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钝,以及他的功夫勤惰。他要是很勤奋,他成就就快,他要是懈怠,他成就自然就缓慢。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什么时候成佛,也是这么个道理。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退转,保证你一生成佛。有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就成佛,有人在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住几个大劫,甚至於几十个大劫,这个都不一定的。几十个大劫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是无所谓的,他是无量寿,几个大劫、几个阿僧只劫,对他都是很短的时间,都不是很长的。

  【供养,简言之,即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

  这是简单说,佛在戒经里面常常讲的,在家的佛弟子,有义务要供养出家的佛弟子。为什么?因为出家的佛弟子,把生产的事业放弃了,於是生活要靠在家的同学来供养。为什么把生产事业放弃?专心修学,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他做这个工作。所以这是在家同学应当要供养的;如果没有这些人发心,佛法在这个世间就要断绝,就不能够传递下去,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可是佛说得很好,这是不是给在家同修增加很多负担?没有。佛说在家同修,对於出家人供养是有限度的,就这四桩事情。要供养他饮食,当年在世这是托钵的制度,所以出家人托钵一定要供养,供养他饮食。要供养他衣服,他的衣服不多,在印度只有三衣一钵。衣服不是要常常供养的,饮食是天天要。衣服穿破了不能穿,再供养他一件,他也不可以有很多衣服。再有是卧具,那个时候的出家人生活非常清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陀在世的时候是这样的,并没有房子住。树下一宿,底下也铺垫的东西,我们现在叫具,卧具。可是现在出家人卧具已经不当垫被用,他拿来做拜佛的拜垫用。在我们佛门大典礼的时候,老和尚在当中拜佛展具,其实那个具是从前的卧具,不是铺拜垫的,卧具,用途现在都变了。现在我们还有这个,实在讲是纪念的性质,知道从前生活是那么样的清苦,我们现在过的已经是太舒服了,再不用功、不努力,对不起从前的人,让我们生惭愧心,是这个意思。汤药,这是生病的时候一定要供养医药,这叫四事供养。从前出家人只接受这些。

  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要晓得,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跟印度人不一样,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过去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他们非常聪明,要度中国人,佛法必须中国化。生活方式完全依照中国人的,我们中国人欢迎,很喜欢,对我们只有便利,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於是我们穿的衣服,穿海青。海青是中国衣服,这不是佛门的,佛门的只有这一件披衣。而且这一件披衣,在我们中国又把它缩小了,只有原来那个衣三分之一大。我们从前用带子系,带子系麻烦,现在用扣环,省事多了。原来那个衣,现在斯里兰卡、泰国小乘佛教还是原来的,它那个衣很大,裹在身上,原来的衣是那样的。我们中国把那个缩小,比它方便多了,中国化。在我们自己的衣,因为我们中国在印度的北方,气候比较寒冷,三衣是决定不能保暖的,所以在我们自己衣服上,披在外面表示一种纪念的意思,衣著还是我们自己的服装。海青是汉朝时候的服装,汉朝时候的,一般读书人,大概是不做粗活的人,穿这个服装,长袍宽袍大袖子,袖子很大。这是中国衣服,这个不是出家人的衣服。

  出家人到以后跟在家人衣服上的差别,就是出家人穿的衣服朴素;在家人的一定绣花纹,袖子上、领子上都绣花纹,花纹代表身分。古时候什么样身分人,绣什么样的花纹,便於行礼,在社会上分尊卑高下,便於行礼。从前皇帝也是穿这个服装,他绣的是龙,龙五个爪,五个爪的那个龙是皇帝穿的。四个爪的龙,龙有四个爪,你仔细看,那是亲王,那个地位就降一等。三个爪的,地位就更低。皇族里面虽然都是龙袍,看那个爪多少,阶级从那里分,你们注意看你会看到。文武百官衣服叫章服,图案代表阶级,衣服的颜色也代表身分,代表阶级。出家人穿素服,从前出家人穿黑色的、灰色的,穿灰色、黑色的都没有花纹,是这样的。在以后,佛门里面老和尚主持法会,大家希望庄严一点,就换成黄色的,袈裟就变成红色的,实在讲都不是如法的。如法的袈裟应当是叫杂色衣、染色衣,我们现在讲是深咖啡色,差不多是这样的颜色,它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染色的。像这些常识,我们也要懂得。

  现在人有些人提倡,我们出家人应该要换衣服,换成我们普通的衣服。这在理上讲得通,但在事上讲有流弊。出家人都换成在家衣服,跟在家分不开,出家人在外就为非作歹也没有人知道。所以有些老和尚主张出家人衣服还是穿海青好,出去之后,至少他要收敛一点,规矩一点,一眼就被人看出来了,确实有这个好处。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衣服,海青是汉朝的,我们穿的长褂短衫是明朝的服装,这个服装实在讲比现代人穿的服装舒服。现在人穿的服装都是很窄小,绑在身上绑得紧紧的,我们看那个样子都很可怜,好像很苦,衣服穿得宽宽大大的很舒服。这是一点常识,我们在此地顺便说一说。

