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过去世生生世世当中,我们的确读诵没有认真受持,如果认真受持,现在怎么会坐在这儿听经?早就作佛、作菩萨去了,哪里还当凡夫?喜欢读诵而很难受持。受持是要把它做到,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到?舍不得放下,你的钱财舍不得放下,你的产业舍不得放下,你的亲情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放下的事情太多太多!这就是没有受持。受持就是经上教给我们一切放下,应无所住,我们虽然也生心、也布施,而行布施,可是就是放不下,这就没受持,有读诵没受持。如果这一生还是这个办法,还是不能出三界,依旧要搞六道轮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够再遇到这样一个法会,这个法会不容易遇到!很难遇到的,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受持。
如果你真的觉悟,真的想不再搞六道轮回,希望我这一生在六道轮回里面是最后身,最后一次,下一次我要再来,一定是菩萨再来,绝对不是生死凡夫。你要是这样的觉悟,那你是真的开悟了,你真的明白。怎么做到?放下就做到。所以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没有把握,这事情求自己,肯不肯放下。实在有真的放不下的事情,想想佛在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执著的不可得。想想放不下的那些事,那些事都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也了不可得;由此可知,你自己牵肠挂肚放不下的,那个事实真相是什么?妄想而已。这是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你真的是可怜悯,不是事实。能执著的我、所执著的一切法是事实,那世尊点头,你放不下是应该的,它是事实;哪里晓得你以为的事实全都落了空,佛才讲,可怜可怜,这真可怜!一场空。理透彻了、明白了,叫看破;看破没有放不下的。为什么?知道不过是一场空而已。本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但人生是个梦,六道也是个梦,十法界也是个梦。什么时候你在梦中觉悟过来,你的问题就解决了。经典里面最重要关键的字眼「受持」,真的要是受持,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议,诸佛如来都说不尽。佛在此地说『我若具说者』,具是具体说明,大家听了不但怀疑,恐怕心要狂乱,决定不能接受,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其实我们要是这个经从头到此地一直听下来,有前面的基础,我们能够信得过。为什么?受持此经就是称性而修、全修即性,真如自性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不能够穷尽的,这是事实。我们看底下这个小注:
【此结成前五次较显功德】
较是比较,显是显示。本经到此地,一共是五次较量显示受持读诵的功德不可思议。
【垂诫学人,显示经旨,两种深意。】
垂是上对下,诫就是教诫,教导我们,教学的意思,显示《金刚经》的宗旨义趣有这两种深意。
【狂乱、狐疑,皆垂诫学人语也。】
此句都是教诫我们。
【狂乱指妄谈般若 ,未解真实义也。】
学般若 ,妄谈般若 ,确实有这样的人,不但现代有,自古以来就有。
【惑乱众心,故曰心则狂乱。狐疑,将信将不信之意。亦由未解真实义,不能生起决定信心。】
这是说明佛门里面在家出家,都是因为没有受持只有读诵;换句话说,学习并无心得,所谓是口耳之学,儒家所谓记问之学,道听涂说,这样才发生误会,把经义讲错了,叫人听起来怀疑,狂乱、怀疑。这些现象,它的根源,它的后果,我们都必须清楚的理解。
【世尊此言,是诫行人当知此事本非言说所及,惟证方知。】
般若 确确实实如此,一定要你自己亲证。怎么证法?就是放下。你放下了,你就知道、你就明了了;你要是不放下,一切诸佛给你说,都叫隔靴搔痒,很不容易体会。你放下一分,你就体会到一分;你放下二分,你就体会二分;你愈放得多,你愈体会得多。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从放下才能见效,读没用的,研究讨论怎么搞都没用的,这叫真正的佛法。真正佛法,你读遍三藏十二部,读得滚瓜烂熟,从后面可以背到前面,你要不能放下还是没用。佛法你懂不懂?你一点都不懂,你所懂得的是皮毛文字。文字懂不懂?文字还是心则狂乱、狐疑不信,文字也没懂。必须真正做到,亲证境界了,然后听佛讲经的文字,你真的就懂了。这是佛法的难处!给诸位说,所谓难处,也真正是佛法的易处,佛法是不二法门,难易不二。为什么说难?不肯放下就难。念上几百年,背熟三藏十二部,没进去、没懂,这不是难吗?为什么叫易?放下就容易了,真的放下了,一部经没读,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部经也没读,他什么经都懂,易处!六祖惠能容易,学教的人好难!难易在哪里?肯不肯放下。惟证方知,诸位要晓得,什么叫证?放下就是证。下面教给我们:
【必须一切不著】
不著就放下,一切不执著。
【真修实行】
真修修什么?把那个放不下的把它修掉,修是修正;不肯放下是错误,把它修正过来,我从今天起一切放下。所以真修就是无住,实行就是生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真修就是应无所住,我们的病就是住,处处要住,这个很糟糕。这边的居士林,发心印二千本《金山活佛神异录》,这个小册子是一个同修送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我就发心印。结果李木源居士说我们居士林印,印了二千册,印出来了,可能在外面结缘。诸位同修仔细去看看,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他那个行持就是真修实行,什么形式都没有,真的是得大自在,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久久方能相应,不可狂也。】
