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都没有名字,所以有人就怀疑:人长得都一样,又没有名字,张三、李四不就搞乱掉?大家都跟阿弥陀佛相一样,到底哪个是阿弥陀佛?这问题严重了。那是你不明这个道理,你才有这些疑惑,才有这些分别执著。实在讲,这都是无始劫来著相的习气,这个东西在作祟。统统放下了,心地清净光明,相貌虽然完全都一样,他的来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个人六种神通都具足。他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是在哪个世界,从哪一道里头,你都清楚。那怎么会不能区别?西方极乐世界大家住处,也没有街道的名字,也没有门牌号码,那么大的地方,你要找一个朋友,找个同参道友,到哪里去找?你这个念头一念,那个同参道友就现前,你也不必去,他也不必来,就现前了,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无住,是无住什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住於此,仍是取相。有所取,便有所立。便非一切法皆如。】

  所以,与事实真相相违了,相违就是迷惑颠倒,逆性而行。诸佛菩萨一切是顺性,随顺自性;而凡夫是随顺妄想、随顺烦恼,所以他搞六道轮回。我们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实实在在讲,十大愿王的名称每个人都会背,天天课诵都要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天天都要念,可是意思没有几个人真懂。你恒顺众生,你顺什么?顺众生的烦恼,顺众生的邪见,那个麻烦大了。所以你要晓得,十大愿王是谁修的?法身大士;不是凡夫修的。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本性,修六度、修三学,没有叫你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法身大士学的。他恒顺众生,恒顺众生的法性,不是恒顺众生的法相,是恒顺众生一切皆如,他顺的是这个,我们怎么会晓得!所以我们往往看到那几个字,把那个意思错会,还以为我们没错,修普贤行了。这就是你多读大乘经,那个意思才会明白一些。

  【「法法皆如」一段经文,在第一百二十节到一百二十五节。】

  一百二十节就是底下这一段开始,明法法皆如。这一整段,诸位看你们的本子,后面有个科判,大家可以翻开来看看,科判在第九页,科判的第九面,下面有个阿拉伯字,第九面,这里有个表解,这一段正好在表解的当中,这是明果,明果的前面一段是「明无得而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一段。底下这一段,「明法法皆如」,你看底下这个,这是一百二十。一百二十段到一百二十五段,这里分四个段落。第一个是「约名号明如」,第二段是「约果德明如」,第三是「约诸法明如」,第四段是「约报身明如」。讲法法皆如这一段,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全经当中很重要的意思。

  【亦即一切大乘佛法中重要之义】

  《金刚经》是整个大乘佛法的纲要,《金刚经》当中的要义当然是一切大乘佛法当中的要义。

  【向后所说,无非阐发此义。】

  下面这个经文,就是发明这个意思,证成这个意思。

  【此是世尊将自己亲证者和盘托出,详为开示,俾众生由此而悟入也。】

  这一段经文很难得。世尊将他自己修因证果的经验,亲身所经历的为我们说出,提供我们做参考,希望对我们修学悟入能有所帮助。修行首先要开解,首先要明理,就跟走路一样,走路首先的条件要认识路,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走得到?佛法修行也是如此,天天讲经说法就是认识路,走路不难,认识路很难。果然认识清楚,走起来不累,也会很快就走到,所以认路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当知法法皆如】

  法法皆如这四个字,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如」是什么?如就是心性。怎样才能见到性?刚才讲了,一切法无不是自性。因为一切法讲法相,相是自性变的,那怎么不是自性?一切法皆是自性。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我们的心不明,如果你的心要明了,你就会看出一切法皆是自性,一切法莫不平等,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众生是讲九法界的众生。不但我们跟佛平等,阿鼻地狱众生跟佛也平等,蚊虫蚂蚁跟佛也平等。为什么?同是一个自性所现的相。古德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是平等的。我们见不到这个平等,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迷惑颠倒。所以修行没有别的,明心而已。心本来是明的,现在不明。为什么不明?世尊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著而不明了。这是世尊才教我们无住生心,无住生心就是淘汰遣除妄想执著的一个方法,非常巧妙的方法。你要是从这个地方真正觉悟了,明白过来了,你证果那就非常非常的快速。真正是生佛那是一念之间,一个念头彻底转回来就成佛了。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好像有那么一点懂得,似懂非懂,境界转不过来,你要问什么原因?还是没懂。果然懂了,哪有不转的道理!

