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七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70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六面,倒数第四行,注解第五段看起。
【末世众生,斗争坚固,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然而尚有受持读诵者。则正像之世,大有其人可知。特举末世,以示不可轻视众生。此摄受之平等也。】
末法时期斗争坚固,这是我们现代人普遍都看到的,证明世尊在三千年前,所说的预言真的兑现了。本经我们曾经读到佛所讲的五五百年之后,这个说法大乘经里面可以讲很普遍,每五百年是一个大的转变。我们世间人常讲,一般人的命运五年一转运,而五百年运数是大的转变。佛为我们说出末法时期。佛法分为三个时期:所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像」是相似,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变化;而末法变质就更大。佛陀灭度之后二千年,就是属於末法时期。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已经是三千零二十年;换句话说,末法一万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以现代西方人的讲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多年,我们也处在第六个五百年间,佛法变质愈变幅度愈大,斗争是愈来愈坚固,没有一处不斗争。斗争坚固并不是专指我们佛教,整个社会无论哪一个阶层,无不是斗争坚固,佛看得很清楚。
我们想想,为什么现代人犯这些毛病?为什么从前人不犯这个病?过去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解脱是证果,不是简单的;往后有「禅定坚固」;有「多闻坚固」,多闻是讲学;有「塔庙坚固」,大家兴建寺庙,雕塑佛像。像中国敦煌、大同造这些佛像几千尊、几万尊,都属於塔庙坚固。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沦落到斗争坚固?从整个历史上来看,五百年是一个大的阶段,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推究其原因,就是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古时候受持的人多,读诵的人多,讲经说法的人多,大家都明理,所以都能发愤向上。现在人不受持了,也不读诵,也不说法了,天天在干什么?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分别执著,当然斗争坚固。这些道理,我们不能够不明白。所以古人总结一句话说,今天世界为什么这样动乱?一言以蔽之,不读圣贤书之过。圣贤书不念了,这是根源之所在。我们明了根源,要挽救劫运,要自度度他,从哪里下手?唯有从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下手,这个可以度自己,可以利益众生。不要看自己一个人力量很微弱,不尽然,一个人也能发挥巨大不可思议的力量。诸位应当想想,世尊当年示现成佛,在鹿野苑也只度了五个比丘;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起家,不过是一个老师五个学生而已。五个学生就能创教,就能把佛法弘遍全世界。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要有五个人,怎么不能够兴教?世尊能创教,我们有五个人也能续佛慧命,也能够复兴佛教,这在理上讲得通的。事上能不能做到?这五个人果然一条心,都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行了,就能够兴教。
虽然在这个时代,我们业障习气很重,福报很薄。不要看现在的社会富裕,物质生活享受是古人所不能比,那是另一桩事情;谈到福报,说老实话不如古人。古人一生生活得悠游自在,真的是过人的生活;现在人富有,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机器的生活,人都变成机器,自己做不了主宰,不但心随境转,身也被境转,身心都得不到自在。古人可以说他得自在,他能够过自己希望过的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读自己喜欢读的书,那才叫人。现在你喜欢偏偏做不到,一定要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所以现在人生活之苦,比古人不晓得要加重多少倍!现在的人身心不安,生活有压力,精神有压力,社会有压力,的确是身心都不安稳,这就是福报没有从前人那么重,古时候人福报重。障深,业障那就不必说了,我们前面讲得太多,我们的烦恼、忧虑、牵挂,不晓得有多少。外面五欲六尘种种的诱惑,我们不要说古时候,想一想二、三十年前跟现在比一比,诱惑的力量增长多少倍,这个是障。没有智慧应付生活环境,怎么不堕落?怎么不被环境所转?
