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净土法门,连法相宗的祖师窥基大师,注解《阿弥陀经》,他都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法。怎么说它是顿法?它七天成功。一天到七天就成功,还有什么法门比这个更快?找不到了。任何一个法门,七天成就,没有遇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唯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七天能成就。要是真正说到它的究竟殊胜之处,弥陀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就往生,那真的叫无比殊胜。所以这两句太好了,所修的是绝对殊胜之因,所证的是绝对殊胜之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证三不退的菩萨,法身大士都证得了,没有圆满。什么样的菩萨才能叫圆满证三不退?如果严格的说,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才圆证三不退。要是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最低也是七地、八地,经上讲的阿惟越致菩萨,《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七地、八地,这最低的。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生则已,即使是一生当中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照《观经》上讲是下品下生。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一加持,他也是圆证三不退,一下就把他的地位提升到七地、八地,这是绝对殊胜之果。所有一切经教,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没有的,唯独净土三经。
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实在是难得;这也不是偶然,凡事都有因果,佛在经里面要不为我们说出,我们实在是茫然,不晓得这是怎么回事情。这个事实不清楚,就免不了有疑惑。有许多念佛人,念了几年佛,听说那里参禅好,他就去参禅去了;听说有个仁波切来灌顶,他又把阿弥陀佛丢掉了,去灌顶去了。他为什么会去干这些事情?他有疑惑。为什么有疑惑?没有搞清楚,不知道净宗法门第一殊胜。他如果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不要说一个仁波切来灌顶,一万个仁波切来灌顶我也不去。我为什么不去?因为我每天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我灌顶,比他们强多了。他们那个算得了什么,他们没成佛。连灌顶的意思都不懂,拿一点水头上滴两滴,这就灌顶了!灌顶还要收费的。在美国传授三皈、五戒、灌顶都收费的,都订有价钱。我在迈阿密讲经,同修们来问我:法师,你这个皈依价码是多少?当然价钱愈高就愈值钱,这个不如法。我说:我这个地方没有价钱。没有价钱,最不值钱的,所以大家也就不来了,迷惑颠倒。
黄念祖居士,他也是密宗的传人,他也是金刚上师的身分。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明,什么叫灌顶?「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最高的法门,一切法门当中这是第一高,这是顶法;大慈大悲把第一法门传授给你,那叫做灌顶,灌顶是这个意思。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每天把《无量寿经》念一遍,岂不是阿弥陀佛、一切诸佛来给你灌了一次顶吗?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每天把《弥陀经》念一遍,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两遍灌两次顶,念三遍灌三次顶。一切诸佛如来亲自给你灌顶,你不要,不相信,去找一个仁波切灌顶,把诸佛如来都不要了、丢掉了,你学的是什么佛?你不是愚人,谁是愚人?凡是这些,理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不懂得什么叫灌顶,也不懂得什么叫皈依。我今天下午到此地来,有一位同修抱一个小朋友,我看大概才几个月,问我可不可以受皈依?你们想想,他能不能受皈依?他懂得什么叫皈?他从哪里皈?他懂得什么叫依?他依什么?他现在要依靠母亲。他依靠母亲,说实在话,他也不懂得什么叫依靠,可见得皈依不是随随便便的。
如果严格的来说,受三皈的条件要具足世间的善法,《观无量寿佛经》上净业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十六个字做到了,有资格来接受皈依。因为第二福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才可以皈依三宝,才来发愿求戒。你没有前面的基础,那个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戒经上讲,受了三皈之后,一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保护你。我们今天受皈依的人很多,受戒的人很多,到底有几个护法神保护你?一天到晚这个心里惶惶不安,哪有护法神保佑!为什么没有护法神保佑?因为受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名字皈依,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话,佛讲的话不是假话,佛没有妄语,确实有护法神守护,有护戒神保佑你。无论你在什么险恶的环境当中,你都不会遇到灾难。所以要懂得真正真干,不能干假的,要干真的。过去已经皈依,不知道皈依的意思,糊里糊涂皈了依,现在要不要重新再做仪式?不需要。没有仪式不要紧,今天真正懂得什么叫皈依,你这一发心,你就真皈依了。所以形式没有关系,要真正明了,从哪里皈?依什么?三皈传授的时候讲得很清楚。皈依佛,「佛」是觉悟,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法」是正知正见,从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那叫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从种种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一皈依之后,从今之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修持,我们的方向目标是觉正净。