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相?我們每天早晚都照照鏡子,照鏡子有沒有想到,我今天一天處事待人接物,我的心要跟鏡子一樣,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決定沒有絲毫染著。這個心就是佛心、真心,就是本性。衆生用心,實在講是照相機的底片,照一下裏面就落一個,再照一下又落一個,裏面是肮髒、一塌糊塗。
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覺會胡作夢,會亂作夢。爲什麼那個夢那麼亂、那麼多?就是亂七八糟的影相,在那個時候你控製不住,它現形了。清淨心的時候不作夢,就沒有夢境。我們中國古人也講,至人無夢,至人也是儒家講的聖人。世間的聖賢人,他心清淨,他沒有染著,所以他睡覺不作夢。從作夢也能夠考驗自己的功夫。沒有學佛的時候,做的夢都是奇奇怪怪的,常常做惡夢,從夢中嚇醒過來。學佛念了幾年佛之後,惡夢少了,可是夢裏面還是亂七八糟,雖然有一點小功夫,功夫不夠。再念幾年佛,心更清淨了,惡夢沒有了;雖然有夢,夢的境界很清楚,很安和,這都是好境界,不亂,夢中境界不亂,像日常生活當中有條理、有順序,不是亂作夢的。這些地方都能夠勘驗自己修持的功夫。如果常常夢到誦經、拜佛,這好事情。這是什麼?你的功夫比較得力,連夢中對於自己修持都沒有忘記。清醒的時候念佛,作夢的時候還能念佛,這是好境界。你們將來發心講經,醒的時候給大家講經,作夢的時候也在講經,講經的習氣,我們平常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它確實有這個關系。但是夢中惡的境界不要恐懼,好的境界不要歡喜,爲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些人做了夢,夢中境界總是念念不忘,還來問我,我說:夢!你還要問,問什麼!你還執著這個幹什麼?連夢都放不下,現前的事情怎麼能放下?這個真的叫顛倒。夢中夢到佛來了,也若無其事,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若無其事就好,《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的。不要說是夢中見到佛,就是你在打坐定中見到佛,或者你走路看到佛來了,也若無其事,也不要大驚小怪,「我見到佛了,佛給我摩頂,我了不起!」有什麼了不起?依舊搞六道輪回。爲什麼搞六道輪回?你著相。這個要緊!所以要放下,一切都不執著,好的境界不執著,惡的境界也不執著,這就對了。離一切相,一切諸相統統要離,方能證性。性是什麼?性就是真心,性就是清淨心。
【分分離,便分分證。】
證得圓滿就成佛。離,慢慢的離,先練離見思煩惱,從粗重的先練,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先從這兒離。大乘經常常讀誦,我們的看法、想法逐漸逐漸正確了,跟佛的看法、佛的想法接近了,我們這個邪、錯誤的知見就遠離了。以前我們確確實實把這個身當作我,把一切萬物看作是真實的,這就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現在明白了,知道身相是五蘊和合的假相,知道一切萬法緣起性空,確確實實是刹那九百生滅的業因果報相續相,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看破了。這個看法、想法跟佛一樣;這一切都放下了,我們跟佛的做法就一樣了。看法想法跟佛一樣,但是做法跟佛不一樣還是不行,不管事,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做法也跟佛一樣,佛是一切都放下,他生在帝王之家,一般人迷在名位上,爭名奪利,搶著去作皇帝。人家皇帝到手了,不要了,放下,妻子兒女放下,財富放下,産業放下,他做給我們看,他樣樣放下,最後只剩下叁衣一缽,天天到外面去托缽,什麼都放下。他不是說叫我們放下,他不放下,那我們不能相信他的話。你說放下好,你爲什麼不放下?他果然放下,他真得自在。分分離,就是分分放下。一定要真的放下,放下一分就證一分,你就體會到一分,你就領悟到一分。
【皆應離名字】
知道名是假名,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言說相。心緣就是妄想,更不能夠執著。
【離名字、言說、心緣諸相,微密契入。虛相遣盡,淨德自顯。】
這是功夫,完全在日常生活裏面去做,對於社會所有一切境界恒順衆生,在這裏面修隨喜功德。隨順一切衆生,事上隨順,相上隨順,心裏面不隨順;心裏面幹幹淨淨、一塵不染,是這個隨順法。心裏面清淨,一切放下,那個隨順跟諸位說,是真實智慧的隨順。如果心裏面還有執著,還放不下的,那個隨順是情執的隨順,這裏面決定生煩惱。如果是充滿智慧的隨順,那決定生菩提,它不生煩惱。微密契入,這四個字好!只要這樣做法,這才叫依教奉行,這是真正受持《金剛般若 》。
虛相遣盡,虛就是假相、虛妄的,所有一切相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相統統把它離開,沒有了,舍盡了,自性裏面淨德自顯。淨德就是經上講的信心清淨,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裏面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彌陀經》上所講的,阿彌陀就是自性淨德,一切皆是無量。淨德自顯就是自己真如本性完全透出來,障礙沒有了。
【世尊之意若曰】
世尊的意思大概是這個樣子,若曰就是大概是這個樣子。
【前所謂法即非法者何耶?】
