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八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87
請掀開經本二百零八面,倒數第叁行,請看注解第二條。
【施者、受施、施物,約此叁方面之因緣,已千差萬別,說之無盡。何況叁方面倘不聚會於一時一處,仍無此一法施之事發生也。而聚會又非緣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緣所生者。】
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大而世界,小而微塵,無不是無量因緣。這樁事情實在講,我們平常沒有去留意它,沒有細心去觀察它。甚至於說,我們心念太粗,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回事情,不知道因緣是如此的複雜,它複雜的程度可以說跟虛空法界是相等的,跟我們一個人八識心中妄想分別是無異的。然後我們讀這一段文,才能體會到它一點意思。施者是布施的人,修布施的這個人。受施是接受布施的人。我們修布施,諸位總得要記住,本經上所講的布施,包括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要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施物,你所布施之物。爲了怕有新來的同修前面沒有聽到,這不能不多說幾句。譬如家庭主婦,我們講修布施波羅蜜,你早晨起來,把家裏面打掃幹淨,准備早點,這就是布施。你用你的勞力在工作,你用你的頭腦在思惟,這個事情要怎麼做,今天早點要准備些什麼?你一家人是受施者,你是一個施者,你的家人是接受你布施者。有一個很清爽的環境,幹淨的環境,美好的點心,這就是你施物。所以布施包含著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在做布施。世間人雖做,他並不知道;不知道不能說沒有果報,不知道也有果報。
總而言之,十法界依正莊嚴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佛在《法華經》裏面跟我們講「十如是」,一點都不錯,十如是實在講就是解釋《金剛經》上的一句話:諸法如義。諸法如義細說就是十如是;再展開,天臺大師說的百界千如,豈不是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包括在其中?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 ,如不如是?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一切法都是我們一生生活的全部。諸位向這個地方去體會,向這個地方去理解,你才能夠明了佛在經上所說的義趣,我們才會得到受用。這是通常把它歸納爲這叁方面,施者、受施、施物,這叁方面。
這叁方面的因緣就很複雜很複雜,千差萬別,說之無盡,真的,說不盡的。不但我們凡夫說不盡,諸佛菩薩統統來給我們解說,無量劫中也說不盡,才曉得因緣不是偶然的,非常複雜。何況叁方面,叁方面要不能在同時同處聚會,這個布施行爲就不可能産生。必須這叁方面一定在同時同處遇到,於是布施這個事,我們講修布施行,這個行才能夠發生。聚會絕非偶然,聚會是緣,人與人的聚會是緣分,人與一切物的聚會也是緣分,沒有緣分不行。正因爲這個事實,所以佛才教給我們,無住後面要生心,生心才有這個緣分,要不生心,哪來的緣分?所以諸佛菩薩在因地裏面沒有不發大願的,發大願度一切衆生,這就與一切衆生都有緣了。由此可知,一切事,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不是因緣所生的。我們接著看底下一段。因,有因當然遇著緣就會結果,就有果。
【果複成因,因又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萬別,永永無盡。】
這樁事情往深處講很難懂,太深太廣了;從淺處看,我們不難體會。譬如我們種瓜,瓜子是因,將來結成瓜是果;結的那個瓜,它又是因,裏面的子又是果,所以因果是循環的。因不是永遠是因,它會變成果,果也不是永遠是果,它又會變成底下一個因,因果循環,無有窮盡,這是因果果因的道理。因此佛常說這樁事情,把因與果兩邊都離開了,而講它當中的一個條件:緣。佛法講一切萬法的生緣,他不講因生,他也不講果生,他講緣生,他取因果當中的緣。爲什麼?沒有緣,因也不會變成果,果也不會變成因,一定要靠緣。
緣,我們今天講就是條件,不是一個條件,很多條件,這個條件就非常複雜。譬如我們種瓜子,瓜子是因,結成瓜是果;這當中的緣,我們講粗說,不能細說,細說說不盡。這個瓜子一定要種在泥土裏,如果這個瓜子放在玻璃杯裏面,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爲什麼?沒有緣,緣斷了,所以土壤是緣。有土壤還要有水分,如果沒有水分,這個地是個幹地,那個種子也不能夠結瓜。一定要有水分,要有陽光,要有肥料,要有人工去照顧它、培養它,它才能長得好,這些都是緣。這個說法說得很粗、很淺,如果細說,每一樣緣裏面又有無量緣。以土壤來說,那就不簡單,科學家的眼光一看,那裏面是無量的原子、電子、粒子,那個麻煩就大了。可見得決不是一個單純的,每一個粗的緣細分都是無量因緣,才能湊合湊齊它的變化,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所以說千差萬別,永永無盡。
【可見世出世間種種事相,所謂諸法者,更無他物,只是不斷之因果果因,於衆生心目間顯現變幻而已。】
