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你做不到,你每天把《金刚经》念上二十遍,与受持毫不相干,这个要知道。

  【总之,是经义趣,是专遣情执。】

  遣是离开,是教人离开。这个经的义理归趣,没有别的,是专门叫人把情执放下,也就是叫你离一切相,一切都不能执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可以执著。为什么佛所说的一切法,也不能执著?因为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因缘生法,也是当体即空,这个要知道。佛在这个经上所讲的,前面曾经详细的说过,在筏喻的那段经文上讲过。佛说法如筏喻者,这是佛在小乘经上常讲的比喻,叫小乘人不能有法执。《金刚经》上也用这个比喻,但是意思深。小乘经上的比喻是过了河就不要船,这个筏就不要了。《金刚经》上,我正在坐上这个船,我也不执著它,这个意思比小乘经上深得多。我们今天要不要用佛法?要用。我用它,我也不执著它。这就高了,这比小乘就高了。小乘是:我现在用它,我要执著它,到我将来过了河,成就了、证果了,我再不要它。诸位想想,他能不能证果?他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证果,他不肯下船。过河,我过了河的时候,我就不要船了,他是牢牢执著这个船,他不下船,他能过得了河吗?他过不了。什么时候他把这个舍掉,他就证果。所以小乘人笨,时间长;大乘人聪明,正在船上正在舍,很快的就渡过了。小乘人一定要见到彼岸才肯舍,大乘人没见就舍,一舍彼岸就到了。舍掉就是彼岸。彼岸是什么?彼岸是舍。这个岸执著,那个岸是舍。我一舍不就到彼岸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你不肯舍,那你就是在生死这一岸,舍了就是如来大涅槃的彼岸,一念之间!般若 是诸佛的心髓,是成佛的心要,一点都不错。

  【专遣情执,以证空寂之性。】

  离开情执,真如本性就现前。去找,到哪里去找真如本性?哪里去找?没这回事情,放下即是。

  【果报,即是证得不可缘念之性。】

  这个果报是讲佛的果报,无上菩提的果报。无上菩提的果报是什么?就是不可缘念。前面讲了,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就是的,离开了,那个东西就是真如本性。如果你有言说、有名字,还有妄想,这叫障碍,叫业障,障住你的本性,障住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本性不能现前,被它障了。由此可知,佛在哪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哪里?无上菩提在哪里?就在面前,真的叫不隔毫端,《华严经》上讲的。念头一转马上就是;转不过来,千里万里,一转过来马上就是。

  【直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许少分相应。】

  直须,这个词句用得肯定,直接必须要做到言语道断。言语道断,不是没有言语;心行处灭,不是没有心行。如果说没有言语、没有心行,住到空去了,住到非法相去了,这是般若 最难懂的地方。你说离言说,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你说离名字相,佛经典里面名相特别多,哪个宗教也比不上佛教名相多。又叫我们离,又偏偏要说。所以你一定要懂《金刚经》上那个原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跟我们讲名字、言说、心缘,是生心,里面那一层是无住。生心不碍无住,无住不碍生心。再给你说得清楚一点,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这才微密契入。你把生心跟无住看作两桩事情,你怎么能入?你入不了门。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言语道断是离名字、离言说;心行处灭是离心缘。跟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就是对空有两边都不执著,法相、非法相统统离开。怎么个离法,前面讲得很多很多,后面还要讲,这个地方不再罗嗦了。这样才能少分相应,少分相应就是少分微密契入,你真的得受用。

  【心行处灭,不可思也。】

  不能够思惟想像。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要说是宗门,修净土、学教不例外。诸位要知道,学教不例外,学教也是学清净心,不能执著。但是学教的人,法相不能不懂,所以你要多看、你要多听,多看多听最重要的,你要能契入。如何能够在多看多听里契入?那就是刚才讲,看而无看、听而无听,就契入了。你看,执著名字相,你不能契入;你听,执著言说相,你不会契入。你要一心看、一心听,不要强记。法相名词很多,不要去强记,要多看自然就熟了。强记,里面心缘相,就落在那个里面。只要多看多听,不要去记,不要强记,你这个心清净。在读经、看经、听经里面修清净心,清净心修到了,这些言说也听到了,你不是一举三得吗?你要不会用功,你一样都得不到,就是法相名词,也会把意思搞错,错解如来真实义,搞错了。你要是会的话,三者都得到。我们常讲专心听,经文上常讲谛听、谛听,就是这个意思。他会谛听,三桩事情一时都得到,这个契入。

