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比喻得完全一样,只能比个大概,比个彷佛,诸位从这个里面去体会。这个境界:
【亦名证无生、悟无生】
都是这个境界。名词虽然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实在说含义还是很深,如果不能够确切明了,我们得不到受用,不得受用,这个经就白听了,这佛法白学了,学了没用处。下面这一节,落实在生活琐碎事情之中,希望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学习。
【约世间法言】
这就世间法来说,举几个例子。
【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即古人所谓坚忍。】
这是世间法,世间的事人能忍;能忍富贵,能忍威武,能忍贫贱,这就是心地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都是这个意思,不为外境所动。你想用富贵来诱惑我,诱惑不动。如果非义之事、不合情理之事,你拿富贵来诱惑人,要利用这个人,这个人如果真正有学问、有德行,他明理,他不会干这些事情。你用势力去压迫他,威武就是压迫他,要他屈从来听你的,真正明理之人,他也不在乎,你杀他,他也不会屈从於你,这就是威武不屈。这是坚忍,世间人所说的。
【由是可知,安忍统括一切之名。要知举忍辱为言,意在以偏概全,以别明总。何以故,世间最难忍者,莫过无端受辱。此尚须忍,其他可知。】
羼提里面含的意思,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通常一般讲六波罗蜜,讲到忍辱波罗蜜,把忍辱也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环境,我们今天所讲自然的环境;冬天寒冷要能忍受,夏天炎热,环境的变化非常复杂,要能够忍受,不能忍受这个日子就不能过了,对於环境要忍,物质环境这是第一类。第二类,对於人为的加害要能忍,我们讲人事的环境,冤亲债主,无故的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要能忍。唯有真正明理的人,他会忍。为什么要忍?为什么不报复?这个报复的念头,不能忍,报复的念头,那是世间错误的观念,因为一般人看事只看眼前,只看现实,不晓得过去,不知道未来。佛的慧眼可以看到过去,可以看到未来。这个人常常要欺负你,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单单欺负你?你好欺负,好欺负人太多,他为什么不欺负那个好欺负的,偏偏欺负你?佛给我们讲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当然关系很复杂,再多总不出这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没有这个关系,碰到面天天在一起,不打招呼也相安无事。这个人在路上给你笑一笑,前世有缘,他为什么不对别人笑?他看到你瞪你一眼睛,也是前世的缘,没有偶然的事情,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佛知道。
忍辱就是消业障,就是消灾。特别是辱,辱当然是逆境、逆缘,要能够忍受,这个帐一笔一笔都消掉了,消掉就自在了。别人要骂我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不必去还口;还口是什么?不接受,不能忍,这个怨仇愈结愈深。人家打我不还手,随他打,打了几下,自自然然他就不会打;如果你对打,愈打愈起劲,打不完的。要是一个人打人,一个人不还手,打几下他就没办法了,到底是打好还是不打好?要打,不还手;如果说不打,自己面子上过不去,那才叫真难过,那个台阶不好下。看出忍辱的功夫。这是举这个小例子,都是与过去生中有业缘的。举这个例子以偏概全,偏是一个,五度里面取一条。以别明总,别是辱,总是一切统统要忍。物质环境要忍,人事环境要忍;还有一条,修法要忍。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你要是没有耐心,你学不成功,你想把它学好,要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修学佛法要有忍辱的功夫。这是一般讲的三种忍,三大类。
佛法的修学,也是随著个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学比较容易;根性要是钝的,修学起来困难。难,格外要用忍辱的功夫才能够突破。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序分里面十六位尊者,这十六位尊者当中,有不少是利根的,但是也有几位是钝根的,像周利盘陀伽、阿[少/兔]楼驮,都成功了。阿[少/兔]楼驮听经常常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被释迦牟尼佛骂了一顿,他惭愧心生起来了,发愤用功,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把眼睛搞瞎了;真精进,真用功,拼命。释迦牟尼佛教他一个法门,修学以后开了天眼,他观察的能力比他一般同学阿罗汉要高明很多,在同学当中天眼第一,那是发愤修忍辱得来的。佛特别举这个例子。这个地方也说了,世间最难忍者,莫过於无端受辱。无缘无故受人家欺负,受人家侮辱,甚至於你以好心待别人,别人以恶心来相报,这是最难忍受的,要知道一定要忍。我们以善意待他,他以恶意回报,这一生当中我们找不到理由,理由一定在前生,不可能没有原因的,不可能没有道理的。所以一定要安心顺受,这样才能把这个结解开,化解开。
再看底下这一段,引证。佛把这些理事说明了,再给我们举一桩事实,给我们做一个样子,我们从这些榜样里面应当要能够学习。
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这是释迦牟尼佛举他过去生中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这桩事情来教我们。这桩事情详细记载在《大涅槃经》上,这一段故事就说得很详细。
