟夜摩天比,夜摩天振动的幅度就更小,所以寿命比忉利天长,人比忉利天更年轻,就是这么个道理。你从这个道理,你去观察六道,你去观察十法界,那个事实真相就不难明了;明白这个道理,回过头来再一看,看华藏世界、看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回什么事情,也都能通达了。可以从此面达彼面,不至於取著一面,就这一观察,面面都通、都明了了。

  【经文「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句,正显此义。】

  经文上这一句就是显示这个深义,这个意思的确非常深、非常广,我们从这里去领会。实在讲,能说得出来太有限了!说出这一点,帮助大家去看、去观察,帮助大家去体会,面面体会。就是在一个人一生当中,这是最容易比较出来的,我们几个人常常在一起的,有些人很容易衰老,两年没见面老很多,有人就很不容易衰老,特别是我们那些同学们在一起,常常见面的。你仔细再去研究原因,是什么?与心地的清净、烦恼有关系,烦恼多的人就容易衰老,烦恼少一点的人就不容易衰老。烦恼就是振动那个波,烦恼的幅度很大,心清净振动就比较轻,没有别的道理。你要真的明白这个,你修清净心,让你的心振动幅度尽量低、尽量缓慢,那你就延年益寿。不要吃补东西,那个补东西是骗人的,没有那回事情。那个价钱那么高,你口袋的钞票都被人骗跑掉了,不是有效的;真正有效的是清净心,少烦少恼,必须要晓得烦恼不能解决问题。我有好多事情不能不烦,那是傻瓜,你烦能解决问题吗?果然解决问题,那你那个烦是正确的,烦解决不了问题。什么能解决问题?心清净解决问题,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怎能解决问题!世法尚且如此,学佛你就晓得了,你要用妄想、分别、执著来学佛,你永远不会开悟,你永远得不到功夫成片。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让心恢复到清净,这个佛法一看、一听,就明了、就通达,从这一面就透过那一面,面面都通,意思都明了。归根结柢,清净心重要。《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无住,清净心就生起来;「而行布施」,那就是用清净心来应付一切的事情,而行布施就是这个意思。用清净心生活,用清净心工作,用清净心待人接物,那叫而行布施。今天时间到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