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居然还有受持读诵《金刚般若 》的人,这个不简单,这是佛对我们的赞叹。末法时期有这些人,那么正法、像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一定很多很多,大有其人可知。所以过去世众生业障轻、福报大,原因就是受持的人多,读诵的人多,演说的人多。我们要想改良社会风气,要想化斗争坚固,提升到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没有别的方法,唯有自己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认真努力的宣传佛教,使这个社会、这个地区,读经闻法的人愈来愈多,这个社会的风气自自然然就转变了。佛在此地特举末法时期,这是教导我们不可以轻视众生,末法时期也有善根福德很深厚的一类众生。在浊恶、五浊恶世,他能够不被环境污染,遇到正法,他能够信受奉行,这个原因我们也很清楚,那是他无量劫的善根宿福,这也是显示出佛度化众生的平等。
【此经最能消除业障】
这是前面说过了。
【末世众生,不可不奉持此经。】
这是江居士特别嘱咐我们。业障是什么,我们必须要知道。「业」是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障」,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的智慧福报。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说法错了,错了就产生障碍,智慧不能现前,现前的是烦恼;福德不能现前,现前的是恶报,现这个东西,这叫做业障。业从哪里来的?业从起心动念来的,罪从心起,还得将心忏。如何忏法?心清净,业障就没有了。诸位要记住,你心不清净,你的业障没有办法消除;心清净,业障就没有了,所谓「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清净心生智慧,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 现前,那什么样的罪业也消除了。这部经确确实实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它的方法妙极了,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好!无住就是放下,就是舍弃。把什么舍弃?把妄想舍弃,把执著舍弃、分别舍弃、忧虑舍弃、牵挂舍弃,你统统都舍掉了,你的业障就没有了。这些统统叫业障,也就是本经教你把业障放下、把业障舍弃,业障就消除,就没有了。末法时期众生业障特别重,特别重就是更要放下、更要舍弃。所以说末世众生不可不奉持此经,奉持此经这个意思也讲过多遍,不是教你拿这个经天天念,天天念有什么用!是要遵照经上的教诲把一切都放下,真正做到心无所住,你的心清净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念阿弥陀佛的心,生利益一切众生之心。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劝导一切众生要放下、要念佛,我们要生这个心。能这样做的就是奉持此经,就是信受奉行受持此经。
【此经为三宝命脉】
佛法的兴衰,换句话说,就在学佛的人,你能不能放下?学佛的人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学佛是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出家人样样都放不下,在家学佛人看到你们出家人放不下,那为什么我要放下?社会没有学佛那些人看到,你们学佛的人都放不下,我何必要放下,所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在经一开端,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给我们做了示范,给我们做了榜样。不能不懂这个意思,这就是三宝命脉。
【故劝现前当来一切众生,力为弘传,尽未来际,不令断绝。此咐嘱之深长也。】
咐嘱的意思很深很长。力为弘传,要认真努力去弘扬,到处讲经这是弘扬。传是教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能叫它中断。弘传,我们在家出家四众弟子都有责任。世尊当年在世,典型已经建树。弘法不错,是出家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首要的事业;否则的话,你出家干什么?修行,在家人一样修行成就,在家人成等觉菩萨、成佛多得是,成佛、成等觉不一定要出家,出家就是要续佛慧命。换句话说,出家人就是这三句话,「力为弘传,尽未来际,不令断绝」,我们是为这个出家。出家要做不到这三句,那就是我们有过失。在家人有这个因缘的,也要发心力为弘传。从世尊那个时候起一直到现代,在家居士建道场、弘法传法,每个时代都有这些长者大德居士出现,他们对於续佛慧命有很大的功劳。像近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佛法确确实实是在家居士挽救的。中国出现了杨仁山居士,全心全力的弘传大乘,搜集遗失的经典。他的学生欧阳竟无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传法,培养弘法人才。你们诸位同修晓得,我们佛门里面太虚大师,太虚大师也是内学院的学生,欧阳竟无居士的学生。居士里面有不少大德都是内学院出身,这是救了中国的佛教。在台湾有李炳南老居士,在泰国有高向如老居士,每个地区都有这些大德,建道场、讲经说法、培养学生。今天我们在此地,李木源大居士他的功德不亚於杨仁山,不亚於李炳南,这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凡夫人他想不到,他也做不到,这是经里面所说的,应以居士身而为说法,他就现居士身出现,真正做弘传的大业。这些人是真正受佛的嘱咐,续佛慧命,为佛传灯。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自己一定要发心效法,要立志、要发愿。请看下面经文:
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这一段是「结成经功」,总结《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佛叫著须菩提,凡是经典上称名,都是提醒注意,下面有重要的开示要说。假如一个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这段话正是说的我们大家,我们现在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后末世,佛灭度之后末法时期,就是指的我们这些人,这个地方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叫我们。我们被佛叫了,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我们做到没有?受持,我们有没有受持、有没有读诵?我相信读诵的人有,大概不少;受持的人可能就少,但是那个功德之大是在受持。如果读诵而不受持,有功德,不能说没有功德,功德小、功德不大,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只是给我们菩提道上种远因而已。正如同…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