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了相?我们每天早晚都照照镜子,照镜子有没有想到,我今天一天处事待人接物,我的心要跟镜子一样,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决定没有丝毫染著。这个心就是佛心、真心,就是本性。众生用心,实在讲是照相机的底片,照一下里面就落一个,再照一下又落一个,里面是肮脏、一塌糊涂。

  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觉会胡作梦,会乱作梦。为什么那个梦那么乱、那么多?就是乱七八糟的影相,在那个时候你控制不住,它现形了。清净心的时候不作梦,就没有梦境。我们中国古人也讲,至人无梦,至人也是儒家讲的圣人。世间的圣贤人,他心清净,他没有染著,所以他睡觉不作梦。从作梦也能够考验自己的功夫。没有学佛的时候,做的梦都是奇奇怪怪的,常常做恶梦,从梦中吓醒过来。学佛念了几年佛之后,恶梦少了,可是梦里面还是乱七八糟,虽然有一点小功夫,功夫不够。再念几年佛,心更清净了,恶梦没有了;虽然有梦,梦的境界很清楚,很安和,这都是好境界,不乱,梦中境界不乱,像日常生活当中有条理、有顺序,不是乱作梦的。这些地方都能够勘验自己修持的功夫。如果常常梦到诵经、拜佛,这好事情。这是什么?你的功夫比较得力,连梦中对於自己修持都没有忘记。清醒的时候念佛,作梦的时候还能念佛,这是好境界。你们将来发心讲经,醒的时候给大家讲经,作梦的时候也在讲经,讲经的习气,我们平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确实有这个关系。但是梦中恶的境界不要恐惧,好的境界不要欢喜,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些人做了梦,梦中境界总是念念不忘,还来问我,我说:梦!你还要问,问什么!你还执著这个干什么?连梦都放不下,现前的事情怎么能放下?这个真的叫颠倒。梦中梦到佛来了,也若无其事,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若无其事就好,《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不要说是梦中见到佛,就是你在打坐定中见到佛,或者你走路看到佛来了,也若无其事,也不要大惊小怪,「我见到佛了,佛给我摩顶,我了不起!」有什么了不起?依旧搞六道轮回。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你著相。这个要紧!所以要放下,一切都不执著,好的境界不执著,恶的境界也不执著,这就对了。离一切相,一切诸相统统要离,方能证性。性是什么?性就是真心,性就是清净心。

  【分分离,便分分证。】

  证得圆满就成佛。离,慢慢的离,先练离见思烦恼,从粗重的先练,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先从这儿离。大乘经常常读诵,我们的看法、想法逐渐逐渐正确了,跟佛的看法、佛的想法接近了,我们这个邪、错误的知见就远离了。以前我们确确实实把这个身当作我,把一切万物看作是真实的,这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现在明白了,知道身相是五蕴和合的假相,知道一切万法缘起性空,确确实实是刹那九百生灭的业因果报相续相,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看破了。这个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一切都放下了,我们跟佛的做法就一样了。看法想法跟佛一样,但是做法跟佛不一样还是不行,不管事,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也跟佛一样,佛是一切都放下,他生在帝王之家,一般人迷在名位上,争名夺利,抢著去作皇帝。人家皇帝到手了,不要了,放下,妻子儿女放下,财富放下,产业放下,他做给我们看,他样样放下,最后只剩下三衣一钵,天天到外面去托钵,什么都放下。他不是说叫我们放下,他不放下,那我们不能相信他的话。你说放下好,你为什么不放下?他果然放下,他真得自在。分分离,就是分分放下。一定要真的放下,放下一分就证一分,你就体会到一分,你就领悟到一分。

  【皆应离名字】

  知道名是假名,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心缘就是妄想,更不能够执著。

  【离名字、言说、心缘诸相,微密契入。虚相遣尽,净德自显。】

  这是功夫,完全在日常生活里面去做,对於社会所有一切境界恒顺众生,在这里面修随喜功德。随顺一切众生,事上随顺,相上随顺,心里面不随顺;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是这个随顺法。心里面清净,一切放下,那个随顺跟诸位说,是真实智慧的随顺。如果心里面还有执著,还放不下的,那个随顺是情执的随顺,这里面决定生烦恼。如果是充满智慧的随顺,那决定生菩提,它不生烦恼。微密契入,这四个字好!只要这样做法,这才叫依教奉行,这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

  虚相遣尽,虚就是假相、虚妄的,所有一切相都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相统统把它离开,没有了,舍尽了,自性里面净德自显。净德就是经上讲的信心清净,清净心现前了。清净心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弥陀经》上所讲的,阿弥陀就是自性净德,一切皆是无量。净德自显就是自己真如本性完全透出来,障碍没有了。