「歌利」是梵语,音译的。王是我们汉语,就是国王,王就是国王。歌利王,那个王的名字并不叫歌利,歌利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很残忍的、很粗暴的,我们中国人讲暴君。歌利王的意思就是暴君,无端侮辱人、杀害人,是这么一个国王,非常凶残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事情在本劫,本劫是贤劫。贤劫,佛告诉我们会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这一劫千佛当中的第四尊佛,将来底下这一尊是弥勒菩萨成佛,是第五尊佛,这是这一劫里面的事情。
「世尊出现在住劫中之第九减劫」,释迦牟尼佛出现的这个时代,是第九减劫;第九减劫是小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这是第九个小劫,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人寿普通为百岁至七、八十岁。」佛给我们讲减劫,每一百年减一岁,佛告诉我们,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人的寿命有这么长;最短十岁。减劫是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然后从十岁,再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个样子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一个小劫的数量是这么算来的,这叫一个小劫,叫增减劫。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个时代,我们现在都是在减劫里面,那个时候寿命,一般的寿命是一百岁,这是正常的。一百岁的寿命,七、八十岁过世的人也很多。
从这个减劫我们来算,释迦牟尼佛去我们现在「又三0二二年矣」,这是讲的今年。按照我们中国的算法三千年,三千年人的寿命减掉三十岁,所以中国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的寿命是七十岁;七十岁,这一百岁,七、八十岁过世的正常;七十岁,四、五十岁过世也算是正常。我们现在每天看到报纸上那些讣文,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与事实。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过五十岁就算是长寿;五十岁以后,聪明人要为来生著想,这一生的事情要看淡,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佛往生,前途就一片光明。如果五十岁之后,还是把这些名闻利养看得那么重,那就危险,你还能活几年?不要看到现在世间人也有八十、九十的,那是过去生中有特别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毕竟是少数又少数。
「故今时寿命,七十为最高,四十、五十最普通,此报纸所常见者,足徵佛语非虚。」佛讲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没有错误。「间有过百岁者,稀少已极。」我们也曾经听说,见到有八十、九十、有一百岁的,报纸有登到的,很少。「此必有特别善因,方能致此,乃是例外。」这个不能当常例来讲,那是例外的。
【生当此际,惟有劝导大众,同归佛法,持戒修福,能种善因,必得善果。】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一个动乱的时代,无论在中国历史、外国历史,没有见过的,这个时代是大动乱的时代,灾害特别之多,天灾人祸特别频繁。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佛经里面讲,这是大家共业所感。环境,千万不要以为环境是没有灵性的死东西,那你就看错了。花草树木不是死的,你对它好,照顾它周到,开的花特别美,特别香;你照顾它不好,它花也开不好,也没有香气,它有灵性。我想喜欢养花的人知道,你真正爱护它,它就长得很茂盛;你对它不太关心,它逐渐逐渐就枯掉,它怎么会没有灵性?草木有灵性,或许有;石头呢?石头也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也点头,它怎么没有灵性!它没有灵性它怎么会点头?都有灵性。《华严经》上说得透彻,为什么有灵性?因为它有法性。佛给我们讲,有情众生的性叫佛性,无情众生植物矿物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山河大地,我们要不好好对待它,不爱护它,随意去糟蹋它,它也忍受不了,它没有忍辱波罗蜜,所以地要动一动。你不好意对待它,它也不愿意好意对待你,它也报复你,就是这么个道理。这些道理实实在在讲,唯有佛法讲得透彻。
我们今天对不起这个地球,对不起山河大地,随便的倒这些废弃物,倒这些垃圾,搞得整个地球一片污秽,连天空臭氧层都破一块大洞。怎么搞破的?排出这些废气太多了,森林砍伐太多,不能将这些废气溶解变成干净的空气,那要靠森林树叶吐出来的氧气,这是造成,现在大家知道了,造成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气候反常。这就是我们对不起住的地球,随便糟蹋它,不知道爱护,它对我们的报复也很厉害。它不是死东西,它是活的。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慈悲不仅仅是对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要慈悲。普贤菩萨礼敬诸佛,诸佛就包括情与无情,统统包括,那个做法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唯有劝导大众同归佛法,这是讲共业…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