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缘眼识相分,自己变一个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是缘自己的相分,这才看到了。转播的,不是直接的,眼识造成的相分是直接的,第六意识从那里接收过去变成第二个相分,是转播的,不是直接的。我们把这个东西当作认为我真看见了,这天晓得!没有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诸位要晓得,我们永远躲在一个壳里面。像现在的汔车,永远在车里面,从来没有爬出来一步,你所见的透过几层玻璃见到外面,不是直接见的。我们伸手去拿一样东西是真拿到吗?没有!这个手是机械的手臂,不是自己,自己没有摸到,是利用这个机械手臂去摸到。现在做工,机械手臂很多,挖土,那个人坐在那里操纵机器,怪手出来抓土。是他抓到了吗?没有!我们今天自己坐在那个身体里面,没出来!这个机械手臂是怪手,确实没有直接抓到东西,还感觉到自己摸到了。唯识学好,唯识学可以说是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我们读了唯识经论之后,再看大学里面讲的心理学的课程,一翻开不想看了,胡说八道,在胡造谣言。我们才略略晓得一点事实真相。

  所以一切造作全是虚妄的,自己从来没有接触到外面真正境界过,哪里是真的?所以佛教给我们不应住,是不应住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都有四分,不著那个相分,不是外面的色相,是教我们不著八识五十一心所的相分,那就行了,那就能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如果你还著这个相分,那你怎么能转得了?你一天到晚用什么?一天到晚所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你用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佛法叫妄心,那不是真心。我们在六道里打滚,谁当家?妄心当家,妄心作主。也就是说心心所作主,心心所当家,那怎么能见得了性,怎么能够转?般若 是直截了当,叫我们跟心心所的相分、见分脱离关系,我不用它,这样才有能力转识成智。如来果地上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跟众生起一切作用的时候,叫成所作智。成就,所作的是什么?令入无余涅槃,这是佛菩萨所作的,这是终极的目标。如果把它分成阶段:令众生信、令众生解、令众生行、令众生证,都是成所作智,没有智慧怎么行!智慧从哪里来的?离相。离心里面一切执著的相,妄想执著的相要不得,统统离掉。所以离不是离外面境界相,外面境界相要,那属於事。《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你们对《华严》都很喜欢,《华严》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个没有障碍,障碍在心、心所。心心所的见相两分是大障碍,你必须要认识它,必须要把它放下,恢复到自性清净心,那就行了。

  这就讲色声等等对待的尘境,而不应住著。不应住著色,眼不住色,耳不住声,鼻不住香,舌不住味,身不住触,意不住法;不住就是转识成智,不住就是舍。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这是《楞严经》注解的权威,《楞严经》虽然有一百多种注解,一般人都认为古注《长水疏》是权威,新注就要推交光大师的《正脉》为权威,权威的注解。交光大师在《楞严经》里面,说了些什么,会被大家这样的推崇?他就说出舍识用根。他教人的这个话一点都不错,完全符合《楞严经》的教义,比长水高明,长水还是没有离开天台的三止三观,但是三止三观依旧是用意识,还是没有离开心意识。交光大师完全不用天台家的止观方法,直截了当就舍识用根,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用识用根。根是什么?根中之性。告诉我们,我们见不要用眼识见,凡夫用眼识。菩萨用什么?见性,性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地方就是舍识用根。你如果能见色,在色相里头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你是见性见色性,那就不叫尘。尘是污染,它不污染。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不但转八识成四智,转十界为一真法界;色性、声性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不是十法界里的。十法界是尘境,不是性境,那一转就转到一真法界里面去。

  《楞严经》什么人修的?还是法身大士修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一般人在《楞严经》可以得到很大的启示,能够开解,所以古人讲,开悟的《楞严》。《楞严经》的确可以帮助人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只是解悟,不是证悟。证悟,那用交光法师这个方法行,舍识用根。舍识用根的方法,跟《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同,理相同、方法相同、境界也相同,只是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说了上面这一句,下面是应生无所住心:

  【但应生起於所有对待的尘境一无所住的心,乃是菩提心也。】

  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样子,说出来了。於一切尘境里头都无所住,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诸位要记住,并没有离开一切对待的境界,境界在面前,心里头若无其事。不但在境界里面不起贪瞋痴,顺境里面不起贪爱之心,逆境里面不起瞋恚的心,你在境界里永远保持著平等心、清净心,这就是菩提心。顺逆境界现前,顺境起了贪爱,逆境起了瞋恨,那是轮回心,那是搞六道轮回的心,不是菩提心,那是染污的心,这个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这菩提心还真难!我们常常挂在嘴里说发菩提心,就是两片嘴唇在发,除这两片嘴唇,其他都没有,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跟《金刚经》的标准细细的比较一下,一样不一样?一样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有一念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统统都放下了,与这个相应不相应?相应。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一念相应一念佛?我们念念都不相应,原因在哪里?我们念念之中夹杂了无量无边的妄想杂念,所以跟佛不相应,还自己以为念得不错,好像功夫还很得力,拿到经典来一比较,就完了!

