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水,他也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味道不一樣。你有情執在裏面,他沒有情執,充滿了圓滿的智慧,那怎麼會相同!

  【唯佛如來,證性一如,則盡真如際是「來」。真如無際,故來亦無際。真如不動,故來亦不動。雖名曰來,實則來而無來,無來而來者也。當知名爲如來者,爲明其來無來相,故曰「如」。爲明其如無如相,故曰「來」。】

  由此可知,如來這兩個字,跟前面所講的原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看看一樣不一樣?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這兩句是菩薩修行的總綱領,沒有法子離開。名字上不能離開它,生活上不能離開它,修行上不能離開它,果證上也不能離開它,完全相應。我們把這一段簡單說說。

  唯佛如來,佛的十個名號,佛有十個通號,這十個通號顯示出圓滿的性德。如來是十號之一,它的意思顯示什麼?顯示證性一如,真如本性是一、是如。所謂「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叁世佛,包括我們大家在其中。叁世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而佛在經上說,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所以講叁世諸佛,把我們全包括在其中。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是什麼?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一不是二。而心性多大?其大無外,沒有邊際。則盡真如際,這叫「來」,解釋來的意思。真如沒有邊際,所以「來」這個意思也是沒有邊際。真如不動,所以「來」也有不動的意思,《楞嚴經》上所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也是如來的意思。大乘經義互相來參考,意思就很明顯。

  雖名曰來,是不是真有來的相?沒有。來只可以講現,現相,所以是「來而無來,無來而來」。當知名爲如來者,就是說明它來無來相,這是如的意思;說明它如無如相,這是來的意思。這個意思也不好懂,如果我們現在用電視畫面來做比喻,就很好懂。今天世界上各地方發生事情,你電視一按,畫面現前了,問你來了沒有?來而無來、無來而來,就這個意思。由此可知,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裏面,現種種相,說種種法度衆生,正如電視畫面一樣。他有沒有來?阿彌陀佛到我這裏來了,是不是從極樂世界到這裏來?沒有。雖沒有,但是真現了,像真在此地,就像電視畫面一樣。在別的國家發生的事情,我們這裏一按鈕出現了,那來了沒有?我們曉得,這是因爲電波的傳遞會現這個相,把那個現相在我們這個地方示現出來。諸佛菩薩在我們這裏現相那是什麼?那是心性。比電波的能力不曉得強多少倍,電波的速度不快,一秒鍾才叁十萬公裏;而心性這個速度,一彈指一刹那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無處不現身,你怎麼能說他來?你怎麼能說他不來?是這麼一個道理。你不明白這個理,你念《彌陀經》懷疑,在西方極樂世界,每天早晨去拜十萬億佛,不到一餐飯就回來了,這怎麼來得及!一個佛那裏磕個頭也來不及,我們會想到這些,爲什麼?我們著了來去之相。殊不知到那個地方,跟諸佛如來的能力智慧相同,無處不現身。每一尊佛那個地方同時現身,不是一尊一尊的;是同時現身,同時拜佛,同時聞法供養。所以那個時間綽綽有余,哪裏會很慌張、很忙,沒有!這就是我們一般俗間所講的分身,其實講分身都是多余的,哪有分身?隨念現前,喜歡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

  由此可知,如來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有沒有?也有,沒有像佛那麼明顯。你要不相信,我一說你就會同意了。像你們從中國來的,我要一提五臺山,你們那個五臺山的相,馬上就在腦海裏現起來了,這不就來了嗎?說某一個人,你馬上想到這個人的面貌清清楚楚,就來了。就是你很清楚,不能把這個相現給別人看就是了,你還沒有這個能力。諸佛菩薩有能力,把這個相現給大家看。我們也有,能力差一等,沒有佛菩薩那麼明顯。由此可知,諸法如義涵蓋一切法,不是說佛菩薩有、我們沒有,一切法一切衆生個個統統都具足,只是你昧平等、取差別,你愚癡,你有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事實真相,這叫無明,哪一天無明破了,破了就明了,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明白了,這個能力就恢複了。這一段是就名號上來說如的。

  下面約果德明如,舉佛做例子。這個地方這一大段講法法皆如,法法皆如真的是說不盡,舉佛做一個例子。前面是舉佛號,這個地方是舉佛的果德。你要是真的明白、參透了,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想想我自己的名字,如不如?想想我現前的能力如不如?然後你才能懂得經義。你這裏看到如來,統統講如來與我不相幹,那就錯了。那我們學它幹什麼?舉例爲什麼不舉別的例子,特別舉佛?佛是修行最圓滿的,舉佛做例子告訴我們,一切衆生跟佛同樣的具足。舉一切衆生,衆生的果德不圓滿,大概我也不圓滿。舉佛是圓滿的,那我們人人都圓滿,沒有一個不圓滿,這是一定舉佛做例子。請看經文:

  經【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是假設的話,要有一個人說,如來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法。