這是一句問話,爲什麼說法即非法?法是如來所說一切法,爲什麼說佛所說的一切法即是非法?佛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佛法也不能執著。爲什麼?佛法是緣生的,佛哪有法可說,佛實在是無法可說。如果真如本性裏還有法,那就壞了,你清淨心當中又被汙染。所以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沒有法的。佛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實在無有法可說。佛既然無有法可說,你還把佛說的這些廢話,印成《大藏經》廢紙一堆,把這個當寶貝,你就錯了,你全錯了。《金剛經》上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故也】
經的真實義,真實義是什麼?不能夠想。思是想,不可以想的。議是講解討論,不可以說的。你能夠想的不是經義,你能夠說的也不是。所以這個經你要去研究,那不叫冤枉!經怎麼可以研究?我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跟大家說,經沒意思,如果有意思的話就是死的。死東西它才有意思,經沒有意思。所以一百個人講,有一百種的意思出來;一個人講,《金剛經》我也講了不少遍,每遍講的意思都不一樣,它怎麼有意思?沒有意思,它起作用就無量義;要有個意思,那就是死的,就坐實,就死了。所以經是活活潑潑,經只可以讀,不能研究討論,不能思惟想像。思惟想像是妄想、打妄想;研究討論是胡說八道。那就是前面講的,妄談般若 。不可以思,不可以議,佛居然有思有議,跟我們說了這麼一大堆,這是什麼?這是如來無住生心。可是在他是生心無住;我們很糟糕,我們生心馬上就住,這就壞了,不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我們能解如來真實義,我們聽了之後,聽了之後也無住,那就是所謂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聽經,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就是微密契入。諸位要是這四個字不懂的話,你反覆想想我這個講法,這就叫微密契入,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兩句話的反覆,實在講,根在哪裏?根就是無住生心。無就是無住,應無所住,說聽就是生心。諸位要記住,生心無住,無住生心,這樣就微密契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說話給別人聽,是不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別人說話我們聽,是不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要是在講堂上聽經是這樣的,離開講堂真的有說有聽,不就又完了?又回到老習氣那裏去了!一切時、一切處,與一切衆生接觸,都是這個樣子,這才叫真正受持《金剛般若 》,才是真正的微密觀照。穿衣吃飯也是如此,吃飯吃而無吃、無吃而吃,我們做不到,我們是真的有吃。金山活佛妙善一吃,別人盛飯送給他吃,供養他很高興,他也很歡喜,好!你供養他,「來!我來,我吃你一碗」,那個人又添一碗,「行!我吃你一碗」,一個不空過,一下吃了十八碗。這不就撐壞了?旁邊樂觀法師看他這個樣子,「活佛你行嗎?」活佛悄悄跟他講,告訴他:「你是一個研究經的,你懂不懂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要是懂這個道理,再多都是一,不要說十八碗,一百八十碗他也沒覺得脹。人家是入這個境界,沒有多少!我們是著在多少上,人家多跟少是一,這個很厲害!有一天他也試驗,盛飯送給樂觀法師吃,吃一會兒,又給他添,連續添,他也吃了十碗;「你覺得怎樣?」他也沒有覺得什麼!可見得都是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是個妄念,妄念在作祟,妄念沒有了,一多不二、萬法一如,這才入了微密契入,這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厲害了,不肯放下,沒有看破不肯放下。《金剛經》之妙,這樣少的經文,這麼樣簡單圓滿的開示,一點不羅嗦,沒有委曲婉轉,直截了當告訴我們,真正懂得它的意思,體會它的意思,依教奉行,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這是經義不可思議。
【前所謂佛即非佛】
佛即非佛是講果報。
【當知果報亦不可思議】
成佛了,凡夫著了成佛的相。佛有沒有著成佛的相?沒有。佛沒有著成佛的相,菩薩也沒有著成菩薩的相。如果著了成佛的相,著了成菩薩的相,他還能分身嗎?他還能應化嗎?不能。所以他這個相沒有了;相沒有了,才能夠「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衆生心裏想什麼相,他就變成什麼相,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我們衆生想出來的。凡夫認爲這個相是大人之相、是貴相、富貴相,佛就現這個相。佛沒有相,所以他能夠現相。我們爲什麼這個面孔不能改變,執著!我這個相就是這樣子,不是這個就不是我,這個相就不能改、不能變,道理就在此地。執著,著相!佛在此地教我們離相,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從小乘須陀洹起就離相,可見得離相就是證果。證果是什麼意思?證果就是離相,不是別的,證果就是離相,離相就是證果。所以說「佛即非佛」。「當知果報亦不可思議」,這個解釋很精簡,實在講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真正的去體會,要把它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奉持金剛般若 。從來不念《金剛經》一個字,也是圓圓滿滿奉持金剛般若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