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過去世生生世世當中,我們的確讀誦沒有認真受持,如果認真受持,現在怎麼會坐在這兒聽經?早就作佛、作菩薩去了,哪裏還當凡夫?喜歡讀誦而很難受持。受持是要把它做到,沒有辦法做到。爲什麼沒有辦法做到?舍不得放下,你的錢財舍不得放下,你的産業舍不得放下,你的親情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放下的事情太多太多!這就是沒有受持。受持就是經上教給我們一切放下,應無所住,我們雖然也生心、也布施,而行布施,可是就是放不下,這就沒受持,有讀誦沒受持。如果這一生還是這個辦法,還是不能出叁界,依舊要搞六道輪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夠再遇到這樣一個法會,這個法會不容易遇到!很難遇到的,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受持。

  如果你真的覺悟,真的想不再搞六道輪回,希望我這一生在六道輪回裏面是最後身,最後一次,下一次我要再來,一定是菩薩再來,絕對不是生死凡夫。你要是這樣的覺悟,那你是真的開悟了,你真的明白。怎麼做到?放下就做到。所以這個事情不是求人,求人沒有把握,這事情求自己,肯不肯放下。實在有真的放不下的事情,想想佛在經上所說的,叁心不可得,能執著的不可得。想想放不下的那些事,那些事都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也了不可得;由此可知,你自己牽腸挂肚放不下的,那個事實真相是什麼?妄想而已。這是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你真的是可憐憫,不是事實。能執著的我、所執著的一切法是事實,那世尊點頭,你放不下是應該的,它是事實;哪裏曉得你以爲的事實全都落了空,佛才講,可憐可憐,這真可憐!一場空。理透徹了、明白了,叫看破;看破沒有放不下的。爲什麼?知道不過是一場空而已。本經說得好,「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但人生是個夢,六道也是個夢,十法界也是個夢。什麼時候你在夢中覺悟過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經典裏面最重要關鍵的字眼「受持」,真的要是受持,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議,諸佛如來都說不盡。佛在此地說『我若具說者』,具是具體說明,大家聽了不但懷疑,恐怕心要狂亂,決定不能接受,哪裏會有這種事情!其實我們要是這個經從頭到此地一直聽下來,有前面的基礎,我們能夠信得過。爲什麼?受持此經就是稱性而修、全修即性,真如自性的功德是一切諸佛都不能夠窮盡的,這是事實。我們看底下這個小注:

  【此結成前五次較顯功德】

  較是比較,顯是顯示。本經到此地,一共是五次較量顯示受持讀誦的功德不可思議。

  【垂誡學人,顯示經旨,兩種深意。】

  垂是上對下,誡就是教誡,教導我們,教學的意思,顯示《金剛經》的宗旨義趣有這兩種深意。

  【狂亂、狐疑,皆垂誡學人語也。】

  此句都是教誡我們。

  【狂亂指妄談般若 ,未解真實義也。】

  學般若 ,妄談般若 ,確實有這樣的人,不但現代有,自古以來就有。

  【惑亂衆心,故曰心則狂亂。狐疑,將信將不信之意。亦由未解真實義,不能生起決定信心。】

  這是說明佛門裏面在家出家,都是因爲沒有受持只有讀誦;換句話說,學習並無心得,所謂是口耳之學,儒家所謂記問之學,道聽塗說,這樣才發生誤會,把經義講錯了,叫人聽起來懷疑,狂亂、懷疑。這些現象,它的根源,它的後果,我們都必須清楚的理解。

  【世尊此言,是誡行人當知此事本非言說所及,惟證方知。】

  般若 確確實實如此,一定要你自己親證。怎麼證法?就是放下。你放下了,你就知道、你就明了了;你要是不放下,一切諸佛給你說,都叫隔靴搔癢,很不容易體會。你放下一分,你就體會到一分;你放下二分,你就體會二分;你愈放得多,你愈體會得多。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從放下才能見效,讀沒用的,研究討論怎麼搞都沒用的,這叫真正的佛法。真正佛法,你讀遍叁藏十二部,讀得滾瓜爛熟,從後面可以背到前面,你要不能放下還是沒用。佛法你懂不懂?你一點都不懂,你所懂得的是皮毛文字。文字懂不懂?文字還是心則狂亂、狐疑不信,文字也沒懂。必須真正做到,親證境界了,然後聽佛講經的文字,你真的就懂了。這是佛法的難處!給諸位說,所謂難處,也真正是佛法的易處,佛法是不二法門,難易不二。爲什麼說難?不肯放下就難。念上幾百年,背熟叁藏十二部,沒進去、沒懂,這不是難嗎?爲什麼叫易?放下就容易了,真的放下了,一部經沒讀,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一部經也沒讀,他什麼經都懂,易處!六祖惠能容易,學教的人好難!難易在哪裏?肯不肯放下。惟證方知,諸位要曉得,什麼叫證?放下就是證。下面教給我們:

