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八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87
请掀开经本二百零八面,倒数第三行,请看注解第二条。
【施者、受施、施物,约此三方面之因缘,已千差万别,说之无尽。何况三方面倘不聚会於一时一处,仍无此一法施之事发生也。而聚会又非缘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缘所生者。】
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大而世界,小而微尘,无不是无量因缘。这桩事情实在讲,我们平常没有去留意它,没有细心去观察它。甚至於说,我们心念太粗,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回事情,不知道因缘是如此的复杂,它复杂的程度可以说跟虚空法界是相等的,跟我们一个人八识心中妄想分别是无异的。然后我们读这一段文,才能体会到它一点意思。施者是布施的人,修布施的这个人。受施是接受布施的人。我们修布施,诸位总得要记住,本经上所讲的布施,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施物,你所布施之物。为了怕有新来的同修前面没有听到,这不能不多说几句。譬如家庭主妇,我们讲修布施波罗蜜,你早晨起来,把家里面打扫干净,准备早点,这就是布施。你用你的劳力在工作,你用你的头脑在思惟,这个事情要怎么做,今天早点要准备些什么?你一家人是受施者,你是一个施者,你的家人是接受你布施者。有一个很清爽的环境,干净的环境,美好的点心,这就是你施物。所以布施包含著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做布施。世间人虽做,他并不知道;不知道不能说没有果报,不知道也有果报。
总而言之,十法界依正庄严都离不开因缘果报。佛在《法华经》里面跟我们讲「十如是」,一点都不错,十如是实在讲就是解释《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诸法如义。诸法如义细说就是十如是;再展开,天台大师说的百界千如,岂不是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包括在其中?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如不如是?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一切法都是我们一生生活的全部。诸位向这个地方去体会,向这个地方去理解,你才能够明了佛在经上所说的义趣,我们才会得到受用。这是通常把它归纳为这三方面,施者、受施、施物,这三方面。
这三方面的因缘就很复杂很复杂,千差万别,说之无尽,真的,说不尽的。不但我们凡夫说不尽,诸佛菩萨统统来给我们解说,无量劫中也说不尽,才晓得因缘不是偶然的,非常复杂。何况三方面,三方面要不能在同时同处聚会,这个布施行为就不可能产生。必须这三方面一定在同时同处遇到,於是布施这个事,我们讲修布施行,这个行才能够发生。聚会绝非偶然,聚会是缘,人与人的聚会是缘分,人与一切物的聚会也是缘分,没有缘分不行。正因为这个事实,所以佛才教给我们,无住后面要生心,生心才有这个缘分,要不生心,哪来的缘分?所以诸佛菩萨在因地里面没有不发大愿的,发大愿度一切众生,这就与一切众生都有缘了。由此可知,一切事,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接著看底下一段。因,有因当然遇著缘就会结果,就有果。
【果复成因,因又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万别,永永无尽。】
这桩事情往深处讲很难懂,太深太广了;从浅处看,我们不难体会。譬如我们种瓜,瓜子是因,将来结成瓜是果;结的那个瓜,它又是因,里面的子又是果,所以因果是循环的。因不是永远是因,它会变成果,果也不是永远是果,它又会变成底下一个因,因果循环,无有穷尽,这是因果果因的道理。因此佛常说这桩事情,把因与果两边都离开了,而讲它当中的一个条件:缘。佛法讲一切万法的生缘,他不讲因生,他也不讲果生,他讲缘生,他取因果当中的缘。为什么?没有缘,因也不会变成果,果也不会变成因,一定要靠缘。
缘,我们今天讲就是条件,不是一个条件,很多条件,这个条件就非常复杂。譬如我们种瓜子,瓜子是因,结成瓜是果;这当中的缘,我们讲粗说,不能细说,细说说不尽。这个瓜子一定要种在泥土里,如果这个瓜子放在玻璃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瓜。为什么?没有缘,缘断了,所以土壤是缘。有土壤还要有水分,如果没有水分,这个地是个干地,那个种子也不能够结瓜。一定要有水分,要有阳光,要有肥料,要有人工去照顾它、培养它,它才能长得好,这些都是缘。这个说法说得很粗、很浅,如果细说,每一样缘里面又有无量缘。以土壤来说,那就不简单,科学家的眼光一看,那里面是无量的原子、电子、粒子,那个麻烦就大了。可见得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每一个粗的缘细分都是无量因缘,才能凑合凑齐它的变化,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所以说千差万别,永永无尽。
【可见世出世间种种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