  經【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如來成佛了,成佛才叫如來。成佛是得無上正等正覺,有沒有一個無上正等正覺法?給諸位說,沒有。你以爲還有一個無上正等正覺法,你就執著法相。既然沒有,爲什麼佛要說出這麼一個名相?佛不說就沒有法子顯示,必須要建立這些假名,顯示事實的真相。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有的言說、名相,都是不得已而建立的;換句話說,全都是假設的,你可不能當真。所以教你不執著,教給你「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底下簡單的解釋:

  【或疑其仍爲有法,殊不知實無有法也。】

  這個意思,希望諸位要細心去體會,確確實實沒有法。佛得的無上菩提是什麼?無非是把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舍盡了,就叫無上菩提。哪有真的還有什麼無上菩提?沒這回事情。我們把這一句話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凡夫沒有,凡夫迷惑顛倒。佛告訴我們,把見思煩惱放下、舍掉了,不再執著了,就叫正覺,給它起個名字叫正覺,其實哪來的正覺?沒有,只是他見思煩惱斷掉而已。再把塵沙煩惱斷掉、放下了,不要了,不再執著了,無明也放下一品,或者放下幾品,叫正等正覺。真的有正等正覺?沒有。不過是見思、塵沙、無明放下幾分而已,就叫它個名字叫正等正覺。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放下,都沒有了,再加個無上正等正覺。用這個假名顯示這個事實,你不要真的還有這個名號,那你又呆了,又起無明,又被名相迷住。佛不迷人,人自迷,很可憐!多少人讀佛經被佛迷了,佛看到這個樣子搖頭歎息,這就是你不解如來真實義。爲什麼會迷?就是執著,就是放不下。什麼人叫覺悟、覺者?放下的人就覺悟,放不下的人就迷惑,覺跟迷就在這個地方分。哪有覺與迷?實在就是一個放得下,一個放不下,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實實在在講,無有法,佛無有法可說。

  【但爲明其覺已究竟】

  顯示他的覺達到圓滿、達到究竟。見思是不覺,塵沙是不覺,無明是不覺,他把這些不覺統統放下,統統舍棄,所以他的覺圓滿、究竟了。

  【無以名之】

  那叫它什麼名字?這假設一個名:

  【名爲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約性德言,實是諸法一如。】

  從本性上說,什麼也沒有,只見諸法一如而已,法法皆如。

  【曰佛,正明稱爲得菩提者】

  我們叫這個人叫他做佛,意思就是說明他得無上菩提,給他取這個名字。

  【意在顯其已證無上正等覺,亦即諸法一如之果耳。】

  到這個地方,諸法一如究竟之果,他是完全明白了,完全見到了。這個悟不是解悟,是親見,這是證悟。這一段經文它的意思我們要明白,以如來、以佛果爲一個例子,反應出九法界所有一切衆生與佛無二無別,剛才講只是你放不下。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頭告訴我們,「本覺本有」。本覺是什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本有,不是外頭來的,個個都有。「不覺本無」,什麼是不覺?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是不覺。不覺本無,真如本性上沒有。本來無的,當然可以放下,當然可以放下的,毫無問題的;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複。放下就恢複,爲什麼不肯放下?

  我再告訴諸位,我講的都是真實話,諸位每個人都是大富翁,你們聽起來很高興,你們每個人的財寶都無量無邊,稱性的,爲什麼現在窮兮兮?因爲你有障礙障住,你這個障礙不肯放下,什麼障礙?貪心。因爲你有貪心,無量無邊稱性的財寶全部都被它障礙,得不到。你們讀《華嚴》,讀《彌陀經》,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看他那個富貴,住的房子七寶建的,道路鋪路的是黃金鋪路。我們這裏是用個地毯在這裏鋪著。極樂世界是黃金鋪的,爲什麼那麼富有?他沒有障礙,障礙是貪。佛的相貌爲什麼那麼好,身體爲什麼那麼健壯?我們也有。可是我們今天身體這麼脆弱,稍微吹一點風寒就不得了,就要生病了。我們有障礙,什麼障礙?瞋、癡。貪瞋癡是大障礙,貪瞋癡放下、舍掉了,稱性的福報就現前了。不曉得自己稱性的福報是無量無邊,天天要去貪圖那一點小利,你說那不叫可憐嗎?天天搞貪瞋癡,你說這怎麼得了!以輪回心造輪回業。我們讀經,字字句句都要消歸自性,要會歸到自性上來,我們才能夠得受用。佛的經典,沒有一句、沒有一個字不與我們自己有關系;與自己要沒有關系,那個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字字句句與自己有切身的關系。再看底下這一段,明一如,這個意思尤其是精,尤其是重要:

  經【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這四個字,希望諸位牢牢的記住,你一生受用不盡,無實無虛。如來所得的:

  【如來所得者,唯一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

  這叫真的得到了。無實,正如佛在本經所說,能得之心,叁心不可得;所得之物,皆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這是無實。可是在事相上,能得、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