  【必須一切不著】

  不著就放下,一切不執著。

  【真修實行】

  真修修什麼?把那個放不下的把它修掉,修是修正;不肯放下是錯誤,把它修正過來,我從今天起一切放下。所以真修就是無住,實行就是生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真修就是應無所住,我們的病就是住,處處要住,這個很糟糕。這邊的居士林,發心印二千本《金山活佛神異錄》,這個小冊子是一個同修送給我看,我看了很歡喜,我就發心印。結果李木源居士說我們居士林印,印了二千冊,印出來了,可能在外面結緣。諸位同修仔細去看看,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他那個行持就是真修實行,什麼形式都沒有,真的是得大自在,心裏頭幹幹淨淨、一塵不染。

  【久久方能相應,不可狂也。】

  就是一定要一切放下、一切看破,把我們的一些毛病習氣統統修正過來,這樣才能見到功夫。千萬不可狂妄,人一發狂就完了、就錯了。世間法裏面,孔老夫子曾經有個比喻說,這《論語》上講的,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那樣,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人,這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之才之美,「若驕且吝」;假如他犯了兩個毛病,一個是驕傲,狂妄就是驕傲,一個是吝啬,吝啬就是執著、悭吝、貪吝。夫子說:「其余則不足觀也」,他那個如周公之才之美,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裝出來騙人的,不是實在的。真正是實在的,決定沒有驕慢,決定沒有執著。如果他還有執著,他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實在講,一般人裝模作樣,欺騙一般衆生容易,欺騙有學問的人不容易。不管你什麼大德,他一看你,你還有傲慢的習氣,還有分別執著,他對你就是敬而遠之。爲什麼?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真實的修行功夫,你沒有實德。

  【功到便能自知,不必疑也。】

  問題是你功夫達不到,你有一分功夫,你就有一分真性;你有二分功夫,你就有二分真性,一點都不騙人。我們看末後這段經文:

  經【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經義是指教科書,這份教材不可思議。我們現在講教材,這教材不可思議。依照這個教材去做,果報不可思議!請看小注,注解:

  【「當知」兩句,正是規誡狂疑者之詞。】

  佛說應當要知道。一個是學了一點般若 ,自己以爲有智慧了,這個智慧差不多跟佛菩薩一樣了,真的生起狂妄之心,這種心態往往就妄談般若 。妄談般若 的人多!諸位仔細看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講義,我們節錄節得少,他講義寫得很詳細。他說在唐宋的晚年,把般若 講錯的人就很多,那個時候就妄談般若 ,何況現代!爲什麼會把般若 講錯?講錯了是什麼?講錯了就是惡取空。般若 ,一切都不執著,尤其《金剛經》上這幾句話,「則非、是名」,常常被人家誤會,這就是犯了很大的毛病。唐宋之後,許多大德不敢講《般若 經》,就是怕聽經的人錯會了意思。不要認爲吃飯者則非吃飯,是名吃飯,那個問題多了;殺人者則非殺人,是名殺人。你這不是無惡不作了嗎?這叫般若 ?妄談般若 !真的學《金剛經》發生這樣誤會的人很多很多!撥無因果、無所不爲,這將來必墮阿鼻地獄。佛不害人,他自己害自己,他自己錯解了佛的意思。所以江居士說般若 一定要講,但是要講一定要細講,決定不能讓人有誤會。爲什麼?這個經是叁寶命脈,是我們得度的根源。我們能不能往生,實在講與這個經大有關系。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一切業緣要是不能徹底放下,你怎麼能往生?放下就是金剛般若 ,《金剛般若 》受持不是指別的,就是叫你一切放下,法相、非法相都不可住,兩邊不住;教你生心,一心念佛,這是決定得生。《金剛經》的原理原則就像數學的公式一樣,佛說的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可以帶進去,都可以讓你得到究竟圓滿的成就。所以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當知。

  【果報,指所得功德,即上文荷擔如來及當得菩提。】

  荷擔就是續佛慧命,把弘法利生的擔子我們真的擔當起來。什麼人能夠挑起這個擔子?受持《金剛般若 》的人有這個能力。無論你學哪一宗,無論你學哪一個法門,只要你真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金剛般若 》,你就能夠擔起真正弘法利生的擔子。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得要看破,都得要放下,絲毫的分別執著都不能有,這就是繼承佛的家業,繼承佛的事業。第二,當得菩提,當是將來,不是現在,你將來一定成佛,得菩提就是成佛,就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換句話說,這個果報,現在能夠繼承佛的家業,續佛慧命,將來一定成佛。

  【經義,專明離一切諸相,方能證性。】

  這是本經的教義。本經教義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非常簡單、非常容易,「要離一切相」,法相要離,非法相也要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要離,絕不可以執著。相有沒有?有。心裏面不能有,心裏面有這些相就壞了。叫你離相,不是離外面這些事相、形相,不是!是叫你離心上執著的那個相。心要清淨,用心要像一面鏡子一樣,佛的心、菩薩的心像鏡子,不落痕迹,都不著。不但那個相離開的時候,鏡子裏面沒有,鏡子不著相;正在面對面照的時候,鏡子裏面何嘗著…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