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相是众缘和合而生。

  所以每一个字里面都含有无量义,意思是无限的深、无限的广。譬如我相,我这个身体大概是范围比较小一点,范围不小,也很大。为什么?这个身是我,外面是我所,我所有的,还包到我里面去了,一个也没有漏掉,我所有的。这是我住的地球,那地球上所有众生不都变成我所有的!我住的这个大千世界,我住的这个虚空法界,「我」延伸起来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每一个字里面含义都是无量无边,必需四个字才能把事实真相显示清楚。「我」一个执著,「人」这就包括我所有的,众生是讲众缘和合而生,就是指缘生之法,「寿者」是指业力执持他时间的长短,这叫寿者。由此可知,这四个字是在讲一桩事情,不是讲四桩事情;讲的四桩事情,这就不叫佛法。你们没有听说过吗?佛法叫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四个还是说的一桩事情,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一定要从四个角度来看,才把这个事情看清楚、看明白,是这么一个意思。四个角度上观察,它有四种现象,四种现象合起来是一桩事情。所以从相上讲,四相不一,故曰诸相。任何一桩事情从面面观,它的相都不一样。

  【无论取著身相、法相、非法相,皆为著我人众寿。】

  那四个字要不是一桩事情,你为什么著一个统统都著了?著身相,以为这个身体是自己,你四相具足。法相,执著一切法确实有,这都是著有。非法相,著空,非法相是空。你执著一切什么都没有,问谁执著一切都没有?还不是我执著吗?有我,四相没有具足吗?诸位细细从这个地方去省察、去体悟。所以菩萨证果,没有念头。前面我们读过,须陀洹如果自己以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你们想想看,他有没有证得?他四相具足,凡夫!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他没有觉得他证果,他若无其事。小乘尚且如此,何况大乘菩萨?你要是遇到观音菩萨,你请教他:观音菩萨,你是不是已经证得等觉菩萨?他要是给你说「我已经证得」,他四相就具足了。他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种分别执著,清净心。菩萨,我们讲圆教,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方便给我们说的,方便说的。事实的真相是这五十一位菩萨清净心的纯度不一样,愈高心就愈清净。但是那个最低的一位,也没有我执,也没有四相,从最低的初信位菩萨就没有四相。换句话说,没有四相这里面也有程度上的不相同,我们讲清净心的程度不一样,是从这个地方说的。其实,在实际菩萨果位里头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这些人都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稍稍有一点意思,心已经不平等,已经不清净。这个地方说,不管你取著身相,或者是法相、非法相,你统统都著相了,「故曰一切也」。

  【经初曰: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这是本经前面有这么一句经文,佛教菩萨,「菩萨於法」,这个法包括法相、非法相,乃至於包括世间法以及佛法。佛法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一切法都不可以执著,一执著就错、就坏了,要这样行於布施。布施的意思大家要搞清楚、搞明白,布施就是我们一生整个的生活,在《金刚经》上用布施两个字做代表。我们这一生全部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就是布施。如果为自己就错了,你就著相。不为自己,完全为一切众生,我们为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这是诸佛菩萨。

  【第四、诸相,谓布施之人、所施之物。】

  这都是相。

  【一切者,人是五蕴和合,物则品类繁多。】

  一切物质里面,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植物、矿物有色相;换句话说,它有地水火风,它没有受想行识。其实它也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的感性非常的微薄,不像动物那么样的明显。植物,说老实话,你家里要是种花,你对花草要是没有爱心,这个花就长不好,花也开不好,叶子也长得不漂亮。如果对它非常爱护,好像它有感觉,花开得特别美,它也给你欣赏。你不喜欢它,它也不喜欢你,它也不理你,真有这个味道。家里种的花,换一个人去养就不一样。诸位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所以,花草也有感情。戒律里面佛制定,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除非你是不得已要从那里经过,如果有路可以走的话,不能踏草,不能踏草地。它还是有情,但它那个情跟动物来比,那是太微薄了,所以一般人把它看作植物。矿物也如此,你没有听说吗?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都点头,它要是没有情,它怎么会点头?你要问为什么?情与无情同一体,都是法性变现的,所以它通的。这里说品类繁多,不管怎么多法,在理论上讲总不外乎如此。