  供养,佛教到中国来之后,生活方式变了,变更了,所以我们的衣服也就多了。也不是托钵了,中国人对於托钵看得很轻,这讨饭的。尤其这些法师从印度来,是国家聘请来的,是国家的宾客,到以后变成皇帝的老师。皇帝的老师出去要饭,那没有一个人不骂这个皇帝,他还能做得成吗?於是乎也要造成宫殿式的房子。皇帝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他的老师,供养老师也要用这种房子来供养,这样佛弟子在中国身分就被提高了,帝王师。中国人,古人对於皇帝是非常尊敬,上行下效,皇帝敬佛,全国老百姓人人都敬佛。所以佛教育在中国比儒家、孔孟教育发展得还要快,效果还要大,这对於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很深。

  从前寺院,早期是国家建的,像白马寺是国家建的,中国第一个寺院。为什么称它为寺?这个诸位也必须要知道,你要是明白这一段历史,你就晓得佛教不是宗教。汉朝时候,政府办事的机构,机关名称就叫寺。皇帝下面,直接归皇帝管的办事机关,一共是九个单位,名字都叫寺。寺的长官叫卿,我们听到古人讲的公卿,卿就是寺的长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实在讲也非常之好,诸位要熟读历史,你就晓得,古时候的制度好。它的君权跟相权也分得很清楚,你要说从前皇帝都专制,专制的少,并不是每个皇帝都专制,专制是少数,而且凡是专制后果都不会好。以前皇帝读圣贤书,思想都非常开明,确实顾虑到老百姓,他怕后人骂他是个不好的皇帝,所以君权跟相权分得很清楚。宰相是他任命的,确实有权管理国家的政事。宰相底下办事的机关称部,宰相下头有六个部,部的长官那时候叫尚书,我们现在叫部长,从前不叫部长,叫尚书,尚书就是部长。侍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次长、副部长,两个侍郎,左右两个侍郎,就是我们现在好像是两个副部长、两个次长。由此可知,佛教到中国来,成立一个办事的机构就用寺,跟皇帝底下办事的机关平等。它是办事机关,它不是庙,里头不是供神的,不是供大家拜拜的,不是的。当年佛寺主要的工作,第一个是翻译经典,它是一个学术机构。第二个是讲解、教导经典,从前是这样的。这个寺的名称用白马,我们中国人厚道,经书、佛像是白马从印度驮过来的,它的功劳也不小,我们要纪念它,不能忘掉它,所以这个寺的名称就用白马。古人这个心多厚道,连有功劳的畜牲都念念不忘,何况是人!当初白马寺塑造的白马,我相信一定就是原来马的形状,塑造那个形状,纪念它不容易把经书、佛像从印度背到中国来。

  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供养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佛法流传到今天,时代久远,凡是一桩事情传久了,弊病是免不了的,现在的弊病就很多。古时候出家人,你念念古书,是贫僧,出家人、修道人都很清贫,没有一分钱,所以走到什么地方,的的确确都有善心人自动来供养。现在这个社会不相同,出家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富翁,富僧,不是贫僧。供养多,僧要是富,麻烦就来了,道心就没有了。佛在三千年前,对於现代这个社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在经上无数次的提示我们,积财丧道。要是把财看重,名利看重,道心就没有了。在家同修们还能修一点福,他虽然没有道心,他还能修一点福。出家人你修什么?福也修不到,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造业。现在享一点点福,实在讲那个福是假的,积那么多钱财,积那么多产业,存在你妄想之中,这打妄想,实际上一样都不是自己的。你每天还是穿出家的衣服,你总不能做一套金衣服来穿,你也不过就是吃三餐饭而已,怎么样享受还是有限。而造作的罪业,不久就到阎罗王那里去报到,三途苦报,那个时劫之长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好心出家去造罪业,将来要去堕地狱,这不叫愚痴!世间人还有哪一种人比这个更愚痴?我想没有了。在家人想堕地狱不容易,那要造五逆罪才堕地狱,出家人堕地狱太容易太容易了。古人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说得是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

  现在佛门供养已经成习惯,只要你穿这个衣服就有人来供养。供养怎么办?要懂得转供养;他供养我了,我那头就去了。将来自己不能成就,这是俗话常说: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转布施了,将来要还,他们替我还,我就不要还了。这个要想通,我们拿到这个,赶紧展转布施,纵然我不了道,将来还债有很多人替我还,我也没事了。这是说世尊在戒经里面讲简单的供养。

  【广言之,如《华严》所说之事供养、法供养。】

  《华严经》上讲得多了,讲差不多将近有一百种类,讲得非常丰富;就是第六回向章,那一章经里面大概就讲到将近有一百种供养。

  【承事者,左右事奉。】

  就是服劳役伺候别人,这个地方是讲众生,伺候一切众生,时时刻刻照顾他,时时刻刻帮助他,就是这个意思。

  【悉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