  念佛法门叫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那么容易!所有法门里面比较起来它最容易,你不要太看容易了,太看容易了,这一生去不了。跟其他法门比较,它是最容易。实实在在讲,也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这个念才相应。还有世缘放不下,还要摆在心里,那个念佛没用处的,一定要放下,一定要一无所住,我们往生真有把握。这个事情说难不难,说不难很难,为什么说难、不难?世间之事只有一桩事真的难,佛也讲难,「求人难!」那是真难,不是假难。这个事情不求人,求自己!自己肯就不难,自己不肯那就难,这不是求人的事情。我们当初接触到佛法,知道佛法这么好,可惜没有人宣扬,真正可惜!许许多多学佛人问他,佛是什么?不知道。你说这个多遗憾!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样子?宣传的人太少了,我们自己才发心出来干。我不发心,劝别人发心,别人不答应,别人不肯;劝别人不行,只有劝自己,自己来干。真正明了佛法的好处,真正知道这个佛法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不知道,那没有话说,真的知道了,就有责任要来弘扬,要把它发扬光大。不知道,那没事情,与我们不相干;知道而不做,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岂不是自己在骂自己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打妄语!念一遍就打一次妄语,那个心多难过,那个心跟刀割一样,这叫自己骗自己,自欺欺人!我们还说是在做功德,一天到晚都在造罪业,都在欺骗众生、欺骗自己,欺骗诸佛菩萨,干这个事情;一点惭愧心都没有,还自鸣得意,你说这怎么得了!所以劝别人不行,求别人不行,回过头来自己发心,自己认真努力去干,拼命去干!想想佛在因地修行,受多少折磨、多少苦难,「为求半偈,剥皮为纸,析骨为笔。」你想想那种舍身求法的精神,我们能做到吗?叫你读经,多读两个钟点,「累死了,我疲倦了,我受不了!」他就受不了。这还没割你的肉,没剥你的皮,你都觉得受不了,你能成菩萨,你能成佛吗?

  读经要向这些地方去体会。所以读了经之后,我们真正生惭愧心。读《无量寿经》,你们念到法藏比丘信解明记,我为什么没有?我跟他没两样,他能具足信解明记,我也应该有!我的信解明记到哪里去了?被业障障住了。什么业障?天天打妄语是业障,天天自欺欺人是业障。「我没打妄语!」没打妄语,那个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打妄语。不给你说穿,你不知道,还以为我每天念佛回向,还做了好多功德。我给你一说穿,才晓得打妄语,哪有功德!说明什么叫菩提心,就是一心一意念佛求往生也是大菩提心,与金刚般若 决定不违背。

  【生心时即是无住时,无住时即是生心时。】

  这两句话完全是事实真相。我们举一个现成的例子,我们在这里讲经,我在这里讲你们在听,我讲你听都生心,我讲的时候生心在讲,你们也是生心在听,专心在注意听,这是生心时;生心时就是无住时,我说而无说,说没有作意去说,没有去想想我要怎么说,那就著了相,说是自自然然吐出来的,没有一丝毫意思在里头,这就说跟无说合成一。你们听也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才会开智慧。你要听,把我这些话牢牢的记住,糟了、完蛋了,你住了相。你要能够听而无听,无听而听,生智慧。为什么?清净心。听了没有住,这前面讲「不应住法生心」,法尚且不能住,何况非法?不能住,你听经就会开悟。

  我这几十年讲经说法,入这样的境界不少年了。最初学讲经的那几年,那是作意,到以后都没有了。我讲东西没有讲稿,从来没有准备,这里是还有个经本摆在此地,许许多多地方连经本、讲稿统统都没有。人家出个题目给我讲,限定我时间,出个题目叫我讲一个钟点、两个钟点,我通常到外面讲演,临时你叫我讲什么,给我多少时间,我上台就讲,刚刚好讲到那个钟点就没有了。下了台之后,你问我讲什么?我不知道,不晓得我讲什么,下面还在鼓掌。有的时候我也好笑,我不知道我讲些什么。有一些人从录音带整理出来,送给我看,我看,这是我讲的吗?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真的不晓得。这就是生心跟无住有点相应了。如何能得这个相应?这是从前老师教给我的,我不吝法,我都传授给你们,「至诚感通」。没有别的,真诚之心,就能…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