這一句的確把世出世間,或者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一語道破。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是什麼?就是這一句。我們平常講「刹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跟這個是一個意思,就是講這個東西。所以,哪裏有真實的?哪裏有實在的?在這一切萬相當中,你還想執著,還想得到,那簡直是妄想,沒有這回事。真正要記住,能得的叁心不可得,所得的諸法不可得,內外俱不可得,我們的心清淨。萬緣放下,一個妄念都沒有,身心清淨,這才能入諸佛菩薩所證的境界。凡夫修行,不要說不能證果,開悟也沒幾個。再不必說開悟,功夫稍稍得力的就不多,這個原因在哪裏?毛病在什麼地方?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事實,以爲這些假相都是真有,在這裏面起了妄想。妄想是什麼?貪瞋癡慢,這是妄想。在見思煩惱裏,是思惑。起了煩惱,煩惱是什麼?患得患失。順著自己意思的,一定想求得;不順自己意思,一定要想把它踢開,這就生煩惱,煩惱是這麼來的,哪裏曉得全是一場空!諸佛菩薩眼睛裏面看到這些事實,說這些人叫可憐憫者,真可憐!如果是事實,那並不可憐,不是事實,全都在作夢,把夢境當作真的,這才叫可憐憫。這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們再念一遍:「世出世間種種事相,所謂諸法者,更無他物,只是不斷之因果果因」。這個不斷就是相續相。但是諸位要曉得,是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你了解這個事實,你才會放下,你才肯放下。「於衆生心目間顯現變幻而已」,這真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
【深觀其趣】
你往深處看,往細處看,往極微之處觀察,你看它的義趣,義是你觀察它的道理,趣是趣向,就是觀察它的變化,觀察它的因果。
【因是前因之果,前面一個因的果;果又是後面果之因。】」
「既不固定,便非實在」,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也不是個實在的。何況「刹那之間,皆成陳迹。」這個刹那就是平常經上講的,一刹那九百生滅。刹那已經是極短的時間,極短時間裏面還可以分。佛爲我們說的這個,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實在講是隨順我們世間人說的,再說微細了,真的我們就不可思議!實際上的真相,是不是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不止,比這個數量還要多,不曉得要多多少倍!佛講到這些數字,都講得很委曲、很婉轉,要是真正說出來,怕我們聽了迷惑,聽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因此佛爲我們說這些話,略略而說,概略而說,不詳細的說。譬如我們常講,凡夫修行成佛要經過多少時間?如果佛要是給你講無量無邊大劫,我們聽了不學了。沒指望,太長了,這還能學嗎?所以佛略略而說,叁大阿僧只劫;實際上叁大阿僧只劫也很長,聽說叁個不多,這個我們就點頭可以接受了。所以給我們講,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實際呢?實際不止,還要細,還要短暫。這裏說了,刹那之間皆成陳迹。《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那個當處,此地講刹那,刹那已經相當長的時間。哪裏是刹那?刹那早已經沒有了,早已經不存在了,這是真相。
不明真相的人,底下一句話就說明了,我們世間芸芸衆生不明真相,「苦苦分別,牢牢執著」,這是我們世間人,幹的這個事情,「豈非癡乎」,愚癡!佛說我們愚癡,我們聽了還很不高興,我哪一點愚癡?覺得我很聰明,我不愚癡,我哪一點愚癡?我們在外面說不學佛的人愚癡,人家會跟我們打架,這話說不得的;你贊歎他聰明很能幹,他就很高興,你說他愚癡那還得了!《金剛經》講到這個地方,跟你說愚癡,也許你不至於反對,雖然不高興,但是它講得有道理,不能反駁了,這是真相,事實的真相。
【一切法不過因因果果,次第演變,眩人心目。不能刹那停住,乃執爲有實。】
我們就看到這個地方。這幾句要是用現代的科技來做比喻,很好懂!就像我們看電影、像我們看電視,電影、電視就是這個樣子。電視的畫面是怎麼組成的?我想每天看電視的同修很多,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大概還不多。電視的畫面是顆粒組成的,非常微細的顆粒排成線,由線組成面,如果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看電視就開智慧。不懂的人看電視的畫面,懂得的人不是看電視的畫面,是看電子光波在那裏活動。不會看的人,畫面是假相;會看的人,那個電子波動的現象,那是真相。同樣兩個人在看電視,一個看的是真相,一個看的是幻相、假相,那怎麼會一樣?你懂得這個道理,怎麼不生智慧?所以會看電視的人修般若 波羅蜜,不會看電視的人在那裏生煩惱,那個心隨著畫面動,喜怒哀樂都表現出來,那是煩惱現前。會看的人,心裏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在那裏修般若 波羅蜜,你說事哪有礙?真的是事事無礙。因爲,這個波動的現象,現在科學家也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波動的現象,它不會停,它刹那刹那相續,從來它不間斷。把這個東西執著…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八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