就是一定要一切放下、一切看破,把我们的一些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这样才能见到功夫。千万不可狂妄,人一发狂就完了、就错了。世间法里面,孔老夫子曾经有个比喻说,这《论语》上讲的,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那样,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人,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之才之美,「若骄且吝」;假如他犯了两个毛病,一个是骄傲,狂妄就是骄傲,一个是吝啬,吝啬就是执著、悭吝、贪吝。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他那个如周公之才之美,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装出来骗人的,不是实在的。真正是实在的,决定没有骄慢,决定没有执著。如果他还有执著,他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实在讲,一般人装模作样,欺骗一般众生容易,欺骗有学问的人不容易。不管你什么大德,他一看你,你还有傲慢的习气,还有分别执著,他对你就是敬而远之。为什么?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没有真实的修行功夫,你没有实德。
【功到便能自知,不必疑也。】
问题是你功夫达不到,你有一分功夫,你就有一分真性;你有二分功夫,你就有二分真性,一点都不骗人。我们看末后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义是指教科书,这份教材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讲教材,这教材不可思议。依照这个教材去做,果报不可思议!请看小注,注解:
【「当知」两句,正是规诫狂疑者之词。】
佛说应当要知道。一个是学了一点般若 ,自己以为有智慧了,这个智慧差不多跟佛菩萨一样了,真的生起狂妄之心,这种心态往往就妄谈般若 。妄谈般若 的人多!诸位仔细看看《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我们节录节得少,他讲义写得很详细。他说在唐宋的晚年,把般若 讲错的人就很多,那个时候就妄谈般若 ,何况现代!为什么会把般若 讲错?讲错了是什么?讲错了就是恶取空。般若 ,一切都不执著,尤其《金刚经》上这几句话,「则非、是名」,常常被人家误会,这就是犯了很大的毛病。唐宋之后,许多大德不敢讲《般若 经》,就是怕听经的人错会了意思。不要认为吃饭者则非吃饭,是名吃饭,那个问题多了;杀人者则非杀人,是名杀人。你这不是无恶不作了吗?这叫般若 ?妄谈般若 !真的学《金刚经》发生这样误会的人很多很多!拨无因果、无所不为,这将来必堕阿鼻地狱。佛不害人,他自己害自己,他自己错解了佛的意思。所以江居士说般若 一定要讲,但是要讲一定要细讲,决定不能让人有误会。为什么?这个经是三宝命脉,是我们得度的根源。我们能不能往生,实在讲与这个经大有关系。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一切业缘要是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往生?放下就是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 》受持不是指别的,就是叫你一切放下,法相、非法相都不可住,两边不住;教你生心,一心念佛,这是决定得生。《金刚经》的原理原则就像数学的公式一样,佛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可以带进去,都可以让你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当知。
【果报,指所得功德,即上文荷担如来及当得菩提。】
荷担就是续佛慧命,把弘法利生的担子我们真的担当起来。什么人能够挑起这个担子?受持《金刚般若 》的人有这个能力。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学哪一个法门,只要你真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金刚般若 》,你就能够担起真正弘法利生的担子。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得要看破,都得要放下,丝毫的分别执著都不能有,这就是继承佛的家业,继承佛的事业。第二,当得菩提,当是将来,不是现在,你将来一定成佛,得菩提就是成佛,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句话说,这个果报,现在能够继承佛的家业,续佛慧命,将来一定成佛。
【经义,专明离一切诸相,方能证性。】
这是本经的教义。本经教义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非常简单、非常容易,「要离一切相」,法相要离,非法相也要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离,绝不可以执著。相有没有?有。心里面不能有,心里面有这些相就坏了。叫你离相,不是离外面这些事相、形相,不是!是叫你离心上执著的那个相。心要清净,用心要像一面镜子一样,佛的心、菩萨的心像镜子,不落痕迹,都不著。不但那个相离开的时候,镜子里面没有,镜子不著相;正在面对面照的时候,镜子里面何尝著…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