  【言语道断,不可议也。此之谓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里头真是趣味无穷。

  【若不知向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中观照契入,便与经义乖违,哪得果报可证。】

  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为什么古时候修行证果的人很多,现在人没有了。你要说用功,现在人比古人用功,不输给古人,勤劳也不输给古人。而说到一切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更是古人望尘莫及,为什么我们今天成就不如古人?我们是错用了心,错用了功,这是没有办法。大家还要晓得一个事实,科技日新月异,天天讲新东西。我们佛门修证这个老方法可不能换新,一换新就糟了,一定要守旧。旧的行吗?我们那个东西不旧,叫万古常新,没得换的,它永远都新。不必要换第二个样子,万古常新,这个不可思议,经上讲真是不可思议。佛门这个方法,完全就在修一个清净心。方法就是教你一切放下、一切都不执著,这才行。我们学经教,就要这样用心,要听、要复讲。

  前天广瑜法师到此地来听你们讲演,出门之后他就告诉我:你们这个方法是谛闲老法师的方法,老方法!老方法训练讲经是讲小座。古时候训练讲经人才,就是从听众当中选出来的。选什么样的人?就是刚才讲的条件,你听而无听、看而无看;无听而听、无看而看,就选这个人,这个人行。训练的方法?老和尚这座经讲完了,明天早晨你来复讲,复小座,你要不要去写笔记?不要。要不要去思惟经义?不要。确确实实不落在第六意识里面,决不用意识心,明天上台你能讲多少就讲多少,用这个方法。老和尚在此地讲一个小时,你能讲一个小时,那一百分,满分;你能讲半个小时,及格了。就可以培养成弘法的法师,不需要准备。现在人学讲经是充分的准备,准备是什么?落在意识里面去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拿这个东西来讲。一切离开那是称性,少分的称性,我们一开始少分,有少分就会多分,有多分就会满分,所以那个修行证果快。现在人不用这个方法,以为这个方法是老方法,要淘汰掉,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可把人害惨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末后这一段:

  【不可思议有三意,这是把它总归纳起来。一、言语断,心行灭,经义所明者,明此。】

  一部《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就是说明这个意思。

  【果报所得者,得此。】

  得的是什么?也得的是这个。

  【此本义也】

  这是不可思议的本义。本经所说的、所发明的。

  【二、回映是经有不可思议功德】

  这是前面佛讲的,这部经有不可思议功德。并加释明,再加以解释,藉以收束极显经功一段文也。《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确确实实不可思议,这个经的功德无量无边,一切诸佛称说不尽。末后这一条:

  【三、显是经功德及持经者功德,无上无等,非凡情所能窥,非言语所能道也。】

  这句话我们今天在此地听了,可以说没有怀疑,可以接受。如果对这个经稍稍有一点受持少分的话,听到这句话会点头,会同意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说法,决不是夸张的,决不是虚妄的。这个经实实在在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成佛的原理原则。无论是哪个法门,大乘小乘一切宗派,包括密宗,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他决定是凡夫,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可以肯定,他决定是凡夫,为什么?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行,初果须陀洹就已经放下少分。大小乘菩萨果位那么多,只是放下多少而已。像我举这个比喻,你们从一层楼上来一样,你们走楼梯,你舍第一层,你就到第二层;舍第二层,你就到第三层,菩萨阶位五十二层就是这个意思。你舍初信,就到二信;舍二信,你就到三信;舍十信,你就到十住;舍十住,你就到十行;你要不肯舍,你就当凡夫。不肯舍,「我在初住不肯舍,我就是初住菩萨」,没那回事情,你不肯舍,马上掉下来当凡夫。不要以为我上了二楼,我不舍我还二楼,不错!这个地方是实在的。佛法这里阶阶都是空的,一不舍一下就滑下去了,没有哪一层可以拦住你,马上就到六道里面去了。没那回事!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真的俗话常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退就退回去了,就退到凡夫地,没有底限的,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这个经的功德、作用,实实在在是无上无等,绝对不是凡情所能够窥测,所能够看到,所能够理解,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出的。为什么?它要你放下,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领会到、真正尝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喝下去,人家问:这水热不热?很热!到底什么热度,他没有尝,他绝对不知道。你们这个地方,有很多人会吃辣椒,辣椒辣不辣?不辣!辣的程度各人不一样,有人会吃的,很辣他吃不辣;那不会吃的,闻到就不得了,就很辣。各人程度不一样,必须自己亲尝才晓得;不是亲尝,人家说。世间的小事都不可思议,何况经义,样样都不可思议!不但指这个经,经上告诉我们,世间事样样都不可思议。如果完全用不可思议,一切法的自性就见到了;落在思议里面,一切法的自性就见不到。所以这个法展开来是一切法,不是这一部经。第三卷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