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八十六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而且超越十法界。可见得世法就是出世间法,出世法随缘起。

  这个地方,你慧眼开了,法眼开了,所谓是你看破了。怎么看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本来如是。就像佛在《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不坏)」,这是无生法忍的境界。所以这个地方的看,不是叫你眼看,不是用眼识去看,不是分别、不是思惟想像,这个「看」是觉,用这一个字做代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接触就叫「照」,就明了,接触就明了。明了是什么?明了不一不异,明了缘起性空,明了因果不虚。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果然有这样觉照的功夫,你再要肯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不但得生,你的品位还相当高,绝对不在中下品,《无量寿经》上讲的上辈往生有分。觉,觉的相,

  【亦不自以为能看】

  如果觉得我觉悟了、我明白了,可惜这个人又糊涂了。为什么?他又起心动念了。你看,又有我见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个见起来,四个见都起来了;又著了「我相」。四相四见具足,还是六道凡夫。注解里头江味农居士讲得很好,前面我们读过,「大而化之」、「若无其事」,这个两句很有味道。我们的心量要大而化之,对於任何人与事,不要去计较,没事!何必计较。这个人怎样,那个怎样,没事!不必去计较,心要大而化之。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虽然修行,虽然觉照,还是若无其事,这个人真的觉悟了。如果还要有计较,心里还有事还放不下,这不行。我们无量劫来过错就在此地,希望这一生不要再犯这个过失。古人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两句话有很深很深的哲学道理在。确实没有事,事从哪里来的?都是你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哪有事?没事!没事才自在,没事才真有福报,真有福气,随遇而安。天下动乱,他不乱;天下不安,他平安,你说这个多幸福!这几句文里头意思很深。

  【但於世出世法,正随缘时,正如是看。正看时,正如是随缘。可许他是个伶俐汉。】

  伶俐汉是中国古代禅宗赞叹上根利智的人,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样的人才称他作伶俐汉。也就是说他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他真的觉悟,得大自在。底下这几句话好,把他自在的样子说出来了,把他自在的理由说出来了,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内三际心不可得,外一切法本不生。真一了百了,天下太平。】

  这句话讲得透彻,讲得彻底,讲得圆满。内三心不可得,能执不可得,不但能执著的、能打妄想的东西不可得,你拿什么打妄想?能打妄想的东西不可得,那妄想当然不可得。能分别的不可得,能执著的不可得,能忧虑的不可得,能牵挂的也不可得,你还搞什么!你要晓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能得的不可得。外面一切境界相,因缘生法,我们这次讲席说过很多遍,所谓因缘生法,就是一切现相都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内外都不可得,你得个什么?没事!

  我在此地住一个小房子,是一位居士的。门坏了,今天找一个人来修门。他告诉我,门要修坚固一点,怕人来偷东西。我说这里没有东西,都是经书,都是结缘的,谁要谁拿去,没东西偷,没有东西!要知道一切不可得的事实真相。《心经》到末后说「无智亦无得」,这是世尊二十二年般若 的颠峰。般若 像一个宝塔一样,这是宝塔的塔尖。世间人的大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是求智,一个是求得;俗人求得,世间雅人、高人求智。智也没有,得也没有,佛法里讲真实智慧。以学经这个例子来讲,我讲的能听懂的人不多,听懂他就相信了。听了怀疑,听了否定,那他没听懂。我也跟诸位,到处讲席有的时候我都会提到,因为有不少同修发心研究经教,好事情!经教要如何能得入?我告诉他一个原则:佛的经里面都没有意思;都没有意思,你就不能在里头求意思,你求意思就错了。我教给人求经教,怎么求?老实念,不要求解。这个怎么讲法,那一段什么意思,没意思、没讲法,你就老实念,念到你心清净,自然就开悟。开悟悟什么?悟个无智无得,帮助你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一入之后,这个经不用的时候没意思,念的时候没意思;如果有人来问的话,意思就出来了。意思是人家问出来的;不问,没意思;一问,就有意思。一个人问一个意思,两个人问两个意思,无量人问无量个意思,这个妙不可言!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般若 无知,无所不知,经没有意思,无量义!

