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七集▪P4

  ..续本文上一页院劝劝他,招牌改一改,学佛院。名不正则言不顺,孔老夫子对於正名非常重视,名正言顺。

  我那个时候一出家,我就向台湾佛教会,我写了一个报告,请他改名称,他们认真开会,但是会了以后,他又没有改。我叫他改什么?改「佛陀教育」。因为现在大家把佛教误会了,都以为佛教是宗教,所以我那个时候提倡要做正名的工作,用现代人的,不能不麻烦,「佛陀教育」,大家看到这个,这个名词很新鲜、新的,不至於误会。我们接受的是佛陀教育,佛教本来就是佛陀教育。寺院庵堂本来就是佛陀教育的机构,推行佛陀教育的。但是现在很不幸,寺院庵堂跟庙混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这个糟糕。庙里面是奉祀鬼神的,把佛菩萨也当鬼神看待,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夏莲居老居士提倡「学会」,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一看到马上就采取。我们这个净宗,我现在不叫莲社,不叫什么寺,我用净宗学会,开班研究的是净宗学院,用现代的名词,大家一看就懂这个意思。希望其他的宗派都能够把名字改一改,认真考虑考虑,符合这个时代。不改就不能进步,要改革!

  佛法给我们讲精进、进步,永远领导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结果社会众生走在前面,佛法落后了,你怎么教化他?你怎么能领导他?不进步决定不可以。佛法在原理原则永远不变,方式、手段是常常在革新,时时在变的。所以我在外国,我没有到外国去之前,有些法师出国,我们比较谈得来的,我就劝他到国外不要建中国寺庙这个形式的道场,要建外国的形式,因为你度外国人。中国这个样子的道场,拿到外国去,人家一看,这外来的文化,他不容易进来。所以建他们本土的那个式样,他就很欢喜进来。佛菩萨的形像面孔要塑外国人,这是我常常提倡的,让他一看,这尊佛是我们美国人,那个菩萨是美国人,他自然就进来了;他一看是中国人的面孔,他不拜中国人,他心理上就有个排斥,不能接受。你们细细去观察,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一看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是泰国人。你就晓得,佛菩萨没有定相,没有一定的相,随类化身。所以我们中国人把佛教传到美国去,佛像还是中国人,这是决定行不通的,这是错误。他们外教也不懂这个道理,基督教,我从前也遇到几位牧师非常感慨的给我说,基督教传到中国一百年了,中国有十亿人口,基督教徒才多少?不到一百万。一百年,十亿人口的地方还不到一百万,他们认为这是很大的失败。他失败的原因没找到,为什么?教堂建的是外国的样子,我们中国人一看是洋鬼子,当然就不进去了。如果他的教堂建成我们寺庙一样宫殿式的,那人就不知道进去多少。这个要懂得!佛法有智慧,佛法懂得。两千年前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完全就中国本土化、现代化,著重这两句。你要不懂得本土化、现代化,你弘法工作就行不通。所以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符合现代化。

  我第一次在北京见赵朴老,我就向朴老谈过这个问题,中国也要建立现代化的道场。现代化道场,这个理想的道场是什么样子?学校。像美国的大学城,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城市。现代交通便捷,中国佛教十个宗派只要建十个道场就够了,十个大道场,要建现代化的道场,弘法利生。古道场保留下来那是历史,那有价值,做为观光旅游,中国观光旅游的资源世界第一,我觉得这非常非常好,完全做为观光旅游。真正弘法利生、修学,做这个工作是要另外来建道场,建大学城。这是我们要做社会的榜样,不但做给中国人,做给全世界的人看,你才能够普度众生。

  【初心菩萨,亦应如是体会法法皆如之义,而於法无住也。】

  真正明了法法皆如,你自然就放得下。我们今天对於名闻利养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法法皆如,所以你才有情执。真正把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智慧就生起来,自然就不会再执著了。

  【如是。如,诸法一如。是,一切皆是。】

  佛的经典一开头「如是我闻」。换句话说,佛要教给大家的,要教给一切众生的是什么?如是而已!千经万论,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如是」两个字;乃至於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为法界众生所说的一切佛法,也是这两个字,两个字就包括尽了。这一段很有味道。

