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妨碍。所以应当统统放下。放下之后,你的心清净了,你的智慧生起来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 智慧。所以佛教我们不应住著,是说的这些。不是外头一切法,外面一切法并不相干,那个没有关系。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
这个引用得好!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前面一句是讲作用,妙净明心是讲用,讲作用,性净明体是讲体,是讲我们自性的本体。自性的作用没有一点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毛病;用现代的话说,究竟圆满的健康状态,没有一点病态,自性性德圆满的现前,《楞严经》上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此法法皆如之真实义也】
底下这一段经文要给我们讲法法皆如。一切法是法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法相哪里有毛病?没有毛病。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病痛都是从妄念生,这是妄想生。所以,打妄想非常可怕!诸佛菩萨他们心目之中,打妄想才叫真正可怜悯者。我们想想,我们打不打妄想?一天打了多少次妄想?这个不得了!所以佛眼睛看到我们,都是可怜悯者!用什么方法不打妄想?想不打妄想又不行,偏偏要打妄想。这就是前面讲了,无始劫来的习气断不掉,唯一的办法就是念阿弥陀佛。你不念佛、不念经,准打妄想。这就是说明,这个经不可不读,佛不能不念。为什么要念得那么多?其实在理上讲,不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多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妄想太多了,不念就打妄想,这个太可怕了,用佛号把妄想换过来,是这么个意思。读经,跟诸位说,念一部经;念佛,念一尊佛。你要问为什么?因为这样容易把你的妄想打掉。你要念两尊佛,念念阿弥陀佛又想观音菩萨,念到观音菩萨又想阿弥陀佛,你的妄想还在,你还是去不了妄想。固然你念佛、念菩萨有福,福不能救。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修福不能救,不能救你出六道轮回。你修的福可以在六道里头享受,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有能力伏烦恼,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由此可知,念一尊佛、念一部经,得力!能够很快收到效果。你念许多经论,说老实话,总免不了要打妄想,这个东西很可怕!诸位要晓得。
你要是问我,我讲净土几部经典,这一次又跑来讲《金刚经》,你不是也讲了很多吗?我老老实实告诉你,我没有讲经,如果我要讲经,也叫打妄想。有一些同修心细的看出来了,我讲这个经我没有预备,我没有想这个经,我并没有想:今天要给大家怎么讲法,没有!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些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我从来不看经本的,这就是没有妄想,上台也就是胡说八道。这个要很谨慎,我这一招学不得的,学了很危险。你到什么时候,人家请你讲什么经,经本往讲台一放毫无准备,行!讲完也什么都不知道,那可以,你能保持清净心。否则的话,学多了总会胡思乱想,那个很麻烦,那个对自己有很大的障碍,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一门深入,到清净心现前,那就可以了。
古人的标准,宗门、禅宗是不看文字的,蓦直参去。开悟之后,看经了。宗门讲悟后起修,开悟之后看经。他心清净了,法与非法都不执著,这个时候看经,定慧等持。看经不为经转,这是修定,不被经里头文字所转,这是修定。经文当中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慧。所以那个经本一展开一浏览,他是定慧等学。不像我们,我们今天经本一打开,胡思乱想,不能跟人家比!所以每个人的功夫境界不一样。教下也需要大开圆解之后,才能够广学多闻。总而言之,要记住四弘誓愿的教训。四弘誓愿,实在讲是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的四个阶段。第一,你一入佛门,劝你发菩提心,发什么心?上求下化,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发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菩提道上的动力,推动你勇猛精进,你不会懈怠,不会退转,因为你感觉得你有责任,我这个责任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要帮助他们,当然要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能力,我没有智慧没有能力,那个愿是空的,那怎么能帮助别人?所以先要发愿,发愿之后从哪里做起?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品德。烦恼断了之后学法门,成就圆满的智慧,然后才能成佛道。四弘誓愿是四个阶段,没有说烦恼不断学法门,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
现代人学佛,成绩不如古人。可是现代人表面上看起来福报比古人大,古人要想得一部经典,可不容易!到寺庙藏经楼借出来抄,多辛苦!现在这么好的版本印出来,这是现在人的福报比从前人大。从前人晚上看书,油灯是一根灯草。新加坡人恐怕没有见过,大概大陆上人见过,乡下油灯是一根灯草。我们小时候念书在学校里面,学校里晚上上自修,一个人一个油灯,一根灯草,哪有现在灯光这么明亮,这是享福。坐在这里还吹冷气,福是享了,成绩不如人家,这个道理在哪里?人家是从断了烦恼再学法门。我们今天学佛,前面两愿不要了,发愿度众生是假的,看到这个也讨厌,那个不喜欢,不度他,所以不是真的。也不想断烦恼,烦恼天天增长。从哪里下手?从学法门。学了法门就要成佛道,空中楼阁,不从基本上学习,所以没有成绩可言,学了一辈子没有成绩可言。依旧是轮回心,还干的是轮回业,那怎么能成功!