  无量义你怎么能求它的意思?同样一部经,同样一句经文,有无量种的讲法,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一个意思一种讲法,那是死的。你们看看每天报纸杂志那个文章,死的,它就是那一个意思,决定不会有第二个意思,死的。不像佛法,佛法活的,怎么说都说得通。不一样的人,他有不一样的困难,同样一句经文,全都解决了,所以经有无量义。无量义是起用,是起作用,我们常讲后得智。我们要求的,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智,这个道理很难懂。

  佛在经上也有举例子,哪一部经我记不得,这是早年,很早时候,初学佛的时候,看一些经典有这么一个印象。曾经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是舍利弗,有人就向佛请教,舍利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智慧?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解答,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你看到鼓没有?他说:鼓,看到了,这个道场天天敲鼓,我看到了。鼓那个肚子里头是怎么样?空的,什么也没有。佛就跟那个人说:舍利弗那个心就像鼓一样,什么也没有,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那就是起作用。经典没有意思,也像鼓一样,它起作用的时候,人家怎么问,你就会怎么答,妙用无穷。

  所以我教人,我是个过来人,我对於一切众生非常爱护,希望你们都成就。你们都成就,我就省事,到处请讲经,你们都可以去讲,我就不要东奔西跑了,跑了这么多年也很累,很想休息休息。我也希望你们讲,我在下面听,听了我很欢喜。如何学?老实念,三个字,老实念。《金刚经》上说的次数太多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我们念的遍数太多了,你就老实念。老实念还要老实去做。佛教我们无住,我们就无住,佛教我们生心,我们就生心;要照做,这才能开悟,才能开智慧。所以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无住生心,经上讲得很具体,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法里面有世间法、有佛法,世法、佛法都不住。我可以用它,我不执著它,住是执著,无住就是不执著,也就是讲的若无其事,我用它。生心,生什么心?要生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佛在此地教我们生布施、持戒、禅定,生这种心,生六度心,生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这就对了。这样做,果然这么做法,实在说真正肯这么做的,就是像《弥陀经》上所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如果不成熟,他不可能这样做。你看这个经典,每一部经末后,都有「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信受奉行,真正相信佛所讲的话,受是接受、受持,受就是真正把佛的教训去做到,这是信受奉行,那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都具足了。这样的人,他才能得一切诸佛的护念,龙天善神的保佑,他得到,不求都得到,不念也得到。只要他功夫勤,这一生必定开悟。我们看古大德,《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那些人开悟。他为什么开悟,我们为什么不开悟?他具备了开悟的条件,我们想想我们没有具备开悟的条件,我们听了经,没有依教奉行。人家听了经,真的依教奉行,这就是开悟,证明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我们善根福德因缘没具足。为什么?懈怠懒惰不肯去干,这就是证明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没具足,佛菩萨虽然慈悲加持,加不上。所以这个经真正有大利益。

  【本师教我们这些抄直路的法门】

  《金刚经》、《净土经》都是抄直路,都是抄近路,一生当中决定可以成就的。像这样的经典都不长,《金刚经》经文不长,《弥陀经》经文也不长,这些真是直截了当。《无量寿经》虽然长一点,比起其他经典还不算长。

  【我们要直下承担】

  佛给我们了,传授给我们了,我们要肯接受,接受过来要把它当宝贝,这个重要。什么宝贝?救命的宝贝,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不能出去,今天得这个宝贝就可以出三界,就可以永脱轮回。《无量寿经》再加上《金刚经》,那还得了!永明的话讲得有道理,「有禅有净土,有如戴角虎。」我们今天把这句话换一换,有《无量寿经》、有《金刚经》,那比戴角虎还厉害,这是真的。这两个法门合起来,确确实实利益无边,广大无有穷际。

  【努力向前。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这首偈,佛门寺院里面每天的晚课都要念。每个人对这首偈都很熟,提起来没有一个人不会念。虽念就像唱歌一样,唱过去了,里面什么意思大概从来也没想一下,就这么唱过去。因此它不起作用,我们每天还是迷惑颠倒,一丝毫的警觉都没有。普贤菩萨这四句话,对於我们是高度的警觉。一个人的寿命再长,活一百岁,活一百岁的人不多。一百岁有多少天?三万六千日。要是给你一个日历,一天撕一张,三万六千张,很快就撕完了。我们每天家里挂的日历,每天撕一张,命亦随减,有没有这个警觉心?撕掉一张,我们寿命少了一天,几个人有这个警觉?有这个警觉的人,这是觉悟的人。迷惑颠倒,颠倒在哪里?他麻木不仁,他不觉悟,到死了他还不晓得,还不知道。一定要提高警觉,要晓得人命无常,然后真正抓住短暂的光阴,放下假的,要修真的。真的是什么?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在《般若 经》里面开真实智慧,看破世间,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的人。要想往生,世出世间法要统统放下,不要有一丝毫顾虑。一定要晓得,一切法即空即假,…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八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