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五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七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75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二面,倒数第三行,我们看注解最后一段。

  【发心自度度他,以期明性见佛。扼要之方,全在於此。其方云何?依此经教,离相离念是已。】

  末后的结论,结得非常之好!学佛就是学做人,就是学怎样过日子。世间人所希求的幸福美满生活,就是佛法,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字,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协助的意思。你要想你能够过得幸福自在美满,你要帮助你自己,你要帮助一切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佛在经上已经为我们说得很详细、很多、很明白。理实在讲是甚深甚广,一般凡夫不能觉察。可是凡夫里面也有一些聪明人,他知道人不能够离开社会人群独立的生活,所谓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要自己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必须别人也要幸福、也要美满,那才是真的;如果别人的生活很艰难、很困苦,我们自己过得很幸福,幸福里面会有灾难。中国俗语常讲:一家饱暖千家怨。其他的人看到你,嫉妒你、仇视你,甚至於来盗窃你、来杀害你。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史书上就记载很多。在近代,大家在报纸杂志、新闻广播里面,几乎每天都有,不只一种。

  由此可知,幸福何在?美满何在?於是我们就了解,佛给我们讲的有道理。所以我们帮助自己脱离贫穷、脱离困苦,也要帮助一切众生,大家都能够离开贫穷困苦,这个世间才美满。就如同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为什么那么美好?阿弥陀佛没有只顾自己,他顾一切众生;自己要好,一切众生跟我一样好。这个道理事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发心自己帮助自己,要帮助一切众生。怎么帮助法?要克服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恶业习气,要把这个习气克服。我们是什么习气?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想自己,没有想别人,这大错特错了。世间人有发财的,有生活过得很好的;有贫穷的,生活过得很苦的。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那个人命好,这个人命不好。命是果,果必有因。命从哪里来的?一定有因,因是造的业。如果造善业,这个人命就好,他就幸福、他就快乐,他就很自在;如果造恶业,他的命就很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怎么自度?断恶修善。不但不造恶业,起一个恶念都不可以,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念念要帮助这个社会,这是善心,这样造的是善业,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得善果。帮助别人亦复如是,劝人明白因果。谚语说得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会赚多少钱,或者你今天会赔多少钱,命里注定的,正是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听起来很悲伤、很伤感。其实一生都是命,这是一点不错,这句话讲得很正确。说半点不由人,这个话未必可靠,为什么?人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可以转业,可以创造新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去帮助别人。

  我们常常看到《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就是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它里面所说的是世间法,不是究竟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自度度他的目的,是以期明性见佛。明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我们自度度他的目的都要在此地。见佛,诸位要知道,见佛就成佛了。怎样见佛?这一句话里面,般若 与净土的教义都含摄在其中,见性是修般若 ,见佛是修净土,念阿弥陀佛,必定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

  扼要之方,全在於此。最精要的方法,就在这部经上。其方云何?方是方法,方法是什么?就是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离念离相」,这是非常精要的方法。我们在这里提这一句,诸位从前面一直听下来的没有问题;如果前面没有听到的,听到这一句你很难领会。这句话具足的文句是「无住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离相离念,而行布施」。布施在本经不是叫你捐几个钱,那你就看错了,布施是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是这个意思。在大乘法里面,菩萨行是以六度包括万行,六度万行。用一个布施,包括了六度,所以六度就是万行,布施就是万行,万行就是我们整个生活行为,它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虽然行布施,一定要离相离念,这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这个要正式说到《金刚经》上最重要的一段。「明法法皆如」,这里头分为四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先就名号说明皆如的意思。

  经【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是什么意思?诸法如义。我们看下面的注解:

  【如来之义,离一切法差别之虚相,证一切法一如之真性。不见有诸法差别之相,是之谓如。不见有一法独异之相,是之谓诸法如。】

  先说明「如」字的意思。离一切法差别的虚相,这个虚相是虚妄相,本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离」就是前面讲的无住、不执著;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放下,把心里面执著分别那些虚妄相,这个念头统统放下,这个意思昨天已经讲得很详细。不是说外面的相不要了,那是不可能的,佛教给我们离相离念,不是外面的现相,是我们心里面所起的,「心心所」所起的见分跟相分。诸位晓得,见分跟相分舍弃掉,你们想想看,岂不就是转识成智了吗?我们为什么转不过来?就是那个心心所的相分、见分不肯放下,一放下就转识成智,一转识成智即同如来。所以离念是离见分,离相是离相分,这个一定要懂。不是外面的相,外面的相不相干,那是事事无碍。能发生障碍的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分跟相分,那是虚妄相。

  证一切法一如之真性,我要是用四智菩提来讲,大家就更好懂,转八识成四智,只要把见相两分放下,八识就转成大圆镜智,末那就转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就转成成所作智,我们这个方法比相宗高明,相宗讲得好罗嗦,你搞了几年还搞不懂,不晓得怎么作法,你看这个讲法多好,只要把见相两分放下就行了,实在是妙!如果你放不下,也不要紧,把那个念头一转,都转成阿弥陀佛就行了。抓住阿弥陀佛,见相两分不放自然就放下了,不必要勉强,自然就放下了,一心专念。所以念个几年佛,他就成功了,他就得念佛三昧,他能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什么道理?就是他万缘放下。万缘实在讲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相两分,这两分害人,我们无始劫来就被它害了。所以离相是离这个相,搞清楚!证性就是证四智菩提,那是真性。

  不见有诸法差别之相,是之谓如。为什不见差别相?因为你不用第七识,把第七识的见相两分放下。你所用的是什么?是第七识的自证分跟证自证分,自证分是相同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自证分都是相同的。自证分是什么?性,是真如本性;证自证分是什么?是本具的般若 智慧;那个两分是真的,虚妄的是见相两分。你要是用真性,像昨天我们举《楞严经》上所讲的,我们用见性见色性,见性平等,所见一切色性亦平等,没有差别,这叫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事如其理,理如其事,无有一法不如,这一切法皆如,无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所以佛经一展开,头两个字「如是」我闻,如是的意思懂得了!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说个什么?如是而已。整个《大藏经》讲什么?如是而已,就讲个如是。佛法罗嗦,一点都不罗嗦,两个字说尽了。可是你要不懂得法法皆如,那如是两个意思给你说,你还是不能够明了。

  不见有一法独异之相,古人用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万法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所有一切相分全是自性变现的,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哪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你是从相上见到性了。所以没有一法独异,异是两样,没有两样。佛跟众生一样,人跟畜生一样,菩萨跟地狱也一样。相不一样,性一样,所变的不一样,能变的是一样;能变的既然是一样,所变的还是一样,看看你能不能体会得到。实在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证实了,确实是一样,他把所有一切万物去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粒子,全都是一样。只不过这些基本物质排列的方式不相同,组合的方式不相同,所以方程式不一样,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本经里面所讲的五蕴,五蕴就是基本的物质,相同,没有两样。这是没有一法有独异之相,所以诸法如,无有一法不如。

  【如者,无差别之义。】

  没有差别,「如」是没有差别。

  【亦不异之义】

  不异是没有两样,统统都是一样的。

  【谓法性无有差异也】

  从性体上讲,能变的性体没有差异。

  【以其空寂故】

  这是前面说得很多了。

  【即法性空寂】

  这个地方讲的空,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胜义空,不是顽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里面有,能现一切万相,空能现相。所以空跟有是一,《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几句话说得很妙!空跟有是一不是二,一如,法法皆如,空有是一如;换句话说,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是一不是二。这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这是诸法实相,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空有一如。

  【证空寂之性,名为如来。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叫证?彻底明白就叫证,究竟圆满的明白叫证。宗门里面叫大彻大悟,教下叫大开圆解,这都是证的意思;真正明了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前面讲,小里头可以现大,长时间可以缩短,短时间可以延长,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因为是一如,因为延促一如,所以长时间可以变短,短时间可以变长;大小一如,所以芥菜子里头可以装须弥山。你要不懂这个道里,那个不思议境界那真是没法子想,你不能接受。一真法界里面,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希奇事…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