  【合而观之,便是无实无虚。】

  「如」是讲本体,我们用现在哲学的名词来说,是本体,本体空寂无实;「是」是讲现象,现象存在,无虚;相有体空,无实无虚。

  【一切诸法,无实也。皆是一如,无虚也。】

  「广行六度,一法不废。不著六度之相,一法不执。」广行六度、一法不废是无虚。我们要认真努力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这是无虚。虽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自己绝对不能有个念头,我是一切众生的好样子,有这个念头就错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若无其事,无实也。无实无虚是性德,才能与自性清净心的体、相、作用相应,相应就是佛菩萨。我们把后头这一句再念掉,

  【虚实俱无,则因如是者,必果如是矣。】

  因果皆如。所以诸位同修,特别是你们出家,在此地培训班修学的几位同学,一定要真的学佛,不要搞佛学,要真学佛。要学真诚、清净、大慈大悲,要摆脱世间许许多多的成见。我举一个例子,希望你从这个例子当中去体会。现在佛门的陋习太多太多了,譬如我们的经本,将来你们有成就,你们有著作,你们东西出版,后头有没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现在全世界都很肯定的关注著作权。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哪一部经典,后头有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佛是巴不得你流通,劝你流通经法,利益众生功德无量,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如果后头有个「版权所有」,只要有这四个字,我这本书绝对不看。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浪费在这上面。你写得再好,你的心量,你是轮回心,你是世俗之见,大概你这个著作不甚高明。为什么?你的心量很小,自私自利,你不是菩萨。菩萨的心量广大,只知道利益众生,不知道有自己,那个我们可以看,对自己决定有好处。我只举这一个例子,不能以佛法在这里面得一点小小的利益,为了利益自己,那就错了,大错特错!这个要知道。所得的一切供养,必须要用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如果这个利养改善自己的生活,错误!你有个念头,改善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你的四相、四见,坚固执著没有破。

  释迦牟尼佛一生托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没有改善他的生活,我的老师真的给我做了榜样。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他的时候,他的学生听他讲经说法的二十万人,受人的恭敬供养。到晚年他的学生,我最低的估计,应当有一百万人。我那个时候在台中作学生的时候,台湾搞选举,我跟老师开玩笑,我说:「老师,你要有意思想当台中市长,只要说一句话你就当上,不要去拉票宣传,学生太多了!」一个学生给你拉五张票,你保证当选!受人尊重。他自己因为是在家居士,他是大学教授,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他有好几个职务,收入很可观,就一个人,就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天吃一餐,一餐饭多少钱?台湾钱两块钱。那个生活别人不能过,一生没有改变。衣服,几十年没有做一件新的,外面衣服穿得还像样子,里面的衣服都补钉的,袜子补了再补。到往生之后,这些东西人家发现了,才晓得老师这样的节俭,没有改善。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不疲不厌。他老人家活到九十七岁,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经。九十五岁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洗衣服,身体健康,一生没有生过病,这个就是快乐。老师不但是言教,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跟他学,学老师。他自己非常谦虚,他说:我德行还不够!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所以我这个承传是苏州灵岩山寺的,他教我要学印光大师。

  学佛不要搞成佛学,这非常非常重要。要懂得修因,然后才能够证果;因殊胜,果自然殊胜。李老师大概在七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讲经露了一点消息,他在讲台上讲的,说他往生自在。他说他想什么时候往生,可以什么时候去,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刚好那一座经我在听,我听到这句话,回去找了几个同学,比较亲近老师的几个同学。我说:「老师既然有这个能力,我们要留他住世,不能让他早走。」怎么个留法?想来想去,老师一生就讲经,我们找一部大经给他讲,大经只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八个人联名请他讲,《华严经疏钞》是从前上海华严印经会印的,一共四十本,我有这一套书,我把这一套书供养老师,请老师讲《华严经》。李老师在台中讲经,讲《华严经》,一个星期一次,一年四十五次,他忙得不得了,天天工作太多了!他就答应了,他说:好!於是开始讲,愈讲时间就愈长,讲了十几年,《华严经》三分之一还没讲到。同修们就问我,他说这一部经,如果老师讲圆满了,大概要住世多少年?我给他算了一算,大概要一百三十岁,他这个经才能讲完。他自己也说过:「我《华严经》讲完之后,再讲一遍《弥陀经》,我就往生了。」所以我估计他应当要活到一百三十岁,以后是提前走了。提前走是台湾社会乱了,因为社会的动乱,他提前走了。十回向品讲圆满,十地品还没有讲,讲到十回向品讲完。九十七岁,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生死自在。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叫了生死、超三界。我们看到他一生很辛苦,过的那个日子,他自己快乐无比。你晓得多少众生得利益,光明遍照世间,真的是学佛,真的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我们要向这些地方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