这一句的确把世出世间,或者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一语道破。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是什么?就是这一句。我们平常讲「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跟这个是一个意思,就是讲这个东西。所以,哪里有真实的?哪里有实在的?在这一切万相当中,你还想执著,还想得到,那简直是妄想,没有这回事。真正要记住,能得的三心不可得,所得的诸法不可得,内外俱不可得,我们的心清净。万缘放下,一个妄念都没有,身心清净,这才能入诸佛菩萨所证的境界。凡夫修行,不要说不能证果,开悟也没几个。再不必说开悟,功夫稍稍得力的就不多,这个原因在哪里?毛病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实,以为这些假相都是真有,在这里面起了妄想。妄想是什么?贪瞋痴慢,这是妄想。在见思烦恼里,是思惑。起了烦恼,烦恼是什么?患得患失。顺著自己意思的,一定想求得;不顺自己意思,一定要想把它踢开,这就生烦恼,烦恼是这么来的,哪里晓得全是一场空!诸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这些事实,说这些人叫可怜悯者,真可怜!如果是事实,那并不可怜,不是事实,全都在作梦,把梦境当作真的,这才叫可怜悯。这一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我们再念一遍:「世出世间种种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这个不断就是相续相。但是诸位要晓得,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你了解这个事实,你才会放下,你才肯放下。「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这真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
【深观其趣】
你往深处看,往细处看,往极微之处观察,你看它的义趣,义是你观察它的道理,趣是趣向,就是观察它的变化,观察它的因果。
【因是前因之果,前面一个因的果;果又是后面果之因。】」
「既不固定,便非实在」,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也不是个实在的。何况「刹那之间,皆成陈迹。」这个刹那就是平常经上讲的,一刹那九百生灭。刹那已经是极短的时间,极短时间里面还可以分。佛为我们说的这个,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实在讲是随顺我们世间人说的,再说微细了,真的我们就不可思议!实际上的真相,是不是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不止,比这个数量还要多,不晓得要多多少倍!佛讲到这些数字,都讲得很委曲、很婉转,要是真正说出来,怕我们听了迷惑,听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因此佛为我们说这些话,略略而说,概略而说,不详细的说。譬如我们常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过多少时间?如果佛要是给你讲无量无边大劫,我们听了不学了。没指望,太长了,这还能学吗?所以佛略略而说,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三大阿僧只劫也很长,听说三个不多,这个我们就点头可以接受了。所以给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实际呢?实际不止,还要细,还要短暂。这里说了,刹那之间皆成陈迹。《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此地讲刹那,刹那已经相当长的时间。哪里是刹那?刹那早已经没有了,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真相。
不明真相的人,底下一句话就说明了,我们世间芸芸众生不明真相,「苦苦分别,牢牢执著」,这是我们世间人,干的这个事情,「岂非痴乎」,愚痴!佛说我们愚痴,我们听了还很不高兴,我哪一点愚痴?觉得我很聪明,我不愚痴,我哪一点愚痴?我们在外面说不学佛的人愚痴,人家会跟我们打架,这话说不得的;你赞叹他聪明很能干,他就很高兴,你说他愚痴那还得了!《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跟你说愚痴,也许你不至於反对,虽然不高兴,但是它讲得有道理,不能反驳了,这是真相,事实的真相。
【一切法不过因因果果,次第演变,眩人心目。不能刹那停住,乃执为有实。】
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这几句要是用现代的科技来做比喻,很好懂!就像我们看电影、像我们看电视,电影、电视就是这个样子。电视的画面是怎么组成的?我想每天看电视的同修很多,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大概还不多。电视的画面是颗粒组成的,非常微细的颗粒排成线,由线组成面,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看电视就开智慧。不懂的人看电视的画面,懂得的人不是看电视的画面,是看电子光波在那里活动。不会看的人,画面是假相;会看的人,那个电子波动的现象,那是真相。同样两个人在看电视,一个看的是真相,一个看的是幻相、假相,那怎么会一样?你懂得这个道理,怎么不生智慧?所以会看电视的人修般若 波罗蜜,不会看电视的人在那里生烦恼,那个心随著画面动,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那是烦恼现前。会看的人,心里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在那里修般若 波罗蜜,你说事哪有碍?真的是事事无碍。因为,这个波动的现象,现在科学家也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波动的现象,它不会停,它刹那刹那相续,从来它不间断。把这个东西执著…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八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