  【世尊之意若曰】

  世尊的意思大概是这个样子,若曰就是大概是这个样子。

  【前所谓法即非法者何耶?】

  这是一句问话,为什么说法即非法?法是如来所说一切法,为什么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即是非法?佛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是缘生的,佛哪有法可说,佛实在是无法可说。如果真如本性里还有法,那就坏了,你清净心当中又被污染。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没有法的。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无有法可说。佛既然无有法可说,你还把佛说的这些废话,印成《大藏经》废纸一堆,把这个当宝贝,你就错了,你全错了。《金刚经》上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故也】

  经的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不能够想。思是想,不可以想的。议是讲解讨论,不可以说的。你能够想的不是经义,你能够说的也不是。所以这个经你要去研究,那不叫冤枉!经怎么可以研究?我过去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大家说,经没意思,如果有意思的话就是死的。死东西它才有意思,经没有意思。所以一百个人讲,有一百种的意思出来;一个人讲,《金刚经》我也讲了不少遍,每遍讲的意思都不一样,它怎么有意思?没有意思,它起作用就无量义;要有个意思,那就是死的,就坐实,就死了。所以经是活活泼泼,经只可以读,不能研究讨论,不能思惟想像。思惟想像是妄想、打妄想;研究讨论是胡说八道。那就是前面讲的,妄谈般若 。不可以思,不可以议,佛居然有思有议,跟我们说了这么一大堆,这是什么?这是如来无住生心。可是在他是生心无住;我们很糟糕,我们生心马上就住,这就坏了,不解如来真实义。如果我们能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听了之后,听了之后也无住,那就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听经,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就是微密契入。诸位要是这四个字不懂的话,你反覆想想我这个讲法,这就叫微密契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两句话的反覆,实在讲,根在哪里?根就是无住生心。无就是无住,应无所住,说听就是生心。诸位要记住,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样就微密契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话给别人听,是不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别人说话我们听,是不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要是在讲堂上听经是这样的,离开讲堂真的有说有听,不就又完了?又回到老习气那里去了!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接触,都是这个样子,这才叫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才是真正的微密观照。穿衣吃饭也是如此,吃饭吃而无吃、无吃而吃,我们做不到,我们是真的有吃。金山活佛妙善一吃,别人盛饭送给他吃,供养他很高兴,他也很欢喜,好!你供养他,「来!我来,我吃你一碗」,那个人又添一碗,「行!我吃你一碗」,一个不空过,一下吃了十八碗。这不就撑坏了?旁边乐观法师看他这个样子,「活佛你行吗?」活佛悄悄跟他讲,告诉他:「你是一个研究经的,你懂不懂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要是懂这个道理,再多都是一,不要说十八碗,一百八十碗他也没觉得胀。人家是入这个境界,没有多少!我们是著在多少上,人家多跟少是一,这个很厉害!有一天他也试验,盛饭送给乐观法师吃,吃一会儿,又给他添,连续添,他也吃了十碗;「你觉得怎样?」他也没有觉得什么!可见得都是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在作祟,妄念没有了,一多不二、万法一如,这才入了微密契入,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厉害了,不肯放下,没有看破不肯放下。《金刚经》之妙,这样少的经文,这么样简单圆满的开示,一点不罗嗦,没有委曲婉转,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体会它的意思,依教奉行,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是经义不可思议。

  【前所谓佛即非佛】

  佛即非佛是讲果报。

  【当知果报亦不可思议】

  成佛了,凡夫著了成佛的相。佛有没有著成佛的相?没有。佛没有著成佛的相,菩萨也没有著成菩萨的相。如果著了成佛的相,著了成菩萨的相,他还能分身吗?他还能应化吗?不能。所以他这个相没有了;相没有了,才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想什么相,他就变成什么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众生想出来的。凡夫认为这个相是大人之相、是贵相、富贵相,佛就现这个相。佛没有相,所以他能够现相。我们为什么这个面孔不能改变,执著!我这个相就是这样子,不是这个就不是我,这个相就不能改、不能变,道理就在此地。执著,著相!佛在此地教我们离相,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从小乘须陀洹起就离相,可见得离相就是证果。证果是什么意思?证果就是离相,不是别的,证果就是离相,离相就是证果。所以说「佛即非佛」。「当知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个解释很精简,实在讲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真正的去体会,要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奉持金刚般若 。从来不念《金刚经》一个字,也是圆圆满满奉持金刚般若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