  譬如我们这里有两堆,一堆是沙土,一堆是金沙黄金,现在叫你去选择一堆,如果你要认识,你一定取黄金,不要沙土。你不认识,沙土不错,颜色也很好看,你取这个,你就不取黄金。关键在你是不是真正的认识,真正认识没有不转的。一转过来,利益功德无量无边,哪里还在六道里头受苦,受这些灾难,没有了;一转过来,智慧、福德样样都圆满。你今天还是不肯转,没有别的,还是没听懂。我当年刚刚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亲近章嘉大师,我就向大师提出来,我说佛法的修学跟孙中山先生讲的学说一样,知难行易。大师点头,真的是知难行易。一点就能开悟、就通。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才晓得知难!有人四十九年还不会,还没懂得。行,容易。你看念佛人,若一日、若七日就得一心不乱,就自在往生,可见这个不难!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确确实实有念佛几天往生的,他也不生病,走得非常潇洒、非常自在。不难!难在知。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这个才叫难!

  【当知法法皆如,若其证到,必能行出。】

  法法皆如,证到就是他真正明白,真正懂得、肯定了,底下那个行出是他做到了。证到之后,他一定会做到。下面为我们举一个例子,显示出如义。

  【如促无量劫为一刹那】

  促是缩短,无量劫是长时间,能把无量劫缩短变成一刹那。

  【延一刹那为无量劫】

  也能够把一刹那延长成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如果要是真的,那怎么能够随意延长、随意缩短?这在我们佛门当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用了多少时间?二七日。也有经里面说三七日,就算三七日;三七二十一天,他讲了多少?龙树菩萨看到的大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要讲到什么时候?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二七日,这是个明显的例子。

  如果你要不相信,我不晓得现在学校里头的国文,有没有《黄粱梦》。《黄粱梦》是唐朝时候的笔记小说,文字写得非常美,很有名的一篇小说。在从前中学国文课本里面就有,也可能是一个事实。这个秀才走到一个古庙,庙里的庙祝,就是看庙的老道,在那里煮黄粱。黄粱是小米、高粱米。高粱米很容易很短的时间就煮熟,比一般的米时间还要短。这个老道刚刚生了火,就在旁边打瞌睡,不是老道打瞌睡,是秀才打瞌睡,他在那里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他考取了举人,又考取了进士,又做了官,不断的升官,几年升到宰相。对他好的人,有恩都报了恩;对他不好的人,也都报了仇。到了七十岁,退休告老还乡。几十年,一下梦醒了,梦醒时黄粱还没有煮熟。老道在那里打坐,老道有神通、有定力,看到他在作梦。醒了之后就问他,「怎么样!你这几十年过得如何?」几十年梦中的光阴,那个黄粱还没煮熟,一刹那。这就是长的时间可以缩短,短的时间可以延长。人在不得意的时候,所谓是度日如年。可见得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可以延促。

  【以芥子纳须弥,变娑婆为净土,至此事事无碍地位,方许说此话。】

  法法皆如不简单,不好说!什么人才可 以说法法皆如?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有这个能力。可以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刹那,可以把一刹那变成无量劫。可以用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一样,把须弥山装到芥菜子里面,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这叫事事无碍的境界,变娑婆为净土。这是《华严》四无碍境界里面事事无碍,要到这样的地步,才许可你说法法皆如。

  【一切学人,惟当向法法皆如上观照。】

  不许我们说,为什么世尊又在《金刚经》上这样说。明明晓得我们都是业障很重的凡夫,不是法身大士,为什么要说?这是如来的慈悲,虽然不是我们这个境界,我们知道,知道法身大士的境界,让我们向这个方向去精进,那就对了,就没错了。要向法法皆如上观照,观照这两个字要搞清楚,要常常这样想,佛这个看法、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就是法法皆如这是事实,这是决定正确的事实真相。我们今天看到一切法不如,一切法有障碍,不是一切法上有障碍,不是事实有障碍,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上产生的障碍,哪里是事上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没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在作祟,这是我们错误的观念。怎样转这个观念?如果遇到困难,遇到障碍发生,想到《金刚经》上「法法皆如」,一句不够,多念几句,那个心就平了,就不再那么执著了,也不再那么分别了。

  【以尽遣其我见遍计之执情】

  法相宗讲的遍计执,法相宗讲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还有个东西引起你,这个没有。遍是普遍,分别计较。遍计所执性从哪里生?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起现行的时候就变成遍计所执。

  【以期证入,斯为可耳。】

  我们要常常想到,当我们心不平的时候,当我们见解思想跟佛所讲的不一样的时候,想想佛在经里头的教训,这叫做观照。如果不会呢?不会就统统念阿弥陀佛,也行,归到阿弥陀佛也平等、也清净,也…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