没有皈依以前,我们的生活是迷邪染。从今天,我们舍弃迷邪染,我们要依觉正净,这叫皈依。觉正净在哪里?《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摆明,「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知正见;觉是佛宝。我们依《无量寿经》那就得到,三皈就圆满。不但这是三宝,三皈三宝,而且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个题目里头意思多么圆满!这一部《无量寿经》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三学、三宝,讲的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所以因殊胜、果殊胜,殊胜到无比,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欲出迷途生净土者,必须我法双空。因无论著我相,或著法相,少有分别计较,便是住尘生心。心有尘染,哪得清净?净心未能,净土不生也。】
世间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心不清净。也许你听了又起了怀疑,我们看看现前,好像不久,新加坡有些地方念佛人,他的心不清净,为什么临终念佛他往生了呢?诸位要知道,这也不是偶然的,经上所讲:他多生多劫的善根在那一刹那当中现前。他临走的那一刹那,他心是清净的,他统统放下了;如果那个时候的心不清净,决定不能往生。凡是这样往生的人,佛说了,这是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因缘?我们先讲福德,他有福。福是什么?临终那个时候他头脑清楚。有很多人临终迷惑不清,那就没有福报。神志不清,这个就糟糕!许许多多人走的时候,迷迷糊糊走的,他不清楚。这个人临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福德。因缘是什么?遇到善知识,这个时候劝他赶快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是善根?他一听就相信,一听就统统放下。善知识说:你不要牵挂了,你的财产、儿女亲情统统放下。他一听,马上就放下,那是善根。所以他在一念之间,这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他往生了,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想想,能保证自己将来死的时候,头脑会清楚吗?敢不敢保证?你到病院里面去参观一下,几个临终的人头脑是清楚的?一百个人当中一个都找不到,都是迷惑颠倒走的,不省人事。许多病重的人,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了,我们见到很多。最喜欢的儿女,到那时候跟他说话,都不知道,问他什么人?摇头,不晓得。那样的人,怎么助念也没用处。我们只能够说尽人事而已,助念总比不助念好,能不能往生?难,太难太难!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净土,一定要做准备的工作,准备的工作做得愈妥当愈好。怎么个做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把世缘看淡,就要把世缘放下,专心去念佛,把念佛当作我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这样才行。世间人、现在一般人,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是什么?赚钱。钱赚得再多,将来到哪里去?饿鬼道。怎么知道是饿鬼道?饿鬼道贪心最重,他贪财。贪心变饿鬼,瞋恨堕地狱,愚痴变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要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第一桩大事是念佛。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把世缘统统放下;世缘要放下,佛缘也要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我统统放下。别人学,我赞叹,我欢喜我赞叹,我不学。我为什么不学?那些法门对我来讲太难了,我不是那个根性。谁能够学,好,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统统赞叹,不能妨害,各人有各人的因缘。这是教给我们平常要做的预备功夫。「必须我法双空」,我、法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相要离。
「无论著我相,或著法相」,这个法相包括佛法。「少有分别计较,便是住尘生心。」佛教给我们无住生心,我们今天的错,错在住尘生心。尘是什么?五欲六尘。我们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周边这些人,再想一想这个社会里面的大众,无论发什么心,他这个发心是从哪里发的?都是从尘境上发的,都是住尘生心。今天一个人,很勤奋、很努力的在工作,很认真的在工作、在拼命,他为什么会发这个心?不是要名,就是要利。他这个心是从名利上生的;名利是尘境,住尘生心。
心有尘染,住尘,心里面就被染污,被贪瞋痴慢染污、被烦恼染污、被无明染污,哪得清净?他心不清净。往生西方净土,条件是清净心生清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要清净心才能够往生。这是把往生的条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心不清净,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每天拜阿弥陀佛,每天香花水果供阿弥陀佛,每天去巴结阿弥陀佛,没用!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不可以用感情对佛菩萨,「佛菩萨,我对你这么好,你都不照顾我。」那还行吗?你就把意思完全错会了,把佛菩萨当作凡夫来看待。这样学…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