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上了讲台,你们怕上讲台,上讲台没有东西,实在讲我跟你们一样,我上讲台也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怎么说出来的?我不知道;三宝加持的。你没有真诚,你就得不到三宝加持,真诚得三宝加持。平常看的这些东西,年轻时候看的,年老学东西是困难,年轻时候记忆力很强,看了这些法相名词还能记住,所以上讲台看看什么地方,它这个东西自然还能记得起来,信解明记。年轻的时候,法相名词要多看一点,多读一点,因为这个东西不能讲错。经义决定不要去记它,经义是悟处;你年年月月都不一样,你境界不断往上提升,悟的是愈深愈广。所以经典展开,长讲、短讲、深讲、浅讲自在,就得自在了。
我是凡夫,业障深重的凡夫,我能学得出来,你们为什么学不出来?你们造的罪业没有我造的重。讲五逆罪里面我都犯了,我犯了破佛身血,我相信你们没有做。佛不在世了,我怎么出佛身血?等於破佛身血,就是破坏佛像。我们小时候,念小学的时候,小学生顽皮,寺庙的佛像拿来当玩具,玩完就把它糟蹋掉。不只丹霞烧佛,我们把木头的佛像肚子挖开来,里面什么东西?里面有符,还有不少东西藏在里头;这是破佛身血的等流罪。因为那个时候环境不一样,抗战期间,我们学校就是寺庙当作学校,所以有机会去拿佛像出来玩;不像现在,现在学校建筑都富丽堂皇,现在人有福报。杀生,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天天杀生。我打了三年猎,所以造的罪业很重很重,我没有得到恶报,这个功德是讲经。这是从前甘珠活佛,也等於说给我印证,是在他圆寂前一年,我们在一个法会里面见了面,他告诉我,他说:你的业障很重,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短命。我听了点头说:佛爷你说得没错,我都知道,我不是不晓得。他说:你现在不一样了,你现在不但长命,而且福报很大。都是这些年弘法讲经的功德。我有没有求?没求。我什么都不求,我就觉得弘法利生是我的责任。我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把佛法搞清楚?不懂我就可以不要做,懂得就不能不做。懂得,有人做,我就不做了;有人在做,我何必去受这个辛苦?没人做就没法子,自己不能不做;有人做,我何必这么辛苦,到处去跑?就是因为没有人做,逼得自己没法子,无路可走。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自己应当要去做的。
这是说明生心跟无住同时的。不但讲经、听经生心无住同时,一切时一切处,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是同时的,你能够入同时,那个境界就好!同时是不二,入不二法门。《维摩经》上讲「入不二法门」;《金刚经》上讲:一如、如来者诸法一如。菩萨入得深,我们才浅浅沾一点边,但是就很有受用,就很自在、很快乐。你不真干,那个边都沾不到。你们要问我:我有没有入不二、一如境界?我告诉你没入。我要入我就成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入!虽没有入,沾到一点暖气,好像那边生了一盆火,我没有接触到火,我在这边,暖气我接触到一点。我今天这个境界是这个,沾到一点暖气而已;入那个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沾到一点气分。这一点气分,如果在佛法里面讲,这叫加行位。四加行,这属於加行位。这个加行,不仅仅经上讲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楞严经》上讲六十个位次,《华严经》上讲五十一个位次;它讲得特别详细,它讲的有四加行。这四加行摆在哪里?十回向后面,初地前面。其实四加行,每一个位次的前面都有四加行。譬如初信位,初信位前面有四加行,这才能证得初信。初信到二信当中还是有四加行,每一个位次当中都有四加行,这是事实真相。
【如此,则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同时。在在处处,无一非中。所谓圆中,则我法双空,四句俱遣,乃无相之极致,方为发离一切相之无上菩提心。】
这个地方就讲得很具体。说生心,生心是有,无住是空。生心时就是无住时,无住时就是生心时,实在就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有是同时的。空有是同处的,不但同时,是同处的,同时不同处也不行,同时同处。所以「在在处处,无一非中」,这个中叫中道,中道是什么?就是同时,就是空有同时。无一就是没有一样不是的,样样都是;穿衣也是、吃饭也是、喝水也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有一法不是。《金刚经》上讲的,「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没有一桩现象不是空有同时的,你只要仔细去观察,你会见到、会发现。