这就是跟四弘誓愿颠倒,没有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原因在此地。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念头转过来了;念头转过来,业就转过来了。念头转过来,给诸位说,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染成净,转迷成觉,就转过来了。所以我们今天转,记住,把它转成阿弥陀佛就对了。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虽然不觉,可是天天向无量觉这个路上走,总有一天大彻大悟,就真的觉悟了。觉了之后,外面这些不相干的境界原来全是自性所现之物,显示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原来统统是妙净明心、性净明体。妙净明心是讲的色相、作用,性净明体是讲的真如本性,原来统统是的。这正是所谓,成佛了,看到所有大地众生个个都是佛,这个意思就这个意思。一切众生都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成佛了。我们今天看这些众生,这个面目可憎,那个很不高兴,诸位想想这是什么心?这是什么业?这是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干这个!起这种心,造这个业,你说多可怕!我们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你才是个好人,你才做的好事。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这个道理晓得了,从今之后就看我们自己怎么个转法。这是讲到法法皆如的真实义。这个地方文字不多,确确实实将一切法的真相、诸法实相,为我们说出来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起信论》云】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所造的,就是马鸣菩萨的著作,当中有这么几句话: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这两句话很不好懂,因为不是我们的常识,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所见到的。正是所谓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如体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究竟圆满,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遣是遣离。那怎么能离?没法子离。就像我们现前的虚空一样,虚空没有边际,我们怎么能离虚空?这个教室我们离开可以,出了门就离开了,可以离,虚空怎么离法?真心本性就像虚空一样,没得离的。但是妄心可以离,妄心就像我们教室一样可以离,真心不能离。以一切法皆真,一切法都是真心本性变现出的相分。真性不能离,真性所现的相分那怎么离?也不能离。所以前面讲,佛教我们离什么?离分别执著那个妄想的相,就是你心里面牵挂的那种相,那个完全是假的,佛教给我们离那个。离了之后,心就干净、清净了,让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能变一切色相的那个本体。
亦无可立。也许同修们听过佛门有这么两句话,「佛氏门中,不舍一法」,上面这一句意思,不舍一法;又说「佛氏门中,不立一法」,立是什么?建立。为什么一法都不能建立?因为一切法皆同如故。一切法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你立什么?上至诸佛的净土,下至阿鼻地狱,要知道相虽然有差别,体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为什么现这么多差别相?因众生的心念不一样,他念什么变什么,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法法皆真、法法皆如,哪有可立的?没有可立的。《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讲这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那个心自然就放下,自然就清净,你自然就快乐,你不会再有忧虑,不会有牵挂,也不会有恐怖。
【须知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是真如之异名】
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的别号。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
这个不能住,一住,你心里头又有一个妄想了。我修,我修什么?我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将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又著相了?佛教我们要离相,就是离这个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真如、是自性。真如自性有,真的有!这就是一切法悉真,那个不能离。你心里头有执著、有污染,真性你就见不到。必须把心地这些污染,统统去掉、统统放下,真如本性自然现前;佛不得已叫个名字,你证得无上菩提。其实你听到佛说这句话,听而无听,绝对不会有一个念头,「我证得无上菩提」;你要有这个念头,你四相具足,那是凡夫的情执,那不是智慧。诸位果然把这些意思听明白了,你去读《无量寿经》,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平等的境界,你就不会疑惑了。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人多,那个人数之多,没有法子计算的。那么多的人,都没有姓名,…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