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水,他也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味道不一样。你有情执在里面,他没有情执,充满了圆满的智慧,那怎么会相同!
【唯佛如来,证性一如,则尽真如际是「来」。真如无际,故来亦无际。真如不动,故来亦不动。虽名曰来,实则来而无来,无来而来者也。当知名为如来者,为明其来无来相,故曰「如」。为明其如无如相,故曰「来」。】
由此可知,如来这两个字,跟前面所讲的原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看看一样不一样?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这两句是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没有法子离开。名字上不能离开它,生活上不能离开它,修行上不能离开它,果证上也不能离开它,完全相应。我们把这一段简单说说。
唯佛如来,佛的十个名号,佛有十个通号,这十个通号显示出圆满的性德。如来是十号之一,它的意思显示什么?显示证性一如,真如本性是一、是如。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大家在其中。三世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而佛在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讲三世诸佛,把我们全包括在其中。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是什么?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一不是二。而心性多大?其大无外,没有边际。则尽真如际,这叫「来」,解释来的意思。真如没有边际,所以「来」这个意思也是没有边际。真如不动,所以「来」也有不动的意思,《楞严经》上所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是如来的意思。大乘经义互相来参考,意思就很明显。
虽名曰来,是不是真有来的相?没有。来只可以讲现,现相,所以是「来而无来,无来而来」。当知名为如来者,就是说明它来无来相,这是如的意思;说明它如无如相,这是来的意思。这个意思也不好懂,如果我们现在用电视画面来做比喻,就很好懂。今天世界上各地方发生事情,你电视一按,画面现前了,问你来了没有?来而无来、无来而来,就这个意思。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现种种相,说种种法度众生,正如电视画面一样。他有没有来?阿弥陀佛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从极乐世界到这里来?没有。虽没有,但是真现了,像真在此地,就像电视画面一样。在别的国家发生的事情,我们这里一按钮出现了,那来了没有?我们晓得,这是因为电波的传递会现这个相,把那个现相在我们这个地方示现出来。诸佛菩萨在我们这里现相那是什么?那是心性。比电波的能力不晓得强多少倍,电波的速度不快,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而心性这个速度,一弹指一刹那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无处不现身,你怎么能说他来?你怎么能说他不来?是这么一个道理。你不明白这个理,你念《弥陀经》怀疑,在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早晨去拜十万亿佛,不到一餐饭就回来了,这怎么来得及!一个佛那里磕个头也来不及,我们会想到这些,为什么?我们著了来去之相。殊不知到那个地方,跟诸佛如来的能力智慧相同,无处不现身。每一尊佛那个地方同时现身,不是一尊一尊的;是同时现身,同时拜佛,同时闻法供养。所以那个时间绰绰有余,哪里会很慌张、很忙,没有!这就是我们一般俗间所讲的分身,其实讲分身都是多余的,哪有分身?随念现前,喜欢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
由此可知,如来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有没有?也有,没有像佛那么明显。你要不相信,我一说你就会同意了。像你们从中国来的,我要一提五台山,你们那个五台山的相,马上就在脑海里现起来了,这不就来了吗?说某一个人,你马上想到这个人的面貌清清楚楚,就来了。就是你很清楚,不能把这个相现给别人看就是了,你还没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有能力,把这个相现给大家看。我们也有,能力差一等,没有佛菩萨那么明显。由此可知,诸法如义涵盖一切法,不是说佛菩萨有、我们没有,一切法一切众生个个统统都具足,只是你昧平等、取差别,你愚痴,你有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事实真相,这叫无明,哪一天无明破了,破了就明了,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能力就恢复了。这一段是就名号上来说如的。
下面约果德明如,举佛做例子。这个地方这一大段讲法法皆如,法法皆如真的是说不尽,举佛做一个例子。前面是举佛号,这个地方是举佛的果德。你要是真的明白、参透了,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想想我自己的名字,如不如?想想我现前的能力如不如?然后你才能懂得经义。你这里看到如来,统统讲如来与我不相干,那就错了。那我们学它干什么?举例为什么不举别的例子,特别举佛?佛是修行最圆满的,举佛做例子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跟佛同样的具足。举一切众生,众生的果德不圆满,大概我也不圆满。举佛是圆满的,那我们人人都圆满,没有一个不圆满,这是一定举佛做例子。请看经文:
经【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假设的话,要有一个人说,如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
经【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成佛了,成佛才叫如来。成佛是得无上正等正觉,有没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法?给诸位说,没有。你以为还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法,你就执著法相。既然没有,为什么佛要说出这么一个名相?佛不说就没有法子显示,必须要建立这些假名,显示事实的真相。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有的言说、名相,都是不得已而建立的;换句话说,全都是假设的,你可不能当真。所以教你不执著,教给你「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底下简单的解释:
【或疑其仍为有法,殊不知实无有法也。】
这个意思,希望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确确实实没有法。佛得的无上菩提是什么?无非是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舍尽了,就叫无上菩提。哪有真的还有什么无上菩提?没这回事情。我们把这一句话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凡夫没有,凡夫迷惑颠倒。佛告诉我们,把见思烦恼放下、舍掉了,不再执著了,就叫正觉,给它起个名字叫正觉,其实哪来的正觉?没有,只是他见思烦恼断掉而已。再把尘沙烦恼断掉、放下了,不要了,不再执著了,无明也放下一品,或者放下几品,叫正等正觉。真的有正等正觉?没有。不过是见思、尘沙、无明放下几分而已,就叫它个名字叫正等正觉。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放下,都没有了,再加个无上正等正觉。用这个假名显示这个事实,你不要真的还有这个名号,那你又呆了,又起无明,又被名相迷住。佛不迷人,人自迷,很可怜!多少人读佛经被佛迷了,佛看到这个样子摇头叹息,这就是你不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会迷?就是执著,就是放不下。什么人叫觉悟、觉者?放下的人就觉悟,放不下的人就迷惑,觉跟迷就在这个地方分。哪有觉与迷?实在就是一个放得下,一个放不下,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实实在在讲,无有法,佛无有法可说。
【但为明其觉已究竟】
显示他的觉达到圆满、达到究竟。见思是不觉,尘沙是不觉,无明是不觉,他把这些不觉统统放下,统统舍弃,所以他的觉圆满、究竟了。
【无以名之】
那叫它什么名字?这假设一个名:
【名为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约性德言,实是诸法一如。】
从本性上说,什么也没有,只见诸法一如而已,法法皆如。
【曰佛,正明称为得菩提者】
我们叫这个人叫他做佛,意思就是说明他得无上菩提,给他取这个名字。
【意在显其已证无上正等觉,亦即诸法一如之果耳。】
到这个地方,诸法一如究竟之果,他是完全明白了,完全见到了。这个悟不是解悟,是亲见,这是证悟。这一段经文它的意思我们要明白,以如来、以佛果为一个例子,反应出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无别,刚才讲只是你放不下。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本有,不是外头来的,个个都有。「不觉本无」,什么是不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是不觉。不觉本无,真如本性上没有。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放下,当然可以放下的,毫无问题的;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放下就恢复,为什么不肯放下?
我再告诉诸位,我讲的都是真实话,诸位每个人都是大富翁,你们听起来很高兴,你们每个人的财宝都无量无边,称性的,为什么现在穷兮兮?因为你有障碍障住,你这个障碍不肯放下,什么障碍?贪心。因为你有贪心,无量无边称性的财宝全部都被它障碍,得不到。你们读《华严》,读《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看他那个富贵,住的房子七宝建的,道路铺路的是黄金铺路。我们这里是用个地毯在这里铺著。极乐世界是黄金铺的,为什么那么富有?他没有障碍,障碍是贪。佛的相貌为什么那么好,身体为什么那么健壮?我们也有。可是我们今天身体这么脆弱,稍微吹一点风寒就不得了,就要生病了。我们有障碍,什么障碍?瞋、痴。贪瞋痴是大障碍,贪瞋痴放下、舍掉了,称性的福报就现前了。不晓得自己称性的福报是无量无边,天天要去贪图那一点小利,你说那不叫可怜吗?天天搞贪瞋痴,你说这怎么得了!以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读经,字字句句都要消归自性,要会归到自性上来,我们才能够得受用。佛的经典,没有一句、没有一个字不与我们自己有关系;与自己要没有关系,那个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字字句句与自己有切身的关系。再看底下这一段,明一如,这个意思尤其是精,尤其是重要:
经【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
这四个字,希望诸位牢牢的记住,你一生受用不尽,无实无虚。如来所得的:
【如来所得者,唯一无实无虚,即是诸法如义。】
这叫真的得到了。无实,正如佛在本经所说,能得之心,三心不可得;所得之物,皆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这是无实。可是在事相上,能得、所…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