发现了,这就解悟,你明了了,事实真相明了了;明了之后你肯放下,不再打妄想,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就入境界,你就入进去了。我法双空,我执、法执就离开了,这个大乘般若 方法是高明,完全用高度的智慧,把这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掉了;而不是勉强去断,勉强去舍,那个很难舍。像忍辱,勉强的忍,那个太困难,那个太苦,你了解能忍所忍俱不可得,都化掉了,那个就自在了。能够见到一切法皆如,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二,哪里有什么能忍所忍?忍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念尚且没有,哪有事?这双空。四句: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叫四句。从四句再变化,就变成百非,所以四句百非。这都是妄想、都是执著。四句俱遣,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统统没有了。乃无相之极致,这是无相,也就是无住达到高层次,这不是低档的无住,这是高档的无住,这才是发离一切相之无上菩提心。这个心一发,给诸位说,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金刚经》的境界,是住地菩萨的境界,住是初住,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我们简单的讲,叫住地菩萨。以后诸位要是看经、看注解,听到住地菩萨就是这个意思,这四个字里面讲的是圆教初住跟别教初地,他们的境界。我们如果要做到这个,那也是住地菩萨境界,也就达到这个位次。
【当知清净心,即是本性,所谓本来面目是也。】
禅宗里面常常参这个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个不能猜、不能想,一猜就错了,一想就错了,不能猜、不能想。禅宗的话头是提起这一句话头,把所有一切妄念都打掉;因为心里头没有这个话头,他又起别的妄念。由此可知,我们念佛人,一天到晚注意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个话头,在禅宗里面讲就是话头。可是禅宗必须开悟才能出得了三界,我们不悟也行,不悟也可以带业往生,这个话头比禅宗的话头好得太多了。他那个话头要参破才管用,我们这个参不透也管用,好处在这个地方。用一个念头止一切妄念,用意在此地,目的也在此地。
【十方法界所共具,故又名一真法界。】
这是讲清净心,所以念佛直接修清净心,前面讲义里头说过。除净宗法门以外的法门,用般若 、用观想来修行,那个方法总名词叫智念,转识成智。我们凡夫的念头是情念,带著感情的,愚痴、痴情,修行人用功夫把情转成智,所有一切的方法都是智念。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这一句,这个不叫智念,也不是情念,叫净念。净念跟清净心,那个关系更密切,所以智念还不如净念。我们这是净念,直接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十方法界所共具,实在讲它是十方法界的本体,所以叫一真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就从一真法界变现出来的。我们一打妄想,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有人我是非的执著,就在十法界里面又制造出六道轮回出来。由此可知,如果没有烦恼、没有执著,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六道从哪里来的,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在天天在干的是什么要清楚,还要打妄想,还要生烦恼;换句话说,我们在造轮回业,我们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这个不得了!这个要想了生死出三界,没指望!
真的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我们不要再用轮回心,不要再造轮回业。应该怎么去做?依照佛菩萨这个方法去做,「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可见得在事上没有两样,在事相上,佛菩萨过日子跟我们过日子分不出来。佛菩萨每天也穿衣吃饭,我们也穿衣吃饭;佛菩萨每天也在做工,我们也在做工,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我们是做了真做,他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他跟我们不一样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他心清净,他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人我是非,永远保持清净,这就是佛菩萨过生活,这就是佛菩萨在干事。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认识清楚,要学习,一点一点的放下。一下放当然是没有办法,做不到的,慢慢放。要不断的有进步才行,不能退步,要真干。开头得要咬紧牙根,开头因为习气太重,放下当然是很苦,这个关口要突破,要精进,决定不退转,就有成功的希望。怕退转!进不容易,退是太容易。你们同修学讲经,要想把经讲好,要想把这桩事情做成功,天天要讲。没有人听怎么办?对著镜子讲,不能中断,这个要知道。你们从中国来,中国武术很出名,外国人都很羡慕,那个练功的人天天要练,不是说表演再练,不表演就不练,不行!天天要练。你看唱歌的,歌星唱歌,不是上台才唱,不上台每天在家里都练都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讲经的人三个月不讲,就生疏,就完了,就退很大的地步;三年不讲就退到谷底,没了,那还行吗?没人听,对著镜子讲,天天要讲,再短我也得讲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总而言之,一天都不间断,你才能成功,不肯讲是决定不能成功的。底下这一段文很长,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