  【无论施者、施物、受者,莫非因缘聚合,现此幻有,故皆曰非。】

  这句里头,说实实在在话,要不细说出来看不懂。单单看这个文字,意思全搞错了。这是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施者,能布施的人,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受者,是一切众生。施物,包括我们全部的活动,施物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我拿一点东西送给人这个物,那你这个意思就看得太浅,哪里算得上是金刚般若 ?这种布施连三岁小朋友都知道,还能说是深位的菩萨来讲这个经吗?此地的施物,是说我们一生当中全部的生活。实在讲我说我们,这个话都有语病,这应该是什么?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未必肯舍己为人,哪里能谈得上布施?我们有住而又不肯生心,不肯行於布施。真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他们是如此,他们的确於一切法无住,整个的生活活动都是布施,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才是《金刚经》的意思。这一切的一切,诸位想想看,是不是因缘所生法?还是因缘,总离不开缘生这个原则,离不开这个原则,都是因缘生法。既是因缘生法,就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缘生无性,缘起性空,性宗里头有这么一个名词,缘起性空,就是说的缘生无性。无性也可以说,缘生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说「非」,非就是空相。

  【是之谓三轮体空】

  轮是比喻,比喻这三个,就是施者、施物、受者;这三个轮转,永远不间断的利益一切众生。

  【展转利益,不休息也。】

  三轮体空是说的这个意思。一般粗心大意,听这个般若 教,都执著在我能布施,人家接受我布施,我当中送他东西,布施之后心里干干净净,也不想我,也不想我送的东西,也不想对方那个人,这就叫三轮体空。好多人是这个误会,所以他般若 学了一辈子,一点般若 都没有,还是一脑袋的烦恼,还是习气烦恼都断不掉,搞错了!这是《般若 经》难讲的地方,般若 字字句句深广无有边际!

  【此三皆是幻有,当体即空。】

  明白上面所讲的道理,这句话就好懂。都是缘生之法,都是有即非有,所以叫幻有,当体即空。因为它是幻有,当体即空,所以不可以执著,你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连分别都错了,所以一定要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在帮助一切众生当中,随缘就好,随缘不要攀缘。诸位要晓得,攀缘你所修的是有漏福报,怎么知道?实在讲这个东西用不著问别人,自己冷静想一想就行了、就明白了。攀缘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要搞六道轮回;随缘的心清净,若无其事。这个「缘」,我们现在人讲机会,有这个机会欢欢喜喜做,没这个机会就不做,做也很自在,不做也很自在。做了我也没有得,不做也没有失,没有得失这样才自在!有漏跟无漏就是心清不清净,心里有一丝毫的染污,你所修的就是有漏福报,果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这是佛一再的劝导我们要随缘,不能够攀缘,道理就在此地。

  【又谓此三,相体幻有,性体空寂。】

  这个地方讲了两个体,如果是用一个体,意思是一样的,用两个体这意思就不一样。前面这个「相体」,我们现在人所讲的质体、质料。穿这个衣服,你这个衣服是什么料子?料子就是体的意思。我们前面这个花,这个花成色是什么料子?这一看就知道是假花,它的体是塑胶。相体是指现相的质体,像我们这个桌椅,桌椅的料子,我坐的是木材的,你们坐的是金属的,这是讲这种体。相之体幻有,因为它是色法,是幻有。

  「性体空寂」,性体是讲它真正的本体。色相从哪里来的?这个意思就深了,真如本性。佛门里面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正报是身体,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这些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很不好懂。都是自性变的,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既然是自性变的,为什么变出这些人有的我喜欢,有的我讨厌?为什么不都变成我喜欢的?为什么又变出讨厌的?这个变是无量因缘,我们的心里面有喜欢的种子,有烦恼的种子,有善的种子,有恶的种子;善的种子变善境界,恶的种子变恶境界,就这么个道理,都是你自己变现的。你如果不相信,你如果还想不出这个道理出来,你再仔细去想想,你每天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那个境界从哪来的?这个很明显,梦中境界大概是我心里变现出来的。为什么你梦里头也变坏境界?变老虎要吃你,吓得你一身冷汗,你为什么不变好境界来享受?俗话常说,梦由心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个人一天到晚想佛、想菩萨,他晚上常常就梦见佛菩萨给他说法,他想他!一天到晚想贪瞋痴,他就梦到一些魔鬼来折磨他。都是自己心变现的,除了自己心之外,无有一法可得。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这个差不多,很相像。

  所以相体是幻有,性体是空寂;性体是真的,相是假的。我们学佛最高的目的是要见性,要明心见性,把那个真的找到。你要存心去找,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存心那个心是妄心,妄怎么能找到真?妄是永远找不到真的。找到真,要怎么找法?要用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妄念。所以佛教我们修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心就清净了。所有一切统统放下了,实在讲真心就…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